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位于
栖霞区江边的直渎山上,北邻长江,西靠
幕府山,三面悬绝于大江之上;因其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得名“燕子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名。
燕子矶海拔仅有36米,山体岩石主要由
白垩纪上统浦口组红色巨厚层-厚层状砂砾岩层组成,由于
岩性比较坚硬,垂直
节理发育,受到长江流水长期侵蚀冲刷,形成悬崖峭壁。燕子矶园区内植物众多,“活历史”青檀树,至少已有500多年。燕子矶自古便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1934年,燕子矶建成公园;20世纪50年代前期至1958年,燕子矶公园整修,完成后其对外开放;1975年5月,燕子矶公园开展绿地建设和古迹修复工程;1998年,翻建了位于矶顶的乾隆御碑亭,新建了果树盆景园。2010年,其面积约5.3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31公顷。燕子矶园区内的著名景点有燕矶夕照、御碑亭、护生碑、酒樽石、文人墨客的石刻等。燕矶夕照还被列入“
金陵四十八景”。
1991年7月,燕子矶被
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后来,燕子矶公园还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命名
燕子矶是
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名,它从长江岸边伸出昂然的头颅,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此得名“燕子矶”。
自然地理
位置
燕子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江边的直渎山上,北邻长江,西靠幕府山,三面悬绝于大江之上。
地貌
燕子矶海拔仅有36米,山体岩石主要由白垩纪上统浦口组赭红色巨厚层-厚层状砂砾岩层组成,属
山麓洪积相和河流冲击项沉积。白垩纪末,宁镇地区
地壳抬升,岩层隆起成山,由于岩性比较坚硬,垂直节理发育,受到长江流水长期侵蚀冲刷,形成悬崖峭壁。
植物
燕子矶园区内植物众多,是一个天然氧吧。园区内的“活历史”青檀树,至少已有500多年,青檀树长于石缝中,树根盘在岩石上面,让燕子矶充满生机。1983年至1992年间,在保护矶头山石中的青檀、
黄连木、
牡荆、
竹叶椒等
植被的同时,在南坡广植
紫叶李、
山茶、
三角槭、桂花、石榴等近20种花木,培育
葱莲、红花浆草、书带草等植被。
气候
历史沿革
古代
东汉
燕子矶自古便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
东汉末年,三国名将
孙策在这里,冒着葬身
长江的危险,率部弃舟登岸,直入南京腹地。
明朝
燕子矶和大明王朝的建立有一定关系。
朱元璋就是从燕子矶登陆,攻打南京城,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明朝。此后,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名人在此作诗作画的很多。
清朝
清代,
康熙、
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泊舟。乾隆六下江南,就有五次登临燕子矶,每次都留下诗作。矶顶有御碑亭,屹立在燕子矶山峰之巅。亭中石碑上有清
爱新觉罗·弘历亲笔御书“燕子矶”三个楷书大字,石碑背面为乾隆第一次游燕子矶时的题诗。在清朝末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也是在这里登陆,直趋
迈皋桥,胁迫南京城。
民国
中华民国,燕子矶成为轻生者跳江自杀的“首选”,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劝阻想要自杀的人,在矶上立碑,上写大字“想一想,死不得”;另有小字,大意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农民努力而死呢?”民国二十三年(1934),燕子矶被设为公园,以南京东北郊长江岸边山岩突起若飞燕凌空的燕子矶为主体,包括
观音阁和沿江12个岩洞,利用天然胜景辟为公园,是著名游览区。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进行了
南京大屠杀,无法渡江的难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共5万余人在燕子矶惨遭屠杀。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前期,人民政府整修燕子矶公园,至1958年整修结束,公园对外开放。“文革”中,公园绿地被侵占破坏,绿化无人管理。1975年5月,公园划归市城建局管理后,开展绿地建设和古迹修复工程。从1983年至1992年,先后整修了
三台洞、
燕子矶码头、观音阁、头台洞等。
方位布局
进入燕子矶公园大门,沿南巡蹬道便可上燕子矶顶,山顶御碑亭中能看到
乾隆御笔“燕子矶”石碑。登上山顶后,看过御碑亭,其边上可见到酒樽石,再就是山顶另一处重要景点劝诫碑,上刻
陶行知写的“想一想死不得”。观澜亭从燕子矶顶下来,临江有个观澜亭,也是个很好的观景点,能从侧面看燕子矶和
长江。亭附近的仙人洞是江水冲击而成,非常险。另外,沿着燕子矶的山路还有很多摩崖石刻可看,不过都是现代的。公园东边的一角有三角碑亭,亭中是刻着“遇难同胞纪念碑”的石碑。
重要景点
燕矶夕照
燕子矶的燕矶夕照,被列入“
