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是含有
发射药、炸药或其他装填物,爆炸后能对目标起毁伤作用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的军械物品。
弹药一般由
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通常按投射方式分为:射击式弹药、自推式弹药、投掷式弹药和布设式弹药等。它包括枪弹、炮弹、
手榴弹、
枪榴弹、
航空炸弹、
火箭弹、
导弹、
鱼雷、
水雷、
地雷、
爆破筒、爆破药包等,以及用于非军事目的的礼炮弹、警用弹和狩猎、射击运动的用弹。
弹药是
航空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或其他
运载工具)发射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
具体解释
基本介绍
用身管武器发射的枪弹、炮弹,称为射击式弹药。常以身管发射武器的口径标示其大小。它具有初速大、射击精度高、经济性好等特点,是应用最广泛的弹药,主要用于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有生目标,摧毁工事、坦克和其他技术装备。本身带有
推进系统的
导弹、
火箭弹、
鱼雷等,称为自推式弹药。
近程导弹多用于对付坦克等战术目标。中、
远程导弹常装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火箭弹适于作为压制兵器对付面目标。轻型火箭弹适于步兵反坦克作战。鱼雷用于对付各种舰艇以及一些其他的水上目标。
航空炸弹、
手榴弹等称为投掷式弹药。通常没有投射部,可直接从飞机上投放,或用人力投掷。航空炸弹主要用于轰炸重点目标或对付集群目标。手榴弹用于对付有生目标或轻型装甲目标。
地雷、
水雷等称为布设式弹药。可用
空投、炮射、火箭或人工等方式布设,用以毁伤敌人的步兵、坦克或舰艇。
核弹、
化学弹和
生物弹是特殊类型的弹药,具有大面积的杀伤破坏能力和污染环境的能力。核弹以梯恩梯当量(吨)标示量级。
构成应用
弹药一般指有壳体,装有
发射药、炸药或其他装填物,能对目标起毁伤作用或完成其他任务的军械物品。它包括枪弹、炮弹、
手榴弹、
枪榴弹、
航空炸弹、
火箭弹、
导弹、
鱼雷、
深水炸弹、水雷、地雷、爆破器等。用于非军事目的的礼炮弹、警用弹以及采掘、狩猎、射击运动的用弹,也属于弹药的范畴。弹药是
航空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或其他
运载工具)发射或投放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
结构原理
综述
弹药结构应满足发射性能、运动性能、终点效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诸方面的综合要求。通常由
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
战斗部
是弹药毁伤目标或完成既定终点效应的部分。某些弹药仅由战斗部单独构成。典型的战斗部由壳体(弹体)、装填物和
引信组成。壳体容纳装填物并连接引信,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形成破片的基体。装填物是毁伤目标的能源物质或战剂。常用的装填物有炸药、烟火药、预制或控制形成的杀伤穿甲等元件;还有生物战剂、化学战剂、核装药及其他物品。通过装填物(剂)的自身反应或其特性,产生相应的机械、热、声、光、化学、生物、电磁、核等效应来毁伤目标或达到其他战术目的。引信是为了使
战斗部产生最佳终点效应而适时引爆、引燃或及时抛撒其他装填物(剂)的控制装置。常用的
引信有触发引信、近炸引信、时间引信等。有的弹药配用多种引信或多种功能的引信系统。战斗部中全部爆炸品,从引信中的雷管(火帽)直至弹体中的炸药装药,按感度递减而输出能量递增的顺序配置,组成爆炸序列,保证弹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对目标作用和战术技术要求的不同,不同类型战斗部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呈现不同特点。
①爆破战斗部。具有相对较薄的壳体,内装大量高能量的炸药。它主要利用爆炸的直接作用或爆炸冲击波毁伤各类地面、水中和空中目标。
②杀伤
战斗部。具有适中厚度整体的或刻有槽纹的金属壳体,内装炸药及其他金属杀伤元件,通过爆炸后形成高速破片场,杀伤有生力量,毁伤车辆、飞机或其他轻型技术装备。
③动能穿甲战斗部。具有实心的或装少量炸药的高强度高断面比重的弹体,以其动能击穿各类装甲目标。
