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华藏寺
1154年成立于江苏的寺庙
华藏寺,在无锡的西南方马山街道区域内,位于九龙湾南侧的华藏山下,滨湖景区十八湾,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
这里原名“青山”,山顶有莲花峰,下有青山岭、小岭、塔子岭。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即公元1154年,赵构太师张俊赐葬于青山,为了每年祭祀张浚,特在墓左侧建造了寺院,赐名“华藏褒忠显亲禅寺”,称为青山寺。为了避免与河口青山湾的青山寺混淆,便将这青山寺改名为华藏寺。
历史沿革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即公元1154年,高宗皇帝将太师张俊赐葬于青山,为了每年祭祀张浚,特在墓左侧建造了寺院,赐名“华藏褒忠显亲禅寺”。
元代,华藏寺废,明代洪武正统、万历各代均曾相继修复。明朝崇祯年间,户部主事侯鼎将寺宇修缮一新,晚年陷居于此。
乾隆永昌重修大殿及罗汉堂。御书“华雨一天,波撼法海;藏经万卷,云掩玄阙”,以示褒扬。
清光绪年间神道碑石尚存。
民国时期,寺尚完好,入山门松柏夹道,数百步处为天王殿,其后为大雄宝殿,殿宇宏丽。
解放后,殿舍因年久失修,油漆剥落,并逐渐倒塌,寺废。山湾被驻军建起了营房。
1965年5月1日,适逢农历四月初八,又是新建胡大桥落成典礼之日,政府决定将华藏寺庙会改在胡埭举办物资交流会,以后便成为惯例。
华藏古寺,历经战火,几度兴亡。1998年起,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原华藏寺西侧的山湾复建华藏寺,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了“华藏寺”寺匾。修缮后的华藏寺气势恢宏,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殿和鼓楼等建筑。
文化活动
传闻
阿弥驮佛
华藏寺接引佛坐化成佛之传说见载于民国三十三年出版《西神轶事》一书之《阿弥驮佛》,1988年复建华藏寺时,在天王殿前塑了阿弥驼佛金身塑像
据《西神轶事》书中载曰,以前寺中有一烧火和尚,小名阿弥,乃本乡人也,阿弥忠厚勤奋,凡事争先,任劳任怨,终日在厨房烧火煮饭。
一日,阿弥见山门外有一病丐,看看待死,阿弥怜之,便扶其至灶下,睡于己之铺上。此人病得厉害,奄奄一息,阿弥则精心照料,不厌其烦。寺内僧众见之,一致呵斥阿弥,老和尚闻之赶到厨下,该病丐已死矣,于是,阿弥成为众矢之的,百般无奈,阿弥俯身把死人抱到背上曰:“我来把他驮出去”。阿弥背驮死人便步至山门,但见阿弥跨出山门,却举步腾空,犹如登上一张无影梯子,步步高升,顷刻间,已进入云端。众人见之无不大惊失色,老和尚固善知识者,叹曰:“吾辈修炼数十年,却不如阿弥一朝驮佛去西天矣”。于是,僧众皆下跪齐声呼:“阿弥驮佛!阿弥驮佛!”
阿弥成佛入天界,也时刻不忘华藏寺里众兄弟,遂按华藏寺僧众要求,每年四月初七夜,必定回寺,诵经说法,与僧众切磋佛经,华藏寺也必定在第二天(四月初八)举行盛大法会。
僧众与华藏寺周围四乡八邻之善男信女,为纪念阿弥便常常念叨:“阿弥驮佛”,阿弥驮佛得道升天而去之优美故事,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为百姓津津乐道也。而阿弥驮佛这句经典佛语,后人竟将其误读成:“接引佛”,从此,将错就错,“阿弥陀佛”传诵至今。
乞丐修建华藏寺
华藏寺建于宋绍兴年间,毁于宋元兵之中,后经历代名僧化缘重修。
相传,华藏寺的方丈为了筹资修建华藏寺,要找开簿施主,找来找去,无恰当人物,为此,日夜眉头紧锁。—天夜里,方丈在愁闷中渐渐睡去,朦胧中隐隐有人对他讲:“师傅,何愁找不到最大施主,‘开簿’那天,坐门外的便是。”方丈想问个明白,见那人已不知去向,惊醒,睁眼一看,方知是梦。
