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
纪实性现场直播式节目
真人秀(Reality Show/TV Reality)也称为真人实境秀或真实电视,是借助电视这一媒介,通过举办特定类别的比赛活动,从众多参赛者中选拔出最终的胜者,或是以真实故事展示通过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戏剧化的后期剪辑,以最真实的视角呈现给观众。这类节目通常伴随着丰厚的奖品,并能够带来广泛的经济效益。
真人秀是一种电视节目形式,通常由普通人参与,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进行行动,并被记录下来制作而成。这种节目可以是竞技游戏节目,也可以是真实故事展示,通常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戏剧化的后期剪辑为核心制作而成。虽然真人秀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和参与性,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和经历,同时也能让参赛者体验到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真人秀浪潮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其中以起源于荷兰的真人秀《老大哥》和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幸存者》为代表风靡全球,1992年,真人秀电视节目《真实世界》面世,2004年,湖南卫视2016超级女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风行。直到2012年,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才实现了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从2015年的《极限挑战第一季》,2018年的中国首档胖胖真人秀《重量级改变》登陆纳斯达克大屏,以及2021年芒果TV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再到2023年芒果TV自制综艺《快乐老友记》。在电视新闻和电视剧缺乏创新的情况下,真人秀成为了主导观众视觉的主流。这种繁荣不仅是电视从业者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广泛和深刻动因的反映。
发展沿革
最初来源
在盟军占领希特勒最后藏身的城堡后,发现了记录文件和盒式录音磁带。从1945年开始,希特勒在公共场所设置了银幕,将电视画面传输到公共银幕上,使得民众可以观看文艺、体育、教育类节目,甚至包括一些“真人秀”节目。其中一档名为《家庭历险记:与德国人的一晚》的真人秀节目,记录了一对德国雅利安族年轻夫妇的生活,旨在为其他德国公众树立榜样。另一档节目播放了对背叛纳粹的人执行死刑的电影。前党卫军军官科特·施尔梅斯特透露,他们曾拍摄到希特勒的情妇爱娃的一名亲属被苏联红军抓获、并在试图逃跑时被枪杀的画面。希特勒的助手海因里希·希姆莱授权拍摄了这些画面,旨在让不同地方的人都看到柏林到底发生了什么。德国工程师沃尔特·布鲁赫曾负责替希特勒宣传纳粹精神的工作,他制订了一个“向德国家庭提供发射机”的计划,并在柏林和纽伦堡之间铺设电缆
二十世纪
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电视传播恢复不久,有一类隐藏摄像机拍摄的真实类节目(Hidden Camera Shows)很受欢迎,其中的代表是1948年的《偷拍》(Candid Camera)。该节目让普通人真实面对节目组设计的突发情况,然后制作者将摄像机隐藏起来偷拍记录普通人在镜头前的真实表现。这类节目断断续续直到今天仍然有播出。1948年还出现了才艺秀节目(Talent Shows)的早期原型《新手时间》(Original Amateur Hour)和《才艺新秀》(Talent Scouts)。这两个节目大致框架和今天的才艺秀节目相似:才艺新人表演+观众(评委)打分。
20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一些“真人秀”电视节目雏形,如《美国家庭滑稽录像》、《这是你的生活》;1973年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An American Family)追踪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1992年美国有线音乐台推出《真实世界》,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他们的起居生活。这些节目大多数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80—90年代的真实类节目代表是《真人真事》(The Real People)和《难以置信》(That’s Incredible)。《真人真事》节目1979年4月在NBC播出,这个节目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谢天谢地,你来啦》有点相似。它的特点是:一群嘉宾坐在一大帮演播室观众面前,主持人介绍一个表演片断(每一个表演片断的设计都以某一个嘉宾特有的职业或者爱好作为切入点)的大致设置,要求选中的嘉宾以喜剧的方式加入片段情节中进行即兴表演。《难以置信》是ABC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这个节目通过表演重现媒体报道过的惊奇事件(有点像央视的《挑战不可能之新春盛典》)。