④破甲战斗部。具有聚能装药结构,利用聚能效应产生的高速金属射流或自锻弹丸,毁伤各类装甲目标。
⑤特种弹战斗部。具有较薄的壳体,内装
发烟剂、照明剂、宣传品等,以达到特定目的。
⑥子母
战斗部。母弹体内装有抛射系统和子弹等,到达目标区后,抛出子弹,毁伤较大面积上的目标。
投射部
是提供投射动力的装置,使战斗部具有一定速度射向预定目标。射击式弹药的投射部由
发射药、药筒或药包、辅助元件等组成,并由
底火、点火药、基本发射药组成传火序列,保证发火的瞬时性、均一性和可靠性;弹药发射后,投射部的残留部分从武器中退出,不随弹丸飞行。
火箭弹、
鱼雷、
导弹等自推式弹药的投射部,由装有
推进剂的
发动机形成独立的
推进系统,发射后伴随
战斗部飞行。某些弹药,如
地雷、
水雷、
航空炸弹、
手榴弹等,一般没有投射部。
稳定部
是保证战斗部稳定飞行,以正确姿态接触目标的部分。典型的稳定部结构,有赋予战斗部高速旋转的导带或涡轮装置;有使战斗部空气阻力中心移于
质心之后的
尾翼装置,以及两种装置的组合形式。
制导部分
某些弹药还有制导部分,用以导引或控制其进入目标区,或自动跟踪运动目标,直至最终击中目标。
分类介绍
分类综述
按用途可分为主用弹药、特种弹药、辅助弹药。主用弹药用来毁伤各类目标,包括杀伤弹、
爆破弹、
穿甲弹、
破甲弹、
燃烧弹等;特种弹药用于完成某些特定作战任务,如
照明弹、
发烟弹、
信号弹、宣传弹、
热诱饵弹等;辅助弹药包括训练弹、
教练弹、试验弹,是部队完成演习、训练、试验等非战斗使用的弹药。按装填物(剂)的类别可分为常规弹药、
核弹药、化学弹药、生物弹药等。按投射方式可分为射击式弹药、自推式弹药、投掷式弹药、布设式弹药。按配属可分为炮兵弹药、海军弹药、空军弹药、轻武器弹药和
地雷、爆破器材等。
射击式弹药
各种枪炮身管武器以
发射药燃气压力从膛管内发射的弹药,包括炮弹、枪弹。
榴弹发射器配用的弹药也属于射击式弹药。炮弹、枪弹具有初速大,射击精度高,经济性好等特点,是战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弹药,适用于各军兵种。
炮弹是供火炮发射的弹药(见图)。主要用于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有生力量,摧毁工事,毁伤坦克、飞机、舰艇和其他技术装备。一般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构成。定装式炮弹的弹丸与发射装药结合为一整体,射击时一次装入炮膛。由于装填动作少,发射速度快,特别适用于攻击快速活动目标的穿甲、破甲及对空弹药中。分装式炮弹的弹丸与发射装药分开,发射时先装弹丸再装发射装药,发射装药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适于地面大中口径火炮上的
爆破、杀伤弹药。迫击炮弹的发射药包直接捆装在稳定装置上,没有药筒,便于前装和调整装药量。
大多数线膛火炮弹丸多采用旋转稳定方式,以适应
超音速飞行条件。
破甲弹为排除旋转对射流带来的不利影响,多采用
尾翼稳定方式;滑膛炮弹及迫击炮弹多采用尾翼稳定。
炮弹具有类型齐全的各种战斗部。穿甲弹从一般适口径结构形式,发展至次口径脱壳结构形式,大大提高了穿甲能力。破甲弹广泛地采用了双锥药型罩精密装药、串联战斗部、火箭增程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破甲深度、直射距离和反装甲的能力。杀伤爆破弹发展了底部排气等各种低阻力外形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射程。中、大口径火炮装备了子母弹,大大增加对各种面目标的毁伤概率。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末段制导及末段敏感炮弹,实现了曲射火炮远距离射击命中坦克的构想。
枪弹是从
枪膛内发射的弹药。主要对付人员及薄装甲目标,结构与定装式炮弹类似。普通枪弹弹头多是实心的。穿甲
燃烧弹弹头除有穿甲钢心外,还装填少量燃烧剂,借助高速撞击压缩而引燃。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
无壳弹,它的
发射药压成药柱形状,再与
底火、弹头粘成一个整体。由于去掉了金属
弹壳,弹长变短,可提高射速和点射精度,并减轻了弹药重量,提高了单兵携弹量,射击后无需退壳,有利于武器性能的提高。
自推式弹药
本身带有
推进系统的弹药,包括
火箭弹、
导弹、
鱼雷等。这类弹药靠自身
发动机推进,以一定初始射角从发射装置射出后,不断加速至一定速度后才进入
惯性自由飞行阶段。由于发射时过载低、发射装置对弹药的限制因素少,使自推式弹药具有各种结构形式,易于实现制导,具有广泛的战略战术用途。
火箭弹是指非制导的火箭弹药。利用
火箭发动机从
喷管中喷出的高速燃气流产生
推力。发射装置轻便,可多发联射,火力猛,突袭性强,但射击精度较低,适用于压制兵器对付地面目标。轻型
