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感湖管理区
湖北省黄冈市辖区
龙感湖管理区位于黄冈市,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7个办事处、56个生产队(社区),总人口5万人。该区原系省属国有农场,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围湖垦建,1996年经批准设立为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2005年全省中国农垦集团改革后,黄冈市将其视同县(市)级单位管理,并授予县一级人民政府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权。龙感湖管理区是鄂东门户,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北邻安庆市,南接九江,外倚黄黄高速、黄小高速、213省道和长江黄金水道,西靠合九、京九铁路,是雷池故地,成语“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即出于此。该区是鱼米之乡,己形成粮、棉、油、猪、鱼、鸭、蛋、果、蔬八大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其中,纺织、现代化养殖规模和冷冻保鲜容量均居黄冈市第一。2010年,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省政府正在批准龙感湖筹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2014年1月8日下午,湖北省楹联协会会长潘涛向龙感湖管理区授发了“湖北省楹联文化区”称号牌匾。
历史沿革
1956年元月1日,经国务院、农垦部和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国营龙感湖机械农场成立,隶属湖北省农垦厅、行政由黄冈行政公署管辖,计划纳入黄梅县
1957年9月,场名改为龙感湖农场。
1959年1月,下放由黄梅县管辖,名黄梅县龙感湖人民公社。
1960年3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恢复龙感湖农场建制,仍隶属湖北省农垦厅。
1966年12月,农场自行更名为工农兵农场。
1969年1月,恢复龙感湖农场名。
1971年,湖北省全省农场被国家组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湖北省农垦生产建设兵团,龙感湖农场为其下属独立团,建制未变,印章未改。
1972年12月,兵团撤销,农场复名龙感湖农场,隶属湖北省农垦局(由湖北省农垦厅改称,1983年改名湖北省国营农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1992年1月1日起,农场计划单列(统计2006年单列),结束农场计划纳入黄梅县的历史。
1996年9月1日,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成立。管理区与农场的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2001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属农场改革的意见》明确“龙感湖农场由黄冈市管理”。“原则上同意设立管理区,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后,农场建制不变,与管理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感湖管理区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部的湖北省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3'~116°07',北纬29°48'~29°57'。整体与湖北省黄梅县东南部相拥,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卧于龙感湖西南岸;东南角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东边在1977年经黄梅县建“八一”大堤围垦成耕地,属黄梅县小池、孔垄两镇;西与黄梅县孔垅镇交界,南与黄梅县刘佐乡相邻,临近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斜对;北与黄梅县濯港镇白湖、陶河两区以梅济港中心线分界。区(场)机关所在地严家闸办事处与黄冈市政府所在地黄州区的直线距离约为123千米,中间隔有黄梅、武穴市、蕲春、浠水县四县。管理区南北最大纵距31.5千米,东西最小横距1.9千米。
地质
龙感湖管理区所临的龙感湖远古时曾为陆地,于第四世纪下沉形成水域,古称彭蠡,与长江故道交汇。由于长江冲积物长时间沉积,湖底逐渐抬高,致古彭蠡泽逐渐萎缩。后来江湖分离,长江泓道南移,古彭蠡泽的名称随之湮没,被“雷水”、“雷池”取代。再后来,随着湖泊沉积物和长江泛滥冲积物的淤积,“雷水”进一步萎缩,形成太白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其中龙湖和感湖合称为龙感湖)。域内地层为长江冲积物、湖泊沉积物和江湖相混合沉积物构成,属第四纪全新统(Q4)地质。
地形
龙感湖管理区域内土地为长江冲积和湖泊形成的平原,地势总体为向龙感湖轻度倾斜,呈坦锅状。地面平均海拔一般为12.5-14.0米,最高点是塞湖办事处沙坡,为17.2米,低洼地海拔高度为11.0-12.4米。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湖泊和低洼地陆续辟为水田或精养鱼池。2007年底,原有的11个湖(洋湖、塞湖、芦柴湖、金湖、沙湖、柴湖、斑鸠湖、杨柳湖、百茂湖、天鹅湖、青泥湖)均以名是实非。
气候特征
龙感湖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一年内日均温等于或大于10摄氏度,植物生产期长,雨量较多。春季开始期在3月下旬,夏季开始在5月下旬,秋季开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开始期在11月下旬。境内年均日照市时数为1812.1小时,一年之中7月日照最多,平均216.2小时,日均7小时。1-3月最少,日均3.4小时。龙感湖管理区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最高年为18.3摄氏度(2007年),最低年为16.3摄氏度(1997年),以7月气温最高(平均28.9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4.6摄氏度),年相差24.3摄氏度;全年多东北风,但随季节有所转换。龙感湖管理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83.7毫米;降雪一般初日出现于12月,1988年降雪18天为最多。最大积雪深度为31厘米,出现在1998年1月23日。霜日期多出现在11月下旬,终霜日期多出现在3月上旬,无霜期年平均271天,最长是2001年为301天,最短是1986年为235天。