而真人秀(Reality TV show)节目风靡荧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1年,荷兰一家电视台播出了真人秀节目《28号》(Nummer 28)。这个节目的创意是:选一群陌生人,让他们在共同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来完成某个任务,摄像机记录他们这一段共同生活中的表现。这个节目不仅启发了《真实世界》(The Real World)、《幸存者》(Survivor)、《老大哥》(The Big Brother)和《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等众多节目,还标志着欧洲真人秀节目创作繁荣的开始,比如:1997年瑞典的《罗宾逊探险》(Expedition Robinson)、1998年英国的《马路约会》(Street Mate)。欧洲逐渐成为真人秀节目创作的繁荣地区,此后美国流行的真人秀大片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欧洲源头。1998年,一部以真人秀为题材的电影《楚门的世界》在美国上映,讲述了金·凯瑞饰演的主人公楚门,在真人秀中被窥探一生,直到发现自己的世界是虚假的。
二十一世纪
自从《老大哥》和《幸存者》在美国电视节目市场火爆后,真人秀节目拉开了红遍全球的序幕。进入2000年以来,世界范围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多是真人竞赛秀(Reality TV reality TV games),节目更强调竞赛的特点,侧重于才艺的展示,因此,也称为“才艺秀”(Talent Shows)。这个真人秀节目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作有:《与星共舞(中国版)》、《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流行偶像》和《X音素》。
其中《流行偶像》(Pop Idol)2001年由英国独立电视台(ITV)首先播出,节目以海选竞赛的方式选拔具有歌星潜质的年轻人,通过一轮一轮比赛,胜者获得百万美元。《X 音素》(The X Factor)2005年首先在英国播出,后来FOX电视网引进推出美国版。美国版的《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则脱胎于英国广播公司(BBC)2004年播出的《来跳舞吧》(Strictly Come Dancing)。与前两个节目着重于歌唱不同,这个节目展示的是选手的舞蹈才艺。《达人秀》(Got Talent)同样源于英国。200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叫《Paul O'Grady's Got Talent》的节目,后因主持人与电视台不合,节目暂停播出,后来重新开播时名称改为《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2006年全国广播公司(NBC)购买了该节目版权将它引进美国,并于2006年6月暑期时段首次播出。《好声音》节目是荷兰制作公司2010年创作的节目,原名叫《荷兰好声音》(The Voice of Holland,简称TVOH)。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风行。
国产版“真人秀”最先出现在广东省,《生存大挑战 第一届》的选手国人对“真人秀”这个概念源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红河地球故事》这个栏目,其中的《幸存者》节目早在美国播出时已创下了全球最高收视纪录,“真人秀”更成为了当今时尚的缩影。国产版的“真人秀”,是由头脑灵活的广东人率先制作的。2000年广东电视台推出的《生存大挑战》,就是国内“真人秀”节目的首次尝试。
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从第一届捧红的“电视英雄”吕岛到第二届“重走长征路”到第三届“美女荒岛秀”,一届旺过一届,该节目已经成为广东台的名牌栏目之一。其后,“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其中影响较大的除了广东省的《生存大挑战 第一届》外,还有北京的《走入香格里拉》和上海市的《走通黄浦江》。《走入香格里拉》着眼于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和在利益冲突面前对自我、人性和极限的挑战,仅带10根火柴和10天口粮的18名志愿者被放在海拔4000米的香格里拉生存30天。拿到摄制方预先放置的东、南、西、北四站站牌,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将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个心愿;《走通黄浦江》镜头中大量出现参与者野外生存、乡间生活体验的实拍镜头。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不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电视新闻改革乏力和电视剧创作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真人秀成为主导中国人视觉消费习惯的“中流砥柱”。从表面上看,真人秀节目在2012年的“异军突起”、2013年的“蔚为大观”,到2014年中国的电视从业者面对内容生产领域的种种危机。这当然是中肯的评价。面临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一套理念和一个产业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模式的破坏,中国的电视从业者做出了努力。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电视业的历史或许在某些时候由英雄创造,但若将其置于社会变迁的宏大语境下观察,便不难发现真人秀节目的繁荣其实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因。
2015年,由严敏执导大型励志体验节目《极限挑战第一季》于2015年6月14日首播,第一季节目六位固定成员是孙红雷黄渤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2018年,中国首档胖胖真人秀《重量级改变》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大屏,《重量级改变》这档聚焦于肥胖人群的励志原创真人秀节目的灵感,源自很多因为胖而失去机会的普通人的心声。