火箭弹可用便携式发射筒发射,射程近,机动灵活,易于隐蔽,特别适于步兵反坦克作战。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制导系统不断地修正弹道与控制飞行姿态,导引射弹稳定、准确地飞向目标区。小型战术导弹通常采用破甲、杀伤或爆破战斗部,多用来攻击坦克、飞机、舰艇等快速机动目标。装核弹头的大型中远程导弹,主要打击固定的战略目标,起威慑作用。
鱼雷是能在水中自航、自控和自导以爆炸毁伤目标的水中武器。以较低的速度从发射管射入水中,用热动力或电力驱动鱼雷尾部的螺旋桨或通过喷气发动机的作用在水中航行。战斗部装填大量高能量炸药,主要用于袭击水面舰艇、潜艇和其他水中目标。
投掷式弹药
包括各类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和榴弹、枪榴弹。
主要用于空袭,轰炸机场、桥梁、交通枢纽、武器库及其他重点目标,或对付集群地面目标。常以全弹的名义质量(
千克或磅)标示大小,又称圆径,圆径变化范围宽广(从小于1千克至上万千克)。航空炸弹弹体上安有供飞机内外悬挂的吊耳。
尾翼起飞行稳定作用。某些炸弹的头部还装有固定的或可卸的弹道环,以消除跨音速飞行易发生的失稳现象。外挂式炸弹具有流线型低阻空气动力外形,便于减小载机阻力。超低空水平投放的炸弹,在炸弹尾部还加装有金属或织物制成的伞状装置,投弹后适时张开,起增阻减速,增大落角和防止跳弹的作用;同时使载机能充分飞离炸点,确保安全。
航空炸弹具有类型齐全的各类战斗部,其中
爆破、燃烧、杀伤战斗部应用最为广泛。
深水炸弹是从水面舰艇或飞机发(投)射,在水中一定深度爆炸,攻击潜艇的弹药。也可攻击其他水中目标。
手榴弹是用手投掷的弹药。杀伤手榴弹的金属壳体常刻有槽纹,内装炸药,配用3~5秒定时延期引信,投掷距离可达30~50米,弹体破片能杀伤5~15米范围内的有生力量和毁伤轻型技术装备。手榴弹还有发烟、照明、燃烧、反坦克等类型。
枪榴弹是借助枪射击普通子弹或
空包弹从枪口部投掷出的超口径弹药。由超口径战斗部及外安尾翼片内装弹头吸收器的尾管构成。发射时,将尾管套于枪口部特制的发射器上,利用射击空包弹的膛口压力或实弹产生的膛口压力及子弹头的动能实现对枪榴弹的发射。枪榴弹战斗部直径35~75毫米,质量一般在0.15~1千克,射程可达200~400米,采用火箭增程可达700米。具有破甲、杀伤、燃烧、照明、发烟等多种战斗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近战、
巷战单兵弹药。
布设式弹药
地雷、
水雷及一些干扰、侦察、监视弹等。用
空投、炮射、火箭撒布或人工布(埋)设于要道、港口、海域等预定地区。待目标通过时,
引信感觉目标信息或经遥控起爆,阻碍并毁伤步兵、坦克和水面、水下舰艇等。具有干扰、侦察、监视等作用的布设式弹药,可适时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有的在布设之后,可待机发射子弹药,对付预期目标。
地雷是撒布或浅埋于地表待机作用的弹药。
反坦克地雷内装集团或条型装药,能炸坏坦克履带及负重轮;内装聚能装药的防坦克地雷,能击穿坦克底甲、侧甲或顶甲,还可杀伤乘员及炸毁履带。
反步兵地雷还可装简易反跳装置,跳出地面0.5~2米高度后空炸,增大杀伤效果。
水雷是布设于水中待机作用的弹药。有自由漂浮于水面的漂雷、沉底水雷以及借助雷索悬浮在一定深度的锚雷。其上安装触发引信或
近炸引信。近炸引信感受舰艇通过时一定强度的磁场、音响及水压场等而作用;某些水雷中还装有定次器和延时器,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次数或通过时间才爆发,起到迷惑敌人,干扰扫雷的作用。
生物化学等
不仅具有大面积杀伤破坏能力,同时污染环境,属于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生物弹药是装有生物战剂的弹药。生物战剂为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或其提取物,包括病毒、细菌、
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能在人员、动植物机体内繁殖,并引起大规模感染致病或死亡。它可制成液态或干粉制剂,装填在炮弹、炸弹、
火箭弹的
战斗部中。通过爆炸或机械方式抛撒于空中或地面上,形成生物
气溶胶,污染目标或通过传染媒介物(如昆虫)感染目标。
化学弹药是装有化学战剂的弹药。化学战剂为各种毒性的化学物质,可装填在炮弹、
地雷、
航空炸弹和火箭弹的战斗部中,通过爆炸将其撒布于空中、地面,使人员中毒,器材、粮食、水源、土地等受到污染。
核弹药是指
原子弹利用核裂变链式反应,
氢弹利用热
核聚变反应,放出核内能量产生爆炸作用的弹药。威力极高,用梯恩梯(
