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故居,也称“贾太傅故宅”“
贾太傅祠”,它坐落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太平街19号。该故居于1983年10月10日被
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保存有长怀井,这是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古井之一,至今仍在使用。
自
刘彻时期首次由皇帝敕命修缮以来,贾谊故居历经两千多年,共经历了约64次重修,其中最近一次重修发生在1998年。明朝
成化年间,长沙
知府钱澍为纪念
贾谊,募款进行了一次重修,此次重修首次将贾太傅祠与宅邸合为一体。故居内曾有大观楼、太傅井(据传为贾谊所凿)、石床(被认为是贾谊的原物)以及一株大柑树(传说由贾谊亲手种植)。不幸的是,这些文物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被毁。目前,仅存的亚殿内墙上刻有
屈原像,古井和部分古碑得以保存,而石床则在1958年被盗。为了纪念贾谊,故居前的一条小巷被命名为太傅里。贾谊故居不仅是
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也是
长沙市屈贾之乡的标志性
文化遗产,同时作为古城长沙的重要旅游景点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贾谊(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68年),出生于
洛阳市,是
西汉杰出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及文学家。在西汉文帝时期,年仅22岁的贾谊在长沙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开创了汉赋的先河。这些作品不仅奠定了他在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使他被后世尊称为“贾长沙”。
刘彻时期,由皇帝敕命修缮贾谊故居,这是对贾谊故居的第一次重修,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约64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明朝
成化年间,
长沙市知府钱澍寻
贾谊古井,募款修建
贾太傅祠,这是贾谊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贾谊祠后建有大观楼,祠前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井旁有一石床,为贾谊当年原物。宅前有两块
碑石,左右各一,高约丈余,字迹剥蚀不可辨认。又有大柑一株,传为贾谊手植。以上文物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后仅存亚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
屈原像。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盗,旁另辟小巷,名为太傅里。
贾谊故居被誉为“
湖湘文化源头”,是
长沙市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
文化遗产,为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早的名人故居,拥有现存年代最久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井,其基址考古发掘出
金砖、玉器、瓷器、陶器、
银元等文物。
贾谊(别名长沙傅),洛阳人,十八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同僚之中,无出其右。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
刘恒赏识,数度欲让贾任
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太傅是当时
长沙国两个重要高官之一,另一个是
丞相,马王堆二号墓墓主 侯利苍曾担任此职多年。贾谊与 侯家族有密切的政治合作关系。
在
长沙市,贾谊撰《吊屈原赋》、《 鸟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故后人称其为“
贾谊”,故宅被誉为长沙最古的古迹及
湖湘文化的源头。贾谊后又任汉文帝爱子
刘揖太傅,撰《治安策》,他提出的治国方法被二千多年来封建皇帝奉为经典,他制定的削藩的方案,被
刘彻采纳后,彻底解除了困扰中央集权的诸侯王割据的威胁,其国防、民本、农本和教育思想,在现代仍闪烁着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