自然资源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少,无污染,水质优良,水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二级以上水质标准,稀有典型的湿地类型和优良的水环境,保护区有野生植物35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粗梗水蕨、莲、野菱秤锤树等五种,秤锤树是我国发现的最大原生自然分布群落,也是国内发现的新物种——黄梅秤锤树;拥有各种野生动物48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黄嘴小天鹅、白鹭、白琵鹭等2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白眉鸭东方白鹳等28种,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金腰燕、灰鸽、白头鹞等73种;列入《中澳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白眉鸭、水雉等22种;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4种。令人关注的是仅以湿地水禽为主的鸟类就有1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头鹤、白鹤、黑鹳、东方白鹳、大鸨五种,白头鸽种群数量达425只,黑鹳种群数量多达54只,均为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
行政区划
设管理区前,农场辖芦柴湖、洋湖、沙湖、春港、塞湖、严家闸、青泥湖7个分场。分场共下辖68个农业生产队。农场机关所在地被习惯称呼为“总场”。
设管理区后,管理区下设芦柴湖、洋湖、沙湖、春港、塞湖、青泥湖、严家闸、城关8个办事处,城关办事处实用名为雷池办事处。除城关办事处外,其他各办事处的龙感湖农场分场建制保留,与办事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雷池办事处辖管理区城区。“城区”即是“总场”,于1997年5月下设长胜、长青、新闸三个居民委员会。
1999年8月,青泥湖办事处小圩决堤,管理区对青泥湖办事处实行移民搬迁,对青泥湖小圩实行蓄洪行洪管理。2000年9月,撤销青泥湖办事处,在青泥湖大圩成立新的区(场)农科所,撤销位于沙湖办事处的原农科所。将青泥湖小圩划归区(场)林科所。将原青泥湖办事处桥南生产队整建制划归塞湖办事处。
2001年2月11日,将雷池办事处并入严家闸办事处,各办事处下辖生产队由68个调整为46个。
2003年3月,沙湖办事处将2001年并入大桥新村的下沙队、并入项新圩队的石圩队和并入高坪队的综合队重新划出,按原名恢复为三个生产队,域内农业生产队数变更为49个。
2005年10月,管理区机构改革,撤销分场,保留办事处,设立生产大队、农业经营公司。办事处、生产大队、农业经营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
2006年,洋湖办事处将2001年划归瓦器墩生产队的场直队重又划出,仍为场直队。域内生产队个数变更为50个。
2007年2月8日,龙感湖管理区农科所和区林科所合并,成立区农林所,农林所下设3个生产队级科研组。5月5日,城区设立长青、长胜、新闸三个社区。6月28日,设立严家闸街道办事处。严家闸街道办事处与严家闸办事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自此,管理区下辖区划为芦柴湖、洋湖、沙湖、春港、塞湖、严家闸6个办事处和农科所,6处1所下辖50个农业生产队、3个生产队级科研组和城区三个社区。
人口民族
2009年,龙感湖管理区辖6个办事处、1个农林所。龙感湖管理区共有51个农业生产队和3个居民委员会。龙感湖管理区总人口38661人。人口出生率7.25‰,自然增长率3.69‰,计划生育率91.5%,出生婴儿性别比88∶100。
2010年龙感湖管理区全区总人口近5万人,在册职工15320人,退休干部职工7000人。
政治
经济
概况
2009年全年龙感湖管理区实现生产总值9.89亿元,同比增长13.8%。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5亿元、6.40亿元、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5.0%、15.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9.7∶64.7∶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10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8.0%。外贸出口额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6%;利用外资15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0元,同比增长13%。
2009年龙感湖管理区实现财政收入4762万元,同比增长2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7亿元,同比增长15%;贷款余额5560万元;居民储蓄额4.72亿元,同比增长18.9%。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57户,新增就业人员1350人。
2010年龙感湖管理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4亿元,是“十五”末的3.2倍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近2倍,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三年在湖北省农垦系统名列第一。
农业
