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始建于1952年,原称滨海县师范学校,后改为江苏省响水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
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重点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倡“团结、拼搏、求索、奉献”的精神,致力推行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潜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20年6月16日,被省教育厅评为2019年
江苏省健康促进
金牌学校。
历史沿革
江苏省响水中学创建于1952年,校名由曾在我县战斗过的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1993年通过
江苏省重点中学验收,2001年4月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3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9年11月通过省四星级高中复审。因发展需要,2012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响水县城珠江东路1号校址。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走进响水中学,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体育馆、学生宿舍楼、教工住宅楼等建筑,错落有致,气宇轩昂;草坪广场、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长廊轩,与红花、
松柏相映成趣,蕴含别致,令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美丽优雅的山水园林之中。
学校创建于1952年,1993年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2001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
高中,2004年转评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现有150个班级,在校学生总数有10446人,教职工近600人,校园面积达298亩,校产总价值1.5亿元。学校现已形成了“科学严格的常规管理、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同类领先的教学质量”三大办学特色,高考本科达线率连年攀升,德育成绩辉煌显著,成为盐阜大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校先后被表彰或评为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先进集体、江苏省安全文明达标单位、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连续五次十个年度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3年被
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环境建设、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受到市级以上表彰72次。
师资力量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想办好一所现代化中学,可谓举步维艰。该校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乘势而上,近八年来,校领导以雄伟的胆略和气魄,作出了一次次具有前瞻性、正确性的决策,推动了学校一次次跨越性的发展。教师住房问题是稳定队伍的重要因素,该校领导始终把解决教师安居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1997年,学校筹资420万元,只用一年时间,就在校内建起了一幢有着60套住房的住宅楼,每套98平方米,外加车库。次年,又投资400万,建起第二幢住宅楼,同样是一年时间竣工。1999年,学校根据需要,建起第三幢住宅楼。三座高六层的大楼、一字排开,坐落在校园北首,气势宏伟,端庄大方。听说响水镇老街有块地皮要对外拍卖,该校领导又果断决定,买下这块地建房作为教工宿舍,一下子又安置了50多个教师家庭。教师安居乐业,工作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1999年,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声誉也逐渐增强,广大家长送子女到响中读书的愿望日益迫切。校领导敏锐地感到,校园面积和规模应迅速扩大。经过慎重考虑,学校花150万元把原人武部的办公地点和体委用地购买下来,在那两块地方建起了三幢公寓化的学生宿舍楼和一座现代化的学生餐厅楼和浴室,满足了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对住宿的进一步要求;将原体委的露天体育场改造成学校体育馆,适应了国家级
示范性高中的验收要求。仅这两项,就为学校节省开支400万元。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响水中学凭借显赫的办学成绩闻名遐迩。随着该校声誉远扬,南京、
苏州市等远方的学子都慕名来该校求学,周边县市的学生更是纷至沓来。校领导及时地意识到这是将学校做大做强的又一机遇,而做大做强的同时硬件设施必须要跟上。为此,学校又先后征地45亩,兴建了二幢学生宿舍楼,3500平方米的教学楼,400米标准塑胶
田径场。2003年,该校高一学生数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位居全市第一。2004年,从当前的招生形势看,该校办学规模将位居全省前列。
人们不禁要问,办好学校,钱从哪里来?在经济
