太原城市圈
2005年建立的城市圈
2005年,山西省公布《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纲要》,提出增强太原市的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的任务,确立了太原市与榆次区“同城化”的发展目标,即建设大太原都市圈。太原和榆次是大太原都市圈的核心部分,其向外辐射后,介休市孝义市汾阳市阳泉市忻州市原平市离石区、柳林、中阳4个城镇密集区为外圈层的空间布局结构,在这一圈层,将重点强化阳泉、介休、忻州、吕梁4个城市区域次中心地位。
简述
2009年6月,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三市实现通信一体化,区号统一为0731,而且手机通信时也不用在号码前加拨“0”,这一改变成为长株潭城市群成型一大特征,也被认为是城市群建设的标本事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全文公布,在“培育城市群增长极”部分中再次明确了六大城市群(圈)发展方向,以太(原)榆(次)为中心的太原城市圈同样位列其中。
“与另外五大城市群(圈)相比,目前,太原城市圈的发展仍较为滞后。”1月13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旭强对《山西青年报》记者强调,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太原城市圈的发展要明显滞后于城市群的概念。“太原都市圈建设必须有实质性突破,才能实现城市圈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作用。”
六“极”之一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全文终于公布。
“培育城市群增长极”一节中,明确提出了六大城市群(圈)的概念,即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太原城市圈。关于太原城市圈,《规划》在发展要求上提出“要加快太原市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提升。”
该《规划》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要加快建设太原城市圈,山西人对于太原城市圈的规划已久。
一核一圈三群
确立的“一核一圈三群”的发展格局中,“一核”也就是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在太原大都市圈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我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滞后现状
不过《纲要》进程显然要稍微滞后一些——至少与长株潭相比,核心层面的太原、榆次区还在使用两个区号。
“即便是‘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十大城市群,也没有出现太原城市圈。”山西省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景普秋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太原城市圈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与另外五大城市群(圈)相比,太原城市圈的发展较为滞后。”赵旭强表示,目前太原城市圈还处于实现太榆同城化的阶段,就是说同城化还没有完成,“这样的进程显然落后于城市群(圈)的概念。”
赵旭强解释说,同城化首先是城市实体“连起来”,在区域上连成一片,“而并不是简单地用一条路将两座或者多座城市连起来。”“而是在市民的生活、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都需要统一。”
《规划》中也要求,“稳步推进以太(原)榆(次)为中心,公交、电信、金融、市政设施等领域‘同城化’发展。”
定位清洁能源与技术创新基地
《规划》称,要将太原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基地。
“这就是太原城市圈的定位。”赵旭强介绍说,比如长株潭城市群的定位则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都市圈
上述人士解释说,这样的定位具有明显的“山西省特色”。
“上述定位很明显是从山西的具体产业结构特点出发。”赵旭强说,山西的主导产业具有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特点,而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以及对循环经济的探索,表明山西正在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太原城市圈的定位也是从转型的方向出发。”
要求强化城市分工
“城市圈内各个城市之间是分工的关系,而非并列。”景普秋教授告诉本报记者。
而城市间明确的分工关系也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
“这取决于当地的市场化程度,”景普秋介绍说,“一个地区的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地区内各要素之间的分工会越来越细,而且合作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
赵旭强说,都市圈内除了具有龙头产业外,其他产业也应该形成互补,最好的结果是,城市圈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太原市城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合作愿望,显然还没达到能够形成“圈”的标准。
“太原城市圈范围内的产业合作程度并不乐观。”赵旭强表示,据了解,太原城市圈范围内各城市的产业基本都属于煤焦产业,“属于同类产业,并未形成链条。产业层次较低,甚至会形成内部的恶性竞争。”
