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1593-1643),字玉绳,号挹斋,宜兴(今江苏宜兴 )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周延儒连中会元、状元。历任
翰林院修撰、右
中允、左庶子、
少詹事、正詹、
礼部右侍郎等职。
崇祯二年(1629年)任
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升任内阁首辅。六年,被
温体仁排挤罢相。十四年,崇祯帝遂下诏再次启用周延儒为
大学士,进
礼部尚书,
中极殿大学士。崇祯赐宴称“朕以天下听先生“。周延儒上任后,免除拖欠
粮税、在灾区实行两年免税、恢复被冤枉的
举人的职位、释放坐牢或被征充军的人回家,还重新任用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清军入侵
山东省,翌年四月,周延儒自请督师堵截撤退的清军,周延儒避敌不战,谎报战功,被人弹劾,触怒崇祯帝,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1644年1月)赐死,时年51岁。
清修《明史》将周延儒列入“奸臣传”,评价周延儒为崇祯帝时期的私自结党的人之一,他和
温体仁一起误国覆邦。在南都末年的叛乱中,他的行为本来无足轻重,但后来与一些邪恶之徒勾结,对国家事务毫不关心,成为混乱的根源之一。
人物生平
步入官场
周延儒少时聪颖,万历四十年(1612年)考中
乡试第二十二名。次年,他在
会试和
殿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入
翰林院为修撰,后参与科举阅卷。天启二年(1622年),周延儒调任为右
中允,掌管司经局。不久,又升任掌理太子东宫事务的詹事府少詹事,并以少詹事之职出掌南京翰林院。
得到重用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
朱由校驾崩,其弟弟
朱由检即位,是为
崇祯。崇祯皇帝即位后不久,便召周延儒回到北京任职,授以礼部右侍郎的官位。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冬,
锦州市士兵哗变,督师
袁崇焕请求给予饷款。崇祯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其他大臣都建议动用国库。但周延儒认为不可行,他认为若将士发生哗变还给予军饷,其他边关将士将会模仿。他指出,锦州兵变可能是骄纵边将胁迫袁崇焕,而非针对朝廷。崇祯皇帝听后,心中感到宽慰,此后更加倚重周延儒。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因钱谦益“科考受贿”一事,
崇祯任命周延儒为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参与政务。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二月,周延儒被晋升为
太子太保,改任
文渊阁大学士。六月,礼部尚书
温体仁进入
内阁辅政。九月,原
大学士成基命被周延儒倾挤,辞官回乡。后周延儒成为首辅,同时崇祯帝还加封周延儒为少保衔,并担任
武英殿大学士。
受到排挤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按照惯例,首辅政事繁多,春试主试应由次辅担任。但周延儒想招收名儒作为门生,增强自己在朝廷的权力基础。他违反旧例,以首辅的身份担任春试主试官,使考生中试后与他构成门生与座主的关系,进而发展成政坛的派系。在春试期间,为了使
吴伟业成为
崇祯钦点的
会试会元,周延儒徇私舞弊。周延儒提拔
大同巡抚张廷拱、
登莱巡抚孙元化等,但人们认为是他们都是向周延儒行贿得官,引起人们对周延儒不满。周延儒的儿子和家人横行乡里,激起民愤,周延儒又受到
言官的弹劾。而他的兄长周素儒冒籍
锦衣卫,领取俸禄,并且周延儒任命家人
为副总兵,周延儒再次遭到言官们的指责。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叛将李九成等人发动
吴桥兵变,攻陷了
登州并俘获了孙元化,朝臣矛头指向重用孙元化的周延儒。给事中
孙三杰、
冯元飙,
御史余应桂、
卫景瑗等人多次弹劾周延儒,余应桂甚至上疏弹劾周延儒是吴桥兵变的罪魁祸首。同时,监察中官
邓希诏和
总督曹文衡也对周延儒进行了指责,言辞攻击了他,给事中李春旺也表示周延儒应该被罢官。周延儒多次上书辩解,
崇祯都驳回对周延儒的弹劾,但对周延儒的信任也有所动摇了。
后周延儒命
陈于泰陈述时政四事,攻击
温体仁。宣府太监王坤奉温体仁命令,指责周延儒
庇护陈于泰。周延儒的亲信给事中
傅朝佑上疏,指责太监王坤“妄干弹劾之权”,意指温体仁在幕后操纵。都察院左副
都御史王志道也上疏附和周延儒,因在其
奏疏中谈到“终不忍开内臣轻议朝政之端,流祸无穷,为万世口实”,皇帝愤怒,剥夺了王志道的官职。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周延儒,揭露周延儒曾对原任内阁首辅
李标炫耀他可以左右
崇祯的旨意,并称崇祯帝是“羲皇上人”,崇祯帝追究陈赞化言辞的来源。陈赞化举出了上林苑
典簿姚孙渠、给事中
李世祺以及前湖广副使
张凤翼为人证,使周延儒无法否认。
