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
中国敦煌学研究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Dunhuang Academy),是敦煌学研究单位、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此外,敦煌研究院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敦煌研究院为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本部位于中国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莫高窟,分院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研究院首任院长为常书鸿先生,现任党委书记为赵声良,现任院长为苏伯民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正式扩建为敦煌研究院。2017年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截至2024年3月,研究院设置保护研究部、人文研究部、艺术研究部、文化弘扬部四大部统筹协调和管理14个业务部门,12个行政服务部门、5个直属单位、7个文化企业,另设研究院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学术委员会。截至2024年3月,研究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设有1650文明的回响、敦煌石窟经典洞窟复制展、敦煌丝绸等6个常设展览。截至2021年6月,全院职工总数为1507人。
截至2024年3月,敦煌研究院主办学术期刊两种《敦煌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设立各类研究中心11个,并建有敦煌学信息资源库。2020年,敦煌研究院完成考古报告初稿1卷,完成《敦煌石窟内容总录》的修订,完成瓜州县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发掘面积600平方米,推进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复原临摹项目和东千佛洞壁画临摹项目(二期),临摹独幅壁画、创作岩彩画及泥版画共28幅,完成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127篇。此外,研究院在2020年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结项验收,授权技术专利10件。
地理位置
敦煌研究院为一院两址——敦煌院部(本部)和兰州院部。敦煌研究院本部位于中国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莫高窟,兰州院部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522号。
历史沿革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时期
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同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由高一涵任主任,常书鸿任副主任。1944年2月1日,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直属中央教育部,常书鸿任所长。1945年6月,敦煌艺术研究所改隶中央研究院,同年被撤销,次年得以恢复。1948年,研究所重属教育部。
敦煌文物研究所时期
1949年9月28日,敦煌地区解放。同年10月,敦煌艺术研究所由甘肃省酒泉专区接管,工作人员全部留用,常书鸿继续任所长。次年8月,敦煌艺术研究所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接管。1951年元月,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同时改隶中央文化部文物局。1958年8月,敦煌文物研究所被下放甘肃省文化局直接管理,接受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业务指导。1959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改隶甘肃省文化局,业务工作仍接受文化部文物局的指导,当时所内职工仅46人。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含西千佛洞)、安西(今瓜州县)榆林窟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常书鸿任名誉所长,段文杰任所长, 尹做、樊锦诗任副所长,此时职工110人。
敦煌研究院时期
1984年8月,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任名誉院长,段文杰任院长。1986年3月,榆林窟文物保管所成立。同年8月,经甘肃省文化厅批准,榆林窟文物保管所由敦煌研究院代为管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刘会林、孟繁新任副院长。1993年,孟繁新改任院党委副书记。1997年,西千佛洞文物保管所成立。同年4月,段文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2003年3月,《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实施。2014年6月,麦积山石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同年12月,樊锦诗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将由甘肃省文物局管理的天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永靖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2017年1月,敦煌研究院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9年5月,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赵声良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并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8月,赵声良任党委书记,苏伯民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22年6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控股联手打造的“腾讯互娱x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宣布成立。2022年5月24日,敦煌研究院与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敦煌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9月22日,由敦煌研究院发起的“敦煌艺术研究中心”成立。同年11月25日,敦煌研究院金昌市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在甘肃省金昌市揭牌成立。
组织管理
截至2024年3月,研究院设置保护研究部、人文研究部、艺术研究部、文化弘扬部四大部统筹协调和管理14个业务部门,12个行政服务部门、5个直属单位、7个文化企业,另设研究院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学术委员会。
业务部门
行政服务部门
敦煌研究所设有办公室、人力资源处、科研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审计处、保卫处、总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处)、兰州分院办公室、纪检室、工会委员会12个行政服务部门。
直属单位
敦煌研究所共有5个直属单位: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
文化企业
敦煌研究所下辖7个文化企业:敦煌莫高窟旅游服务公司、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敦煌艺术公司、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甘肃敦煌魂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研究院领导
人员编制
截至2021年6月,全院职工总数为1507人。
馆藏陈列
敦煌研究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截至2024年4月29日,敦煌研究院共有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藏经洞陈列馆、美术馆四个陈列场馆,设有千年营造——敦煌建筑之美、敦煌丝绸、沙漠瑰宝——敦煌石窟经典洞窟复制展、雪域/天界/佛—— 藏传铜雕佛像展、1650文明的回响等6个常设展览,拥有藏品6158件/套。此外,研究院常年与故宫博物院等各地文博单位合作,赴外设展。
石窟管理与保护