“开簿”的日子到了,当地的官员、乡绅都到了,已挨次坐定,只等开簿坐那朝南座位的人。方丈一看,所到之人,一个都不敢就坐那朝南的座位。正在心急如焚中,方丈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将坐在门口的一个乞丐拖进门里去,按在朝南位置上。按规矩,一打开愿簿,首先由朝南坐的最大施主写愿,方可按就坐位置依次写上。方丈怀着忐忑不安之心打开愿簿,送到乞丐而前。谁知乞丐—挥笔就写下五百两金子、五百两银子。这使在座的各位感到吃惊,在这种场合,苏州府台、常州府台各写了—千两银子,其余的也不敢少写。“写愿”一结束,方丈向乞丐:“施主家住何方?”乞丐道:“西溪墩,盘篮门便是。”
这年除夕,方丈去各施主家收愿钱。他先找到西溪墩,见墩旁有个洞,洞口用盘篮遮盖,他拿开盘篮,一头钻了进去,见乞丐正好在家,乞丐见方丈到来,已猜透其心思。他先呼方丈坐下,自己拿了镰刀去屋后地里挖青萝卜。挖呀挖,挖到一块大石头,搬开石头,见有一瓮头,只见瓮头里金光闪闪,尽是金子。他一声不响,仍将大石头原封放好。
吃好春节菜谱,乞丐将一瓮金子都给了方丈。方丈见了这么多金子,真是大吃一惊,心中十分高兴。后来,方丈用一瓮头金子,加上其他施主的银子,买了大批木头和砖瓦等建筑材料,造起了规模宏大的华藏寺
无尾螺蛳、开肚黄鳝
寺中有一烧火和尚,小名阿弥,乃本乡人也,阿弥忠厚勤奋,凡事争先,任劳任怨,终日在厨房烧火煮饭,不问残羹剩汤,阿弥都食尽,见有一二米粒,亦必收在一处,因华藏寺僧人甚众,隔不几日就收拾一堆,阿弥便用清水淘净,煮而食之,无有丢弃者,数十年如一日。此事后被寺中方丈所知,认为这个功德,尽被阿弥一人占去,于是便告诫僧众,饭后碗盏内毋许有半粒余存,阿弥听后则大喜,以为大家都知种植裸大麦之辛苦也,故不复浪藉粥饭矣。
阿弥喜食荤腥,因碍于主持老和尚之清规戒律,不敢公开煮食,但于暗中则屡屡为之。一日在太湖边摸得蛳螺一握,黄鳝数尾,准备回寺大嚼,先将剪刀夹去蛳螺屁股,黄鳝剖开肚皮正将下锅烧煮,突然闻到老和尚即至查视,阿弥忙把蛳螺、黄鳝一并弃进池中,故至今池中有无屁股蛳螺和开肚黄鳝之说法。
文献作品
1.宋代诗人尤袤曾作诗咏诵这里的湖光山色:
峥嵘楼阁插天开,门外湖山翠作堆。
荡漾烟波半泽国,空蒙云气认蓬莱。
香销龙象辉金碧,雨过麒麟剥翠苔。
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几回来。
2.1984年6月,华藏村民丁金根发掘到一块“与山永碑”,碑高140厘米,宽54厘米,厚16厘米,碑文较简单。照录如下:“南绍光二十四年,高宗敕葬循王张俊太湖之滨莲花峰之麓,并建寺院以奉岁祀,赐名‘华藏褒忠显亲禅寺’,简称华藏寺。因张俊与秦桧陷害岳飞,群众遂掘其墓,于其旁建观音堂并立此碑。爱新觉罗·颙琰五年合里众姓人等立无名氏撰文。”这条消息,《无锡日报》1984年6月3日曾作过报道。
3.《金匮县志》说,华藏寺,在县西35里华藏山。宋绍兴间太师张浚敕葬于此。因建寺墓左,以奉岁祀,赐名华藏。李治曾御书题其额曰:“安民保大”。应该还立有循王之碑。元时寺废。所以华藏寺是为了奉祀张浚而建的家庙。而张浚则是个不折不扣的的大奸臣。是陷害岳飞的元凶之一,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所以西湖边四个跪着的人里就有他一个。
张浚是陕西人,土匪出身,后从军抗金。虽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将,但打仗一般般,不过浪得虚名而已。但此人拙于用兵,工于经商,大肆兼并土地到疯狂的地步,田亩多达百万亩。银子多得海了去,又怕人偷走,就铸成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叫“没奈何”。正因为钱大多了,所以死了以后华藏山的墓屡次被盗。
张浚死于绍兴二十六年,追封循王。死后李治亲自祭奠,哭得泪人一般。但未封太师。封太师的是另外一个人,叫张浚。张浚却是个大忠臣。很多人把张俊跟张浚混同为一个人。而这两人一忠一奸,云泥之别。所以,华藏山所葬的,是大奸臣张俊。华藏寺就是为每年祭祀张俊而建的。跟太师张浚没关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化活动
传闻
文献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