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鳍鱼形态体长而宽,甚侧扁。背缘窄;腹缘有完整之棱鳞,腹鳍前16个,腹鳍后7个。头中大,侧扁。分布于
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
阿曼湾、印度、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台湾等皆产。中国台湾分布于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等。
二名法 Opisthopterus tardoore (
乔治·居维叶, 1829)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
阿曼湾、印度、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台湾等皆产。中国台湾分布于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等。
体长而宽,甚侧扁。背缘窄;腹缘有完整之棱鳞,腹鳍前16个,腹鳍后7个。头中大,侧扁。吻短钝,上翘,吻长明显短于眼径。口中大,向上倾斜;上颌骨末端圆形且不延长,仅可达瞳孔之下方;上颌骨末缘腹面另具下主上颌骨,骨上有齿;下颌的前端向上突出;两颌、腭骨及舌上具细齿;第一鳃弓下枝鳃耙数11。体被
圆鳞,鳞中大,易脱落,无侧线;纵列鳞数40枚。背鳍起始于体中部,具21软条;臀鳍长,具36分枝之软条;腹鳍甚小,;尾鳍叉形。体背蓝
褐色,体侧银白色;口缘黑色;鳃盖后上角具一暗色之斑驳。各鳍淡色,背、
胸鳍上部及
尾鳍后部具暗斑。
主要渔法为焚寄网、底拖网及流刺网,数量较少,经济价值较低。体薄肉少,通常晒成鱼干出售,或制成
鱼粉作为饲料之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