敦煌研究院负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莫高窟始建于西晋末年,晋时曾称“仙岩寺”,十六国前秦时正式名为“莫高窟”。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存有壁画、塑像者共492窟,绝大多数分布在南区,共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唐宋木构窟檐五座。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开始了有专职人员的管理和壁画临摹。1951年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对危岩进行加固,壁画、塑像的病害始得科学保护和治理。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同日、美等国合作,加强了石窟、壁画、塑像病害的科研和防治工作,并初见成效。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全体会议批准将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在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的小陇山林区。地处秦岭山脉西段北麓,由第三纪沙砾岩构成,基岩呈砖红色。麦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后秦时期,中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10多个朝代营造或重修,窟群开凿于悬崖峭壁上,多在20~80米高的壁面,星罗棋布,共有历代大小洞窟209个、泥塑及石雕造像7868尊、壁画1056平方米,为中国早期四大石窟之一。
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麦积山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1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后研究所通过制定并严格实施麦积山石窟中长期计划,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前期调查、中期跟进及后期查勘等工作,加强对麦积山石窟、相关文物及赋存环境的保护;重视对四大石窟本体雕塑、壁画的临摹,对佛教石窟艺术研究。
炳灵寺石窟,初名“唐述窟”,位于临夏永靖县以西50公里、黄河北岸积石山中,是中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保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窟183个,大小石雕像近800尊,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唐朝作品约占三分之二。
1955年11月,炳灵寺石窟开始有了专门的保护机构,政府委派专人进行保护管理。1961年3月,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炳灵寺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1月,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
榆林窟,亦名榆林寺、万佛峡、上洞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月72公里的南山峡谷中,因榆林窟河水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石窟因此得名。榆林窟现存洞窟43个,其中:唐朝4个、五代十国8个、宋代13个、回鹘1个、西夏4个、元代3个,清代10个,共有壁画5200平方米,彩塑259多身,其中西夏和元代的壁画,独树一帜。由于榆林窟与莫高窟地域相连,营建历史、石窟建筑、彩塑以及壁画的题材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又基本相同,并同属“敦煌石窟”这一艺术体系,故被称作莫高窟的“姊妹窟”。
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设立榆林窟文物保管所(后更名为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2018年,完成榆林窟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建设,从根本上彻底改善了榆林窟的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提升了旅游开放服务质量和职工办公生活条件,对文物本体和遗产地环境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千佛洞为莫高窟群之一。位于今敦煌市城西南约35公里的断崖上,前临党河。因其位于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及古敦煌城西,故名。洞窟凿建于党河在戈壁沙上冲刷而成的河谷南北崖壁上。窟区东起南湖店,西至今党河水库,全长2.5公里。敦煌研究院对西千佛洞进行编号,共有22窟。西千佛洞创始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与莫高窟同期建造。现存洞窟中最早为北魏窟。西千佛洞窟群现存洞窟中,北魏窟1个,北周窟3个,隋窟2个,初、盛唐窟3个,中唐窟1个,五代窟1个,沙州回鹘窟3个,西夏、元窟2个,时代不明者2个,存有彩塑34身,壁画800余平方米。1961年,西千佛洞附属于莫高窟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对西段重点窟区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维修和加固。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北石窟寺包括寺沟主窟群、楼底村一窟、石道坡石窟、花鸨崖石窟和石崖东台石窟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自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创建以来,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扩建增修,共有编号窟龛308个,石雕及彩塑造像约2429身,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2方,壁画彩绘96.7平方米。
1959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陇东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北石窟寺。1963年,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后更名为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北石窟寺自被发现以来,多次进行加固和维修,组织实施北石窟寺抢险加固和保护维修前期勘察研究等保护项目。
学术研究
学术委员会
敦煌研究院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能。主要职责是审议或审定本院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以及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学术事务;评定或授权评定本院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评奖、学术成果出版资助、有关专业岗位人选的学术水平;制定本院与学术事务相关的重大发展规划与战略;为本院科研科研重大项目申报及科研资金的分配使用、重大项目合作等事项提出咨询意见;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并进行调查,裁决学术纠纷。
院学术委员会下设文物科技专业委员会、人文社科专业委员会、艺术专业委员会3个专业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科研管理处,负责处理院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现任主任委员是赵声良。
专家队伍
截至2024年4月29日,研究院专家队伍共有研究员33人,副研究员77人。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2020年,敦煌研究院完成考古报告初稿1卷,完成《敦煌石窟内容总录》的修订,完成考古报告方案编制工作1项。完成瓜州县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发掘面积600平方米。推进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复原临摹项目和东千佛洞壁画临摹项目(二期),临摹独幅壁画、创作岩彩画及泥版画共28幅,雕塑作品2件。完成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127篇。此外,研究院开展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8项,完成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结项验收;新立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立项院级课题24项;授权技术专利10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
学术成果转化