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周延儒因病请求离职,被赐予白金和彩缎,并派遣随行人员保护。九月,
温体仁拜为
大学士。
重新启用
周延儒在担任首辅期间与东林党有一定交往,与
姚希孟、
罗喻义关系良好。后因与
钱谦益发生冲突,对东林党产生了敌意。周延儒罢相回乡后,
张至发、
薛国观相继执掌朝政,他与
杨嗣昌等人被指责为娼嫉之徒。同时一些正直的人也受到了冤屈。
张溥等人为此感到担忧,劝告周延儒重新回到朝堂。为此,吴昌时、张溥等花费六万两白银,结交
崇祯身边的宦官曹崇祯帝降诏起用。九月,周延儒回到京城,重新担任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
中极殿大学士。
周延儒被召回官场前,张溥给他密疏救时十余事,要他召回后实行,周延儒允诺。周延儒回归官场之后,任用东林党人,请崇祯帝同意,革除
温体仁的弊政,免除战乱地区百姓所欠
粮税,允许受灾地区百姓以夏麦代漕粮,赦免戌罪以下犯人,召回因进谏而被降职的朝官,起用有名望的朝臣,追赠已故大臣。内外都一致称赞他的才能,崇祯帝也更加器重他。
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一崇祯帝受群臣朝贺,让周延儒面向西站好,并向揖拜周延儒说,“朕以天下听先生。”后边境失守,
李自成在
河南省进行掠夺,
张献忠攻破楚、蜀,天下陷入大乱之时,周延儒任命
侯恂和
范志完为督师,但他们都失败了。此外,延儒还信任文选郎
吴昌时、给事中
曹良直、廖国遴、
杨枝起、
曾应遴等人。
谎报军情
崇祯十五年(1643年)四月,大清兵侵略
山东省,一直逼近京城,皇帝非常担忧。
大学士吴甡奉命处理流寇问题,周延儒自请前往视察军情。
崇祯降手敕,把他比作
召虎、
裴度,赐给他章服、白金、文绮、上等马,以及拿出大批金帛赏赐军队。
周延儒驻扎在通州时,没有与清军交战,只是与手下的人喝酒娱乐。但每天提交胜利的奏章,皇帝都赐予嘉奖。等到确定清兵已经撤退,周延儒才提出敌人已经离开的消息,并请求下令兵部讨论将吏的功过。回到朝廷后,周延儒呈交皇帝的敕谕,皇帝命令将其收藏起来以说明功勋。周延儒还被封为
太师,并赐予子弟
中书舍人的职位,赐予银币和蟒服。周延儒辞谢太师之位,
崇祯答应了他的请求。
数日后,
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
东厂太监
王之心等把真相告诉了崇祯帝,崇祯帝大怒,责备周延儒隐瞒推诿,不敢说出真相,并下令对他进行从公察议。在审查过程中,
陈演等人为周延儒辩护。最终,周延儒承认了错误,并自请被流放到边疆。崇祯帝仍旧下诏安慰,言“卿报国尽忱,终始勿替”,认为他功多罪少,允许他回家,赐予一百金的路费,以表示对他保全之意。不久,崇祯帝听了众臣意见又下召,认为“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后周延儒罢相回乡。
流放赐死
周延儒离任后,官员相继弹劾周延儒。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
山东省武德道兵备事雷縯揭发了督师
范志完(周延儒的门生)纵兵淫掠的行为,并举报了周延儒收受范志完的贿赂。同时,兵部给事中郝也揭发了
吴昌时等人与周延儒的关系,指控他们在
内阁决策和国家机密方面都有预先了解,并有涉及贿赂行为。
御史蒋拱宸也揭发了吴昌时与董廷献勾结,同时提到他与内侍李瑞、王裕民结交,从中获取机密情报。崇祯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亲自审讯了吴昌时。
在审讯前一天,崇祯帝命令周延儒从
宜兴市来到京城等候,周延儒在离开宜兴前将他贮藏的财宝点燃。九月二十五日,周延儒到达京城。十月初八日,他搬迁至宣武门外的二庙,期间他上书请求前往戍守边境,但
崇祯未予理会。十二月初二日,崇祯帝命令
三法司共同审议周延儒的罪行,大理寺建议流放周延儒,同僚们也为其辩护,但崇祯帝没有接受。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初七日(1644年1月16日),崇祯帝下令周延儒自尽,没收其家产。周延儒终年51岁。
为政措施
周延儒两次担任明朝内阁首辅。第一次是从崇祯三年(1630年)九月到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第二次是从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他在第二次任期中取得了政绩,全面反对了体仁等人的不良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
缓解民生
周延儒要求释放欠账的粮食,减免民间的积欠,并减轻兵员残岁和荒地的赋税。对于苏松常嘉湖等地的大水灾害,他同意用明年夏季的麦子来替代粮食供应。他还减轻了戍守罪犯以下的
刑罚,让他们回家。
人才选拔
周延儒纠正了错误的选拔,并广泛选拔了有才华的士人,召回了被贬的李清等人。周延儒强调了老成名德的重要性。因此,他提拔
郑三俊成为吏部长,
刘宗周成为都察院掌院官,
范景文成为工部长,
倪元璐成为兵部佐郎,其实他们都是从废籍中起来的。此外,还有李邦华、张国维、
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人也被任命到重要职位上。周延儒还释放了被监禁的
傅宗龙等人,并追赠了已故的
文震孟、