2009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千公顷,粮食总产量3.71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小麦3.3千公顷、产量1.4吨;水稻3.1千公顷、产量2.2万吨。棉花1千公顷,产量1560吨,同比增长14.5%;油菜0.75千公顷,总产量1760吨,同比增长10%。年末,出栏生猪28.4万头,同比增长9.4%;存栏母猪13685头,出笼家禽29.5万只,鲜鱼总产量1.93万吨。全年植树造林40公顷。大棚礼品西瓜133.33公顷,亩平产量5500公斤,亩平纯收入3000元;虾稻连作面积200公顷,亩均增收900元。
2009年年末有10万头生猪养殖园区1个,5万头以上园区2个,万头以上小区6个,千头以上小区19个。湖北盛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养猪行业中第一个获“国家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是湖北省农业企业中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
工业
2009年龙感湖管理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成长型企业30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096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8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同比增长15.1%。累计供电量835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全年共生产针织布4000吨、服装40万件、纱7.6万吨。全年共签约工业项目40个。其中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额2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18亿元。
龙感湖管理区关停取缔东方兽药化工有限公司、龙感湖砖瓦厂等耗能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治理无望的企业,通过关闭化工和粘土砖生产线项目,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73.8吨、二氧化硫120.8吨。
文化
龙感湖曾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雷池”。“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庾亮是晋司马绍皇后的哥哥,明帝死后晋成帝即位。由于晋成帝年幼,庾亮被任命为中书令执掌朝政。东晋自洛阳市迁都南京后,为防西夏侵犯,庾亮遣征西将军陶侃镇守武昌(今鄂城区),平南将军温峤驻兵寻阳(今黄梅)。寻阳位于武昌与南京之间,为当时控扼吴楚荆扬咽喉之地。温峤驻军于此,既可策卫京师,又可西援陶侃。不过,庾亮对陶侃也不放心。温峤到任不久,庾亮得到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起兵谋反的情报,并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设计诱骗苏峻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做大司马,然后伺机将其铲除。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的举动有所怀疑,索性先发制人发兵进攻首都建康。温峤得到苏峻谋反的消息后,一方面派人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进入建康保卫京都,另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迎战准备。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故写信告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由于庾亮错误低估了苏峻叛军的力量,温峤又在江州按兵不动,导致苏峻进攻建康长驱直入,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经考证,中国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庾亮所说的“雷池”即今日黄梅的龙感湖湖北省方志编委会所编《湖北方志通讯》,中国地名委员会所编《地名工作通讯》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所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也有同样的结论。龙感湖的变迁也证明,它就是古代的大雷池。在春秋战国秦汉,江南的鄱阳湖和江北的大雷水,原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泽,统名“彭蠡”。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晋朝以后,由于泥沙沉积,长江改道,“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这大雷池恰恰就在寻阳县(今黄梅)的东面。唐宋元以后,随着湖面的缩小和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在宿松县境内的叫龙湖、官湖等。1955年,中央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侧,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南麓汇水区,总面积78万亩。
歌赋文化刘义隆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临川王义庆出镇江州,引鲍照为佐吏。是年秋,鲍照从建康(今南京)西行赶赴江州,作《登大雷岸与妹书》致妹令晖。这是一篇色彩瑰丽,写景如绘的骈文书。从作者描绘的方位及九江、庐山一带的景色可以分析,作者所处的位置雷池岸,就在黄梅段窑至宿松陈营一带。黄梅是鲍照的第二故乡,也是他的安息之地,他的家眷都在黄梅居住。受本地文化气息的感染和熏陶,龙感湖本土居民很多能咏唱当地的黄梅戏和黄梅戏。退休干部王文浩等人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收集民歌千余首,出版了《龙感湖畔民歌情》,《雷池诗词》诗刊自1996年创办以来已出版17期。诗词创作爱好者自费出版个人诗集有10余人。龙感湖管理区于2012年完成“荆楚诗词之区”创建任务,正在加紧“中华诗词之乡”创评验收工作。忠孝文化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孔子儒家代表人物对忠孝文化发展的贡献很大,把孝推广到社会,移孝为忠,在家为孝,在国为忠。