2021年,由芒果TV推出的全景音乐竞演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季于8月12日起单周每周四、周五12:00,双周每周五12:00播出。节目中,三十余位嘉宾彼此挑战,披荆斩棘,通过男人之间的彼此探索、家族建立的进程,诠释“滚烫的人生永远发光”,见证永不陨落的精神力。
2023年,芒果TV自制综艺节目《快乐老友记》于11月9日12:00在芒果TV播出第一期。由“再就业男团”成员:陈楚生苏醒王栎鑫张远王铮亮陆虎六位嘉宾与制作团队全程共创。节目中六位嘉宾团名更新为“就业Homie(厚米)团”,将 “至少今天很快乐”定为节目主题,并据此创作节目主题曲。节目期望在真实展现嘉宾共创、老友相处日常的同时,通过关注社会情绪,触发观众共鸣、传递积极能量,帮更多人重拾快乐,发现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幸福。
发展展望
在这个真人秀节目过渡泛滥的时代,一个好的真人秀节目必须要充分把握受众的需求心理,不断地创新满足大家的好奇欲,不能一味地借鉴模仿别人的成果,可以集思广益,不断地收集新鲜的idea,让每一期的真人秀节目都可以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另外,真人秀节目必须在“真”和“秀”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以“真”为本,以“秀”为末,这是真人秀节目成功的不变法则。明星善于秀,素人胜在真。明星与素人结合是一个不错的组合,但不能喧宾夺主。美国的《好声音》节目,近年来的调整主要是降低了明星导师们的“秀”。事实上,真人秀节目中,明星过度的“秀”一样招人厌烦。明星频繁参加真人秀节目,他们越是在镜头前表现得熟练,越远离真人秀的本质。《中国好声音》到了第四季,多数明星导师都“成熟”了,在镜头前都特别会表演了,然而真人秀的意趣也越来越淡了。
真人秀的力量在于对“真”的强调上。比赛节目坚持所谓的“真人”“真事”,令观众更容易认可的多是草根或状况如草根的参赛选手,因而这种新的体裁远比许多有剧本、有台词的电视剧更能让人信服并充满了参与感。美国的一些学者更称之为道德实验室、文化货币、意识形态显示器。真人秀俨然已成为新的文化景观再现。然而举国上下的追捧也同时让我有所警惕:媒体越来越设定着我们对真实的认知。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也越来越依赖于媒体的呈现和助推。而电视无疑又是其中最强势的一股力量。它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传播着信息,控制着价值观。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主宰了我们理解和接触世界的方法。
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一种本质价值的回归。繁华落幕,唯有真实是真人秀节目不变的核心价值。“秀”在这里是展示(或者呈现,而不是表演)的意思,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对电视节目“秀”的含义的理解。未来的创作,除了生存竞争、求职经历、才艺比拼等,可以展示的题材领域还有大片天地。随着观众对这类节目形态越来越熟悉,节目只能靠内在的实力去赢得市场。
主要内容
真人秀概念
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行为、记录和加工七个基本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如果对这些共同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真人秀;真人秀在内容上,是真(真实)与秀(虚构)的一种结合;在形式上,是记录性与戏剧性的一种融合;在传播方式上,则是观看与参与的互动。应该说,绝大多数电视节目都可以被列入以上两种类型之中。但是,真人秀节目在归类时却似乎很难被归类为虚构或者非虚构节目。
真人秀与非虚构类节目有相似之处。它的人物不是演员,而是由普通人自愿参与;它是一种“游戏”事件,但事先没有编剧、没有固定的台词和规定的结局;事件的过程是随机的,事件的结果是未知的,人物的行动并不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而进行,节目参与者具有比较大的主动性,因而事件的进程也是开放的。但是,真人秀似乎也与虚构类节目有相似之处。它并不完全是对真实的原生态事件和人物的“不介入”的简单记录,它同时还是一个“秀”(show),秀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展览、炫耀、假装、扮演等意思,具有明显的虚构含义。实际上,真人秀节目中往往会设置各种规则、环节、限制,具有与真实生活完全不同的规定性和戏剧性,并非所有的事件都是开放的,参与者并非完全自由,他们受到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特定的游戏规则、特定的目的等等控制,因此似乎又具有虚构性。
真实与虚拟这一对在通常的电视节目中相互对立的概念,在电视真人秀中似乎实现了某种融合。从节目理念上看,它打破了“真实节目”与“虚拟节目”的界限,最终用规则创造了虚构,用真人带来了真实。
节目个案
《老大哥》(Big Brother)
“Big Brother”这个节目的名字出自乔治·奥威尔著名小说《1984》中的一句话:“老大哥在看着你呢”。以澳大利亚版的《老大哥》为个案阐释“老大哥”系列的基本游戏规则:12名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原来素不相识的选手被挑选出来,其中6名青年男性、6名青年女性,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制的有着花园、游泳池、豪华家具的大房子里,大家共享一间卧室、一套起居室和卫生间等。“老大哥”设置了25台摄像机,32个麦克风和40公里长的电缆,一天24小时地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制作成每天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节目,向电视观众展示屋内发生的大事小事。同时观众可以登录到该节目的网站,追踪屋里的实时状况。设在淋浴间和洗手间的摄像机所偷拍的内容,以及夜间在12名选手的共同卧室里拍摄到的内容,这些最为隐私的部分,只要有趣,也会在仅仅挂着最后的最脆弱的遮羞布的掩饰下,被放在电视节目里广为传播。
