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sào)子面
西北汉族传统面食。本义是嫂子面。
岐山县是嫂子面的发源地。传说古时
周朝西迁岐山后,当地某户娶了个聪慧的媳妇,不仅操行过人,而且心灵手巧,长于烹调。其实
臊子面说通俗就是肉丁面或
肉末面。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
豆腐,萝卜块等,做法简单。
一日婆家逢喜事,她将手边能利用的材料集在一起,创制了一种独特的
面条。她先把白面调软,擀薄后切细,再将
胡萝卜、
黄花菜、木耳、豆腐切碎炒干作底菜;又把猪肉切碎,以生姜、茴香、大葱为调料,在油锅中炒熟;另把
鸡蛋摊成
薄饼,切成棱形小片,与切细的
蒜苗放到加入盐、醋、香料的汤内。
臊子面又称嫂子面,古时有一个穷书生,父母早亡,只得跟着哥嫂度日。嫂子聪明伶俐,贤惠能干,精于烹调。平时对他极好,常做一种
酸汤面给他吃。后来弟弟学有所成,当了大官,衣锦还乡。有日,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嫂子以面相待,事后,各个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嫂子面”便有了名气。由于“嫂”、“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
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
吃法是很讲究的。第一筷子把面挑起,挑高,顺着碗沿顺时针转一圈吃掉。第二筷子把面挑起在碗对面,半高,
面条从
面汤里滑过来,在面前划个小圈,把碗端起来,喝汤的同时把面吃掉,吃碗底的菜,结束。一碗面的原则是汤要
宽面要少,两口就把面吃掉,吃完之后汤里的油基本上剩不了多少。这样的吃法才叫爽.
面条(
挂面或者比较细的
手工面)、
红萝卜、卤水豆腐(
老豆腐亦可)、蒜苔(亦可用
阳芋、
豇豆、
豆角……任意一种你喜欢的菜,我用的是豇豆和土豆)、木耳、
黄花菜、
蒜苗(北京称青蒜)、
鸡蛋(可无)、生姜、
肉臊子1
豆腐切丁(图1),黄花菜泡发切段,木耳泡发切丁,鸡蛋摊成薄鸡蛋切成豆腐丁大小的
菱形,蒜苗切成碎末;
2 豇豆和土豆((或者你喜欢的任何菜)、
红萝卜切小丁分别加盐和鸡精炒熟(炒菜就不用多讲了吧?),生姜剁成碎末备用,臊子肉一碗备用;
3 锅内多倒些油,油热后加入生姜碎末,加入
五香粉,炒出香味,此时将陈醋(大量)倒入锅中,待锅中醋沸腾后加入事先烧好的开水,加入准备好的臊子肉,加盐、
鸡精调汤;
6
面条装碗(不要太多面条,否则无味),面条碗中盛汤,上桌,一碗正宗的陕西岐山臊子面,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