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钰盛
国宝级烹饪大师
伍钰盛(1914年5月30日—2013年11月12日),男,出生于四川遂宁县,国宝级烹饪大师,川菜泰斗,北京市饮食服务总公司特聘高级业务技术培训讲师,《中国传统饮食烹饪辞典》技术顾问。
1928年,伍钰盛前往成都市天顺源饭店当学徒,师从田永清与甄树林学艺。1933年,他转至重庆市白玫瑰酒家担任厨师。1937年后,伍钰盛相继在多位重庆军政要员的家中掌勺。1946年,他前往上海市,在玉园餐厅掌灶两年。随后,跟随上海火业公司经理李祖永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担任其私人厨师。1950年,伍钰盛从香港返回北京,首先在东安市场创立了“四川食堂”。后经张调亲自品尝并认可,同意在西长安街街道开设专营川菜的“峨嵋酒家”。1959年,他荣获北京市烹饪技师称号。1983年,伍钰盛担任中国名厨师技术表演鉴定会评委。2013年11月12日,伍钰盛逝世,享年100岁。
伍钰盛在峨嵋酒家主厨40余年,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峨嵋派川菜”,使峨嵋酒家成为独具特色的川菜名店。20世纪50年代,经他改进后的“宫保鸡丁”切棱子块曾被习仲勋誉为“状元菜”。1958年,伍钰盛擅长的八个菜被载入《中国名菜谱》北京分册中。1959年,伍钰盛被评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烹饪技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3年,伍钰盛出生在四川遂宁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中。迫于生计,年仅十四岁的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在成都的大户人家中做起了帮工,每日忙于打扫清洁、处理杂务等工作。
学徒时期
1928年,伍钰盛获得前往成都市“八大园”之一的天顺源饭庄当学徒的机会,师从川菜大师甄树林、田永清,这一学便是五年之久。期间,他因勤勉工作而深受师傅们赏识,逐渐获得传授做菜精髓的机会,由此正式踏入了烹饪的殿堂。这五年间,伍钰盛从基础的生火添煤、清理炉灰做起,逐步掌握了择菜、切配、干货处理、调料配比、熬制高汤前菜热菜制作、面点技艺,乃至菜单设计与成本控制等全方位技能。这些技能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烹饪基础。此外,他在学徒时期掌握的吊汤技巧,对伍钰盛的烹饪生涯影响深远。
出师闯荡
抗战爆发前夕,伍钰盛学成技艺,离开了天顺源饭庄,本来他计划自立门户。但却因为意外地成为了一名军阀的厨师。在眉山市的司令部负责为七八十人烹饪。之后,他离开军阀,重返成都市。随后,鉴于伍钰盛曾在刘家做过杂工,刘家便邀请他主持刘万和丧事的酒宴。这场丧宴持续了一周,摆设了上百桌酒席,宾客们都对宴席上的菜肴进行夸赞,伍钰盛的厨艺因此受到大众认可。之后,由于天顺源饭庄只能保留一位年轻厨师。尽管师傅们倾向于留下伍钰盛,并打算让师兄离开,但伍钰盛认为此举不妥,便再次决定辞去天顺源的工作。
稳定发展
1933年,伍钰盛到重庆市最著名的白玫瑰酒店工作。白玫瑰酒店是重庆最有名的饭店,来这里用餐的客人大多是金融巨头和商贾大亨。随着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来白玫瑰酒店就餐的军政要员多了起来,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1937年后,他为很多军政要员烹饪美食。曾先后为蒋介石何应钦宋子文孔祥熙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司令刘峙等掌厨。宴请美国的马列歇尔将军、阿尔伯特·魏德迈将军、飞虎队的队长克莱尔·李·陈纳德以及英国的伦巴敦夫人时,他都参与其中,获得这些重要客人们对他厨艺的极高评价。每次宴会结束后,宋美龄蒋经国先生都会派人来慰问。伍老回忆:“记得有一次在蒋公馆办宴时,透过厨房的窗户见到一位中等身材、气质非凡又温文尔雅的先生,后来得知那就是周恩来先生。”1946年,受朋友相邀,他到上海市的玉园餐厅工作了两年,期间曾为黄金荣杜月笙、荣毅仁、孔祥熙胡文虎、胡文豹等人烹饪佳肴。之后,他随上海火业公司经理李祖永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在港期间担任李祖永的家厨。此外,他还为香港的总督和澳门的总督献艺。
创业峨嵋酒家
1950年,伍钰盛等爱国人士及文化艺术界人士应周恩来总理之邀,自香港返回北京,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起初,他们在原东安市场筹备“四川省食堂”,后经国家原副主席张澜、董必武亲自品鉴后,获准在西长安街街道创立北京规模最大的川菜馆——峨嵋酒家。我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此宴请众多国际友人,同时,社会各界名流如张友渔、梅兰芳徐兰沅、赵朴初、马连良齐白石吴祖光新凤霞及著名京剧小生叶盛兰的夫人等也纷纷慕名而来。每用餐完毕,他们还会请伍钰盛特别烹制两道菜肴,带回家中与家人共享。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兴起,峨嵋酒家因多种原因暂停营业。为了维持生计,伍钰盛转而在太平桥一家小炒面馆担任帮厨。期间,梅兰芳被香气吸引,特地前来品尝。1956年,峨嵋酒家迁址重开,梅兰芳与齐白石亲临祝贺,并留下题词与画作以示支持。1959年,伍钰盛被评为北京市烹饪技师。1983年,伍钰盛担任中国名厨师技术表演鉴定会评委。2013年11月12日,伍钰盛逝世,享年100岁。