金陵四十八景”。每当日暮时分,栖霞的天空便呈现出云霞满天、
流光溢彩的景象。夕阳西下,金色阳光洒在滔滔江水之中,燕子矶被斜阳映照,和蓝天、白云、
晚霞一起,倒映在江中,形成一幅美丽画卷。
御碑亭
燕子矶公园里的御碑亭,远近闻名。清初
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泊舟。乾隆六下江南,五次登临燕子矶,每次都留下诗作。矶顶有御碑亭,屹立在燕子矶山峰之巅。亭中石碑上有清
爱新觉罗·弘历亲笔御书“燕子矶”三个
楷书大字,石碑背面为乾隆第一次游燕子矶时的题诗:“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游客登临燕子矶,看水月皓白,可以感受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壮观。
护生碑
陶行知(原名陶文凌,因崇信明朝理学家
王守仁“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学说,就易名陶知行)青年时,毕业于
金陵大学文学系。他为了强国富民,搞好乡村平民教育,于一九二七年创办了晓庄学校。在办校期间,多次听到有人因生活艰困所迫、或个人私事所难,到燕子矶头跳崖投江。他为了防止再发生这种事,就让木工制作成两块木牌,还亲自写上了字。一块上写着“想一想”三个大宇,还用小楷字写着:“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死!”另一块上也写着“死不得”三个大字,也用小楷字写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而死好呢?”陶先生让学生将木牌设置在燕子矶头上,一些来游览的人看后,异常感佩;来此寻短见的人看到,从中得到了感悟,消除了绝望的念头。燕子矶公园管理处,为让后人永远铭记
陶行知先生的高尚为人,也热诚期望来此地寻短见者,还能听到陶先生的劝说,能回头止步。他们就在当初埋设木牌的地方,于一九九三年三月,竖立起护生碑。碑的正面刻着陶行知书写的“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碑的背面刻着小楷字,内容是陶先生的简历和他倡办此事的概况。这块护生碑的竖立,是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和赞颂;同时,也为了燕子矶头增添了一件历史文物,一处有意义的风景点。
酒樽石
燕子矶山体多属
砾岩,错落层叠,险峻峭立。天长日久,在山体上留下诸多孔洞,内凹外圆的“酒樽石”就是一块形似
古代酒器爵的石头。历史上记载,
李白来过燕子矶,并留下过“吞江醉石”的题壁,故而后人将诗人与这块“酒樽石”相联,还演绎出动人的传说故事。游客触摸酒樽石上,听矶下惊涛拍岸,仿佛可见当年李白登临燕子矶头,立于江天之间,面对壮观美景,酒兴大发的场景。
摩崖石刻
燕子矶作为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之地,公园内的
梵文摩崖石刻上,有众多的墨宝可供游客观摩。游人在游览过程中,钻过崎岖的山洞,拾级而上,抬头仰望,墨宝随处可见。
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进行了
南京大屠杀,无法渡江的难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共5万余人在燕子矶惨遭屠杀。后经南京市委党史工办批准命名,燕子矶公园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纪念碑”成为全市第二批党史教育基地并挂牌。栖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军参加挂牌仪式,这是该区惟一被命名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
其他景观
青檀树
燕子矶园区内植物众多,花香怡人,是一个天然氧吧。园区内的“活历史”——青檀树,其中不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青檀树长于石缝中,树根盘虬在岩石上面。青檀树的存在,增加了景区的历史内涵,也让燕子矶焕发生机。
夜晚赏璀璨霓虹
游客白天进园俯瞰江景,落日时分观燕矶夕照,夜晚的燕子矶是另一番景色:园内的御碑亭、俯江亭和观澜亭三处建筑物,夜晚会进行彩灯亮化,远远望去,呈现出了江畔明珠的视觉效果,增强燕子矶公园的标识度,之后,燕子矶有望开放夜公园,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亮化后的效果。
开发保护
民国二十三年(1934),燕子矶被设为公园;20世纪50年代前期,人民政府整修燕子矶公园,至1958年整修结束,公园对外开放。“文革”中,公园绿地被侵占破坏,绿化无人管理。1975年5月,公园划归市城建局管理后,开展绿地建设和古迹修复工程。从1983年至1992年,先后整修了
三台洞、燕子矶码头、观音阁、头台洞等。
1991年7月,燕子矶被
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翻建了位于矶顶的乾隆御碑亭,新建果树盆景园。2000年6月,南京市启动园林环境建设十大工程,其中包括了
栖霞山、燕子矶及
幕府山景观绿化工程:风景区内停止开山采矿,清除坟、垃圾,山体基本见绿;拆除沿江300多户人家,使燕子矶公园和江边头、二、三台洞串连成片。
2010年9月,南京投入资金,把
栖霞区燕子矶列为改造环境的重点,规划把66家化工企业全部迁走。2019年8月,燕子矶公园转隶到南京旅游集团之后,依托集团丰富的旅游资源,改革转变进行市场化运营,多方位推进业务宣传和景区推介,积极提升“万里长江第一矶”美誉。
