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镕
“三农”问题专家,南通市委原书记
吴镕出生于1932年8月,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毕业,曾经担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江苏省政协秘书长等职位,是中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
吴镕于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吴镕是江苏省报记者,60年代起大办农业,是省报“村头闲话”的专栏作家,70年代吴镕任职地委农工部长,80年代担任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88年6月至1992年,吴镕担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1996年,吴镕辞去江苏省政协秘书长职务。退休后,吴镕仍坚持研究“三农”问题。
吴镕任职南通市委书期间,募资修建烈士陵园,解决南通市水电短缺问题,与太原市互相协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南通市的用煤问题。吴镕带头推进了南通市农作物“旱改水”的决策,提出利用时间差依托上海市发展南通的口号,不仅着手建设航空港,还力主建设铁路,为南通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三农”问题上,吴镕亲自下乡考察,总结各项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镕发布了《中国农村改革20年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实》《乐斋闲话》等著作。吴镕与张根生、姬业成完成的《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实》在2004年获得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基金会一等奖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吴镕出生于1932年8月,江苏昆山人,毕业于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即华中新闻专科学校)。
工作经历
1949年,吴镕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吴镕是江苏省报记者,60年代起大办农业,他成了省报一版上“村头闲话”的专栏作家(后来被吸收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70年代吴镕任职地委农工部长,80年代初当上了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1988年6月13日,56岁的吴镕被任命为中共南通市委书记。吴镕在此岗位任职四年,从作家学者转为政府官员,吴镕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南通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92年8月吴荣受命到江苏省政协任职,1996年,吴镕辞去江苏省政协秘书长职务。
2005年10月,吴镕与张根生、陆子修、余春芳等组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课题组”,于同年10月26日写出政策建议,不少建议被政府采纳。
人物成就
研究内耗现象
吴镕任职南通市委书记后,研究了许多内耗现象,由表及里,写出了杂文《关于克服内耗的思索》,先在《南通日报》连载三期,之后,《工人日报》《理论动态》《报刊文摘》《人才开发》等中国10余家报刊相继摘登或转载。中共中央总政治部的内刊将此文章加了按语,转发给全军领导干部阅读思考。
募捐修建烈士陵园
南通市计划修建烈士陵园,但彼时财政困难,吴镕带头捐出100元并亲自参加跑腿进行募捐,募到了80多万元。吴镕作为南通市委书记,向江苏省有关部门打电话,要求平价供应一批钢材、水泥。民政部门把征集来的几十份陵墓造型设计图纸拿给他选择,并汇报说“许多筹建委员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碑式”或“牌楼式"墓碑”,吴镕却选中一幅以三根斜柱组成的“空心三角形”的抽象式设计图,他认为此设计图能涵盖多层面的意义:三大法宝,三个历史时期,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吴镕说埃及的陵墓金字塔也是三角形,西方林璎女士设计的一座“V”倒三角式的烈士陵墓还得了设计奖,当人们还有异议时,又请东南大学教授、国内建筑设计权威齐康审定,齐教授也一眼看中了“空心三角形”设计图。
解决水电短缺问题
1988年吴镕上任后第一天,发现发现南通市白天断水,夜晚停电,既扯工业的后腿,又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作为市委书记的他赶往天生港镇街道发电厂和正在施工的华能南通电厂工地,看望职工,动员他们多发电、早发电。在华能电厂工地,吴镕了解到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是土方工程量太大,人力不足,他以军分区党委书记身份与军分区同志商量,调集大批地方武装,投入土方工程,还打电话给省长和有关部门,请求省里给南通增加配电量。关于解决水的供应问题,他和市委一班人紧急碰商,在狼山水厂工程完成前,先安装一套日产汽车公司4万吨的临时供水系统。就这样,南通市的水电供应初步得到了缓解。
解决用煤问题
1989年,华能南通电厂的第一台发电机组在建成投产之际,煤的供应出现了严重缺口。南通市年耗煤600多万吨,国家给南通统配100多万吨,加上南通在徐州市开挖的两口小煤井生产的煤,还缺450万吨煤。吴镕为从根本上解决南通市用煤问题,与物资系统人员赶往抚顺市太原市,和太原搞协作,正式促成南通和太原结为友好城市,南通市以一部分产品满足太原的需要,太原则为南通市解决用煤作出努力。自此,南通市有了一条比较稳定的煤炭供应渠道,不仅满足南通市区用煤,还能以少量的“成型煤”向外出口。
扶持“抗衰老医生”走向世界
