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夷军
清夷军
清夷军,军镇名,武则天垂拱年间(685-688)设立,以妫水河(今妫河)命名,最初设置在河北省旧怀来县城。圣历元年(698)突厥入侵导致城池受损。长安二年(702),张仁愿负责六州防御工作,为了保护幽州,他在北京市延庆地区建立了新的清夷军城,命名为防御军城。李晔干宁元年(894),李克用在此处设立了儒州。
历史沿革
清夷军成立于唐垂拱二年(686),位于河北省旧怀来县城。圣历元年(698)突厥入侵,城市遭受严重破坏。长安二年(702),在延庆区建立新的清夷军城,称为防御军城。同年,妫州的行政中心迁移至旧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县城。开元二十八年(740),防御军城成为儒州所在地。怀来城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要塞,被称为“北门锁钥”。
地理位置
怀来城位于怀来县东部,北部倚靠卧牛山,南部临近妫水河。历史上,怀来城曾多次作为军事要塞,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被视为战略重镇。
城市建设
怀来城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在妫州境内设置了清夷军。长安二年(702年),妫州的行政中心迁至清夷军城。五代十国初期,怀来城仍然是妫州的行政中心。后来,妫州被奚王占领,更名为可汗州。辽朝时期,太祖继续使用可汗州的名称,将怀戎改为怀来,这标志着怀来的正式命名。耶律德光年间(927年-947年),怀来城成为西京道大同府的一部分,隶属于奉圣州(现涿鹿县),同时也是可汗州清平军怀来县的行政中心。
明朝初期,居民迁至关内,州县撤销。洪武三十年(1397年)设立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1417年)改为怀来左卫,次年改为怀来卫,直属于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归东路管辖。怀来城作为卫的行政中心,辖区包括沙城堡城、土木堡城、榆林堡城。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怀来卫改制为怀来县,隶属宣化府,怀来城成为县的行政中心,辖区包括沙城堡城、新保安镇城、土木堡城、矾山堡城、榆林堡城。
怀来城地处晋蒙通往京津的重要交通要道,历来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怀来县志》记载:“怀来虽区区百里,而西屏宣镇,东蔽居庸,北当枪竿、滴水崖之冲,南护白羊、镇边城之险,前代列戍屯兵,视为重镇。”此外,《怀来县志》还提到:“宣镇厄要之区不在镇城,而在怀来。”
怀来城在元代就已经设有土筑城垣。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赵彝重新修缮怀来城;永乐二年(1404年)扩建加固;景泰五年(1454年),参将夏忠用砖石加固整座城池。怀来县城东、北两面临山,西、南为平坦地带。城周长七里二百二十二步,高三丈四尺。城墙上建造了三座城楼、三座角楼、28座铺舍、26座敌楼和985个垛口。东、南、西方向分别开设了三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瓮城环绕,东门名为“明靖”,南门名为“迎恩”,西门名为“永安”。城东北角有一个小北门,但长期封闭。城墙外侧有一条深一丈、宽一丈的壕沟。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兵备胡思伸增建西关城,城垣高二丈七尺,周长二百二十丈,开设南北西三门。怀来城的城墙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同治元年(1862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维修,直到1949年旧城垣依然保存完好。
怀来城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相传明朝初年,刘基在修建北京城时出关考察,发现这里的山水格局颇有风水,因此在这里建立了怀来城。几个世纪以来,怀来县经历了多次战争,但古城并未受到重大破坏。城内的街道规划有序,房屋整齐划一。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街道,中间是一条十字街。街心有四个木质结构的牌坊,雕刻精美,气势恢宏。连接主街的小巷包括田家巷、武庙巷、三元街、小新街、东岳庙巷、城隍庙街、四眼井巷、两眼井巷、草场街、大悲寺巷、大学巷、通府巷、庆寿寺街、张老巷、小马战、顺城街、观音堂巷、旧守府巷、西关大街等。南大街上有宏伟的县衙建筑群,按照明代县衙的规格建造,占地面积约为20余亩。
东牛角山上建有岱庙,据县志记载:“四月十八日,全城男女都会来到东门外的小山上,向泰山行宫进香”,“宫殿楼阁高六七尺,金碧辉煌,工艺精湛,制作旗帜仪仗队,光彩夺目,锣鼓齐鸣。”这些描述展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怀来城在元代就是一个著名的驿站,城内设有公馆,供传递公文的邮差和往来官员休息。城东妫水河上的古石桥是连接上都(开平)和大都(北京)的主要通道。这座石桥始建于元代,最初名为五虎桥;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更名为通济桥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六年(1801年)再次修复,称为妫水桥。全桥全长一百二十多丈,宽二丈五尺,共有11个桥洞,桥面两侧有石柱栏杆,桥头两端有四个铸铁水牛和两座石牌坊。这座古石桥现在已经淹没在官厅水库中。
怀来城依山傍水,建筑独特。东郊雨霁、西岩月落、南山叠翠、北岭凌云、三桥晚钓、古寺晨钟、浑河白浪、佛峪温泉被誉为“怀来县八景”。元代文学家揭傒斯笔下的怀来城充满了诗情画意。1951年修建官厅水库时,怀来城搬迁至沙城镇。这个一度繁荣的名城最终安静地沉没在水中,只有卧牛山顶上残留的断壁残垣,沿着山势向上延伸,清晰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城市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