个人生活
伍钰盛的目标是让川菜不仅受到四川人的喜爱,更能跨越地域界限,让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食客都能接受并喜爱。他认为,辣只是川菜的一个特色维度,而非全部。他倡导根据菜肴的原材料特性,灵活调整辣度,包括辣、轻辣、微辣及不辣等多种口味,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伍钰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烹饪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少数民族、华侨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少数民族、华侨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人物关系
代表作品
伍钰盛的代表菜品有《烧牛方》《豆渣烧猪头》《豆瓣大虾》《烧玉蘑云腿》《干煸牛肉丝》《水煮牛肉》《金烧鱼翅》《开水白菜》等。
社会任职
以上信息来源参考
烹饪方向
伍钰盛精通川菜,尤以擅制汤、巧用汤见长。他深知川菜的特点是选料认真、切配精细、烹制考究、味别多样。讲究色、香、味、型,注重味多、味广、味道变化多样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赞誉。但伍钰盛的座右铭却是“正确继承非墨守成规,改进创新亦非离经叛道”。他正是凭借这种创新的精神,数十年来在烹饪技艺上屡创佳绩。他认为,四川菜并非仅止于麻辣,而是涵盖了从辣到不辣的广泛风味。他致力于让四川菜不仅满足四川人的口味,更能跨越地域界限,赢得中国乃至全世界食客的喜爱。因此,他在菜品中融入辣、轻辣、少辣、微辣乃至不辣等多种口味选择,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至于鱼翅、海参等珍馐,他更是坚持不轻易加辣,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避免破坏其独特的口感与风味。伍钰盛秉持的原则是“平中出奇”,即使是常见的菜肴也不落俗套,他既保留了传统菜肴的风味精髓,又为其增添了新的亮点。
人才培养
伍钰盛退休后,仍担任北京市服务学校的高级顾问,致力于厨师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工作中及教学上,他推崇“厨德”,对后来的学习者影响深远。他坚持“正确继承不等于墨守成规,改进创新亦不可背离根本”的原则,这句话已成为其传人及后来学者的名言。他主张川菜并非仅有麻辣,而应百花齐放,既有辣味,也有不辣的菜品,每道菜都独具风味,核心在于调料、佐料与火候的精准把控。他强调,四川菜讲究的是“百菜百味”,每种菜品都有其独特的味道,避免千篇一律。
主要成就
伍钰盛继承并发展了正宗川菜的烹饪技艺。他擅长川菜,尤以擅制汤,巧用汤见长。他烹制的传统名菜《烧牛方》豆渣猪头等,曾获得国际友人的赞誉。此外,他的拿手好菜还包括《玉蘑云腿》《烧鱼翅》《开水白菜》《干煸牛肉丝》《水煮牛肉》《豆瓣大虾》等,这些佳肴均遵循其独特的烹饪原则,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增添了创新亮点。因此,在1958年出版的《中国名菜谱·北京分册》中,伍钰盛的八道拿手菜被悉数收录。他的烹饪技艺不仅吸引了山东省山西省、北京等地电视台的特邀,进行技艺讲授与展示;同时,众多烹饪专业院校及学术团体也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或担任顾问。
人物影响
伍钰盛在峨嵋酒家主厨40余年,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峨嵋派川菜”,使峨嵋酒家成为独具特色的川菜名店。20世纪50年代,经他改进后的“宫保鸡丁”切棱子块,即使鸡丁受热均匀,进味面广,又使其与配料产生形色相得益彰,曾被习仲勋誉为“状元菜”。1958年,伍钰盛擅长的八个菜被载入《中国名菜谱》北京分册中。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在从厨生涯几十年中,伍钰盛以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烹饪技法的同时,发展了正宗的川菜烹饪技艺。(中国国家名厨网评)
伍钰盛的川菜可谓轰动京城,一些社会各界名流都幕名而来。(凤凰卫视评)
对于伍钰盛大师来说,这个北京国宝级烹饪大师的称号,无论从厨德厨艺,人品、菜品上说,都是受之无愧的。(文章《伍钰盛人品菜品皆奇绝》作者郭庆瑞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学徒时期
出师闯荡
稳定发展
创业峨嵋酒家
个人生活
人物关系
代表作品
社会任职
烹饪方向
人才培养
主要成就
人物影响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