姚希孟等人的官职,以及推动
崇祯赦免之前因言事触怒崇祯帝而被充军的
黄道周。
限制宦官
废除内操、京营提督内臣,召还监军太监。
整顿军政
严格核实各地练兵及军需储备情况。
清狱缓刑
会同法司官清理久拖不办的案件、利用旱灾之机禁止刑狱并宽宥戍罪以下人犯、停止厂卫的特务活动。
文学成就
周延儒著作有《周挹斋稿》《片野堂诗》等,但现已丢失。周延儒的书法作品有“明周延儒行书五言扇页”,上面写有“水殿临舟筑,山楼绕翠微。昔游人托乘,今幸帝垂衣。涧蓧缘峰合,岩花逗浦飞。朝来江曲地,无处不光辉”。现收藏于
浙江省博物馆。他还曾应徐霞客的邀约,为其父亲的画像写的“赞”,即《题豫庵徐翁像》。这篇“赞”的石刻现保存在徐霞客故居晴山堂内。周延儒评注的《二十三史绮编》收藏于湖南省祁阳县图书馆。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明史》认为
崇祯亲自除去了逆党,但周延儒和
温体仁却私下栽培党派,导致国家陷入了危机。
历代评价
崇祯帝
朱由检大骂周延儒“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
明末清初文学家陈盟在《崇祯阁臣行略》中提及周延儒在朝廷内采取了欺骗和权谋手段,导致朝政混乱,迎合潮流并窥伺政治动向。周延儒在
壬午科举考试中利用自己的子弟和亲戚通过贤良书院的考试,为了确保自己能够继续使用门内人才,他试图依赖旧友对付被官员们畏惧的
重庆市(
陈新甲)。然而,当吴甡一上台后,周延儒被排挤出去,并遭到科举考官和台臣的指责,结果被罚打并解职。随后,渝州竞相崛起,全力攻击周延儒。由于周延儒得到上级的庇护,百姓的生活变得困苦,而他们只能听到关于贪污腐败的消息。最终,周延儒去世,国家也随之衰败。
明末清初史学家
计六奇认为周延儒调节了国家的防务、民生、人事任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甚至在恳请恩赐、表彰忠诚和节操等事情上也非常严格,一再审查,以限制格局和分配,阻止那些阻碍政府进展的人,毫不吝啬。全国都仰慕他的风采。考选的46位官员都被提升到省级职位以示宠爱,人们也喜欢归附他,诵念
太师的口碑不绝于耳。他使天意向着平稳发展,这是拯救时局的宰相。
爱新觉罗·弘历在批阅奏折时,提及周延儒长期以来一直心怀恶意,当他失去权势后内心感到羞愧,与万安之夜望三台(指历史上的一次政变)没有什么不同。
人物争议
生年争议
明代张弘道、张凝道在《皇明三元考》卷十四中记载,他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的科举考试中获得大魁和会元的称号,专攻《书》经。当时他仅25岁,未娶妻。在壬子年(公元1612年)的
乡试中,他名列第22名。在廷试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一甲的
榜眼。可见他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出生。
清代文学家
计六奇在《
周延儒续记》中记载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十月二十日,举行了周延儒五十岁的生日,可以推算周延儒在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明代相国牌坊,又称为会元状元坊,最初立于宜兴文庙前,是为了纪念周延儒“连中两元”而兴建的。该牌坊主体采用汉白玉建造,建筑形式独特,展示了雕刻工艺,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牌坊被列为
江苏省二级保护文物,但在1966年被毁。2012年,
宜兴市开始修复相国牌坊的工作,2015年7月,修复工作在
苏州市完成并进行了试安装。修复后的相国牌坊由400多个构件组成,但其中原件只有100多个。
轶事典故
东西来历
一天,崇祯帝突然让宦官问
翰林院的文人:“现在市场上交易时,说买东西,为什么没有提到南北呢?”但他们都无法回答。这个难题被带到
大学士(相当于首相)周延儒面前。周延儒给出了答案: “
五行中南方为火,北方为水。如果一个人傍晚走在路上,向附近家庭的门前请求一点水或火,人家不会不给的,因为水和火是不能用钱买来的。市场上没有人进行水火交易,也就是说没有人买卖南北,所以只能说‘买东西’了。”
因才得佳偶
“十三阁老”之一的
吴宗达还是
举人的时候,有一次
租船到江阴去办事,途中,,到周延儒搭船。在船上与吴宗达吟诗作对,吴宗达对他的文章印象深刻,为了让他成为自己的亲戚,将侄女嫁给了他。在周延儒中了
秀才后,周延儒在吴家得到良好的教育与支持。但周延儒的学习成绩有所起伏,受到岳母的怀疑和悔婚的威胁。他最终考中举人和状元。这使得他的岳母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并以他作为状元女婿为荣。为了回击岳母当年的悔婚之举,周延儒在成婚后故意从后门进入岳家,以显示他的荣耀和气派。面对岳母的后悔,他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迫使岳母拆除后门,与正门一样的高度修建,使他能够出入。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明清实录.国家历史编纂委员会.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