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1849年—1904年),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
临桂区(今
桂林市)人,原籍
绍兴市(今浙江绍兴)。晚清官员、词人。
同治九年(1870年),王鹏运考中
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因病在
苏州市去世,享年56岁。
王鹏运工词,与
况周颐、
朱祖谋、
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
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
四印斋所刻词》。
人物生平
王鹏运原籍
绍兴市(今浙江绍兴),高祖王云飞迁家至
临桂区,父亲王必达开始以临桂县籍应试,自此为临桂人。
咸丰八年(1858年年),王鹏运10岁时随父到
江西省。
同治九年(1870年),回原籍临桂参加在桂林贡院举行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试,中第28名
举人。第二年进京考
进士名落孙山,之后滞留京城。
同治十三年(1874年),经朋友引荐官
内阁中书,期间六次科考,均落榜。最后一次进士落榜后,已过三十而立之年。
光绪七年(1882年初)冬,王鹏运丁父忧。翌年奉讳南下。
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服满回京。入京后,半塘作《齐天乐甲申十月服阕入都畴丈瑟公鹤老诸前辈皆有喜晤之作感旧述怀倚此奉达》词。
王鹏运在
内阁中书任上十多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才提拔为内阁侍读,先后直实录馆。
光绪十九年(1893年),授江西道监察御使,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弹劾谏诤有直声,曾上书反对
慈禧和
光绪帝驻
颐和园、请办
京师大学堂等,他还弹劾过上至各亲王下至
翁同龢等要臣,一生奏议等身。他支持并参与
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有为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他代上,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鹏运离京南下,寓
扬州市,主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因病在
苏州市去世,享年56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家人将他的灵柩护送回
桂林市,安葬在东郊王氏家族墓地。
主要影响
王鹏运初嗜金石,20岁后始专一于词,成就突出,在词坛声望很高,与
郑文焯、
朱祖谋、
况周颐合称为“晚清四大家”。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
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使常州词派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当世词苑。况周颐的《
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即根源于王氏。晚清词学的兴盛,王氏起了重要作用。
其早年词与
王沂孙为近,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等。甲午至辛丑间(1898~1901)身为谏官,并与文廷式等唱和,颇有伤时感事之作,词风近
辛弃疾。如〔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金门〕”霜信骤“、〔满江红〕《送安晓峰侍御戍军台》等,苍凉悲壮,饶有壮夫扼腕之概。他同
朱祖谋、刘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词》,也不乏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但是,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对清廷江河日下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哀叹。有的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
王鹏运用了30年的时间,校勘《
花间集》以及宋元诸家词为《
四印斋所刻词》和《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又校刻《吴梦窗词》。他用汉学家治经治史的方法以治词,校勘精审,向为学者所称道。
历史评价
朱祖谋:君词导源
王沂孙,复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与周止庵氏说契若针芥。(《半塘定稿序》)
叶恭绰:幼遐先生於词学独探本原,兼穷蕴奥,转移风会,领袖时流,吾常戏称为桂派先河,非过论也。
朱祖谋翁学词,实受先生引导。文道希丈之词,受先生攻错处,亦正不少。清季能为东坡、片玉、碧山之词者,吾於先生无间焉。(《广中词》二)
《清词菁华》:鹏运为清末四家先导,上承嘉道之敝,下开
同光变革之风,
文廷式、朱祖谋、
况周颐,皆受其指授。
