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曲霉菌病
禽曲霉菌病
流行特点禽曲霉菌病发生于鸡、火鸡、鸭、鹅和多种鸟。胚胎和6周龄以下的雏鸡以及火鸡易感,幼雏多呈暴发性,发病率高,死亡率在10~50,成禽多呈散发。
基本概述
鸡曲霉菌病是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多种鸟纲哺乳纲和人的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
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和其他多种鸟类,但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
病的特征是形成肉芽肿结节,在禽类以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节为主。偶见眼、肝、脑等组织,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和报道,尤其是在南方潮湿地区常在鸡、鸭、鹅群中发生。当蛋类保存条件差的情况下,蛋壳污染严重时,能引起胚胎死亡,并能从死胚中分离到曲霉菌北方地区以鸡群发生较多,多因饲料和垫料发霉所致
本病是世界性分布,常在孵化室呈爆发性流行,使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
发生病原
曲霉菌为需氧菌,在沙堡氏、马铃薯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特征性菌落。曲霉菌在自然界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冷热干湿的条件下均不能破坏其孢子的生活能力,煮沸5分钟才能杀死。一般的消毒药须经1~3小时才能灭活。
流行病学
可在各种鸟纲中发生,常见于鸡、火鸡及水禽,野鸟、动物园中的鸟以及笼养鸟也偶有发生。胚胎及6周龄以下的雏鸡与雏火鸡比成年鸡易感,4~12日龄最为易感,幼雏常呈急性爆发,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在10%~50%之间,成年禽仅为散发,多为慢性。
本病可通过过多种途径感染,曲霉属可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引起胚胎死亡或雏鸡感染,此外通过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静脉、眼睛接种、气雾、阉割伤口等感染本病。曲霉菌经常存在于垫料和饲料中,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曲霉菌孢子,若严重污染环境与种蛋,可造成曲霉菌病的发生。
传播途径
健康幼雏主要是接触到被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以及空气而发生感染的,育雏阶段的卫生条件不良,孵化器,饲、饮器具等被霉菌污染是本病高发的主要诱因。
典型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7天,人工感染24h。1-20日龄雏鸡常呈急性经过,成年禽呈慢性经过。作者等曾用烟曲霉,胸气囊人工感染3日龄雏鸡,108个孢子19-72h 4只全部死亡,107个孢子2天死亡,106个孢子4天死亡。用平皿(8.5cm直径)培养烟曲霉菌,8ml生理盐水洗下,lml经胸气囊感染4周龄康贝尔鸭,3-6天死亡80%(4/5)。
雏鸡开始减食或不食,精神不振,不爱走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呆立一隅,闭目、嗜睡状,对外界反应淡漠,接着就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喘气,病鸡头颈直伸,张口呼吸,如将小鸡放于耳旁,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响,有时摇头,甩鼻,打喷嚏,有时发出咯咯声。少数病鸡,还从眼、鼻流出分泌物。后期,还可出现腹泻病状。最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昏睡死亡。病程在1周左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或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如谢盛璧等报道的鸭、鹅死亡率更高。成年家禽死亡率要少些。
放养在户外的鸡只,对曲霉属病的抵抗力很强,几乎可避免传染。
有些雏鸡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作者在大群观察约5%左右。病鸡结膜潮红,眼睑肿大,通常是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一绿豆大小的隆起,致使眼睑鼓起,用力挤压可见黄色干酪样物,有些鸡还可在角膜中央形成溃疡。
有时可见有神经症状的病例,焦新安等1990年报道雏鸡扭颈,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向左旋转等神经症状,经剖检证实为曲霉菌病引起。
慢性多见于成年或青年禽,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羽毛松乱、无光,喜呆立,逐渐消瘦、贫血,严重时呼吸困难,最后死亡。产蛋禽则产蛋减少,甚至停产,病程数周或数月。
鸭发病时,精神沉郁,少吃或不吃,不爱走动,跟不上群,常缩颈、呆立,两眼半闭状,翅下垂,羽毛松乱,不愿下水游动,即使驱赶下水则很快上岸。有的病鸭呼吸困难,后腹起伏明显,咳嗽,有时发生间歇性强力咳嗽和出现喘鸣声;排出绿色或黄色糊状粪便。后期病鸭拒食,出现麻痹症状,有时发生肌肉痉挛或阵发性抽搐。部分病鸭,眼眶上方长出一个瘤状物,绿豆到黄豆大小,触感稍硬。有的病鸭角膜混浊,以致失明。病鸭快者3-5天死亡。慢性病例,症状不明显,除一般症状外,可出现一或两脚跛行,不能站立,常蹲伏于地,行走困难;有的还见呼吸道症状,喘气,或见腹泻,逐渐消瘦,死亡。病程10多天或数周。成年禽多呈慢性经过,引起产蛋下降,病程有拖延数周,死亡率不定。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在肺和气囊上,肺脏可见散在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结节,质地较硬,有时气囊壁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结节或斑块。随着病程的发展,气囊壁明显增厚,干酪样斑块增多,增大,有的融合在一起。后期病例可见在干酪样斑块上以及气囊壁上形成灰绿色霉菌斑。严重病例的腹腔、浆膜、肝或其它部位表面有结节或圆形灰绿色斑块。