在共同生活的85天里,选手们每周六要选出两个最不受欢迎的人。而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狂热者们则用声讯电话,在这两人中选出一个他们最不喜欢的、最没人缘的选手出局。每周末的提名几乎都对选手们产生了重要的心理影响,无论是被选中的,还是没有被选中的,无论是爆发激烈的争论和情绪的发泄,还是默默无语和风平浪静,大多数情况下,被选中的人会顿时觉得面临巨大压力,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仿佛脑门上贴上了“讨厌鬼”的字样!《老大哥》中被提名的女性往往会更加焦虑,流露出忧郁的眼神和落落寡欢的哭泣,而这些细节无疑都被无处不在地摄像机抓住,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无比细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经过短期的自我调整,被提名的人会在疲惫之中恢复一种平静,但是他们的处境和心态变得非常微妙,即使恼羞成怒的,但又必须压制情绪,毕竟还要争取可以幸存的那个名额。为了争取挺到最后可以得到25,000美元的奖金,他必须加倍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表现。 其他国家的“老大哥”在节目的结构和游戏规则上大同小异,仅仅在参赛者、时间、地点、奖金,竞赛题等等上有区别而已。
《生存者》(Survivor)
“生存者”节目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于2000年5月开始推出。目前它是“真实电视”节目中风头最劲的一个。CBS公司从近万名应征者寄来的录像带中挑选出十六名参赛者,然后把他们送到一个相当偏僻没有任何人烟的荒岛参加“生存者”游戏。按照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定的“游戏规则”,16名现代“罗宾逊”首先得迎接自然界的挑战———在漫长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无法得到外界的帮助,不能依靠现代的文明技术条件,经受热带风暴的洗礼,克服热带雨林的种种障碍,靠一双手来搭起遮风避雨的小屋棚,靠吃海边捡来的贝类、丛林中的野果和树上的小幼虫充饥……任何缺乏意志或者身体不够强健者将很快被淘汰出局;其次是人性的挑战———16名“罗宾逊”将定期召开“部族会议”,商量着把谁驱逐出小岛,每次以投票的形式驱逐他们中的一个人。这意味着16名竞争者在挑战自然的同时,得处心积虑地争取别人的支持,但同时又得为把竞争对手剃除出小岛勾心斗角。由于“游戏规则”———规定人们可以发挥除暴力以外的任何手段,所以这实际上意味着竞争者们除了极尽其正面的领导说服能力外,还得把人性中最隐秘的一面———造谣中伤、欺软怕硬、欺骗狡诈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才有可能最终获胜!最后一位获胜的“幸存者”可得到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为了确保“生存者”节目吸引美国的观众,确保节目的“天机”不外泄,从而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费尽了苦心:事先要求16位节目参与者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140名节目制作人签一份保密合同。合同的内容是:如果谁抢在节目之前透露最后一名获奖者消息的话,那么将赔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00万美元的补偿金。
《阁楼故事》(Loft Story)
对“真实电视”素来不感兴趣的法国也投身到了这股浪潮中,以浪漫为主旨制作了大型“真人秀”《阁楼故事》。法国的“阁楼故事”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荒岛生存大赛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是把场景从户外搬到了室内。10名年龄在20岁到29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将共同生活在巴黎北部圣丹尼斯区的一处拥有室内健身房、豪华家具、花园、泳池和篮球场的住所,在长达70天的时间里,他们不需要做什么事,可以尽管“培养感情”。设置在各处的26台摄像机将对他们进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拍摄,然后通过自己的频道向观众进行不间断的播出,观众就根据他们的日常起居饮食等诸多方面来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评估,参赛者彼此也将进行互相评价,不合格者将失去参与资格,被“逐出”阁楼。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一对男女将获得位于巴黎市内的一套价值40万美元的“梦幻住宅”,如果他们俩能在这所房子里继续共同居住六个月,还会额外有一笔丰厚的奖金。法国的M6电视台播出这个节目空前轰动。节目的平均收视人数达520万,某些章节更达770万,这在法国电视业界非常罕见。
《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