南通市柴油机厂医务室有位医生于夫,在进行抗衰老的科学研究。由于于夫没有大学文凭,被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土医生”,他的抗衰老科研项目在当时称为了“笑柄”。当吴镕了解到此事,去拜访了于夫,吴镕认为医学和所有自然科学门类一样,不具有阶级性,听完于夫的讲解后鼓励他:“你的研究很有价值,但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使这个学说逐步臻于完善”。在吴镕的支持与帮助下,于夫成立了南通市抗衰老研究中心,此机构之后被钱学森定为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下属“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抗衰老研究中心”。吴镕不仅时刻为此机构宣传,关心机构的发展,还为其题词“延衰抗老,绵寿恒昌”。这个抗衰老中心建立以来,收治国内外患者5000多例次,先后收治500多名“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海外人士给予了这家中心“回春有术”的赞誉。1992年7月,曾被称为“土医生”的于夫应美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的邀请,出席了洛杉矶举行的国际东方医学大会,还被康奈尔大学聘为研究员,他研制的“天箭丸”,被康奈尔大学应用于爱滋病治疗的实验,于夫表示“要不是吴镕等领导同志和张逸民厂长支持我搭抗衰老中心这个舞台,我的研究成果出不来,我也不可能去美国参加这样的会议”。
“变电所”发展本地经济
吴镕任职南通市委书记时,提出“变电所”的观点。发挥地方党委的责任,让南通市地区有一个有利于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小气候”。
过去,南通农村以旱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以杂粮食品为主,而南通人又喜欢吃大米。这就形成了“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大反差。吴镕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迟早要放开粮价,南通应该走“旱改水”的路,而且南通的气候及蓄水量也均宜种水稻。吴镕及市委、市府一班人商量后,做出有步骤地大面积推行“旱改水”的决策。1989年,南通市实现了20万亩“旱改水”计划,1992年基本上达到了100万亩早改水的目标。吴镕回忆这一历程时说“旱改水,必须有水,灌得进,排得出”。1989年洪灾,南通市排水量超过苏州市、无锡、常州三市之和,未酿成明显的涝害。
一段时间里,当强调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时,南通出现了“中心”与“核心”的争论。吴镕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统率“两心”,画同心圆,继续坚持厂长中心地位不动摇,继续坚持“能人治厂”的观点不动摇。在工业发展上,吴镕敢于推进改革,他除了强调发展外向型工业企业外,较早提出要走集约经营、股份制道路,在他倡导下一批企业集团建立了起来。为南通钢厂并入宝钢股份集团,吴镕亲自去上海宝钢治谈,达成协议。
针对大中型企业在调动积极性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吴镕提出了的“寻求超越私有制的激励机制和动力体系"的重要观点,从思想激励、感情交融、道德规范、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督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观点,最后写成文章,发表于江苏省委理论刊物《群众》杂志上,并为不少刊物转载。
当国家决定开发浦东时,吴镕作出科学的分析,指出开发浦东对南通市经济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吴镕说上海市空间有局限性,南通港上海港的重要分流港,开发浦东要有一个过程,南通要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差。在分析的基础上,吴镕提出要把“立足江海,联结沿海,依托上海,面向四海”作为南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指导思想和行动口号。
致力于摘掉“南通难通”之帽
过去南通市因交通条件不理想被称为“难通”,吴镕为摘掉“南通难通”的帽子不遗余力。在任职南通市委书记期间,吴镕着手建设航空港,在当时是江苏省第一民用的南通飞机场。吴镕利用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机会,登门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汇报了有通建机场的充分理由,没几天,国家计委批准下来了。南通机场建设进展很快,1993年1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737大型客机首都航空北京、上海市成功。吴镕还力主建设铁路,在中央有关部门和省政府支持下,铁路建造计划付诸实施。
退休后仍致力于“三农”
1999年4月,吴镕与陆子修到长江以北苏皖边区政府边界地区,选择在经济发展上属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并以农业为主的4个县、市,进行调查研究。经过深入调查,他们发现,许多地方对农民收入的数字是越往上报的越高,层层加码,而对农民的负担数,都是逐级往下压,越报越少。据调查,在这些地方每亩耕地承担的各种税费,县、市上报的数目是200元左右,乡镇掌握的数是250元以上,村一级说的数是300元以上,农民则普遍反映每亩至少350元,有的农民说500元。由于涉及面广,虽然不能逐一核实,但验证了两个基本情况:一是农民负担确实很重,重在哪里,五花八门的项目大体搞清楚了,二是上报数据逐级缩小,上面所掌握的情况远远脱离真实。吴镕两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报告上批示:陆、吴是两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老同志,他们经过深人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然后对农民负担问题提出了尖锐深刻而又中肯的意见,他要求涉农各部委认真研究采取相应措施。《经济日报》于1999年6月16日刊发这份调查报告。
吴镕与张根生、赵文欣和蒋中一等“三农”问题专家,通过对江苏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地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查,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调查报告和建议信。最后得到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肯定,对放开粮食流通市场,起了推动作用。对农民合作基金会的功过存废问题,吴镕也作了调查研究向中央反映。
吴镕与农业专家赵亚夫在茅山地区句容农村转悠时,发现这里偏僻,但自然生态表现很好,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很少。吴镕、赵亚夫等联合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当地农村工作者一道,对此地展开深入调查,划出了一个500平方公里的茅山有机农业圈,得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的重点支持,经过开发出现初步效益,发展了有机农副产品,上市后受到欢迎。
