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是
苦木科的植物。树皮平滑有直纹;新枝赤褐色,初有细毛,后稍脱落。樗(
臭椿)、椿(
香椿)为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
形态特征
【植物形态】臭椿(《
二如亭群芳谱》),又名:臭(《食疗本草》),山椿、虎目(《本草拾遗》),虎眼树(《四声本草》),鬼目(《
本草图经》),大眼桐(《纲目》),樗树、白椿。
落叶乔木,高达20米。
树皮平滑有直纹;新枝赤褐色,初有细毛,后稍脱落。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5~60厘米;小叶13~25,有短柄,披针状卵形,长7~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斜截形稍圆,近基部外具2大锯齿,齿背面有油腺1枚,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破裂后有奇臭。
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花小,绿色,杂性,萼短5裂,花瓣5:
雄花有
雄蕊10,不具退化
雌蕊;
两性花及
雌花雄蕊较短;子房由5心皮组成,花柱联合,柱头5裂。
翅果长椭圆形,淡黄绿色。
花期4~5月。
果热期8~9月。
本植物的叶(樗叶)、翅果(
臭椿)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季采收,挖取树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轻轻捶之,使皮部与木部松离,然后剥取内皮,仰面晒干;或剥取干皮。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主要价值
樗白皮 (《药性论》)
【异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
滇南本草》),苦椿皮(《
陕西中药志》)。
【药材】①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
干燥根皮,形状不规则,多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向内卷而成瓦片状或卷筒状,其大小、长短、厚薄均相差很大,长3~10厘米或更长,宽1~5厘米,厚5~10毫米。
外表面黄棕色或稍浅,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突起而微反卷,有时外面栓皮剩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较平坦,密布排列较整齐的点状突起或点线状纵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
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外侧现颗粒状,内侧微显纤维性,棕黄色。
具油腥臭气,折断后较强烈,味甚苦而持久。
②樗木皮(《本草拾遗》) 干燥的干皮,较根皮厚而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等,厚约1.5~2厘米。
外皮暗灰色至灰黑色,极粗糙不平,有裂纹,有时刮去栓皮,露出淡棕黄色皮层。
其它与根皮相同。
根皮及干皮均以内厚、块大、黄白色、不带外皮者佳,一般习用根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樗(
臭椿)、椿(
香椿)为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在历代《本草》中每见合并叙述,商品亦多将樗皮、椿皮统称椿白皮或椿根皮,盖因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之故。
使用较广者为樗白皮,仅在
四川省、
陕西省、湖北、
贵州省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
参见椿白皮条。
成分炮制
树皮含臭椿苦、臭椿苦内、乙臭椿苦内酯、
苦木素、新苦木素等。
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
甲氧基、臭椿苦酮、臭椿内酯、查杷任酮、苦木素等。
【炮制】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炒樗白皮:先将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归经
【性味】苦涩,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有小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用功效
【功用主治-樗白皮的功效】除热,燥湿,涩肠,止血,
杀虫脒。
治久痢,久泻,肠风
便血,崩漏,
带下病,
遗精,白浊,
蛔虫病。
②《食疗本草》:主痢,杀蛔虫。
③《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匿,主下血。
④《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⑥
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⑦《医林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⑨《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
产后大出血、
子宫炎、
肠炎、赤痢、肠出血、
膀胱及尿道炎症、
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用法禁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宜忌】《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
