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闳中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画家
顾中(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10世纪),江南人。顾闳中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画家,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现存宋摹本,藏于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研究《韩熙载夜宴图》发现,顾闳中的绘画具有人物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的特点,且对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富有变化,不同色彩通过对比使得画面整体色调艳而不俗,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顾闳中在空间处理和设色方式亦独具一格,使画卷人物形神兼备、主客分明、神态各异。
人物简介
顾闳中,江南人,李煜时任翰林待诏。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传世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见于画史著录的作品还有《皇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幽浦》等。
传世之作详解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南唐顾闳中所作的工笔画。原作已失,目前较为可信的版本有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版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版本、唐寅摹本、吴求摹本和蒋莲摹本等,其中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版本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达到较高水平,最广为认可。北京故宫博物院版本为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画作共分为五段,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官吏韩熙载夜宴太子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洒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画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人称“以孤幅压五代十国”,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是宫廷人物画的典范之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作内容
画作如实地再现了五代南唐官吏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洒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画面共有49人,其中女21人、男28人,主要人物反复出现。
全画共分为五个段落,用中式屏风、茶几巧妙分隔开。首段“听乐”,韩熙载与宾客宴饮,倾听琵琶演奏,据卷后题记,知床上长者为韩熙载,弹琵琶的是教坊司副使李家明之妹,在座的宾客还有状元郎粲、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教坊副使李家明、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诸人;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拱手背立的是韩熙载好友德明和尚;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伎们聚坐床上暂歇,韩熙载正在净手,侍女持笛准备下一场节目;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袒腹盘坐椅上,欣赏着五个女伎合奏管乐,李家明按牙板助兴;五段“散宴”,韩熙载手持鼓槌送别,尚有二三太子宾客在与女伎调笑。
画中主角韩熙载,生卒年902-970,字叔言,北海人(今潍坊市),晚唐进士,本为北方贵族,因战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等职。他才能出众,颇有政治见地,初入朝时,抱负很大,立志恢复中原。但南唐朝廷一味苟且偷安,他的政治主张不仅不能实现,还屡遭排挤并被贬官。后见国势日趋衰微,悲观失望,沉湎酒色,最后抑郁而终。
此画无落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以修为时论所著此图”二十一字;引首明初程南云篆书“夜宴图”字,并署“太常卿兼经筵侍书程南云题”;拖尾有无名氏手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代班惟志七言古诗,积玉斋主人(清年羹尧)、清王铎叶恭绰庞元济、张大千等人题跋。印共46方,如“乾隆预览之宝”“爱新觉罗·颙琰预览之宝”“宣统预览之宝”。
创作背景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灯烛间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则说: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但可以确定的是顾闳中是受命作画。
人物
人物神态刻画栩栩如生,如“听乐”段状元郎粲的倾身细听姿态、李家明关注其妹的亲切目光、其它宾客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观舞”段王屋山娇小玲珑的身姿、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尴尬状;“散宴”段宾客与女伎调笑的亲密神态等等。尤其是对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长髯、高帽的外形与文献记载均相吻合,举止、表情更显露出他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他在宴会上与宾客觥筹交错,不拘小节,如亲自击鼓为王屋山伴奏,袒胸露怀听女乐合奏,送别时任客人与家伎厮混,充分反映了他洒脱不羁、纵情声色的处世态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忧心忡忡,如擂鼓时双目凝视、面不露笑,听清吹时漫不经心、与对面侍女闲谈,这些情绪都揭示了他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心态。画家塑造的韩熙载,不仅形象逼真,具肖像画性质,而且对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立体化,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
构图
全卷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各个情节。画作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将一个空间内的不同内容,按照时间线性展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画面情节生动丰富,动态节奏变化多样,都以韩熙载为中心人物进行展开。画面按宾主区分,情节和场景结合自然连贯,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物品如中式屏风、床榻、长案等进行软性分隔,使得画面既有彼此独立的空间,又能相互连贯。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观者不觉得生硬牵强。
设色
设色以水墨来统一色彩,色彩丰富,使用了朱磦、胭脂、二青、三青、头绿、三绿、蛤丝等诸多色彩。作者在各部分间隔常常用大块的黑色来协调统一画面,颜色对比既稳又瑰丽。整个画面的叙事内容是在夜晚进行的,作者并没画为一个黑暗的环境,仅通过红烛的点缀就说明了一切。画中人物服装多姿多彩,男子多黑衣青衫,女子多素妆艳服,对比鲜明。色彩之间相互呼应,有的在器物上,有的在服装上,着色丰富而统一。
线条
对人物的刻画,继承了唐朝以来人物画的传统,以游丝描和铁线描为基础,渲染更加充分,对毛发、物品的刻画越发深入。仕女们的服饰,以重彩勾填的衣纹图案,细如毫发,既整又微妙,看似工细实则不乏灵动。除装饰纹样外,服饰重叠和关节的转折处,渲染技法高妙,通过层层分染勾勒叠加,让画面虚实有序。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传世之作详解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人物
构图
设色
线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