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教育家、藏书家。原名桂枝,后更名桂森,字莘白,一作馨白,号,一号稚庵、犀庵,
泰州市人。泰州人氏。生于一八二七年,卒于一九零二年。徐世昌、段祺瑞等的老师,与光绪帝师翁同和为至交。钱氏先世原籍河南,后移居海陵(今泰州海陵区)。
少年好学,擅长词赋。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三十年(一八五零)
进士,授
庶吉士。历任山西道
监察御史、
国子监司业、
翰林院侍读、侍讲、
侍读学士等,并充
国史馆协修、修、总纂及文渊阁校理、直阁事。
咸丰至光绪时,屡次典试
贵州省、
湖南省、顺天、
广东省、
浙江省等地。德宗光绪六年(一八八零)、九年(一八八三)两次出任
会试同考官。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督学安徽,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为
内阁学士兼
礼部侍郎,被奉为文章宗匠。晚年历主江宁钟山书院、扬州安定书院讲席,返泰任胡公书院山长。以诗酒自娱,与蒋鹿潭、徐剑虹等过从甚密,时相唱和。
其“教经堂”藏书丰富,大半得之
翰林院,所藏之书,版本价值较高,且多为著名藏书家进呈之本,为四库底本。《
四库全书》完成后,库本所据之底本,并未发还范氏,仍旧藏在翰林院里,日久为翰林学士拿还家去为数不少。前有法梧门,后有钱犀庵,都是不告而取的。另外,
同治年间
爱新觉罗·端华被诛,怡府图书尽散,时钱桂森在京,购进不少。任翰林院
编修期间,在四库全书馆管理和登记全国进呈的
善本古籍,遂精于鉴别,所有进呈之书,发还者外,还留有部分底本。有人在其家发现古籍有“
翰林院印”者,十之八九。
孙衣言、
傅增湘、
王重民等家的书目提要中,累次提及其
藏书中大多是江浙各省藏书家的进呈图书。如明本《元音》一书,旧为翰林院藏,是
浙江巡抚三宝采进之书;翻宋本《
楚辞章句》、元刊《宋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明刊《傅忠肃公文集》等书,乃
浙江省藏书家马裕、
范懋柱等进呈之书;《吴都文粹》、《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等书,是
鲍士恭进呈之书等。钱桂森还乡后,筑“小天目山馆”以庋藏,久为北京厂肆书商觊觎。殁后北京书贾张兰亭、
李理山于
宣统二年(一九一零)来泰重金购其
善本,剩余者为
如皋市周必祥席卷,转售于如皋沙健庵,其中亦不乏善本。藏书处有“教经堂”、“学有用斋”,藏书印有“暂为
御史再入翰林”、“海陵钱犀庵校藏书籍”、“辛道人”、“教经堂
钱皇后印”、“钱犀庵藏书记”等。著有 《一松轩诗稿》、《段注说文校》等。一九九四年,
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据
徐世昌退耕堂原版重印 《一松轩诗稿》。
此对联乃吾泰
海陵区钱桂森侍郎任江南
乡试监临时题于公堂之上者, 事见海陵文史学家夏兆麟﹙1885-1948﹚《慵余漫录》中。余初不之信,
清代乡试监临例由本省
巡抚担纲。且
江南乡试为苏皖举子共同参试之地,故定制为
江苏省、安徽两省巡抚轮值。在科举时代,以本籍人士来乡举旧地而作监临,从无先例, 闻所未闻。今得手抄钱桂森《代办江南乡试监临》七律四章,方信其事之不虚也。
棘院,
江南贡院内外两层围墙顶端布满了带刺的荆棘,故名。棘院秋,喻
乡试。乡试例于八月九日至十八日举行。江山浩劫经戎马,似指
太平天国运动并建都南京事也。真州, 抄注指
仪征市陈彝六舟中丞。时陈赴任
浙江省学政,与钱相见于南京。
徽州府,
徽州也,为安徽代名词。公于光绪十四﹙1888﹚年
戊子八月赴任安徽学政。
南闱, 亦称秋闱, 即乡试。与北闱﹙春闱﹚会试对。积弊,指
顺治丁酉、
康熙帝辛卯江南乡试科考案。
飞虹,指
飞虹桥。
飞虹桥是
江南贡院中内、外帘的分界点。外帘官为监考官,内帘官为阅卷官。俗语云“
卷子过了飞虹桥,举人一半到了手”。
半生宦业司文衡,
钱皇后为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1850﹚年进土,至光绪十七﹙1888﹚年垂四十年京官,主要供职于
翰林院,以及充任乡
会试考官和
学政。三年空负学
文华殿大学士,指十四年八月至十七年八月任安徽学政事。腾蛟、起凤为贡院之门额。
钱桂森《代办江南乡试监临》诗未有写作时间, 今可据
对联、诗和先生任职情况推而得之。钱桂森为道光二十九﹙1849﹚年
己酉科
举人,后四十二年为光绪十七﹙1891﹚年
辛卯。又
清代乡试定制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故光绪十四年
戊子、十七年辛卯、二十年
甲午江南乡试为正科。又 光绪十九年癸巳为增加之恩科。考光绪十四年八月钱氏在
浙江省, 任浙江乡试主考。十九年、二十年乡试时,钱氏已于十八年六月退归,不可能代办乡试监临。故钱氏至宁代办乡试监临只有十七年辛卯方为可能也。两者所推一致,所以诗应作于光绪十七年代办监临之
江南贡院也。
光绪十七年江南乡试考官为
翰林院侍读学士金保泰、
编修李盛铎, 考题为“子日桓 公九合诸侯”一节,“考诸三王而不谬”四句,“经界既正”三句。赋为“ 背参差曰气红”得红字。此科解元为安徽寿州孙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