江苏省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北边是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面上海市浙江省,都是“黄金海岸”,唯独苏北沿海都是“黄泥海岸”,是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洼地”。吴镕带领南京师范大学一些专家教授和省农林、滩涂、旅游等有关部门人员,一起跑海滩,访渔家,写出了几万字的《苏北沿海生态旅游调查》课题报告,对维护耕地、保护好丹顶鹤、麇鹿等濒危动物,发展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提出了切实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实施,对遏制破坏生态的过度开发,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份调研成果也被作为科研著作出版。”
吴镕还配合有关人员写出了《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解读》《改革纵横谈》和《乐斋闲话》等专著,出了《苏南模式在与时俱进》《苏南·浙南·粤南》《新吴越春秋》《稳农富农之道》等专论,在“三农”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吴镕应邀兼任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为博士生演讲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经验与体会,这份讲话记录被《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专文刊登,被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作为教材。
人物作品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相关荣誉
人物评价
吴镕瘦高个儿,长方形脸相,五官没有可供夸张的漫画成份,是个标标准准、气气派派的正在迈向老年群的男子汉。他的性格层面上,并没有泼酒任何的幽默色调。但人们觉得这位从省委机关调来的新书记,能给人以幽默的可亲感。(《来自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 评)
吴镕同志个人思想解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做得比较深入,掌握大量信息,且敢讲真话,言之有据,又很勤奋,能说能写,深得杜润生同志赏识。他心地坦荡,不遮不掩,但又为人宽厚随和,很善于与人商量。在讨论研究问题时,既不隐瞒自己观点,又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不强加于人,是个容易合作共事的人。在任何场合,他都能做到既不沉默,又不张扬,很能把握好度,并能恰如其分地处理问题。(《三农情》 评)
人物事件
不嫌馊粥
抗日战争时期,吴镕的父亲被日寇杀害,上学的吴镕成了难民,会去教济难民的施粥棚讨一碗馊粥喝。吴镕在江苏省南通市任职期间,一个人自办伙食,为节省时间,他一煮就是一锅粥,到了吃饭时间,舀一碗出来热一热,凑乎一顿。他饭量不大,一锅粥吃几天,吃到最后有馊味了也不浪费,还说“没事,我肠胃特殊,照吃。”
寒碜的招待餐
吴镕任职南通市委书记期间,两位作家朋友去拜访他,午餐时间被吴镕拉到宿舍,吴镕对妻子说时间不早了,有啥吃啥。他自己吃早上剩下的冷粥,用一碗热过几次的青菜肉圆汤、一碗鱼、两个冷寺院菜招待了朋友。
倒立健身法
吴镕的健身法是倒立,每天做一次倒立半小时,好友问:“你快60岁的人了,做倒立动作,可要当心脑出血。”吴镕回应“恰恰相反,年纪大了,头部供血不足,思考能力下降,而做倒立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头发花白的吴镕,还像杂技老演员那样,天天做倒立,市委大院里的邻居们笑谈“这么大的干部,快离休了,还玩杂技呀”。
平息群访事件
长期农村工作的积累,使吴镕结交了许多农民朋友。农民有知心话找他倾诉,有难事找他商议。一个市化工厂污染了河道,500户农民本来要集体上访,村干部说先找找吴镕吧。吴镕见了农民代表后,立即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系,派人下去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化工厂停产整顿,平息了一起群访事件。
没有架子的市委书记
吴镕初到南通市任职市委书记时,骑自行车车去文峰饭店,被门岗拦住盘问起来,当饭店经理出来为这位书记解围时,门岗才知道他的身份。去郊区看望朋友时,吴镕也是骑着自行车载着妻子,没有市委书记的架子,当时“市委书记踩二等车带妻子下乡”也被传为佳话。
吴镕不仅敞开大门接待来访者纳言,还主动上门求教百姓。上任伊始,他得知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学退休教师号称“通州通”,先是写信表示要去上门求教,得到回信后骑着自行车找到了这位退休教师,从老教师那里知晓了当地许多风俗习惯、人民特性等情况,老教师夸赞吴镕“像这样虚怀若谷的书记着实使我敬佩”。吴镕离任时,还去老教师家拜访告别,并把元人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在人间”书赠给这位教师。
有一位五十年代与吴镕同事过的同志,后来被错划为“右派”,平反改正后在南通市本地政法机关工作,此人认为与吴镕相识是三十年前,不敢当面拜见,试着把一本发表文童的杂志并附条寄去,第二天就接到吴镕的电话并即来看望他。
参考资料
吴镕:两个心愿.微信公众平台.2024-07-21
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实.珠海出版社.2024-07-18
苏南模式在与时俱进.万方数据.2024-07-29
苏南 浙南 粤南.维普资讯.2024-07-29
乐斋闲话.豆瓣读书.2024-07-18
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豆瓣读书.2024-07-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成就
研究内耗现象
募捐修建烈士陵园
解决水电短缺问题
解决用煤问题
扶持“抗衰老医生”走向世界
“变电所”发展本地经济
致力于摘掉“南通难通”之帽
退休后仍致力于“三农”
人物作品
社会任职
相关荣誉
人物评价
人物事件
不嫌馊粥
寒碜的招待餐
倒立健身法
平息群访事件
没有架子的市委书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