诊断方法
根据发病特点(饲料、垫草的严重污染发霉,幼禽多发且呈急性经过)、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剖检病理变化(在肺、气囊等部位可见灰白色结节或霉菌斑块)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
病变一般以肺部损伤为主。典型病例均可在肺部发现粟粒大至黄豆大的黄白色和灰白色结节,切开似有层状结构。有的病例还呈局灶性或弥漫性肺炎变化。除肺外,气管和气囊也能见到结节。其他部位,如胸腔、腹腔、肝、肾、肠浆膜等处有时亦可见到。
取病禽肺或气囊上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结节中心的菌丝体最好),放在载玻片上用10%—20%的氢氧化钾溶液1--2滴,浸泡10分钟,加盖玻片后用酒精灯加热,轻压盖玻片,使之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曲霉属的菌丝和孢子。有时直接抹片检查可能观察不到,就必须接种培养,然后进行检查鉴定。
防治方法
科学预防
种蛋严格消毒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每次检完蛋立即在种蛋库或送到孵化厂消毒:按每立方米42ml甲醛水溶液,21g高锰酸钾,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密闭熏蒸20分钟。
种蛋入孵后在孵化器里进行第二次消毒:按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高锰酸钾14g,熏蒸20分钟。
入孵化器及孵化室清洗消毒
取出孵化盘及增湿水盘,先用水冲洗,再用苯扎溴铵擦洗入孵器内、外表面,用高压水冲刷孵化室地面,然后用熏蒸法消毒入孵器。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在温度24℃,湿度75%以上的条件下,密闭熏蒸1小时,然后开机门和进出气孔通风1小时左右,驱除甲醛蒸汽。
避免垫料发霉经常更换垫料,定期用过氧乙酸消毒:将浓度为0.3%的过氧乙酸按每立方米30ml喷洒地面、墙壁和天花板,或者用1‰的硫酸铜溶液处理垫料。
不饲喂霉变饲料选用优质饲料,饲料存放时间最好是冬季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3天,上料时要保证每天有一次净料后再添新料,且饮水器或水槽每天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一遍。
注意舍内小气候 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基础上,及时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保证舍内空气新鲜。
治疗
制霉素片 每千克饲料拌入50万单位,喂服5—7天,健康雏禽减半,重症者加倍应用。
硫酸铜按1:3000倍稀释,进行全群饮水,连用3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5.2.3 克霉唑 幼雏100只用本品1克混入饲料内饲喂5—7天,也有较好疗效。如和制霉素片配合使用,则疗效更高。
大蒜素 大蒜素拌料 按2000斤料/公斤连用5—7天。
霉脱净拌料,2000斤料/公斤连用5—7天。
发生禽曲霉菌病的处理
清扫消毒应尽早移走污染霉菌的饲料与垫料,清扫禽舍,喷酒1: 2000的硫酸铜溶液,换上不发霉的垫料。严重病例扑杀淘汰,轻症者可用1: 2000或1: 3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4天,可以减少新病例的发生,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继续蔓延。
使用中草药方剂
①金银花、连翘、莱子(炒)各30克,丹皮、黄芩各15克,北柴胡18克,桑白皮、枇杷叶、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为500只鸡的一日量,每日分4次拌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4剂,治疗鸡曲霉菌病效果显著。
桔梗250克,蒲公英、蕺菜苏叶各500克,水煎取汁,为1000只鸡的用量,用药液拌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1周。另在饮水中加0.1%高锰酸钾。对曲霉属病鸡用药3天后,病鸡群停止死亡,用药1周后痊愈。
对于珍贵鸟纲,可考虑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其它抗霉菌制剂进行治疗。
相关小结
禽曲霉菌病是多种常见的霉菌病,特征是呼吸道,主要是肺脏和气囊发生炎症,并形成霉菌小结节。雏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禽较少发生或为慢性经过。
5—18日龄的幼雏发病率较高,以后随日龄增大逐渐减少。
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尤其是霉变饲料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育雏阶段管理、通风不良,拥挤潮湿及营养不良是本病的诱因。
种蛋入孵前后,消毒不严格也是造成霉菌污染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中国鸡病诊治网.www.jbzzw.com.2011-11-21
鸡病专业网.www.jbzyw.com.2011-11-21
目录
概述
基本概述
发生病原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典型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方法
防治方法
科学预防
治疗
使用中草药方剂
相关小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