《诱惑岛》由美国福克斯(Fox)电视网策划推出,把恋爱中的男女“带到双方关系的十字路口”进行测试”。参与的选手是四对自告奋勇的感情深度不等的年轻情侣,他们来到加勒比海上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岛屿后就被分置两地,在节目安排下,男女各与十三名单身异性分别在岛的两端驻扎。在游戏节目进行的两周内,除了集体活动,情侣们不能见面,见面时也不能交谈。节目的开始,男女选手有权从他们的十三个潜在情敌中选出一人赶出岛去。接下来情侣选手分别与单身异性自由约会,活动内容是节目所设定的呼吸器潜水、山洞探险和骑马等。每人每天与一个单身异性共度,一轮约会结束后,男女选手可以要求观看自己情侣的约会录像,他们还必须再次选出潜在情敌男女各一出局。这样的程序进行四轮后,每个选手选定一名单身异性,与其进行最后的也是相当深度的约会。在节目的最后一夜,四对情侣重新会合,决定他们是继续厮守,还是另觅佳偶。这个结果并非游戏,而是真正的感情取舍。
《学徒》(Apprentice)
2004年《幸存者》的制片人又如法炮制出新一档真人秀节目——《学徒》。《学徒》播出第二集时就创下了全美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最高纪录:2000万观众。 在电视观众市场细分程度极高的美国,这一节目创下的收视大观堪称奇迹,然而数字背后也有它的必然性。
《学徒》节目每期16个参赛者是从20多万观众中选拔出来的各行各业的精英, 八男八女分成两组, 到纽约来面对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挑战, 大家轮流担任团队领导,每一周分别作一个诸如卖矿泉水,出租房子的项目,输掉的一方中会有一位对团队最没贡献的成员被“炒掉”,最后胜出的一位则可以得到一年在唐纳德·特朗普旗下某个公司任职的合约,并拥有一份25万美金的年薪。为了最后在角逐中胜出,参赛者们既要在比赛中与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密切合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个近似不可能的销售目标,又不可避免在项目失败时勾心斗角,学会如何保全自己而让别人被淘汰出局。《学徒》的每一个项目中都包括了团队合作,个人贡献,领导才能,销售技巧,压力承受等等成功商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国际商业的黄金宝地纽约这个钢筋水泥构筑的混凝土丛林中有无数的公司,无数个机会,无数的人才,无数的财富,《学徒》节目不但给商战中奋勇拼搏的人以展现自我,赢得发展与财富的良机,更给电视机前潜在的商业精英以指向性引导,给普通百姓一个裁判商业精英的机会。
节目特色
真人秀特点
真人秀的特点,与电视的两个核心概念有关系。一个是它的纪实性,一个是它的戏剧性。由于制定了相应游戏规则和规定了相应的时空环境,规定了只能在特定空间的某一时段进行规定的游戏,因而带来了真人秀的虚构性或者说戏剧性。但是,真人秀节目跟电视剧却又很不一样。电视剧采用虚构形式,由演员扮演或表演,人物的行为、命运,甚至对话、细节等都是被编导规定的。但在真人秀节目中,编导只是制定了一个戏剧游戏规则,而过程则是由普通人去自由发挥而形成的。正由于真人秀节目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因此具备了一些纪录片的特点。正是纪录片的特点与剧情片的特点的结合,构成了真人秀的核心的艺术美学元素。
真人秀节目在悬念的设置上是结果的非确定性与目标的确定性的融合。几乎所有的真人秀节目都会给予一个清晰的游戏目标,或者是通过竞争获得胜利,或者是在特定时期内,赢得其他参与者或者观众喜爱,最后的获胜者可以得到事先预定的奖励。因此,真人秀的目标始终是确定的。但是,究竟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由于什么原因胜利或者失败,如何胜利和失败,则都是未确定的,是不能被观众控制甚至也不能被节目制作者所控制的。
真人秀在人物设置上,则是非角色性与限定行为的融合。真人秀一般并不像虚构作品那样规定参与者的角色(如“好人”、“坏人”、助手、变节者、权威、异性对象等等),所有的参与者都以“自己”的方式进入节目,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呈现给其他人的形象。他们扮演的是自己,是一种本色表现,而且越是本色表现,他们的个性才能够被观众所喜欢。但是,这些参与者与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被放置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被要求完成特定的任务,他们不仅知道摄像机时刻在纪录他们的生活,而且也知道这是一个被安排的“游戏”,所以,实际上他们受到这种“游戏”的假定性和规则所影响,行为必然是受到限定的。他们不仅表现自己,而且也表演自己。
真人秀在情节安排上是非预定性的开放结构与情境规定性的固定模式的融合。一般来说,真人秀规定了游戏的时间、空间、环节和规则,但是并不规定每一个参与者的行动方式,而是在一个大致限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让参与者自己去对各种预先设计的或者突然爆发的事件做出反应,进行判断和采取行动,谁也不知道这些参与者究竟会怎样行动,行动的后果会是如何。例如,在《幸存者1》的最后大结局一集中,最后一个竞赛环节是三位仅存的选手在烈日下手扶一根图腾柱,最后松开的人将获得投票权,从另外2名选手中淘汰1位。一位老人、一位女性和一位中年强健男性里查进行最后的竞争。谁也没有想到,恰恰是里查选择了最早退出竞争,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获得投票权的女士却选择淘汰了那位男性老年人,而最后更没有想到的是其他选手投票选择了里查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真人秀在表现手法上,则将记录的真实性与加工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真人秀往往记录了参与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活细节,各种微妙的人物关系,各种行为的过程,但是在制作和编辑上,则往往又将这些记录素材进行戏剧性加工,突出胜利者的艰难、失败者的悲伤、参与者的竞争、观看者的好恶等,故意使用对比剪辑、交叉剪辑、平行剪辑、正反拍、闪回闪出等戏剧性蒙太奇手段来增加记录的戏剧性,在后期还往往加上各种音乐、动效和特技等,在不破坏真实情感的前提下,暗示、强化、渲染各种戏剧性情感。这种“真实的戏剧性”,往往是真人秀比一般虚构作品具有更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形式特征