景普秋强调说,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所谓圈内各城市点的联系会增强,最终会形成网状,都市圈会自然而然形成。”
按照目前的情况,太原城市圈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足以支撑城市圈的形成。
打破“行政区划”概念束缚
经济发展程度不会在一夜间被拔高。但太原经济圈的发展需要面临的,不只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首先应该打破‘行政区划’概念的束缚。”赵旭强认为,要改变“经济发展只是固定在一定行政区划内”的传统观念,“经济发展不会被限制在行政区划内,更不会完全吻合,而是会根据经济发展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由流动。”
京津唐、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就是按照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打破行政区划发展的最好例子。
“城市圈内的各级政府应该有一盘棋思想。”赵旭强建议道,按照太原城市圈规划进行统筹发展。“而作为一个整体,省政府应该在圈的范围内统一优惠投资政策。包括税收、土地等投资要素和环境。”
景普秋认为,正在建设的太中银铁路应该会帮助区域经济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来自西部的巨大需求,经太原城市圈同东部地区联系起来,这对太原城市圈的发展十分有利。”
另外,上述人士还强调,改善交通,依然是加快太原城市圈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
解读太原都市圈
2007年作为太原市新一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太原都市圈的建设究竟会给太原市民带来什么呢?借着中部崛起的东风,太原究竟讲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呢,随着市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公开化、程序化,我们已经对未来的太原充满希望,我们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大太原”形象,而不是只顾自身的发展,起不到辐射作用的“小太原”形象。随着省委省政府要求太原率先发展的脚步,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让生活在太原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首先可能是地区差异,晋中市人不服气太原市,且经济一体化只会造成区域争端日益明显,不但扩大不了经济发展,也有可能让兄弟城市反目成仇,形成对立,在实行“中部崛起”以后,中部6个核心城市武汉、郑州市长沙市、太原、南昌市、合肥都在按照自己的路线进行着发展改革,而作为历史悠久的太原,却面临着资源限制、产业单一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面对这一限制发展的状况,太原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子,利于自己的发展?太原有关只能部门也在总结和思考着。
首先是建设“大太原市都市圈概念,也就是合并晋中市,人口和GDP双增涨,辐射周围城市经济一体化,共同发展,这一提议也成了最近出来的构件太原都市圈的基础,面对太原已经编制的整体构架,南部新区最最引人注目,首先是太原铁路客运南站的建设、公路枢纽的形成,各个高科技园区的组建,省政府的搬迁,众所周知,省政府一般都是在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的繁华地段,小店区属于太原的最南端,省政府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呢,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加快南部的建设,促进城市发展,二是因为省政府现址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0年以前,山西省政府将迁到位于太原市东南部原63军军部位置,地段优越,交通便利。北起长风大街,南至学府街,东临坞城路,西至军民路。总用地规模为0.5平方公里。省政府迁至长风大街后,将形成太原市南部地区的中心,并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商业中心相毗邻,还有个最重要的就是和6大主城区和榆次区一体化,构建中部最强的经济带。
太原与晋中市的合并已经提出已久,尤其是9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太原合并榆次的方案,但是当时的太原情况大家也清楚,南部荒芜人烟,杂草丛生,与现在相比真是无法想象,自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山西煤业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当时的山西经济一落千丈,居30位,之后省领导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产业单一状况,并提出了山西省率先发展,当好全省的排头兵,太原市从1999年开始发展迅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以榆次区最为明显,生活在榆次区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以前买个比较时尚的衣服还得坐上小巴或者火车到省城来买,因为离的近,现在呢,大超市大商场进驻了太原,也发现了离太原不远的经济也不错的榆次区,所以在太原开店的田森、北京华联、国美等大型连锁企业也在榆次开了分店,满足需求,为了方便两市的出行方便,还开设了901巴士,由原先的大巴车更新到现在的双层巴士,在全国都是少见的,但是两市一体化的唯一阻隔就是许西收费站,从1999年开始,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就开始提出撤除许西收费站,但是直到现在,那个收费站依然挺立,原因是和什么港商签有协议,违约是要补偿对方的,以此为借口来搪塞每一个人,我记得从我小时候到现在,这个收费站一直就有。
