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发
明朝礼部尚书
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张至发成功考取进士,自此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他曾担任知县一职,在地方治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又出任礼部主事御史等职务。当时,齐、楚、浙三党势力正处于鼎盛时期,而张至发则隶属于齐党。崇祯五年(1632年),张至发晋升为光禄卿。在此任上,他以严谨细致的态度精核积弊,对诸多不良现象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赏识。此后,他凭借卓越的才能和功绩,一路累迁,先后担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在继何吾驺之后,张至发成为大学士。然而,在施政方面,他一切皆遵循温体仁的做法,但其才智机变却比不上温体仁。后来,张至发遭到弹劾。面对弹劾,他上疏自辩,声称自己有三个应当离去的理由,却未曾借口生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忽然接到旨意,被要求回籍调理。此事在当时被传为笑谈,人们认为他是遵旨患病。张至发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张至发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争议。他的政治作为和命运起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
人物生平
张至发,字圣鹄,号宪松,是明朝晚期的政治人物,生于1573年,卒于1642年,山东淄川(今淄博市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地方官员到中央高级官员的转变,最终成为明朝内阁首辅大学士
张至发少时家境清贫,但他笃志力学,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成进士,随后授冀州玉田知县。在任期间,他以民为本,积极治理水患,减轻税赋,深受百姓爱戴。张至发历任知县、礼部主事御史等职。在任御史期间,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曾上疏陈内降之弊,因此受到朝廷的重视。明朝晚期,官场中的党争十分激烈,张至发属于齐党。他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勇气,但也因此在官场上树敌颇多。崇祯五年(1632年),张至发升任光禄卿,他在这个职位上精核积弊,多所厘正,受到崇祯帝的赏识。随后,他累迁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为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张至发继何吾驺之后成为内阁首辅。他在任内继续推行前任温体仁的政策,但在才智和机变上并不如温体仁。他的大学士任内,因处理事务的方式和用人问题,遭到了同僚的弹劾。张至发在晚年被弹劾后,上疏自辩,最终被命令回籍调理。他的离去被时人传为笑谈,认为他是“遵旨患病”。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至发病逝,享年七十岁。死后,朝廷赠予他少保的称号。
张至发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的经历体现了明朝晚期官场的复杂性和党争的激烈。他在政治上的起伏,也反映了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和挑战。尽管他在任内有过争议,但他在地方治理和中央政治中的一些积极举措,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有一定的影响。
史料记载
张至发,淄博市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历知玉田县遵化市知县,礼部主事,改御史。时齐、楚、浙三党方炽,至发,齐党也,上疏陈内降之弊。因言:「皇帝恶结党,而秉揆者先不能超然门户外。顷读科臣疏云:『日来慰谕辅臣温旨,辅臣与司礼自相参定,方听御批。』果若人言,天下事尚可问耶?」语皆刺叶向高,帝不报。时言官争排东林,户部郎中李朴不平,抗疏争。至发遂劾朴背公死党,诳语欺君,帝亦不报。
寻出按河南省弘光帝之籓洛阳市,中使相望于道。至发以礼裁之,无敢横。宗禄不给,为置义田,以赡贫者。四十三年,豫省饥,请留饷备振,又请改折漕粮,皆报闻。还朝,引病归。
天启元年,进大理寺丞。三年请终养。魏忠贤党荐之,矫旨令吏部擢用,至发方养亲不出。
崇祯五年,起顺天府丞,进光禄卿。精核积弊,多所厘正,遂受帝知。八年春,迁刑部右侍郎。六月,帝将增置阁臣,以翰林不习世务,思用他官参之,召廷臣数十人,各授一疏,令拟旨。遂擢至发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文震孟同入直。
温体仁大学士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次之。越二年,体仁辈尽去,至发遂为首辅。万历中,申时行王锡爵先后柄政,大旨相绍述,谓之「传衣钵」。至发代体仁,一切守其所为,而才智机变逊之,以位次居首,非帝之所注也。尝简东宫讲官,摈黄道周,为给事中冯元飙所刺。至发怒,两疏诋道周,而极颂体仁孤执不欺,复为编修吴伟业所劾。讲官项煜论至发把持考选,庇儿女姻任浚而抑成勇。至发上章辩,帝遂逐煜去。
内阁中书黄应恩悍戾,体仁、至发辈倚任之,恃势恣横。及为正字,不当复为东宫侍书,恐帝与太子开讲同日也。至发不谙故事,令兼之。应恩不能兼,讲官撰讲义送应恩缮录,拒不纳。检讨杨士聪论之,至发揭寝其疏,士聪复上书阁中,极论其事,至发终庇之。会复故总督杨鹤官,许给诰命,应恩当撰文。因其子嗣昌得君,力为洗雪。忤旨,将加罪,至发拟公揭救。同官孔贞运傅冠曰:「曩许士柔事,吾辈未尝救,独救应恩何也?」至发咈然曰:「公等不救,我自救之。」连上三揭。帝不听,特降谕削应恩籍,柴绍疏救,亦不听。无何,大理寺副曹荃发应恩赇请事,词连至发。至发愤,连疏请勘。帝虽优旨褒答,卒下应恩狱。至发乃具疏,自谓当去者三,而未尝引疾,忽得旨回籍调理,时人传笑,以为遵旨患病云。
至发颇清强。起自外吏,诸翰林多不服,又始终恶异己,不能虚公延揽。帝亦恶其泄漏机密,听之去。且不遣行人护行,但令乘传,赐道里费六十金、彩币二表里,视大学士去国彝典,仅得半焉。既归,捐赀改建淄城,赐敕优奖。俄以徽号礼成,遣官存问。十四年夏,帝思用旧臣,特敕召周延儒贺逢圣及至发,独至发四疏辞。明年七月病殁。先屡加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及卒,赠少保,祭葬,荫子如制。
人物评价
至发颇清强。起自外吏,诸翰林多不服,又始终恶异己,不能虚公延揽。——(清)张廷玉等《明史》
张至发被认为是一位清廉的政治家,他在任内致力于改革积弊,但也因为党争和政治斗争而备受争议。
家庭情况
张至发的父亲张敬,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成进士,授中书舍人,升礼部仪制司主事。十三年因父丧回乡守制,办学授徒。张至发的兄长张中发,酷爱书法,隐居不仕,为当地名书法字。
参考资料
张至发.词典网.2024-09-02
张至发.历史新知网.2024-09-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史料记载
人物评价
家庭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