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镇
遵义市经济发展重镇
三合镇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区城南白15公里,离遵义市中心城区35公里。辖12个行政村,247个村民组,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43889人,国土面积227.7平方公里。交通便宜,210国道、川黔铁路贵遵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拥有广东省、金鸡两大工业园区,工业基础好、发展快;区位优势明显,是遵义市实施“中路崛起”战略要镇和遵义县“南三乌龙苟”城市经济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城郊结合部经济发展重镇。
经济
三合镇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机遇,主动融入黔渝经济圈,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带创建,强力推进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着力招商引资,强力推行新型工业化,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经济日趋活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87万元,农业总产值28000万元,粮食总产量27888吨,人均粮食400千克;工业总产值39170万元,工业增加值11360万元;规模工业产值31792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940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1015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891元。倍受省内外和社会各界关注。
新九重工业园区
播州区新九重工业园位于三合镇北部,距三合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小区地形呈谷地与丘陵相间地貌。谷宽300-800米不等,整个小区面积4000亩,60%为荒地,只有零星耕地和林地,十分有利于发展铁合金冶炼业,附近有清水堰、八湖堰和阁老坝火车站。交通便利,电力资源丰富,生态植被良好。现有遵义国生冶炼厂、遵义县长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鑫宏化工厂、爱国农机制造厂、铝银粉 加工厂、遵义恒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六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主要产品有:白磷、矿产品、生铁化工产品、铝银粉,水泥、矿加工等。新九工业园的建立,主要依托于当地良好的交通、地理、能源优势。是我镇为推进工业进程规划建立的主要工业基地。早在2005年就已经进行了详细规划。为此,三合镇政府决定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新九工业园建设。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情况
1、建设规模:根据播州区人民政府批复,建占地4000亩,年产30万的工业园区。
2、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通信、停车场、排水管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等工程。
三新科技园区
三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三合镇西北面,紧靠210国道,三合中心段政府所在地紧靠贵遵高等级公路,距区城南白15公里、遵义市35公里,贵遵高等级公路、川黔铁路贯穿全境。园区长8000米,面积2485.5亩。其中耕地2266.5亩,建设用地219亩。此规划面积大部分属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进行调整用地规划。辖区五个行政村64个组1820户10650人,劳动力3250个,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4.5℃,无霜期283天,年降雨量1200mm,园区位置十分优势、交通方便。水、电、路三通,现有小二型水库五座,库容150万立方米,变电站一座,已有长明食品公司企业进入园区。
新材料工业园区
新材料工业园区位于播州区三合镇阁庄村和阁老坝村,东抵苟江镇天明村,南接三合镇互合村艾田组,西抵三合镇长青村,北至南白镇,紧靠川黔电气化铁路阁老坝火车站,距贵遵高等级公路2.5公里,距210国道3公里,离区城南白12公里。规划面积1210.95亩,可利用地1120.95亩;农用地1070.1亩(其中水田684亩,旱地205.05亩,园地13.5亩,林地7.8亩其他农用地159.75亩),建设用地132.75亩(其中民房用地100.5亩),未利用地8.1亩。该园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14.7㎜,主要水系为乌江水系虾子河支流,为乌江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本镇阁庄村,途经玛瑙水、艾田,流入乌江,干流总长28.5公里,天然落差246米,河床天然比降0.86%.小流域内比较发育的大麻水支毛沟,流域有罗家堰、清水堰两座小(二)型水库,玛瑙水等山塘10余口,储水达67万立方米,有发水10余处,枯水流量达每小时300立方米。另外,在玛瑙水山塘附近有一座小(二)型水库--龙坑口水库,两水库的灌区可交叉,加上龙坑口水库灌区有600余亩农田被集镇和贵遵路征用,可将玛瑙水山塘灌区转为龙坑口水库灌区。
偏岩河旅游开发园区