2020年9月,燕子矶公园进行了提档升级施工,对夕照楼、景观平台、御碑亭等六大区域提档升级:以前燕子矶制高点只能站一个人,而且山路崎岖,考虑到安全性和景观效果,设计了全新的观江木质平台,增加了架空木质
栈道,为游客提供了观江休憩的景观平台,相比之前天然石块堆积裸露的地面,方便了游客步行游览;同时,对原钢管护栏进行仿木风格改造,对部分植物进行了适当修剪,扩大观江景观视线;此外,公园对园内御碑亭、俯江亭和观澜亭三处建筑物进行了彩灯亮化。
2022年8月,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生态、文化、品质、服务、创新”为导向,通过
城市设计,诸多资源有机融入开发进程中,规划形成燕子矶地区“一带、三心、六片区、多廊道”的历史山水格局与现代城市景观有机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启动燕子矶新城
和燕路以西924厂等片区城市更新工作。
相关文化
帝王登临
明清两朝,有帝王登临燕子矶。除
朱元璋外,
清代,
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泊舟。乾隆六下江南,五次登临燕子矶,还每次留下诗作。矶顶有御碑亭,屹立在燕子矶山峰之巅。亭中石碑上有清乾隆帝亲笔御书“燕子矶”三个
楷书大字,石碑背面为乾隆第一次游燕子矶时的题诗:“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此诗后被南京地方官员刻成御碑,至今矗立在燕子矶上。
传说纷纷
明代初年,一群年轻举子在江边赋诗为乐,题目就是他们眼前的燕子矶。有人将它比作秤砣,写出第一句:燕子矶兮一秤砣,但没人有才力再接下去。恰好
朱元璋微服至此,即兴续句,他见天边彩虹,既然偌大的燕子矶不过是一个秤砣,那么,“长虹作杆又如何”?有了秤砣,有了秤杆,那什么做秤钩呢?不愧是刚打下江山的一代枭雄,他看到了天边的弯月。于是,就有了朱元璋“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的诗句。
关于“铁链锁龙舟”的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还是农民
起义军领袖时,率战船攻打
集庆之战(南京元时称
集庆路),是从燕子矶登陆的。他当了皇帝后,仍然不忘燕子矶,曾登临燕子矶赋诗,泛舟游江。
朱元璋龙舟就近停泊于观音岩,用一根铁链拴住,被称之为“铁链锁龙舟”,或“铁链锁孤舟”,曾锁过龙舟的那段铁链,演变成“神物”。据说,过往船只经此,如需要铁链,可随意索取,要多长有多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后来,据说,有人在索取铁链时,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铁链突然终止,再也不灵了。
清代袁枚去往
苏州市,在燕子矶登船,当时为江风所阻,于是题诗于壁:“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阿。短鬓皤雪,
长江渺渺波。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至于说“江神如识我”,那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的燕子矶
水神是他的故友
裘曰修。裘曰修是清代名臣,母亲是江宁人。生他前曾在燕子矶水神庙求子,晚间梦见一神送子,说送她一个好大儿。结果就生下了裘曰修。且裘曰修临终前也告诉家人说,他是燕子矶水神,他死之日就是归位之时。也是巧合,袁枚写完诗的第二天,江上竟刮起了大顺风。
袁枚还把这事儿写进了《
子不语》。
诗词文赋
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登高临江、诗兴大发之处,除朱元璋、
爱新觉罗·弘历外,明代《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中,飞扬的燕子旁书道:“形势岈,直探江中,波涛冲激,三面尽见。”大意是说燕子矶三面临空,山势险峻,悬崖峭壁。历史上记载,
李白来过燕子矶,并留下过“吞江醉石”的题壁,故而后人将诗人与“酒樽石”相联。在《
同治上江两县志》中:燕子矶“俯江诸亭,白云扫空,晴波漾碧,西眺荆楚,东望海门,
离人估客,或乃夜登,水月皓白,澄江如练,景物尤胜,故自晋题咏于此独多矣!”此外,
南明抗清名将
史可法忠孝不能双全,在此写有《燕子矶口占》:“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燕子矶作为百姓生活中的渡口,体现在诗词中也有:
张岱三到燕子矶,“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澈洌,舟下如箭”,第二次离开南京,在燕子矶登船,有茶人闵老子和女妓王月到此送行。 还有前文的袁枚往
苏州市,题诗于壁:“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阿。短鬓皤皤雪,
长江渺渺波。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
名家画作
康熙帝五年(1666),
吴宏作《燕子矶莫愁湖二景图》,图中巨大的石块从地面斜着插入长空,石矶上亭子立在危岩旁,石矶下帆船、
渔网错落有致,自由穿行。
清代徐上添、
高岑都有编绘过《金陵四十八景》;民国期间,《金陵四十八景》是由徐寿卿编、韵生绘作。
相关事件
201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有游客在燕子矶游玩,发现介绍御碑亭的说明,把
爱新觉罗·弘历写成前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