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媒
叶广芩创作的长篇小说
《状元媒》是叶广芩创作的京味儿长篇小说,于2012年4月首次出版。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似散非散“冰糖葫芦”似的结构串联起“状元媒”、“大登殿”、“三岔口”等十一个故事,用幽默诙谐的口吻讲述清朝宗室金瑞祓一家从民国初年到21世纪、从兴旺显赫到颓败离散的家族传奇,折射出百年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通过塑造一个个善良、仁慈、宠辱不惊、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物,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内容简介
为了安置父母骨灰的事,“我”回到北京找舅舅陈锡元商量。陈锡元和老邻居老纪跟“我”回忆起了父母当年成婚的经过。“我”的父亲金瑞祓是清代宗室“镇国将军”、大学教授,母亲陈美珍则是出身于朝阳门外南营房小门小户的满族女子。某次在石子馍铺“宝星斋”避雨时,父亲与母亲相遇,他被母亲的美貌和当时的氛围所吸引。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为父亲保媒,母亲的亲戚“七舅爷”是父亲的好朋友,也竭力撮合这桩婚事。但是,在临上花轿时,母亲才发现金家谎报了新郎的年龄,对方比她大了整整十八岁。刚烈的母亲坚决不肯上轿。经过七舅爷一番吓唬说教,再加上媒人刘状元给弟弟陈锡元找了工作,母亲只好委委屈屈地上了轿。
岂料,新婚之夜,母亲发现父亲不但年龄造假,在婚姻状况上也打了埋伏。原先说他前房妻子过世,留下四个子女,其实,他家还有个侧室张姓,两房妻妾生下了十一个子女。母亲认为父亲骗当小老婆,咬了父亲,砸了洞房。父亲落荒而逃,第二天以考察为名奔了江西景德镇。母亲在兄弟陈锡元陪同下到天津市找媒人讨说法。刘春霖向母亲保证金家从未有将张氏扶正之意,母亲的嫡妻地位牢不可破。刘状元还告诉母亲,这桩婚事他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在婚姻这事上年龄差距不是门槛,他的女儿也是嫁给了大十八岁的丈夫。母亲这才放下心来,明正言顺地做了金家的主妇。陈锡元戏言她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来大登殿。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后,母亲的重外孙女却为了贪图享乐,甘心给年长二十八岁的富商当外室。
父亲从洞房逃走后,带着外甥小连一路到了江西景德镇。小连之所以跟随舅舅出远门,是因为他搞大了邻居小英子的肚子。在半途中,小连收到消息,小英子自尽了。一开始,他痛不欲生,但很快就爱上了在景德镇遇到的女中国工农红军吴贞,更受吴贞影响参加革命,跟红军走了。父亲受此事牵连吃了很多苦,经留学的同学、僧人一明周旋,他才捡回一条命。解放后,小连当了大官,但他的儿女妻子全没有上下尊卑的意识,对“我”的父亲很无礼。
父亲由江西省回来后,他和母亲的婚姻圆满达成。为这桩事出力的,除了刘状元之外,母亲的表舅、父亲的知交“七舅爷”也是有功之臣。七舅爷姓纽禄,生性散淡,多才多艺,虽然家道中落,但毫不介怀,乐观松心,天天唱戏、溜鸟、养蟋蟀科,特别擅长唱京剧逍遥津》。他的儿子青雨继承了他的性格和才情,只顾玩乐,不事生产。日本人占领北京后,过分漂亮而不谙世事的青雨成了汉奸李会长的玩物,为亲戚们所不齿。年高体弱的七舅爷遭日本兵暴打后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七舅爷的死令青雨幡然悔悟,在酒宴上射杀了日本要员和李会长后壮烈牺牲。