偏岩河旅游开发园区位于三合镇西面,距镇政府6公里。河区流域横贯三地五县,风光迤逦,景色秀人,航运方便,家鱼品种繁多,河水清澈,素有“小三峡”之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1997年以来,三合镇启动实施偏岩河旅游开发区建设工程,规划园区面积140公顷,投资180万元,改造三合至大桥公路9公里,新建江滨新村,商业铺面130个。引进资金700万元,组建了江滨娱乐有限公司和航运公司,现各类船舶已发展到538艘。积极进行水上养殖,网箱养鱼623厢,年产鲜鱼4200吨。招商修建江滨大酒店和沁人园酒店。
自然资源
拥有28公里的偏岩河水域是黔北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拥有硫、铁、镁、煤等1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品位高、开采潜力大,
历史文化
黔北花灯
黔北花灯音乐
花灯音乐在全县普遍流传,历史悠久,分布面广,影响极大,在黔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各乡村城镇流传的花灯曲调大同小异;汉族与少数民族演唱的曲调同出一辙。
花灯音乐属于民俗音乐体结构,呈典型的地域性曲调特征。在发展中受到川剧等地方大剧等地方大剧种音乐的影响,少数曲调呈川腔韵味。在长期习俗性活动中,花灯不断与山歌、号子、哭嫁、善书吟唱等腔调结合,自成一体,形成吟、诵、数、唱兼有的音乐风格,并有少量的板式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花灯音乐包括神腔、高腔、灯腔(含新灯腔)等几种腔调。
神腔:源于巫教音乐,属吟诵体结构。神腔经历了巫师腔、愿仪腔、灯戏腔等几个发展阶段,最后归流自成一格。其声腔抒情、流畅,吟唱结合,有节奏鲜明、乐句简短、音域跨度小的特点。在演出中凡愿仪、愿戏与神相关的音乐,艺人俗称神腔。
播州区花灯是在花灯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花灯戏起初是作为一方习俗在本地普遍流传,它是以祭祀酬愿、驱灾逐疫、祈求丰收、纳吉求福和求子表爱等活动目的,常以古人故事、忠孝节义、礼仪廉耻、惩恶扬善、恋爱婚姻等为内容,逐家表演。民间花灯艺人在各个时期自编自娱,多以说、唱、舞等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全县乡村角落皆有分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播州区花灯的基本特征是“灯夹戏”.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舞蹈的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花母鸡步、梭步、碎米方便食品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
由于花灯载歌载舞,通俗易懂,覆盖面广。因此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时,板腔与曲调综合使用,形成了丝弦灯调系、台灯灯调系和锣鼓灯调系,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花灯戏其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地方的人文风采。
播州区花灯分愿灯、灯戏和歌舞三种不同类形,沿演到现代,三者并存。愿灯包括玉皇大帝灯、梓童灯、寿灯、孝灯以及主家择吉酬愿所举行的愿事花灯戏,又叫愿戏。其活动宗旨主要是驱邪、纳吉和求福。凡演出愿灯,按各家经济情况,或简或繁,须请圣送神。酬大愿有开坛、造灯、赦罪、财神登殿、花戏、勾愿、打唐二、川灯下河、盖魁等九个程序,各表现不同的演唱内容。以此布局,构成愿事场中演出整体,需一天一夜完成。场地设酬愿之家堂屋。酬愿花灯隆重讲究。
灯戏一部分是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艺人将演唱内容不断加以改造、完善而形成,如《干妈问病》、《小妹卖面》、《劝夫参军》等。另一部分则直接由愿灯中派生出来,如《财神登殿》、《仙姬送子》、《天官赐福》、《八仙送桃》等。这些剧目脱离法事科仪,不受愿事制约,在各种场合均能表演。其次为大量来自民间传说、善书唱本以及移植外来剧目,如《柳荫记》、《范叔赠银》、《芦花装衣》、《八郎看母》等剧目。这些灯戏一般不需搭台,每至正月,凡主家与灯班有关系者或乐意供夜餐(又叫打坐台)之家,灯班可在堂屋就地演出其中任何一出戏,时间可达通宵。除此之外,不分季节,在酬愿之家,根据主人家境情况和爱好,亦可向灯班点唱合适剧目,但演出这种灯戏须由主家另行赞助报酬,叫做利实。
花灯歌舞总体叫耍灯,旦角叫幺妹或文角,又叫“帕子匠”;丑角为唐二,又称武角。花灯歌舞容量大,广为流传,具有黔北典型风格特点。活动时间主要在正月农闲,其次是常年性的婚、寿喜期中。主要程序有:起灯、说吉利、盘灯、折古董、开财门、砍五方、扫土地、说春、报子、搬幺妹、参神、玩灯、辞神、盖魁、罢灯。
播州区花灯具有饱满的激情、激昂的音乐又有曼妙的舞蹈,剧中花灯音乐、花灯歌舞的恰当运用,使观众通过大开大合的气势和气韵流畅的节奏,在几近完好的艺术享受中体会到花灯剧的魅力。它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同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近年来,各地的花灯戏都面临着与其他传统戏曲艺术同样的困境,剧场演出日益减少,新剧目编排上演困难,年轻一代的编创演出人员后继乏人,采取措施对花灯戏这一地方特色剧种进行抢救、保护已是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刀靶水
刀靶历史文化街区
刀靶水,黔北一古场镇。雄踞于乌江北岸的高地,其地势险峻,以南是老君关大峡谷,峡谷口即是天险乌江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刀靶水曾是遵义市至贵阳必经的三大商贸重镇之一。昔日的刀靶水古镇十分繁华,有盐号4家,马房10多家,客栈10多家,饭馆10多家,另有榨油房、面粉房、纺织房、蚕丝房、木炭房、染房、百货铺等多家。近代的刀靶水,为三合镇刀靶村,位于三合镇南面,紧靠210国道和贵遵高速公路,距省城贵阳97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40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有良田2145亩,土1843.5亩,经济林3075亩,防护林4578亩。属省级二类贫困村,由原来的刀靶村、刀靶居委会、青杠垭村合并而成,辖20个村民组,党员83名,外出党员16人,总户数1535户,总人口6428人,其中外出人口2989人,留守儿童62人,空巢老人71人。境内有刀靶水战斗遗址、青龙寺、点兵山、慈音寺等景点。
