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凤炎,男,1970年3月25出生,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人。心理学博士,
教育学博士后。现为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科带头人。
汪凤炎创建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类智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并任首任主任,兼任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第十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是
亚洲社会心理学会(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AASP)与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the 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APNME)的会员。
人物经历
1989.9-1993.7: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获
教育学学士;
1993.9-1996.7: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普通心理学专业,获
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6.9-1999.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9.9-2001.10: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9-2012.9.2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0.12:应邀至中国
台北市参加“第五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
2001.6:破格评为副研究员;
2005.6:破格评为教授;
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2年:中国第十五届心理学大会被评为心理学家;
2012.9.28-至今: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从事心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2.9-2021.6:
南京师范大学校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2014.6-2019.12: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7.12-2022.11: 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9-2021:
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2026: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八、九、十届理事会理事;
2022-2025: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23.6-2026: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类智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含中国心理学史)和教育心理学(侧重德育心理学)。
主讲课程
中国文化心理学、智慧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课题项目
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即德育’的育德模式及其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EEA010437,已于2006年6月结题)及两项厅局级课题;主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荣辱观教育的心理学研究”(D/2006/O1/O88)。
2020.01.01-2023.12.3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所罗门悖论的文化差异及其认知神经机制》,项目批准号:31971014;直接经费:58.00万元
2016.11.03-2020.12.3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度重大项目“
儒家生活德育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880026;批准经费40万元。
2020.06.01-2022.06.30,主持2020年度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资助项目“文化对个体智慧表现的影响及机制”,批准经费30万元。
主要成就
在中国心理学史领域,首倡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出版国内第一本《中国文化心理学》著作(第一作者;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提高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德育心理学领域,出版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著作——《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并在《
德化的生活》(第一作者,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里初步建构出专门用于解释品德学习迁移现象的良知说。
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论著2部(均是第一作者,且均撰写了30余万字);主编教材两部(含副主编);参编(译)著作6 部;在国际著名道德
教育研究学术刊物《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England,SSCI刊物)和国内权威学术刊物《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心理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1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和《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转摘。部分内容如下:
专著教材
1.汪凤炎.(2019). 中国文化心理学新论(上下册).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2.汪凤炎.(2007).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修订版).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汪凤炎,郑红.(2014). 智慧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汪凤炎,郑红.(2015). 中国文化心理学(第五版).
广州市:
暨南大学出版社5.汪凤炎.(2008).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汪凤炎.(2015). 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7.汪凤炎,等.(2005). 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8.汪凤炎,郑红.(2010). 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
9.汪凤炎,郑红.(2011). 良心新论——建构一种适合解释道德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
济南市:
山东教育出版社10.汪凤炎,郑红.(2022).智慧
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2.汪凤炎,郑红,
燕良轼 (2019).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五版).
广州市:
暨南大学出版社 13.汪凤炎.(2013).中国心理学史新编.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表论文
汪凤炎教授以独著、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CSSCI和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代表性论文:
汪凤炎.(2019).独立自我和互依自我:从文化历史演化看中式自我的诞生、转型与定格.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61-77.
汪凤炎.(2018). 对水稻理论的质疑:兼新论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内外因,心理学报,50(5):572-582.
汪凤炎.(2006a). 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教育意义. 教育研究,(6):11-14.
汪凤炎.(2006b). “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11-20.
汪凤炎.(2019). 独立自我和互依自我:从文化历史演化看中式自我的诞生、转型与定格.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61-77.
傅绪荣,汪凤炎(通讯作者).(2020). 整合智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心理学探新,40(1),50-57.
汪凤炎.(2007). 科学看待儿童读经.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3-79.
汪凤炎.(2017). 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意义、内涵与方法. 江西社会科学,(9):5-13.
汪凤炎,郑红.(2015). 品德与才智一体:智慧的本质与范畴. 南京社会科学,(3):127-133.
汪凤炎,魏新东.(2018). 以人工智慧应对
人工智能的威胁. 自然辩证法通讯,40(4):9-14.
汪凤炎,郑红.(2008).
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 道德与文明,(4):46-51.
魏新东,汪凤炎(通讯作者).(2021).自我-朋友冲突情境下智慧推理的文化差异及其机制. 心理学报,53(11),1244-1259.
王伊萌,张敬敏,汪凤炎(通讯作者),许文涛,刘维婷.(2023). 勿以善小而不为:正念与智慧——社会善念与观点采择的链式中介.心理学报,55(4),626-641.
Wang, F.Y. (2023). The Taiji model of the self: Proposition background and core points. Cultura \u0026 Psyché: Journal of Cultural Psychology.
Wang, F.Y. (2004). Confucian thinking in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Key ideas and
Fundamental feature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33 (4), 429-447.
Wang, F.Y., Wang,Z.D., \u0026 Wang, R.J.(2019).The Taiji Model of Self. 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 10,1-10.
Shi, J., \u0026 Wang, F.Y. (2019). Three-Dimensional Filial Pie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Filial Piety Among Chinese Working Adul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1-15.
Zhang, K.L., Shi, J., Wang, F.Y. (Correspondence), \u0026
法拉利, M.(2023). Wisdom: Meaning, Structure, Types, Arguments, and Future Concerns. Current Psychology, 42, 15030-15051.
称号及荣誉
其专著获教育部中国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三等奖2次(第六届和第七届),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2次(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
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
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与第十四届
中国图书奖等。2011年和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期和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11月经
中国心理学会认定为“心理学家”。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2013-03-22,个人独著《中国心理学思想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于2013年3月22日获教育部第六届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三等奖。
2.2015-12-10,合著(第一作者)《中国文化心理学(增订本)》(
广州市: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增订本)于2015年12月10日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著作奖)。
3.2011-03,个人独著《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于2011年3月获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4.2014-10,合著(第一作者)《中国文化心理学》(增订本)于2014年10月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2003-12,个人独著《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于2003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6.2016-11,合著(第一作者)《智慧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版)于2016年11月获
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2001-12,个人独著《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于2001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8.2020-12,独著《中国文化心理学新论》(上下册)于2020年12月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颁发部门:
江苏省人民政府。
9.2023-03,个人独著《对水稻理论的质疑:兼新论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内外因》(载《
心理学报》2018年第5期)一文于2023年3月获
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颁发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
10.2006-12-21,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
青年教师奖三等奖。
11.2004,独著《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获第十四届
中国图书奖。
13.2011-09,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14.2018-06,被评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以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汪凤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