父母婚礼上的伴郎是父亲留学时的同学王国甫。他是一位民族工业家,经营着火柴厂和纺织厂。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资本竞争,王国甫把儿子王利民送到法国学纺织,同行的还有“我”的五哥。不料,两人在海外待了不到一年就前后脚跑回来了。五哥带回了一身杨梅大疮,而王利民则带回了满脑子的革命道理。王国甫让儿子到工厂管事,王利民却领导工人反对裁员。一番折腾后,伤透了心的王国甫决定与儿子断绝关系。在金家,他请父亲做证人,让王利民签了断绝关系的文件,还逼王利民把他花钱买的衣服全脱了。数年后,“我”出生了,父亲念老同学身边没有儿女,打算把“我”过继给王家。就在经“我”办满月这天,王国甫得知王利民死于皖南事变。眼看着悲痛欲绝的老同学,父亲再没有说出让“我”过继的话。
“我”五哥的知交赫鸿轩的孙子赫白兔“邀我”见面。看到他把家传的绿玉镯戴在同性伴侣的手上时,“我”不禁回忆起五哥和赫鸿轩夫妇的往事。就在王国甫、王利民父子上演“三击掌”的同一天,父亲也决定把“我”五哥赶出家门。五哥自立门户后行事越发放荡不羁,专给父亲添堵。给“我”办洗三那天,他曾经回过家。陪五哥一起来的赫鸿轩为给五哥撑门面,把祖传绿玉镯送给“我”当礼物。但这个玉镯很快就被赫的妻子孙玉娇要回去了。理由是这是她与鸿轩的定情之物,不宜送人。其实,赫与孙的婚姻与五哥大有关系。赫鸿轩与五哥出城游玩,与小酒铺的女儿孙玉娇一见钟情。五哥作主让他把绿玉镯送给玉娇做信物,成就了这桩婚事。赫鸿轩成婚后还是与五哥不离不弃。1948年的一个冬夜,五哥冻死在街上。父亲禁止家人给逆子送葬,但赫鸿轩把五哥的丧事办得轰轰烈烈。
五哥死后没多久,北平解放了。转年冬天,父亲把北宫门卖花生仁的莫姜“捡回”金家。因为莫姜从中午就没吃过饭,母亲给了她一碗吃剩的豆汁饭。第二天,莫姜为我们全家准备了精美的早点。母亲默许她留下做厨子。莫姜善良安静,再加上做得一手好菜,很快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从她口中,“我”得知她脸上的那可怕的伤疤是被其夫刘成贵砍的,刘成贵曾经给溥仪的小朝廷当过御厨。某天,原以为早就死了的刘成贵居然带着一个半大小子来找莫姜。那半大小子刘来福是刘成贵的姘头妓女所生。“我”想赶他们走,莫姜却卖掉珍藏的翡翠扁方,租房子安置这对父子。刘成贵在粉房做事,常送豆汁麻豆腐给“我”家,这在三年困难时期救了金家老小的命。后来,刘成贵瘫痪在床,莫姜悉心照料。1966年,刘来福改名卫东彪,当了造反派,领着人到金家抄家。莫姜阻止不住,十分难过。这天,她对“我”讲了她与刘成贵经敬懿太妃赐婚的往事。第二天,莫姜带着刘成贵点煤气自杀了。
莫姜在金家做厨师时,没有什么朋友,与她有来往的只有张文顺。张文顺是出宫的太监,因为品行端正而得到了“我”父亲的赞赏,大家尊称他为“张安达”。张安达原是在敬懿太妃宫里当差,太妃特别喜欢听他唱《小放牛》。“我”的五姐夫完颜占泰帮他把攒下的钱转交老家的亲人,为此,张安达很感激五姐夫。出宫后,他用积蓄买了一处四合院,接老娘来住,还娶了一个带小孩的寡妇。母亲常派“我”和看门人老张去给张安达送东西。老张每每想窥探太监的隐私,都被张安达不动声色地应付了过去。宣传《婚姻法》时,张安达和“我”五姐搭档表演《小放牛》,大出风头。五姐后来与完颜氏占泰离婚,嫁给了革命干部,但一心修仙的完颜仍住在金家,被称为“老姐夫”。张的老娘和妻子先后去世,继女玉秀和丈夫接他同住。重视规矩的张安达摆出“老家”的派头,对女儿女婿百般挑剔。街道征用金家的前院办托老所,张安达也住进了养老院。离开女儿家的张安达又恢复了通情达礼的老样子。1966年初,张安达忽然来到“我”家,他像往常一样带来了礼物,又到老姐夫房里坐了一会,临走时留下一个包裹。父亲说张安达此行是来“辞路”的。大年初一,张安达去世了。他送给老姐夫的包裹里是他一生积蓄的一半。
1966年,张安达走了,莫姜走了,“我”的父母也过世了。1968年,“我”带着寒酸的家当离开北京到陕西后顺沟插队。知青点连男带女一共北京知青,老大张秀英,老二刘二东,老三李抗美,老四是“我”,“五狈”王小顺。在队长张发财的婚礼上,我们和前顺沟的黄三圈结了梁子。为了报仇,爱唱“窦尔敦盗御马”的老二和“五狈”一起设计杀了黄家的狗吃掉。杀狗的事败露,黄三圈要求赔偿,我们却没有钱,老大出面去找黄三圈交涉,一来二去竟和他搞了对象结了婚。赤脚医生“五狈”出诊回来时掉进老二挖的井里淹死了。老二不顾一切“逃”回北京奉养“五狈”的母亲。老三参军后失去联系。1973年,作为后顺沟最后一个知青,“我”招工到了某国防工厂。