1935年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贵州省后,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创建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建立以遵义市为中心的黔北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当即分兵三路,强渡乌江,挺进黔北。1月7日,彭德怀率红五师进驻刀靶水,军团总部设在刀靶水街上。红四师镇守东侧鸭溪镇一带;红六师镇守西侧尚嵇一带。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总部设在刀靶水万佛寺内。红五师师部设在财神庙内。彭德怀、杨尚昆住徐家院子。军团参谋部设在华家盐号,邓萍住于此。
当时,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对红军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蒋介石下令将红军围歼于黔北。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党中央决定在遵义城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红五师进驻刀靶水后,从7日至17日,十天之内,领导刀靶水民众相继成立了“临时苏维埃政府”“刀靶水武装游击队”“刀靶水土地革命委员会”“刀靶水儿童团”,中国工农红军组织干人们打土豪,分浮财,革命闹得一片红火。红军在刀靶水驻扎11天,对民众秋毫无犯。不少农民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
15日晨,彭德怀,杨尚昆接周恩来电报,通知即刻赴遵义城参加遵义会议。中午时分赶到遵义老城枇杷桥中央军委驻地。会议已经开了半天。16日凌晨,彭、杨接到报告,黔敌柏辉章何知重两个师进犯刀靶水防线,已与红军接火,军情万分紧急。彭、杨不待会议开完,火速赶回刀靶水,亲赴前线指挥战斗,取得了胜利。这次阻击战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是遵义会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刀靶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史学界的关注。2005年12月16日,遵义县政府邀请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三合镇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乌江刀靶革命活动学术研讨会,党史界专家对刀靶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准确定位,指出刀靶是红军长征遵义战役中的阻敌之地、红军二渡赤水的追歼敌之地和黔北民居保存完好之地。2006年1月6日,由遵义县政府主办、三合镇党委政府、办,在刀靶小学举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刀靶阻击战70周年纪念大会,省、市、县各级有关领导应邀出席。2006年浙江电视台将刀靶战斗遗址定为红军长征文化认护项目,2007年播州区文物管理所将刀靶定为遵义县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将刀靶街道命名为刀靶历史文化街区。同年浙江卫视资助文物保护资金20万元,对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驻地按历史原貌进行了修缮,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刀靶村召开了《雄师刀坝(靶)告大捷》一书首发仪式,成立了雄师刀坝(靶)告大捷陈列馆,纳入了遵义县红色旅游规划。近年来,三合镇正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刀靶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按整治如故,整旧如旧的原则对刀靶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复原改造,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精品点、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风景名胜
开发出了神石潮、神石山庄、钓鱼山庄、长虹卧波、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景点。
三合镇偏岩河景区为乌江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岩崖连绵,姿态各异,如将军岩、大偏岩、老鹰岩、爽子岩等岩崖各具特色,雄险豪壮,自成一景;岸边洞奇石绝,水转山复,蔚为奇观。
贵州省属季风性气候,故偏岩河旅游的最宜时机为春夏多雨季节之丰水期,主要旅游河段为播州区三合镇三沙大桥至播州区乌江镇乌江水电站一段,两地均有旅游船接送,沿河主要景点有喀斯特岩崖地貌、偏岩石佛、河中小岛、高原峡谷、黔北民居、水上人家、乌江水电站、网箱养殖等,因属水路旅游,游客应听从船长指挥,穿戴好救生衣,勿乱走动,注意安全。
沿途有江滨大酒店、钓鱼山庄、沁人园、神石山庄、石佛山庄、傣族山庄、水上人家等农家乐供歇息,农家乐主要美食为乌江豆腐鱼、嫩豆花、山羊肉,主要游玩项目有观光、游泳、垂钓、划船、烧烤等。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43889人。
参考资料
遵义县三合镇.贵州百科信息网.2014-06-02
2016年贵州省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2016-04-02
目录
概述
经济
自然资源
历史文化
黔北花灯
刀靶水
风景名胜
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