欠发达地区,这的确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是2002年以来,该校在经济上与县财政完全脱钩,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办学设施的资金投入都要靠自筹解决。校领导以超凡的气魄和智慧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用足用活招生政策的同时,学校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率先施行“后勤社会化”,兴办了许多校产企业,食堂、浴室、文印室、水厂、理发室、健身房、超市等行业一应俱有,每年可为学校带来二百多万元的承包利润,极大地增强了学校自身造血功能。另外,学校还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看似“超前消费”,实为“及时补血”。筹集了资金,发展了事业;做大做强了事业,反过来便可赢得更多的办学资金;综合长远利益来看,这是真正的“双赢”战略。
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钱不一定就能办好教育,探寻并不“富有”的响中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原因,不难发现,每一位“响中人”身上都有一种“坚苦卓绝”的拼搏精神。在艰苦的年代里,无数革命先烈曾把鲜血洒在这一方热土上,响中人永远地秉承“坚苦卓绝”的革命传统,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年华。还是1999年,校领导决定向
江苏省教育厅提出国家级
示范性高中的验收申请。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标准十分严格,它要求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相当水准,硬件设施、教育思想趋于现代化,学校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能够在本地区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在教学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均承担一定的实验任务。响中能行吗?不少人担心怀疑,甚至有人背地里等着看笑话。“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新目标,全体师生员工情绪高涨,信心百倍。校领导一班人,早上5点多到校,晚上11点左右回家。他们要么泡在建筑工地上,要么在教室里,要么参加学校的整改会……广大教工也以学校为家,把这项工作看作自己的一件终身大事。为了验收工作,有的老师把身边的孩子送给乡下的亲友关照,有的老师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累垮了身体,有的老师废寝忘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天道酬勤,2000年4月,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专家组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综合治理、环境建设诸方面对响中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国家级
示范性高中的评估标准。验收组的组长感慨地说:“在响水这块经济落后的土地上,能办出这样一所好学校,这真是一个奇迹。”
众所周知,
响水县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该校的
高中生源素质和周边县市相比差距很大。面对现实,响中人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气馁失望。广大师生目标一致,自加压力,奋力拼搏,决心打破生源
决定论的神话。晨曦初现,许多老师便来到了校园;夜深人静,办公室里有老师伏案备课的身影;节假日里,学生走了,很多老师却依然赶来办公。“烛光摇影育出人才济济,披肝沥胆换来景色常新。”近年来,该校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2001年,在全省高考录取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的形势下,该校本科录取率不降反升,公办本科数达到了358人。2002年达430人;
2003年公办本科达线531人,增长幅度列
盐城市10所重点中学首位。2004年高考,该校考上公办本科的生数超过600人,是盐城市“看起点,比进步”成绩最显著的学校。
队伍
中国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同样,优秀教师不断涌出,我们的德育才有希望。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该校把强化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治教的关键,着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学校开展“师德至贵,为人师表”的教育活动,从塑形象、铸师魂、做表率出发,要求教师以无私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并提出教师形象素质达到“三有”:有德———良好师德;有才———多才多艺;有智———知识渊博,从而在全校形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教书育人的校训。学校在全体老师中开展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上一堂优质课、写一篇优秀论文、转化一名后进生、帮助一名特困生的“五个一”活动:开展以写好字、说好话(普通话)、备好课等教学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大练基本功活动,力求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学业务能力上层次、上水平。同时,把教师的培训与教科研结合起来,开展创建“名师活动”,鼓励教师申报省、市、县科研课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教育骨干和中坚力量。目前,教师队伍中,取得研究生学历和正在攻读研究生的有10余人,特级教师1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余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市“111”工程培养对象的30人,中学高级教师近73人,有100多人次的教师先后获县级以上“记功”、“嘉奖”和“先进个人”殊荣。
文化传统
校歌
曲:邬磊
词:集体
一个令人神往的校园
鸟儿歌唱的乐土
雄鹰翱翔的蓝天
书山把路开 学海扬帆远
传承文明树丰碑 啊理想高于天
书山把路开 学海扬帆远
传承文明树丰碑 啊理想高于天
更喜栋梁如潮涌
团结奋进天下先 啊天下先
更喜栋梁如潮涌
团结奋进天下先 啊天下先 天下先!!!
