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渠镇,隶属于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市,地处邓州市西部,东邻
裴营乡,东南邻
湍河街道,南邻高集镇,西邻九龙镇,北邻
张村镇,东北邻
赵集镇,距邓州市区15千米,区域总面积77.38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渠镇境域属五区;2013年,文渠镇由文渠乡改为文渠镇。截至2018年末,文渠镇户籍人口为69808人。截至2020年6月,文渠镇下辖2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华路1号。
截至2018年末,文渠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6个。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五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文渠、半店、梁庄乡。
1949年,建立文渠区。
1958年,成立文渠公社。
1961年,改为文渠区。
1969年,撤区并社。
1983年,由文渠公社改为文渠乡。
2013年,文渠镇由文渠乡改为文渠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下辖文渠、老街、西许营、汤庄、尹洼、
泰山区、蒋庄、屈店、肖店、段营、蔡营、翁寨、孔楼、前李洼、岳洼、庙沟、盛号、洪庙、东常、郝楼、马庄21个行政村;下设266个村民小组,有10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文渠镇下辖21个行政村:文渠村、老街村、殷洼村、汤庄村、西许营村、泰山村、屈店村、蒋庄村、肖店村、段营村、蔡营村、孔楼村、翁寨村、前李洼村、岳洼村、庙沟村、盛号村、红庙村、东常村、郝楼村、马庄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华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文渠镇地处
南阳盆地中部偏西,主要为
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海拔173.6米,最低点海拔114.3米。
气候
文渠镇属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723.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1985.9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
水文
文渠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境内有
湍河、淤、
刁河、
得子河4条河流,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流向东南,注入
白河县,流入
汉水。
自然资源
2011年,文渠镇有耕地约7.9万亩,人均约1.3亩。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总人口有6.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0人,城镇化率15%;总人口中,男性31263人,占51%;女性30037人,占49%;以
汉族为主,达60249人,占98.4%;有回1个少数民族,共1006人,占1.6%。2011年,文渠镇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3人。
截至2017年末,文渠镇常住人口为62140人。
截至2018年末,文渠镇户籍人口为69808人。
经济
2008年,文渠镇工农业总产值6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2011年,文渠镇财政总收入5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
截至2018年末,文渠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6个。
农业
2011年,文渠镇农业总产值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1%,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0.8%。文渠镇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等;畜牧业以饲养家禽、生猪、牛为主。2011年,文渠镇有肉鸡养殖大棚43个,养猪场、养鸡厂共75个,养殖专业户600户。
工业
2008年,文渠镇工业主要以板材加工、机械制造、废旧塑料加工为主,工业产值达28000万元。
文渠镇工业形成了机械加工、板材加工、粮油加工等优势产业。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5000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有幼儿园(所)7所,在园幼儿1021人,专任教师52人;小学21所,在校生6570人,专任教师2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372人,专任教师1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
100PERCENT。2011年,文渠镇教育经费达23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30万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化室27个,文化茶馆3个;有线电视站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文渠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卫生院1家;村卫生医疗点27个;病床1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1张;专业卫生人员2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25人。2011年,文渠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5万人次,住院手术20台次,出院病人2.5万人次。文渠镇重点医院有文渠乡卫生院。2011年,文渠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2万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文渠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45户,人数2619人,支出226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0人,支出11.2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96人,支出65.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4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87人次,共支出92万元,比2010年增长3.6%。
交通
文渠镇有249、335
省道过境,
邓州市至中线渠首快速通道穿境而过;豫53、54线穿越全境。
文化
地名由来
文渠镇因境内有一条水渠叫文渠而得名。明嘉靖(1522年至1566年)以前,文渠地处湍河爬鱼河交汇处,水文条件很好,从
长江来的帆船可以直达文渠,因此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现文渠街一隅以“曲河浦”名之。但自
元朝以来文化一直不怎么发达,文人贤士也鲜见有出者,邓州
知州认为这是一大缺憾,到
武当山祭祀之后,对庙祝说出了原委。庙祝捋须笑道:灵山秀水绕道而过焉能人杰地灵?知州大悟,忙回乡令人开渠。并特别上书朝廷诏告天下称此渠
邓州市以西段为“文渠”,自此“文渠”一名沿用至今。
文物古迹
2009年,文渠镇伯府宅一
黄姓村民家中,发现一个
清代清
爱新觉罗·玄烨所赐“慕义伯”黄廷的鎏金龙铁制头盔。
重大事件
清朝
顺治三年(1646年),黄廷率部投奔
郑成功,从事驱逐
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斗争。清康熙七年(1668年),
黄廷申明大义,以结束内乱统一祖国为己任,毅然率领十万大军归附清朝。当部队走到
卢沟桥时,接清康熙圣旨,封黄廷为慕义伯,清康熙亲赐黄廷带鎏金双龙戏珠的铁制头盔,令南下屯垦,享受王室待遇。黄廷带部队南下,一路撒兵,最终达到
邓州市以西冠军一带,身边只留
五营亲兵约五千余人,分驻五行政里四十八村。黄廷本人于城西十八里建“伯府宅”,设立“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