到了厂里,慑于政审干部的威严,“我”在政审表上写了家庭真实情况,然后被派到农场锻炼,那里是各大国防厂安置“问题”工人的地方。家住附近农村的青工孙正银找“我”等几个青年帮忙。他的哥哥有癫痫,久治不愈,村里来了个神医彭豫堂,说要治病得用人脑做药引子。这个神医让我想起北京名医彭玉堂。彭玉堂医术如神,治好过“我”的怪病。他曾求父亲写一副匾额,父亲戏谑地写下了“苏三”三字。受孙正银家的吃食所诱,我们几个年轻人同意随他到法场拾人脑。在行动时,“我”受刺激犯了旧病,医生无计可施,“我”写下记忆中彭玉堂给的药方,捡回一条命。但是,更大的磨难正等着“我”。
21世纪的火车载着“我”驰向北京。当年“我”的身世曝光后遭到批判,九死一生。在那之后,“我”当过医务工作者、记者,去过日本,最后成为陕西省文学界的骁将。如今, “我”在北京买了房子,下决心叶落归根。回来没几天就到了“我”六十六岁的生日。丈夫、儿子忙于工作不能到北京为“我”祝寿。北京的亲人只剩下“我”七哥,他年事已高,说好让女儿过来帮“我”操持寿宴。在生日当天,相识的编辑、一起插队的刘二东等几个外人前来祝贺,而侄女却迟迟不露面。晚上,侄女的来电话说“我”七哥殁了。“我”想哭,但没有泪。老凤还巢,却是一座空巢。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其家族与慈禧为同族,“皇亲国戚”的身份使她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曾经钟鸣鼎食的满族贵族世家在时代巨变中的衰落。1968年,她离开北京落户陕西省。从1994年开始,叶广芩感到社会正在一切向着标准化、概念化、规范化、统一化看齐,让人从中找不到知音,寻不到自己,这加深了她对京城往事的怀念,开始回溯家族历史,挖掘家族记忆,在真实经历中融入虚构情节,创作了《状元媒》《豆汁记》《小放牛》等一系列以清朝宗室“金家”为核心的家族小说,2012年,她将这些中篇作品连缀成长篇小说《状元媒》出版。
人物介绍
“我”
金家十四个子女中的老小,在女儿中排行第七,人称“七格格”。因为小时候偷东西吃,被刘妈起了个“耗子丫丫”的外号。身为大宅门的后代却没“娇”“骄”二气,相反,良好的教养造就了她极强的适应性。在父母双亡后,她独自流落陕西省,与出身不同的各个知青情同骨肉,与当地农民和谐共处,坚忍地承受住生活的磨练,在异乡成家立业。
金瑞祓(父亲)
清朝宗室后代,民国时代承袭爵位,被紫禁城的小朝廷封为“镇国将军”,同时还是美术教授。早年留学日本,与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是同学。他才情满腹,懂礼仪,循规矩,尚艺术,爱美食。无忧的生活造就了他放达无忧的性情,常做出异想天开之举。
陈美珍(母亲)
朝阳门外南营房的穷丫头,外祖家是满族纽祜禄氏。幼年失去双亲,靠做补活儿养家糊口,把弟弟陈锡元拉扯长大。因为弟弟总是不能自立生活,所以她拖到三十岁才出嫁。她文化水平不高,性格刚烈要强、善良知礼,心灵手巧,嫁到金家后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善待前房儿女,将金家各方照顾得妥妥帖帖。
张芸芳
父亲已故正室瓜尔佳氏的陪嫁丫头,本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后裔,父亲恋她满腹才华,收为侧室,让她成为自己从事古代版本考证工作中的左右手。多产的她为金家生了七个孩子,在老七后血崩不止,身体一蹶不振,几乎再没有出过房门。
老五
“我”的五哥,是金家众多子女中最活跃、最有才华的一个。因生母去世早,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除了来自“我”母亲的怜爱,他在金家感受不到亲情,这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他用叛逆对抗父亲的权威,以此换取内心的平衡和抚慰。到二十出头时,他已将吃喝嫖赌玩得精湛老到。父亲无奈送他出国留洋,可他却染上满身的疮狠狈回来。病好后,他又变本加厉地干荒唐事,被赶出家门。从此以后,他更加无所顾忌。然而,他的生活虽热闹,朋友虽多,但心灵是孤独的。
七舅爷