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用。
配药选方
【选方】①治
痢疾:椿白皮(樗白皮)一两,爵床三钱,
井栏边草五钱。
煎服。
(
江西省《中草药学》) ②治慢性痢疾:椿白皮(樗白皮)四两。
焙干研粉,每次二钱,每日二次,开水冲服。
(《陕西中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兼医血痢:樗根皮,不以多少,用水净洗碎,于透风处挂令干,杵,罗为细末,每称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搅拌令匀,再罗过,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
每服二十九,先以水湿药丸令润,后于碟子内用白面滚过,
水煮五七沸,倾出,用煮药水放温下,不拘时候服。
(《
圣济总录》如神丸) ④治下血经年:樗根白皮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
(《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赤白带下,
膀胱炎及尿路惑染:川柏、椿根白皮(樗白皮)、
知母、
白术、生甘草、
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
(
江西省《中草药学》) ⑥治赤白带:椿白皮(樗白皮)、
鸡冠花各五钱。
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 ⑦治
滴虫性阴道炎:椿白皮(樗白皮)五钱。
煎水,外洗。
(江西《中草药学》) ⑧治
遗精:
高良姜三钱(烧灰存性),黄柏、
芍药各二钱(烧灰存性),樗树根皮一两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汤下。
(《
摄生众妙方》樗树根丸) ⑨治产后肠脱不能收拾者:樗根(取皮,焙干)一握。
水五升,连根葱五茎,汉椒一撮,同煎至三升,去渣,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时。
忌盐、酢、酱、面、发风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
(《
妇人大全良方》) ⑩治痔疮:椿白皮(樗白皮)三钱,蜂蜜一两。
水煎服。
(《
陕西中草药》) ⑾治疮癣:椿白皮(樗白皮)适量。
煎水洗患处。
(《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①治疗
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樗根白皮1两,煎2次,滤汁混合分2次服,为成人1日量。
系统观察82例,治愈81例。
服药后发烧多在3日内降至正常,腹痛及
里急后重平均2天消失(配合复方樟脑酊内服),脓血便多在2~3天内减少,以后逐渐转为正常。
曾对治愈中的48例作了随访,结果有2例在2个月后复发,再服上药治疗,3月治愈。
或用100%椿根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毫升,儿童每岁1~2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
如作保留灌肠,剂量较内服者增大1倍,用水稀释10倍使用。
经治70例,痊愈68例,无效2例。
平均治愈时间6.3天。
体温辟至正常平均为1.35天,
腹泻控制平均为2.4天,大便恢复正常平均为3天。
②治疗
阿米巴肠病取干樗根白皮100克,加水至600毫升,煎汁浓缩至100毫升,成为1:1煎剂。
日服3次,每次10毫升,一般7天为一疗程。
临床可根据年龄、体质及病情酌予增减剂量及疗程。
较重病例每日剂量可达60毫升,连续给药15天以上,亦未见不良反应。
观察31例,经用药7~24天(平均8.5天),临床治愈30例,好转1例(病程20年)。
经选8例随访观察,6个月未有复发者。
③治疗
便血取樗根白皮4两切碎,生
绿豆芽、生
白萝卜各4两榨取鲜汁,混合后加水煎汁过滤,冲入黄酒适量,临睡时炖温服。
小儿酌减。
经治30例,治愈27例,好转1例,无效2例。
治愈病例中起病半月以内的22例,均服4剂治愈;起病在半个月至3个月的5例,均服8剂治愈。
④治疗
溃疡病将
臭椿皮剥下后,除去最外一层青皮,用内面厚白皮,晒干炒成老黄色研粉,制成丸、散,片均可。
日服3次,每次2~3钱。
419例胃与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治后临床控制185例(44.15%),显效89例(21.24%),有效101例,无效44例,疗效与制药方法有关,如用生樗白皮则疗效较差,炒成黑炭亦影响疗效。
服药后有轻度口干、咽干,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
⑤治疗
蛔虫病用50%煎剂,早晚各服15毫升,3日为一疗程;或用大剂,每服3克,每日4次,3~5日为一疗程。
结果排虫率与粪检阴转率平均在60~70%之间。
服药期间有14人出现轻度恶心,2人产生呕吐症状。
45名服用丸剂的患者一度产生轻度
腹泻,均于停药后自行消退。
⑥治疗
宫颈癌取
臭椿白皮1000克,
麦糠50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
每次50毫升,日服3次。
部分病例用煎剂行局部涂布。
共治10例,临床治愈1例,系宫颈
鳞状细胞癌Ⅱ°晚期菜花型,经服药20天后,宫颈肿物消失,两次活检均未发现癌细胞,宫旁肿痛亦消失;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3例。
名家论述
【名家论述】《
本草通玄》:樗白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
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疾矣。
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