三硝基甲苯)当量标示大小。氢弹威力可高达数千万吨梯恩梯(TNT)当量。爆炸后产生
冲击波、
地震波、光辐射、贯穿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等,对大范围内的建筑、人员、装备、器材等多种目标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毁伤作用。核装药主要装填在
航空炸弹及
导弹战斗部中,用于对付战略目标。原子弹已日益小型化,20世纪70年代后,
美国军队已制成了核炮弹、
核地雷装备部队。中子弹是
热核弹药的特殊类型,爆炸后的冲击波及光辐射效应较小,但产生大剂量贯穿辐射极强的高速中子流。可在目标(坦克、掩蔽部等)不发生机械损毁的情况下,杀伤其内部人员。
发展简史
古代用于防身或进攻的投石、弹子、箭等可算是射弹的最早形式。它们利用人力、畜力、机械动力投射,利用本身的动能击伤目标。中国至迟于公元808年发明了黑火药,10世纪用于军事,作为武器中的传火药、
发射药及燃烧、爆炸装药,在武器发展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黑火药最初以药包形式置于箭头射出,或从
抛石机抛出。13世纪中国创造了可发射“子”的竹管“突火枪”,子窠是最原始的子弹。随后有了铜和
生铁的管式
火器,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13世纪火药及火器技术经
阿拉伯帝国传至
欧洲。13世纪后半叶欧洲应用了火药和火器。早期火器是
滑膛枪的,发射的弹丸主要是石块、木头、箭,以后普遍采用了石质或铸铁实心球形弹,从膛口装填,依靠发射时获得的动能毁伤目标。16世纪初出现了口袋式铅丸和铁丸的群子弹,对人员、马匹的杀伤能力大大提高。16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种爆炸弹,由内装黑火药的空心铸铁球和一个带黑火药的竹管或木管
引信构成,先点燃弹上信管,再点燃;膛内
发射药。17世纪出现了铁壳群子弹。17世纪中叶发现和制得
雷酸汞。19世纪后膛与线膛武器的进展,击发火帽及击发点火方式、旋转式弹丸结构、金属壳定装式枪弹结构、雷汞雷管起爆方式、无烟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三硝基苯酚、梯恩梯炸药的发明和应用等,是这一时期弹药最重要的发展,这些成就全面提高了武器系统的射程、射击精度、威力和发射速度,使弹药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目标的不断发展,弹药类型增多。射击武器弹药除爆炸弹、榴弹、
燃烧弹外,还出现了对付舰艇装甲的
穿甲弹。在
海战中已普遍使用了
水雷,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
鱼雷。
20世纪初,
三硝基甲苯已作为一种军用炸药广泛装填于各类弹药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飞机的作战使用和坦克的出现,相应发展了各种航空弹药和反坦克弹药。化学弹药也用于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迅速发展了
火箭弹和基于聚能效应的
破甲弹。随着
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超速穿甲弹和超速
脱壳穿甲弹得到了迅速发展。火箭技术、核装药、制导技术的应用及其结合,是现代弹药技术中最重大的发展,它使弹药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0年代以后,新型火箭弹、新型
战斗部的炮弹、
制导炮弹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现代弹药的命中精度和杀伤效能。
发展展望
未来弹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采用高破片率钢材制作弹体,或装填重金属、可燃金属的预制、半预制破片,提高战斗部的杀伤威力;发展智能
引信,实现最佳引信与战斗部配合,提高战斗部对目标的作用效率;研制复合作用战斗部,增加单发弹药的多用途功能;发展集束式、子母式和多弹头战斗部,提高弹药打击集群目标和多个目标的能力;在航空弹药和炮弹上加装简易的末段制导或末段敏感装置,提高弹药对点目标的命中精度;发展各类特种弹药,执行军事侦察、战场监视(听)及通信干扰等任务,适应未来全方位作战需要;采用高能
发射药、改善弹药外形,或探索简易增程途径,增大弹药射程。此外,在弹药部件结构上,还应实现通用化、标准化、组合化,简化生产及勤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