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祖志(1906.10~1989.7.9),男,
汉族,
云南省曲靖市
陆良县南门街人。出生在中医世家。小学毕业后,跟父亲学中医。
民国12年(1923年),他被选送
昆明市立医院开办的种痘消毒班学习。结业后返回陆良,积极推广和普及接种
牛痘的防疫工作。几年的工作,他痛感国家的贫弱非医术所能根治,于是改变初衷,走军事救国的道路,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九期学习班。
1928年秋,郑祖志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分配到滇军第三旅第四团任排长,1937年升任营长。芦沟桥事变爆发后,
云南省派出六十军4万余人,开赴前方杀敌,郑祖志被编为高荫槐一八三师杨宏光五四一旅潘朔端一○八一团第一营营长。1938年4月22日,全军官兵到达
台儿庄大捷的中心地
台儿庄区,部队连夜抢渡
京杭大运河,在陈瓦房、
耿楼村、邢家楼、五圣堂等地,经过22天的惨烈血战,于5月14日终于取得第二次台儿庄血战的重大胜利。后奉命西撤,郑祖志调一八四师任副团长。
1938年10月,郑祖志率部参加
武汉会战。六十军担负阳新排市的阻击任务,使日军第9师团不能完成切断粤汉路计划,保护了武汉机关部队的安全撤退。
1939年2月,郑祖志率部参加
修水战役,防止
日寇进攻。次年郑祖志担任六十军敌后挺进队队长,深入
南昌市近郊,打击出入于南昌的日军巡逻队。2月25日,率部深入万家埠,一举炸毁日军控制的重要桥梁1座,并破坏其大量有线通信设备,受到五十八军军长
孙渡撰文赞扬。同年9月,随六十军奉命从江西战场回防
云南省,任五五零团团长。1943年,驻防滇南有功,任一八四师副师长。1945年9月,随
昆明保卫战入越受降。次年1月,被
蒋介石海运至
东北地区打内战。
1946年5月30日清晨,驻
海城市的一八四师,在
潘朔端、郑祖志的率领下举行起义。他们在
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的欢迎下,撤出海城防地,开往南满解放区重镇析木城休整。同时接到朱德总司令和邓小平、陈毅、林彪、
罗炳辉、高树勋的贺电,山东参议会、商联会等40个团体,晋绥边区各界联合会,
察哈尔省省政府及宣化市各团体,云南旅延安同乡会以及
昆明市《民主周刊》等10多家刊物也发来慰问电,一致赞扬海城起义的光辉壮举。
6月18日,一八四师在
辽宁省的
丹东市(今丹东)整编为民主同盟军第一军,
潘朔端升任军长,郑祖志任副军长兼新一师师长,并及时以军部名义致电
中国民主同盟及全国各界,表示坚决为和平民主奋斗到底。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对这支起义部队十分关心,及时将奔赴
延安市革命的滇籍人士萧泽苍、刘惠之、司维、洛汀、徐克、白居、李敬等7人派往新一军工作。不久,新一军奉命开往
黑龙江省兴隆镇整训。经过将近1年的整训之后,1947年初夏,新一军首次组织3个支队开赴
吉林省北部地区,参加
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东北战场大反攻的战斗。郑祖志参与领导指挥这3个支队。
1948年初,郑祖志奉调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参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祖志历任东北军政学校军事研究室副主任,第七步兵学校地形筑城系主任,
齐齐哈尔市房地产管理处处长,齐齐哈尔市副市长,齐齐哈尔市第二、五、六届政协副主席,齐齐哈尔市第八至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被选为
黑龙江省第二至七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在10年“文化大革命”中,郑祖志也遭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蒙受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更加努力工作。1989年7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