在龙感湖地区忠孝文化表现为:一是臣子对君子的忠。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温峤坐镇寻阳(今蔡山),听说苏峻祖约要叛乱,就想火速统兵去保卫京都建康,而朝中宰相庾亮又怕后方空虚,就叫温峤坐地原防,温峤不越雷池一步,这是对朝庭的忠。二是义士对家族的忠。在春港办事处上马铺,为了家庭的利益两位义士身穿火蓑衣、头戴烧红的铁钵,在湖畔策马奔驰,谁跑得远,谁得的地盘就广。义士落马倒地的地方就是下马铺。三是妻子对夫君的忠。在芦柴湖办事处有一处望夫台遗址,传说丈夫出湖打鱼,妻子担心丈夫安全,自己挑筑土墩,天天翘首以盼丈夫平安回家。宗教文化黄梅是宗教文化的发祥地,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之说,东有五祖寺,西有黄梅四祖寺,北有老祖寺,南有妙乐寺。九江庐山北麓的东林寺建于东晋,盛于唐宋,高僧云集,香火国盛。以龙感湖为中心,一小时车程内,就有三祖、四祖、五祖传教道场以及东林寺等古刹名寺。自唐以来,龙感湖佛教盛行,有多处古老寺庙。位于严家闸的永福寺,建于元代,坐落在东港河畔的雷池寺,建于明朝。在芦柴湖办事处有五祖圩的传说,相传出生于黄梅县濯港镇的五祖因为家贫,沿途乞讨来到五祖圩一带,有一位农民看到年幼的五祖饿得连路也走不动,就端给他一碗剩饭,救了五祖。当地百姓把此地更名为五祖圩。渔猎文化居住在龙感湖畔的居民,发水时在湖中捕鱼,退水后则在湖畔耕种。龙感湖畔的居民,大多从外地移民而来,只会种田,不会捕鱼,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们中有一位年轻人叫高继锁,聪明能干,肯动脑筋。他通过摸索,发明了多种捕鱼的工具。为了掌握鱼情,高继锁无论刮风、下雨都要下湖,他的诚心感动了铁拐李,铁拐李给他一双隔水看鱼的仙眼。从此,高继锁指导渔民捕鱼,一生做事,却受穷一辈子。渔民很怀念他,自愿出钱为高继锁塑像,朝庭封他为铁牛将军。现在,龙感湖畔,渔民在每年的第一次下湖打鱼前,都要举行一次“请令公”仪式。渔民在各自的船头上烧一副香纸,放一挂鞭炮,口中默念“令公爹,把灵显,保佑我打鱼仓仓满……”。
社会
社会保障
龙感湖管理区全年在册职工13018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1021人,完成养老保险费征缴2168.58万元。全年共有参保退休人员7534人,发放养老金5695.1万元。年末参加新农合25220人,参合率为97.8%;参加城镇居民民医疗保险12283人,参保率96.9%;全年累计发放医疗补偿基金410万元,享受农村低保和城区低保人员300人,共发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40万元。
医疗卫生
2009年龙感湖管理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所)18所,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障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8人。
教育事业
2009年年末龙感湖管理区有阳光中等专业职业技术学校1所,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10所,初中升学率100%,小学学生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09年末龙感湖管理区有综合档案室1所、雷池诗社1家、有线电视台1家、黄梅戏剧团1个。
2014年1月8日下午,湖北省楹联协会会长潘涛龙感湖管理区授发了“湖北省楹联文化区”称号牌匾。
旅游
龙感湖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属华阳水系,经华阳大闸直通长江。在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江南的鄱阳湖连成一片,称彭蠡。汉代三国时期,彭蠡泽南移与江北湖泊分离,时称雷池。1954年长江水利区划办公室将其改名为龙感湖。龙感湖地区湿地类型多样:有湖泊、沼泽、滩涂、池塘、河流、港渠和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流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龙感湖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黄金地带。
代表人物
王树声(1905年05月26日-1974年01月0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多个地方军区司令员。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
获得荣誉
2009年列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湖北龙感湖工业园(七平方公里)。
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在批准龙感湖筹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参考资料
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农场)简介.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官网.2020-01-09
龙感湖自然地理.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网.2020-01-09
话说龙感湖雷池文化.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官网.2020-01-09
龙感湖管理区被授予“湖北省楹联文化区”称号.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官网.2020-01-09
黄冈历史名人简介.搜狐网.2020-01-09
农业部关于确定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农业部.2020-01-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
地形
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概况
农业
工业
文化
社会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旅游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