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x steud. )是
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分布于
日本、
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
江苏省、
浙江省、台湾、
福建省、
江西省、湖北、
湖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等省区;生于荒野潮湿草地。雀稗是放牧地的优等牧草,牛、羊均喜吃。
多年生。秆直立,丛生,高50-100厘米,节被长柔毛。叶鞘具脊,长于节间,被柔毛;叶舌膜质,长0.5-1.5毫米;叶片线形,长10-25厘米,宽5-8毫米,两面被柔毛。
总状花序3-6枚,长5-10厘米,互生于长3-8厘米的主轴上,形成总状
复总状花序,分枝腋间具长柔毛;穗轴宽约1毫米;
小穗柄长0.5或1毫米;小穗椭圆状倒卵形,长2.6-2.8毫米,宽约2.2毫米,散生微柔毛,顶端圆或微凸;第二颖与第一外
相等,膜质,具3脉,边缘有明显微柔毛。第二外稃等长于小穗,革质,具光泽。5脉,秃净或被柔毛;不孕小花的外秤近边缘有皱纹,有脉5条;结实小花的外稃拱凸状,薄革质,边缘窄内卷,包围着内秤。秋季抽穗。花果期5-10月。
根系发达,根可深入土壤1.5-2米。有粗壮的“辫子状”
匍匐茎,形成稠密的草皮,节间短,长约1厘米,分蘖能力强,
茎秆空心,高15-16厘米,与叶片共同形成40厘米左右高度郁闭的草丛。在中国南亚
热带地区可四季常青,而以夏秋季节生长最茂盛,冬季下霜期间生长停止,叶尖发黄,霜期过后即恢复生长。种子在气温稳定在20℃时即可萌发,3月份播种,4月初全苗,出苗2周后即进入分蘖期,5月下旬拔节,6月下旬抽穗,7月中旬开花,8月中旬大量结实。花果期较长,1年可收种子2次,每亩种子产量25-30
千克。
通常为早春播种,以最后一次
霜冻出现的平均日期之后播种为宜。夏季播种则会受到
禾本科杂草的严重危害,还会因旱季来临影响幼苗生长。播种后不需要覆土,如作收种用,可条播。每亩用种量0.5千克,播种时可用钙、镁、磷肥或草木灰与种子拌匀或做成丸衣种子再播。雀稗种子很小,需要在耕作良好的土壤播种,种子表面有一层蜡质,影响吸水发芽,播前需进行种子处理。播深0.5-1厘米。
田间管理:种植后第一年6月中旬和7月,迫肥1-2次,每亩施氮肥18-34
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以后每年每次割后,追施1次氮肥,并及时进行灌溉。旱季根据牧草生长情况适当补灌,以保证能安全渡过旱季。幼苗与
禾本科杂草竞争力弱,必须注意控制杂草危害,除草剂对其有影响,通常采用人工拔除。雀稗分蘖力和再生力强,且耐牧、耐火烧,可与
大翼豆、
柱花草、
山蚂蝗、野大豆等混播,当年即可形成良好的草群。
刈割管理:第一次刈割在抽穗期进行,以后株高达50厘米即可刈割,在中国云南元谋干热区年可刈割4-5次,在适当的管理条件下,每亩年可产鲜草600
千克左右。
雀稗是放牧地的优等牧草,牛、羊均喜吃。据中国
江西省饲料研究所测定,孕穗至抽穗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13.83%、粗脂肪17%、粗纤维33.99%、
无氮浸出物42.10%、粗灰分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