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尼诗爵士,KCMG(Sir John Pope Hennessy,1834年—1891年10月7日),
英国政治家、
殖民地官员,第8任
香港总督。现在
香港岛湾仔区的
轩尼诗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和现在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
轩尼诗,1834年生于
爱尔兰科克郡,他的父亲是兽皮商人,名
约翰·轩尼诗,而他的母亲,则是
牛油商人之女,名伊丽莎白·凯西,夫妇二人都是信仰罗马天主教、反对英国统治的人士。轩尼诗的父亲称自己为当地乡绅的后代,自号凯里郡巴利轩尼诗的轩尼诗(Hennessy of Ballyhennessy, co. Kerry)。
轩尼诗年幼时体弱多病,患有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不能上学,只能在家中随私人教师学习。他遵从家人意愿,在
爱尔兰女皇学院(Queen's College, Cork)修读医科,深造五年后,以一级荣誉毕业。1855年5月,轩尼诗离开爱尔兰,前往英格兰,到伦敦查灵十字医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继续学医,次年却弃医从政,到枢密院办公室任职员。后来,他入读内殿律师学院,修读法律。
轩尼诗尤其敬仰保守党
贸易保护主义一派领军人物
本杰明·迪斯雷利,在竞选演说中表示自己对迪斯雷利的外交政策有信心。但是,他对迪斯雷利的
爱尔兰政策有所保留。轩尼诗最后在没有财雄势大的人支持的情况下,成功当选议员,成为首位信仰罗马天主教的保守党籍下议院议员。
轩尼诗主张修改
爱尔兰土地法,填海造地安置移民,改革教育制度。担任议员期间,他作出了一些贡献,推动了国会修订
伊丽莎白济贫法(Poor law)、
监狱法(Prison Ministers Act)、采矿守则法(Mines Regulation Acts)。
1861年11月,轩尼诗终于取得律师资格。不过,他在同年大选中以七票之差落败。轩尼诗落选的原因是马车车夫不愿为他运载选民到票站,为他投票。马车车夫之所以不愿这样做,是因为他还未偿还在上次大选中欠下的车费。
1867年,轩尼诗出任
纳闽总督。纳闽贫穷落后,遍布
沼泽,他在当地难有作为。轩尼诗担任总督期间,改善了囚犯待遇,提高税率,不过,他与其他官员发生冲突,受到殖民地部批评。
1868年2月4日,他迎娶当地欧亚混血女子凯瑟琳·伊丽莎白(Katherine Elizabeth)为妻。凯瑟琳家境并不富裕,在
英国、
瑞士两地接受教育,父亲是
殖民地官员、前一任纳闽总督
休·洛(Hugh Low),母亲是有着
苏格兰人与
马来族血统的混血儿凯瑟琳。小凯瑟琳是夫妇二人的独女,在两人的子女中排行第二。
轩尼诗与凯瑟琳的婚姻生活并不愉快,但两人育有三名子女,其中一男理查德(Richard)的长子,约翰·波普-轩尼诗爵士(Sir John Pope-Hennessy)为美术史学家,曾担任
大英博物馆馆长。1871年,政府选定轩尼诗为下一任
巴哈马总督,他在同年9月离开
纳闽,启程返国。
1872年2月,
殖民地部派遣轩尼诗前往塞拉利昂
弗里敦,出任署理
西非殖民地总督,管辖塞拉利昂、
冈比亚、
黄金海岸与拉哥斯四地。他不顾殖民地部建议,坚持携带三岁长子约翰到
自由城,结果约翰很快因染上当地流行的
痢疾而病逝。轩尼诗上任后,任命当地人为高级官员,批评前来的基督新教传教士,称赞当地的回教徒,支持
爱德华·布莱登在当地建立大学。他在自由城推行卫生改革,又在塞拉利昂取消
直接税,还取消了木材税。轩尼诗改变税率,
法国商人从中得益最多。
自由城的非裔居民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后来更设立了“轩尼诗日”以纪念他。离任时,轩尼诗称政府有5,000
英镑收入。结果,核数师发现他没有把整整一个月的开支计算在内。
海关的收入也未如理想,收入不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不少。1872年,英荷双方签订条约,规定荷方将
黄金海岸东部的要塞交予英方。此后,
女王陛下政府任命轩尼诗为黄金海岸
总督。他同时获英女皇颁发
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及圣乔治三等
勋章(CMG)。当地城市埃尔米纳(Elmina)的居民在得知此事后,发起暴动,在事件中有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