2002年,田国富提出了太原晋中经济一体化方案,但是两个城市职能雷同,主导方向也相似,怎么能够合得来?就有了那篇报道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这也破坏了太原市的感情,毕竟是太原带动榆次区发展,所以后来两市交流逐渐减少,按原文话讲“太原、晋中经济一体化”建设,他说:“也就开通了公交车、旅游车和开展了一些农业项目,后来就没有什么合作了。”现在坐上公交车,除了那烦人的收费站,大家可以发现两个城市已经连为一体了,没有什么分界限,这就是大家想要的结果。
“太原都市圈确定的范围比张正明建议的要大很多:包括了太原市市域全部,阳泉市市域全部,晋中市的榆次区、寿阳县太谷区平遥县祁县介休市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县、静乐县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孝义市汾阳市,面积3.1万平方公里,圈内人口965.8万人。”新的太原都市圈规划就这样出炉,太原都市圈的总体结构为“一个核心、两个圈层、指状发展轴”的空间形态。
提到了“核心由太原市市区和晋中市榆次区构成,其范围包括太原市六区和榆次区,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发展以现代化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聚集商业、物流业、办公职能。都市圈的中心层是什么概念?拿西安市咸阳市举个例子,分别是陕西省的两个城市,相距不远,西安的飞机场在咸阳,总体情况和太原和晋中极为相似,两城市欲携手共同打造西安咸阳都市圈,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也就是共同做都市圈的中心层,实现辐射。
陕西关中地区两大城市西安、咸阳将合力打造“都市圈”,构成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新经济带的复合经济中心,起到承东启西的作用,发展成西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成为“一线两带”上的核心区域。据介绍,今后这两个城市将逐步实现“规划同图、道路同环、通讯同网、环境同治、金融同城、信息同享”。根据新的发展规划,西安市将拉开城市骨架,优化布局结构,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形成西接咸阳市,东连临潼区,南拓长安的大格局。远期城市发展方向向西,与咸阳发展衔接,形成一体化大都市。这也和太原榆次区打造都市圈一个概念。 2002年12月28日,《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签字仪式在西安南郊曲江宾馆举行。
中国西部的一个大都市辐射圈正式形成。圈子里的两座城——西安咸阳精确对接,共辖11区14县1个县级市,面积20102平方公里,人口1205.1万,这证明着咸阳市迟早要成为西安的一个区,但是在太原,和晋中市的经济一体话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殊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西安咸阳一体化不仅限如此,还要统一区号等一系列烦琐的工作,但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不是可能,西--咸一体化经济辐射点已经开始形成,带动整个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太原市都市圈也处在起步阶段,要想辐射这么多的城市,现在的太原也是身单力薄,首当制约的是人口少、行政面积小等等,证明太原还不是大城市,要想成为山西省发展的排头兵,首先要找好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定位,太原榆次区经济水平相当、区域位置相当近,与太原一样都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实榆次开发区和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连着的。还有就是交通方便来往密切。
一个作为全省交通的枢纽,一个作为山西旅游景点做多的城市,互补之处相当多,大部分都是在太原市中转去晋中市各大景点,未来的太原铁路南站建成之后,榆次站也将可能改为货运站,也就是说太晋一体化已成为必然。取消行政区划才能排除制约因素,才能形成一体化,才能起到辐射作用,晋中除了榆次区还有介休市平遥县祁县太谷区等一批行政区划内的地方,这也可划入太原,共同发展,例如咸阳市也有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 县、永寿县、彬县、淳化县、旬邑县长武县等一些地方,不排除把一些地方划分到本身面积就很小的城市。
这样说来晋中市市的撤消是迟早的事情,前些日子大家说的晋中”迁府之说“也就成为子虚乌有,对于追求进步的山西省来说,这样的发展是必须也是必然,不管是太原市人还是晋中人,不管你们怎么看好自己的城市,为了城市的将来为了全省的富裕,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携起手来共同发展,相信明天会更好!面对中部6省的地位之争,为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的城市也只有这样去做才能改善现在的面目,达到发展,我们要相信我们不落后与郑州长沙,我们也在中部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述
六“极”之一
一核一圈三群
滞后现状
定位清洁能源与技术创新基地
要求强化城市分工
打破“行政区划”概念束缚
解读太原都市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