姓纽祜禄氏,名景仁,号牧斋。他是“我”母亲的表舅,也是“我”父亲的知交好友。作为世家子弟,他精通琴棋书画,一辈子不工作,整日作画、票戏、溜鸟、养蟋蟀科。他唱的《逍遥津》被“我”父亲评价为无可挑剔。清朝灭亡后,他家道中落,全靠女儿做补活糊口。即使如此,他仍无忧无虑,照旧过着悠闲的日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纽青雨
七舅爷唯一的儿子,出落得极其漂亮。和其父一样,不屑于工作,爱玩会玩,尤其擅长唱京剧旦角。性格软弱,虽自以为交游广阔,其实却不识人心险恶,结果因为爱好而沦为日寇汉奸的玩物。七舅爷在世时,他出入日本人聚集的高级场所,醉生梦死,为亲戚所不齿。七舅爷之死激发了他的觉醒,最后他穿着标准中国男人的服装,以射杀日本的举动回归了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身份。
王国甫
“我”父亲的同学,二人一起去日本留学。他一辈子致力于实业救国,把家业发扬光大,成为拥有数家织布厂、火柴厂的资本家。随着洋货入侵,王家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甘心,把儿子王利民送到法国学技术,指望儿子学成回来为王家的事业大展宏图。没料到,王利民信奉了共产主义,回国后带领工人在王家自己的工厂闹革命。与此同时,因为拒绝为国民党政府制造军火,王国甫的火柴厂被烧毁。悲愤之下,王国甫与儿子断绝父子关系。
赫鸿轩
“我”五哥的好朋友,擅唱曲子。世袭正蓝旗佐领的后代,先祖是被俘后被编入八旗的俄罗斯人。他与五哥性格正相反,老实规矩,不好张扬,因为敬佩五哥的才华风度,所以跟五哥整天腻在一起,坦诚相见,无话不谈。
莫姜
父亲收留的老宫女。她厨艺精湛,大度温厚,内敛沉静,淡定从容,洞明世事,对人生的任何结果都平静接受,不消沉不怨怼。她原本由敬懿太妃作主,嫁给了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御厨刘成贵。这场婚姻带给她无尽的屈辱与灾难。然而,当解放后,潦倒落魄的刘成贵前来投奔时,她不计前嫌,细心照顾多病的丈夫。
金家的常客,侍奉敬懿太妃的太监,被尊称为“张安达”。他心善,不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宫廷生活培养了他根深蒂固的讲究和他察言观色的本事。他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对人他总是谦恭世故,态度永远是“依着您”。
王小顺(五狈)
后顺沟的知青里年纪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而有些跛。他非常机灵,是村里的赤脚医生。由于他一肚子“浓硫酸”,办“坏事”能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老乡给他起了“五狈”的外号。他母亲是捡破烂的,由于从前开过杂货铺,所以成分被划成小业主;哥哥因喊错口号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死于狱中。作为家里仅有的儿子,孝顺的他一个月给母亲写两封很长很长的信。
刘二东
后顺沟的知青,父亲是京剧演员。他老家河北河间府出过有名的响马窦尔敦,京戏《连环套》中窦尔墩演唱的“将酒宴摆置在聚义厅”是二东最喜欢的唱段。到后顺沟后,他一心想在这缺水的地方打出一口井来,结果两年时间只挖出一个一人多深的黑窟窿。一场暴雨过后,五狈掉进二东挖的窟窿里淹死了。二东精神崩溃,不顾一切回到北京,一直供养着“五狈”的老母亲。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状元媒》写出了在反抗异族侵略、阶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失序中,从宫中奴才、贵家公子小姐、普通劳动者到曾经的达官显贵,以及从中走出知识分子、实业家、艺术家们的“生难、死亦难”的被日渐夺的尊严和于九死一生中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守和捍卫。人的尊严,属于人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丧失尊严与捍卫尊严是《状元媒》的总主题。