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马唐(
学名:Digitaria eriantha subsp. pentzii (Stent) Kok)是
禾本科马唐属的多年生疏丛型禾草,原产于南非
德兰士瓦省东南部的庞哥拉河边。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发达。秆倾斜,长约1m,粗2—3mm,节间长6—11cm,呈浅绿至红褐色。节着土后易生根而向上抽出花枝,多数株丛形成席状覆盖地面,厚度可达50—60cm。叶条状
披针形,长5—20cm,宽4—7mm,两面无毛,叶耳缺,
叶舌膜质,截平,长1.5—2.5mm,
叶鞘包茎,秆上部叶鞘短于节间,中上部叶鞘基部密生一圈银白色疣毛,毛长3—5mm。
总状花序4—7枚在枝顶呈指状排列,
小穗孪生于穗轴的一侧,其下方l无柄小穗和上方具柄小穗同形,小穗长2—3mm,第一颖微小,钝三角形,第二颖长为小穗的2/3,颖具3脉,第一外具5脉,边缘有纤毛。
俯仰马唐为半直立型疏丛性禾草,适应性较强,在海拔900m以下的地区均可栽培。在阳光充足或部分荫蔽下生长良好。在降雨量为508—2540mm,绝对低温不低于–9℃的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但在年降雨量超过800mm地区排水良好的湿润沃土上生长最好。因其根系发达,总根量大(—年生俯仰马唐lm2面积和深30Cm
土层中根系的风干重为0.357kg),吸收面积大,故耐旱能力较强,冬春干旱季节仍保持青绿。耐贫瘠,耐酸性土壤,但不耐长久的水渍,也不能忍耐碱性的或缺铜的土壤。耐践踏和重牧,放牧后恢复生长快,但长期过牧则易死亡。
俯仰马唐生长快,种茎种植后10—15天即发生第一分枝,30—40天发生第二三分枝。种植后1.5—2个月生长最快,据观察,生长2个月的单株分枝总数为735条,单株地上部鲜重为1.03kg。通常在5月下旬孕穗,6月初抽穗,6月中旬至7月为盛花期,但在
海南省栽培未能结实。一年当中,俯仰马唐于高温多雨的7—9月生长最茂盛,从10月下旬起,生长则逐渐缓慢,12月至次年1月基本停止生长,但仍保持青绿过冬。这时如果土壤的保水能力强或有灌溉条件,则可继续生长,每年2月以后,若有小雨,又开始生长。
俯仰马唐原产于南非
德兰士瓦省(Transvaal)东南部的庞哥拉(Pongola)河边,位于南纬27°25,东经30°附近。1935年曾引入美洲试种。1950年后广泛传播于加勒比海诸岛及
拉丁美洲各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栽培牧草。我国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干1962年7月引进试种,已获成功,经过繁殖后,分别在
广东省,
福建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湖南省等省(区)栽种推广。除此之外,俯仰马唐在非洲的
安哥拉、莫桑比克、
津巴布韦、
博茨瓦纳、
纳米比亚、
斯威士兰和
南非等国家也有分布。
俯仰马唐田间生产的有活力的种子很少,主要用
匍匐茎扦插进行无性繁殖。将匍匐茎切成20一30cm的小段,穴植。株行距60×60cm或80×80cm,每穴1—4苗,斜插,深度为10cm左右,顶端露出10—15cm,植后将士踏实。生长初期应注意除草,放牧或收割后应追施
氮肥,施氮肥可提高产量和改善饲草的品质,在干旱或氮肥不足时,常有矮化病发生,施氮肥可以清除。结合翻耕整地每亩施农家肥1500
千克作基肥。挖出生长良好的植株,3-5个
分蘖为一丛,按穴距60厘米×60厘米栽植,深5-10厘米,栽后浇水,即可成活。大面积种植,可将鲜茎和
匍匐茎散布在平整好的地面上,再用中型
圆盘耙覆土,耙后用镇压器镇压,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容易成活。每亩需用鲜种茎50-100千克。只要种茎有适宜的水分,生长季节都可种植。栽植成活后,嫩枝长出,可及时追施氮、磷、钾(10-10-10)复合肥20-30千克。对土壤缺铜敏感,宜适当施用
硫酸铜(每亩1千克),以促进生长。为了获得高产,每个生长季,都应施用氮、磷、钾(12-6-6)复合肥20-30
千克,可1次或多次施入。年可割4-5次,每亩产鲜草3000-5000千克。
俯仰马唐产草量高,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上年产鲜草60—75t/ha,营养价值高(表17一1),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家禽均喜食,
安哥拉兔也很喜欢吃,俯仰马唐的鲜草产量和品质随刈割的频率而不同(表17—2)。俯仰马唐草地也适于大面积放牧。施
氮肥和轮牧可以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据国外试验,其粗
蛋白质含量施氮肥时为13.2%,轮牧时为10.5%,持续放牧时为5.6%,未放牧时仅为4.9%(Butterworth,M.H.1969)。在生长旺季,可利用多余的俯仰马唐来晒制干草或调制青贮料,无论是干草还是青贮料,牲畜均喜食,此外将俯仰马唐种于河边、堤坝、渠边或
水土流失严重的斜坡地,除供饲用外,还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