真人秀通常采用不干涉的方式记录参与者行动,使用偷拍、固定机位等手法,减少参与者对镜头的觉知,展现更真实自然的自己。开始阶段,志愿者对镜头敏感,行为拘束或“表演”痕迹重。但随着节目进展,志愿者逐渐放松,真实一面流露。这种真实感具有震撼效果,带来非表演性的“诚实”,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和直接性,给观众带来与剧情不同的“真实感”。
真人秀的记录特点主要体现在纪实手段的使用上。它采用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现,跟踪记录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人物行动和细节。真人秀借鉴了几乎所有纪实手段,以确保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西方的一些真人秀节目全天24小时在各个房间(包括浴室和厕所)进行拍摄(这也引起了一些批评)。大多数真人秀电视节目都强调纪录色彩,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全程跟拍,纪录片素材直接成为节目内容的组成部分。
真人秀节目的记录特点还体现为节目过程和结局的开放性。许多真人秀节目中,虽然观众都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淘汰一个人出局,但在结果出现之前很难确定到底谁将被淘汰,谁最终将获得大奖。如《垃圾挑战赛》中谁将在“挑战”中取胜,《走过沼泽地》中哪位参赛者最先穿越沼泽地到达终点都是事先很难预料的。
真人秀节目的记录特点还体现在真实细节的还原上。在节目中,志愿者的言行、个性及品质都有所展现,出现有趣的真实细节和人们的隐私。这些细节比虚构类节目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可以看到疲惫的志愿者在寒冷中颤抖的手,选手不屑的眼神,男性对女性的怜爱神态等。许多真人秀节目不仅拍摄主要过程,还跟踪拍摄生活细节,丰富生动的细节是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元素。缺乏好的细节的真人秀节目是不成功的。
相关节目
尽管被称为真人秀的这些电视节目吸引了众多眼球,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新宠,但是,如果我们将那些被人们称为真人秀的电视节目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似乎很难进行概念上的概括,也很难确定一种统一的节目形态。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王牌续集、去撒野等户外真人秀外,2015年新推出的综艺节目即达200余档;其中,明星真人秀节目依然唱主角。值得一提的是,新节目的花样包括了秀星妈、唱京剧、当学霸等等。
以上参考资料
存在问题
模仿性突出,创新力不足
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外来品,中国电视人模仿是正常现象。模仿是本土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但不应成为抄袭的代名词或阻碍本土创新的理由。早期中国真人秀节目往往仓促复制海外版权,导致创新能力低下、自我革新和创造动力减弱,甚至出现“水土不服”现象。相反,西方国家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通过本土创新,产生新效果。例如,某野外生存挑战真人秀模仿《幸存者》失败,而美国版《老大哥》则对荷兰版本进行创新完善,强化规则和戏剧冲突,使节目更紧张刺激、人物性格更细致。
多元化鲜明,深耕度欠缺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多、种类广,出现多元化、差异化趋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卫视的晚间黄金档被真人秀占据。这些节目涵盖不同年龄段和类型,如《爸爸回来了》《校花与学神》《花样爷爷》《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我是演说家》《奔跑吧兄弟》《2天1夜》等。然而,节目内涵挖掘不足,如美食真人秀《十二道锋味》仅停留在美食制作过程,缺乏情感和戏剧冲突,播出效果一般。若制作方能深入挖掘现有框架和资源,加入比拼和文化意义,可丰富节目层次感,传递对美食文化的尊重和创造。
互动性增强,增值性偏弱
随着技术进步促进电视媒介发展,特别是娱乐节目与受众联系更便捷、及时和多样。节目组对新技术的采用灵活,重视和深挖受众参与。互动措施参与面广,但功能主要是提高收视率,需将参与性受众变为生产性受众,思考性受众,让节目在三方互动中创造性发展。
同质化突出,个性化黯淡
中国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是真人秀节目主力军,但同质化现象严重。某类型节目成功后,类似节目涌现。歌唱类、才艺类、游戏益智类、相亲类节目数量多。明星效应是关键,但小众真人秀节目竞争力不足。
功利性偏重,责任感弱化
市场经济和收视率决定了真人秀的经济效益。电视真人秀追求高收视率,忽视社会责任和审美文化建构。公众应尊重电视媒体追求经济效益的权利,鼓励创新,同时电视媒体需兼顾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引领,考虑节目对社会的影响。真人秀应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张扬普世性的价值观念,避免渲染个人名利和放大社会问题。
相关评价
正面评价