主要作品
王鹏运著有《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晚年删定为《半塘定稿》2卷,《剩稿》1卷。
轶事典故
王鹏运自号半塘老人、半塘僧鹜、鹜翁。时值壮年并不老为何取号老人呢?他说:“古诗上云,父母在,恒言不称老。余一身不幸,幼年失母,中年失父,令人心悲,人不老心已碎,自称老人是用来铭记我的不幸啊!”“我是父母的体魄所依,有父的一半,有母的一半,所以谓为半塘。”王鹏运的爱妻曹氏先他而去,虽无嗣,妻生前他不纳妾,妻亡后不续弦。据说王鹏运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推算他的八字,算命先生算后叹道:“心高命平,是半僧人命也。”王鹏运听了,就把半僧作为自己的号了。一位老人为他
占卜,曰“刻鹄类鹜”,意为本来想雕刻天鹅却雕刻成了鸭子。王鹏运伤心地说:“我愧不能像天鹅一样高飞蓝天,只好把自己当成鸭子一样藏在水草丛中,少惹事生非了。”所以他又把鹜翁作为别号之一。
人际关系
父亲
王必达,历任
江西省、
甘肃省等地知县、
知府、按察使等职。
史料索引
鹏运,号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
临桂区人。
同治九年,本省乡试
举人。十三年,以
内阁中书分发到阁行走,旋补授内阁中书。久之,升
内阁侍读。先后值实录馆,办大婚庆典,劳加三品衔,赏戴花。光绪十九年七月,授江西道
监察御史,奉命巡视中城,转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二十二年春,上奉皇太后驻跸
颐和园,鹏运上书曰:窃自今年入春以来,皇上恭奉皇太后驻跸颐和园,诚以听政之暇,皇上得以朝夕承欢,而事机之来,皇太后便于随时训迪。圣慈圣孝,信两得也。况御园驻跸,祖宗本有成宪,如臣梼昧,尚复何言。然毣之忱,以为皇太后园庭驻跸,顺时颐养,以祥和,诚天下臣民所至愿,若皇上六飞临驻,揣时度势,有不得不稍从缓图者,谨为我皇上敬陈之。自和议既成之后,财匮民离,敌骄国辱,久在圣明洞鋻之中,无俟微臣赘述。恭读去年四月朱谕,我君臣当艰苦一心,力图自强之策。至哉王言。今日非力持坚苦之操,难策富强之效。圣言及此,真天下之福也。昔
齐顷公败于鞍,归而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食肉,而阳之田以归。夫饮酒食肉,何碍于政。史臣特
举人所至近易忽之处,以状其日不暇给之忱。是以风声所树,不必战胜攻取,邻国畏沮之心自生。实效先生,理固相因而至。夫人情不远,援古可以知今,而环伺严,返观能无滋惧。臣非不知我皇上宵衣旰食,在宫在园,同此励精图治。然宸衷之痛苦,左右知之,海内臣民不能尽悉也。在廷知之,异域旅人不能尽见也。恐或以温之晨昏,为宸游之逸豫,其何以作四方观听之新,杜外人觊觎之渐哉。臣又闻皇上前次回还,乙夜始入禁门,不独披星戴月,圣躬无乃
过劳,而出警入跸之谓何。亦非慎重乘舆之道。而今之
颐和园,与
圆明园情形迥异,其时承平百年,各署入直之庐,百官待漏之所,规模大备,相习忘劳,今则芜废已逾三十年一切办公处所,悉皆草创,俱未缮完。大臣虽仅有憩息之区,小臣之踟蹰宫门,露立待旦者,不知凡几。而缀衣趣马,先后走于风露泥淖之中,更无论矣。体群臣为九经之一,亦愿皇上垂鋻及之也。又近读邸钞,立山奉命管理圆明园,皇上两次还宫,皆至园少坐,外间讹传,遂疑有修复之举。臣愚以为值此时艰,断不至以有限之金钱,兴无益之土木。且借贷业已不,更何从得此钜款。此不足为圣明虑,然臣因之窃有进者。当
同治改元之始,御园甫经兵,兴非难,乃竟听其芜废,岂惮劳惜费哉。盖欲使深宫不暇自逸之心,昭示以薄海内外。是以数年之内,海宇平,武功克。前事具在,圣谟孔彰,伏愿皇上念时局之艰难,体垂帘之德意,
颐和园驻跸,请暂缓数年。俟富强有基,经营就绪,然后长承色笑,侍养湖山。盖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自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所谓以天下养者,不且比隆虞帝哉。
疏入,上欲加严谴,王大臣陈论至再,意稍解。徐曰:朕亦何意督过言官,重圣慈或不耳。枢臣以鹏运摺内夹片附奏,略谓鹏运虽冒昧渎奏,亦忠爱微忱,臣等公同阅看,尚无悖谬字样,可否吁恩免究,意在声敍宽典之邀,出自臣下乞请也。疏留中。即日车驾恭诣圣安,面奉懿旨:
御史职司言事,余何责焉。王大臣奉谕旨,此后如再有人妄奏尝试,即将王鹏运一并治罪。著即传谕知悉。鹏运直谏垣十年,疏数十上,大都关系政要,此尤荦大者。二十八年,得请南归,寓
扬州市。时艰日亟,愤懑滋甚。三十年春,以省墓道
苏州市,病卒,年五十六。
鹏运内性悙笃,接物和易,能为晋人清谈,闲涉东方滑稽,往往一言隽永,令人三日思不能置。甫通朝籍,即不谐时论,致身言路,敢于抨击权强,夙不慊于津要。之者复百计中伤之,卒坎于仕途。才识通,不获竟其用。官
内阁侍读,两届京察一等,不记名。给事中试俸期满,援例截取,奉旨以简缺
道员用,如直
省道府简缺,归部或外补。故事,京曹截取,皆以繁缺用,以简缺用者,自鹏运始。鹏运微尚萧远,书卷而外,嗜金石书画,亦不为意必。唯精词学,生平款抑塞,一寄乎是。其四印斋所刻词,自
南唐迄元若干家。著有半塘定稿,袖墨虫秋味梨蜩知等集。——蔡丏因编《
清代七百名人传》(第五册)。
后世纪念
王鹏运故居位于
桂林市秀峰区榕杉湖景区西园燕怀堂。他的墓位于桂林市
七星区育才小学院内,墓碑上刻着他的官衔,落款为“光绪三十二年”。该所小学为了拓展校区,曾让人们迁坟,唯有王鹏运的墓得以保留,并做了修缮,其后人每年都会来此祭拜。
在榕湖南岸东段,有一座王鹏运的铜像,他所站的石台名为“邀月台”,建于王鹏运祖居“西园”遗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