2020年,敦煌研究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参与甘肃省文博单位文物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设计示范应用研究2项,完成院辖六处石窟的13项文物保护工程,修复各类壁画病害近400平方米,修缮彩塑70余身。此外,研究院参与3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的研究任务,获批研究经费总额达4300余万元。推动8项地方标准编制,促进文物行业标准化发展。完成壁画数字化方案设计22项,彩塑三维重建数字化方案设计5项,洞窟前期勘察24项等基础工作,涵盖了除石窟寺以外的大遗址、长城、古建筑等不同类型文物;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院级课题总计14项;有序推进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拍摄和扫描白描稿、佛教铜造像等240余件。
出版物
截至2024年3月,敦煌研究院主办学术期刊两种《敦煌研究》(双月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季刊)。院内学者出版诸多个人著述作品。
主办期刊
敦煌研究院于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创办院刊《敦煌研究》,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1983年出版创刊号,1986年作为季刊定期发行,2002年改为双月刊发行。 《敦煌研究》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发展为宗旨,设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文献、敦煌史地、敦煌语言文学、简研究等栏目。至2021年底,该刊共出版正刊190期,特刊8期,共发表敦煌学相关的各类文章三千九百余篇,内容涉及到敦煌学的所有专业,除了对敦煌学领域,还对中国佛教考古、美术史研究、历史研究、古代汉语、古代民俗学、古代科技、音乐舞蹈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的影响。 
敦煌研究院于2022年创办《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季刊)。刊物重点围绕国内外石窟寺土遗址、科技考古等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刊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旨在倡导理论结合实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学术交流。刊物主要设置石窟寺保护、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科技考古等栏目。
学术专著
数字学术资源
敦煌学信息资源库开放资源类型涵盖期刊、硕博士论文、电子书、图书、多媒体资源等。包含多个专题库和数字敦煌虚拟展示平台。其中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图书提供全文下载,电子书提供在线阅读。数字敦煌资料库和素材库中的资源在微信登录并填写验证信息后可以开放获取。
荣誉表彰
集体荣誉
1995年,敦煌研究院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敦煌研究院获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授予的“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3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授予敦煌研究院“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2020年1月17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同年1月20日,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2019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
2024年1月19日,敦煌研究院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同年4月,敦煌研究院团委获2022-2023年度“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个人荣誉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2019)
最美奋斗者:樊锦诗(2019)
中共中央、国务院“改革先锋”称号:樊锦诗(2018)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裴强强(2022)、
甘肃省领军人才:苏伯民(2010)、陈港泉、汪万福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苏伯民(2020)
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陈港泉、汪万福、于宗仁、赵林毅
甘肃文旅厅“突出贡献奖”:陈港泉
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赵晓星(2020)
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赵晓星(2016)
甘肃省文博系统文化遗产工作先进工作者:赵林毅
文化形象
精神文化
莫高精神: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办院方针:保护、研究、弘扬。
文化标识
敦煌研究院标识为红黑配色,左侧为敦煌莫高窟图案,右侧为研究院的中英文名称。
文化合作
2023年9月7日,敦煌研究院与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莫高窟举行。
2023年12月2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联合敦煌市研究院莫高学堂举办“2023·唐潮节之从敦煌到长安”系列活动。
历任院长
参考资料
敦煌艺术馆恢复开放的公告.敦煌研究院.2024-04-29
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文物局.2024-04-29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成立.新华网手机版.2024-04-29
敦煌文化发展新机遇.敦煌研究院.2024-04-29
机构简介.敦煌研究院.2024-01-27
常书鸿.敦煌研究院.2024-04-29
现任领导.dha.2024-03-05
机构设置.敦煌研究院.2024-04-29
学术委员会.敦煌研究院.2024-04-29
常设展览.敦煌研究院.2024-04-29
《敦煌研究》简介.敦煌研究.2024-04-29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4-04-29
政府批建.敦煌研究院.2024-04-29
科研成果.dha.2024-03-05
敦煌研究院时期(1984-现在).敦煌研究院.2024-04-29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所.2024-04-29
敦煌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人民网.2024-04-29
敦煌研究院美术馆.敦煌研究院.2024-04-29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国家文物局.2024-04-29
石窟行旅.敦煌研究院.2024-05-02
莫高窟简介.敦煌研究院.2024-05-02
麦积山石窟文化(上).天水市人民政府.2024-05-02
永靖炳灵寺.兰州市人民政府.2024-05-02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所.2024-05-02
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所.2024-05-02
莫高窟预约网:展馆详情.敦煌研究院.2024-05-02
西千佛洞简介.敦煌研究院.2024-05-02
探访千年北石窟寺.新华网.2024-05-02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所.2024-05-02
北石窟寺丨第1窟.澎湃.2024-05-02
专家队伍.敦煌莫高窟.2024-04-29
2022年敦煌研究院获奖成果.敦煌研究院.2024-05-02
成果转化.敦煌研究院.2024-04-29
敦煌学信息资源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24-04-29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2024-04-30
苏伯民.敦煌研究所.2024-04-29
陈港泉.敦煌研究院.2024-04-30
汪万福.敦煌研究院.2024-04-30
于宗仁.敦煌研究院.2024-04-30
赵林毅.敦煌研究院.2024-04-30
赵晓星.敦煌研究院.2024-04-30
莫高精神.敦煌研究院.2024-04-30
段文杰.敦煌研究院.2024-04-30
王旭东.敦煌研究院.2024-04-30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时期
敦煌文物研究所时期
敦煌研究院时期
组织管理
业务部门
行政服务部门
直属单位
文化企业
研究院领导
人员编制
馆藏陈列
石窟管理与保护
学术研究
学术委员会
专家队伍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成果转化
出版物
主办期刊
学术专著
数字学术资源
荣誉表彰
集体荣誉
个人荣誉
文化形象
精神文化
文化标识
文化合作
历任院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