小说中,母亲是穷丫头,能为富有的皇亲做续弦,本是高攀,又得状元作媒,更是荣耀,但得知丈夫不但隐瞒了年龄、子女数目,而且家里还有一位夫人时,她拒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没出过远门的她还坐火车到天津市找状元媒人坚决为自己的婚姻、名分要个说法。直到确定自己是“妻”,不是“妾”,她才认可了这门婚姻。而在文革中,面对造反派的欺凌,父母拒不受辱,双双选择从容自杀。这种对人格尊严的捍卫,反映了一种传统价值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底所在,与生命一样重要。
作者也通过今昔对比,展示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与重视名分的母亲截然不同,“我”的侄孙女(即母亲的重外孙女)博美,有着姣好的面容且从名校毕业,却懒于拼搏,贪图物质上的享受,给比自己大28岁的商人当情妇,体现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物化、扭曲的价值观。
小说还通过塑造一个个善良、仁慈、宠辱不惊、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物,让人们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他们即使外界环境改变,仍不被外界利欲所诱惑,面对现实中严酷的考验,也不因环境的挤压而变异。例如,小说中的太监张文顺身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敬重的君子之风:他孝顺,为了让病歪歪的老妈不挨饿,自愿进宫当太监;他感念完颜氏老姐夫当年的帮忙,一直照顾老姐夫的生活,临死之际,把一生的积蓄分出一半留给穷困潦倒的老姐夫;他讲究礼节,不管生计多困难,逢年过节来金家从不空手。而周围人对他的尊重和照顾也充满人间的温情感动。同时,作者也对传统礼教进行了冷静思考。张文顺是一个被奴化的人物,宫廷生活培养了他根深蒂固的讲究,他一辈子也脱不开宫里的套路。他讲究轶序,在女儿女婿面前摆谱、挑刺儿,正是出于对轶序礼仪的坚持。而这种不顾客观环境的顽固“坚持”不但令女儿头疼,他自己也过得不顺心。
艺术特点
似散非散的叙事结构
小说中虽有时间线索可循,却并不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推动情节发展,而是采用了一种似散非散的“冰糖葫芦”似的串式结构。以父母婚姻、家庭、命运为总线索,上面串着他们一个个子女、亲戚、朋友的性状、行状、事业、命运的“葫芦”,合起来是一部家族生活、人物、命运的长卷,拆开来可以独立成章。这种结构使得小故事里的人物一个个的来,又一个个的去,讲述的主体对象、展示的活动空间不再局限于金家,而被放大到整个社会环境当中。小说首先通过《跳加官》代序,感念人生的开场,也隐括全文。接着,以金家小格格“我”的视角,讲述发生在戏楼胡同、南营房、景德镇、陕北地区等不同地方中的各“味”故事。“我”的每一次观察,每一次讲述,就是一个近似独立完整小故事。另一方面,在“我”的视角统领下,每一章故事之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牵引使得“散”在时间点上的小故事有了“聚”的可能。
戏曲与小说文本的互文
小说的每一章都以京剧剧目为小标题。这些经典戏曲的内涵意蕴与所叙述的人物故事都有或明或暗的联系,京剧文体与小说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三岔口》隐喻父亲与表哥大连市、小连在大时代不同的选择与命运;《三击掌》以王氏父女的决裂实写父子两代留学生——父亲与老五、资本家王国甫与信奉共产主义的王利民之间的决裂;《连环套》以京剧唱腔的悲壮抒写五个北京知青在后顺沟不乏温情却又难免惨烈的青春岁月。这种互文既使小说的叙事结构简洁单纯,也在多重视角的对照映衬中生发出更富弹性与张力的审美内涵。
活灵活现的人物描摹