建筑
江苏省响水中学大宅院
简介
江苏省响水中学大宅院建于2002年10月,回廊飞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堪称明珠一颗嵌于黄海西隅,
灌河南阴,坐落于江苏省响水中学校园内党委,总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总投资21万余元。院中陈列着我国农耕时代的一些家具及生活用具,如犁、耙、、碓、碾、磨等等,是学校按展品论价付给一定的酬金,从民间征集而来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实物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斑驳古旧的外表似乎在陈述它们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解决人们吃喝穿住所建立的赫赫功勋。从一堆陈旧腐朽的封建契约上,字里行间透露出封建王朝愚昧落后与腐化,更
透视出封建王朝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
“耕读”二字一直是我国古老农业文明的两纬,支撑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经济和文化,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始终难以释怀的情结归宿,无论他们进退穷通,卑微显达。大宅院荟萃人文慎终,显示了创建者的智慧与用心良苦,它不仅记载了劳动人民闪光的智慧与质朴勤劳,同时也承载着太多的沧桑与厚重,教育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学校把它作为德育基地的意义也在此吧!
建院目的
在《大宅院》里有序:“本院所列诸物意使诸学子明了:自钻木取火至上世纪中叶,吾先民之生计无甚进展,后吾党推倒三山重整九州,方始大进。从兹有核弹惊风,
卫星游空,潜艇退鳖,飞船览月之壮举。犹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呈大有、民纳小康,猛入盛况。愿览者由斯物之古朴笨拙中悟得由幼而壮,由昧而慧之理,司得为群而个为国家之。纵索历代诸子之文章,横观列邦才人之韬略,大凡亦然。如此可具知民俗扬吾禹甸,勤劳忠厚之古风,识国体,保吾中华赤县共和之基业上品高格成矣。愿诸学子睹此诸物深思大悟,切莫负母校之良苦用之也。”
展出内容
展室里大部分以实物形式,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早期人们生产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原始材料,如:大车、耙、辘轱辘车、犁、磨、锔锅挑、铁匠炉、花生架、耩、车、手推车、钯、古陶器、铲、房契付执、赁租、大秤、木尿桶、棉花弓、小木箱、长锯等有大件58种,并配有相关的反映生活和生产的画面。据说牛耕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获得初步推广,到了西汉中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汉代至
魏晋的壁画和
画像砖石刻中有不少“
牛耕图”,从中可以看到汉犁的整体结构和牵引方式,在此都有实物展示。我国农耕时代的家具及生活用具,无不折射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而耧车是一种畜力播种工具。据
东汉崔寔《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脚组成,即三脚耧。下有三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此可见一斑。院墙四周镶嵌书法
碑石20块,收集
毛公鼎铭文、秦篆、颜体《多宝塔》、
曹全碑(隶书)、
怀素狂草《千字文》、
王羲之《十七贴》、《兰亭序》、
米芾《蜀素贴》、
王献之等代表祖国书法艺术发展历史的名家力作。风格或齐整匀圆,厚重雄劲;或含蓄透逸,柔中有刚富于变化。缓若小溪潺潺,急似飞瀑倾泻,奔腾跳荡;亦或丰伟遒劲,大气磅礴。历代书圣们那时而凝笔沉思,时而潇洒泼墨,挥洒自如倜傥风流之神采风韵若隐若现,叫人浮想联翩,不禁深深叹服于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味前人对文明载道的追求。
院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石磨、石滚、属地碑、拐磨、推磨、豆腐架、户对、杵臼、
元宝石等10多件。据《母本》上记载,石磨为
鲁班发明,石器时代已有石碾棒、不太规则的石制研磨盘、杵臼等。
接待情况
建院两年多来,我们注重基地建设,多角度,多方面,充分利用基地育人的功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领导,参与接待了许多省内外领导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今后打算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陈列展品,收集一些七十年代前的生活用品和古老的生产工具,如:风车、
筒车、汽油灯、小煤油灯、黑窑碗等文物。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16日,被省教育厅评为2019年
江苏省健康促进
金牌学校。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