当下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必将在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商业模式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协同运作下向前发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脱离其中的某一方而孤立地存在。与传统电视娱乐节目相比,它历史性、群体性地解决了高大上的电视媒介精英性和普罗大众平民性的融合问题,让草根的梦想之路有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展示舞台、有了话语表达和情感释放的空间,同时也让电视媒介找到了一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道路。然而,必须警惕商业利益的越位问题,不能造成真人秀节目抄袭化、低俗化、粗放式的社会认知,更不能远离华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文化理念,否则真人秀节目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变为赤裸裸的毫无生命力的娱乐至死的短暂狂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真人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焦虑。无论是零门槛的选秀类节目,还是专业色彩较强的表演类节目,尽管有着形态与旨趣的差异,却殊途同归地遵循着一套共同的文化逻辑:个体在社会分层中实现自下而上的流动是可以实现的(借助才艺表演实现梦想),人与人之间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交流樊篱是可以被打破的(选手与导师、观察员等角色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勤勉的生活态度与崇高的道德品行会最终带来命运的馈赠(大多数选手的“经历”)。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因环境污染、物价高企和社会不公等现象而处于普遍焦虑状态的中国人而言,真人秀节目为这些现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文本层面的、想象式的解决。在这个意义上,真人秀扮演了“乌托邦”的角色,它坚持不懈地在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生活情境中,源源不断地生产“正能量”。(中国新闻网评)
“真人秀”类的电视节目,其看点是真人实境的呈现,真情实感的流露。此类节目发展到今天,形式、内容都丰富。但近几年,观众逐渐发现,无论是相亲类还是音乐选秀类,甚至生活类的真人秀节目,为嘉宾做剧本、立人设已经成为惯用手法。用演技取代真实,用技术替代思考,让真人秀节目走向套路化的怪圈。而别无选择的观众,也不得不被动地接受这些套路化的节目。当人们回顾一些电视节目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境:看过一个节目很长时间以后,具体内容是什么很可能早已记不清了,但是其中某些精彩生动的细节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让人记忆犹新。正因为这些细节在节目中表现出触动心灵的巨大魅力,使生活原本所具有的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浓烈。观众们通过节目中的一个小小细节,能够洞察、理解、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增强了真实性和生动性。无疑,这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真人秀节目,这也是节目制作者应该追求的真人秀原本的样子。(光明网评)
总体上来讲,真人秀在中国,会面临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跟中国的文化尺度、文化传统、道德尺度达成一种协调。“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就在2000年8月“Survivor”在中国中央电视台2套的《地球故事》与中国观众见面,中国本土的电视真人秀“走进香格里拉”也在进行。类似的节目还有《生存大挑战 第一届》《金苹果》《重走长征路》《超级宝宝秀》等等。一个在西方创下了电视奇迹的品牌节目概念并不是简单移植就一定能在我国取得同样的传播效果的,何况这一虽容易取得高收视率但也同样容易遭致批评的节目形态能否在我国开发运作也还需论证,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真人秀节目所创造的奇迹证明它包含了不少成功元素,也值得在节目建设中借鉴。(文化研究网评)
负面评价
美国电影对电视文化的批评由来已久,早期的《冒险的代价》《威龙猛将》等电影以幻想的方式表现了电视暴力文化泛滥的危险前景。由达斯汀·霍夫曼安迪·加西亚主演的《无名英雄》讲述的是英俊的流浪汉被媒体包装成救人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其貌不扬的小偷却被冷落一边的故事;由罗伯特·雷德福导演的《机智问答》则表现了电视台综艺节目为提高收视率,帮助年轻俊朗的大学教授在智力问答游戏中作弊的故事。这两部影片都把矛头指向了电视媒体,批判了它们忽视个人权益,肆意歪曲甚至操纵事实的不良作风。至于《15分钟》则对近两年一种特殊电视文化现象“真人秀”进行讽刺和批评。(羊城晚报评)
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明星通常只是调味剂,而不是必需品。这是真人秀节目和其他娱乐节目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娱乐节目的市场周期往往是这样:市场饱和或者观众审美疲劳时通过增加“调味剂”(刺激因素)继续维持一段时期的销售,常见的“调味剂”除了明星之外还有高额奖金、道德底线、性刺激等等。但是调味剂不能当菜吃,它替代不了日常的食材。而且,过度消费“调味剂”必然导致肠胃紊乱、机体失调。(视听界评)