在描摹人物时,作者把人物的动作情感、心灵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消遥津》中七舅爷找父亲唱完戏,看到桌上的韭菜鸡蛋打卤面,他会不安地掏出手绢擦汗,嘴里说着该走的话,可屁股不动窝,母亲一定会执意挽留,父亲也会借着往墙上挂胡琴堵在门口,说些必须留下的理由。既点出善良随和的父母暗中对七舅爷的帮助,又描摹出七舅爷欲走还休的可爱情状。
雅致优美的语言风格
小说在语言运用上渗透着典雅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蕴含着平民意识与普通人视角。人物语言主要是京韵、京味、京腔,佐之以陕西省风味,富有地域特点,而且经过推敲,符合人物身份与地位。而叙述贯穿的讲述语言中多用宋元明清诗词、京昆戏曲语言,或写景,抒情,或议论品评,婉转、优雅、简练。
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小说在叙述中常旁逸斜出地介绍老北京的环境、风物、饭食,老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习惯。老三把三只老羊送到羊肉床子的情节中顺便介绍了老北京的羊肉床子和当时商家对信誉的珍视;说到母亲和大秀做补活儿贴补家计,引出“补花”这种北京传统的手工艺品;而父母留七舅爷吃海鲜打卤面,莫姜到金家做饭,刘成贵送豆汁,这些情节中详细描绘了大量老北京的吃食。这种描写不但调节了叙事节奏,还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品影响
2013年,在由新华网和中国图书商报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活动中,《状元媒》获得“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称号。同年,叶广芩凭借《状元媒》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
作品评价
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星:《状元媒》在写金家和与家族成员密切交往的人的命运遭际时,没有回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历史和国共斗争、抗日战争、解放后的历次运动及改革开放等社会历史事件对这些人、这些家庭的冲击和影响,写出了大时代、大历史与曲折的个人命运复杂多样的因果联系。其次,尽管社会主流对这些历史事件已有了是非明的评价,她却没有迎合这些评价,而始终着眼在处于大浪潮中家庭和个人命运。没有回避光明中的黑暗、阳光下的罪恶、历史前进中的苦难及家族的人生命运悲剧。这种聚焦于大历史下的家庭、个人命运的写法,甩掉了社会、政治评价的包袱,使《状元媒》的笔墨具有了空前的自由和灵气,也具有了抛开以往阶级的进步与反动压抑着的块垒的酣畅淋漓。
湖北文理学院教授王海燕:《状元媒》虽有京城空间向外的延伸,但总体上来看,它的故事与人物大都是植根于北京这座千年古城及其内涵深厚的北京文化,展现的是北京文化熏染下独特的民俗民情和城市品格,以及北京城市民的精神气质、文化心理和语言形式。堪称是地道的京味文学。
作者简介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1968年分配到陕西省,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小说《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等。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多部作品被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长篇小说《全家福》改编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担任《茶馆》电视剧编剧。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点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