相关争议
事实上,除了《中国好声音》和《真正男子汉》,当下不少节目都被指设计痕迹重。《十二道锋味》第一季播出时曾引发激烈讨论,被指表演痕迹过重,霆锋的经纪人霍汶希在接受媒体采访就表示会设计框架,但对白都是现场真实发挥。赵丽颖早前在一档节目中表示,以前觉得上节目挺好玩,后来发现拍戏才是最自然,“因为不管怎么上真人秀,那台机器就会让我不舒服,始终就会有一些安排一些剧本,还是拍戏的感觉”。31日,于谦在北京录制节目《偶像就该酱婶》,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他承认节目有剧本,“但只是一个框架,因为咱们做节目还是要严谨一些,要真把剧本一句一句都弄好,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大伙就看不到即兴的环节”。
10%靠演技,70%是真实。“七真二引导一演。”正杨映像制作公司的编剧负责人自成告诉记者,目前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剧本不会细化到台词,大多都是真实的,但会有人物性格的设计,“要不人这么多面,观众也记不住,节目永远是一个人先立一个标签,其他设计都是服务于此”。自成透露,一般明星对人物性格的设计并不排斥,“只要贴合他(她)的性格,就会积极配合,还会说‘我怎么没想到,你们居然比我更了解我’”。记者获悉,一般综艺节目的剧本不会像影视剧一样全面,每位参加的明星只能看到自己的剧本,一方面是保证节目的趣味,另一方面也能让导演参与引导。不过不论如何,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就如同名字一样,就是一场秀。
“真人秀”节目自播出以来,对它的争议始终不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节目对个人隐私的暴露、对人性阴暗面的展现以及巨额奖金的设置上,认为它暴露了人性的丑恶,满足了人们的窥视心理;赞同者则认为,游戏中的竞争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严酷竞争的再现,这些活生生的普通人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让电视机前的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日常行为和人性的弱点,这有利于人类反省自己的行为,进而完善自身。
相关规定
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公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
2015年8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后,8月25日,总局再度举办真人秀节目培训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发言中重申,真人秀节目要摒弃讲排场、拼明星的错误做法,吸纳更多各行各业基层群众参与。
2018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同志表示要加强内容监管,进一步调控治理综艺娱乐、歌唱选拔、真人秀节目,坚决治理追星炒星、泛娱乐化和高价片酬问题。
2022年3月3日,据国家广电总局官网消息,湖南广电局持续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第一,出台《关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从主持人管理、内容生产、舆情管理等方面实施标本兼治。第二,重点指导湖南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两档综艺节目完成改版升级。第三,强化从业者引导管理,加强对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严格持证上岗、严把选用标准,并将网络视听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纳入准入管理,强化规范网络主播职业行为。第四,坚持每半月全省广播电视宣管例会制度,加强对真人秀节目和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
参考资料
真人秀.新浪娱乐.2023-12-30
真人秀的“秀”(冀北仁).中国作家网.2023-12-30
极限挑战 第一季 (2015).豆瓣电影.2024-01-10
披荆斩棘的哥哥.芒果TV.2024-01-10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4-01-10
真人秀时代的视觉形态.第一财经日报.2023-12-30
快乐老友记 (2023).豆瓣电影.2024-01-10
广电总局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正当其时.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2023-12-30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最初来源
二十世纪
二十一世纪
发展展望
主要内容
真人秀概念
节目个案
《老大哥》(Big Brother)
《生存者》(Survivor)
《阁楼故事》(Loft Story)
《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
《学徒》(Apprentice)
节目特色
真人秀特点
形式特征
相关节目
存在问题
模仿性突出,创新力不足
多元化鲜明,深耕度欠缺
互动性增强,增值性偏弱
同质化突出,个性化黯淡
功利性偏重,责任感弱化
相关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相关争议
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