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中
曾任广东兵工厂厂长
朱和中(1881-1940),中国国民党政要,湖北建始人。早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后留学德国,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参谋部第二局局长。1924年后,曾任广东兵工厂厂长、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40年6月在重庆病逝。
生平概览
朱和中(1880—1940),字子英,原名大顺,花坪人。少时就读于五阳书院,15岁府试夺魁选入湖北武备学堂深造。时清廷腐败,列强侵略,朱和中“忧社稷之将倾,立报国之宏愿”,与吕大森张荣楣等组建“乐群印刷社”,用活字版翻印《警世钟》、《猛回头》、《黄帝魂》等书刊,宣传反清。朱和中与同志们或聚会谈论,或向众演讲。一次他演讲时,慷慨激昂,手中拿的折扇拍破几块而不知。行动渐为鄂督张之洞所闻,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调其远赴 欧洲留学。
图为孙中山与在比利时的湖北留学生魏宸组胡秉柯,史青,朱和中合影
人物生平
留学德国
朱和中先入德国陆军步兵学校,后转入柏林兵工大学,勤苦发奋,掌握了英、德、俄等多种文字。1904年孙中山由美去英,资金困乏。朱和中得知,即筹集1200马克电汇接济。同年12月,孙中山去比利时首都,朱和中以留德学生代表身份赶到布鲁塞尔,与留比学生代表贺之才、李蕃昌3人到码头迎接,其余20余名同学则在车站恭候。当晚会晤,倾谈革命,朱和中向孙中山陈述“更换新建陆军士兵头脑,开通士子知识至为重要”的想法,提议组织“比京结盟”。当孙中山提出要宣誓时,诸人又多持异议,以为既真心革命,何用宣誓。朱和中慨然陈言:“我辈既决心革命,一切皆可牺牲,何怕宣誓?”孙中山即书誓词,各人宣如仪,并在胡秉柯寓所合影留念。
朱和中回柏林,联合同学宾步程,薛仙洲、刘家等人筹组“柏林同盟”,加入者达20多人。朱和中乃函请孙中山赴德主持结盟仪式。其誓词为:“反清复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众处罚。”孙中山下榻朱和中寓所,逗留12日,商讨革命方略,较在比京为详。参加晤谈的还有周泽春、钱汇东、刘家铨、陈康时、马德润、张久维等人。另有王发科、王相楚2人虽已家盟,意在反悔,同窃侯马盟书,向清廷驻德钦县使孙宝琦自首。朱和中向孙中山表明:“此乃个人行为,其余诸同志,仍矢志于革命。”态度诚恳,孙中山深为感动。离别时,朱和中破指血书:“矢信5矢忠,矢始矢终,倘有食言,愿手九刀十八洞,九棍十八穿之刑也。”
武昌首义
宣统三年(1911),武昌首义爆发,孙中山电令旅德同志设法阻运清政府在德所购军火。朱和中时在柏林兵工大学毕业,即向德国礼和、捷成两行交涉,将军火交由民军接收。船行迂缓,到南京时,已是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中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成立,朱和中任参谋总部第二局局长,后改任参谋总部高级参谋。临时政府北迁,朱和中任南京总统府高级顾问,与孙中山常通声息,共谋国是。
护法之役,朱和中去广东,任军政府秘书、厅长和机要秘书等职。朱和中曾于民国10年(1921)11月15日向孙中山密陈12项建设意见。孙中山策划中德俄联盟,派朱和中赴德活动。朱和中民国13年任广东兵工厂厂长,推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后随孙中山北上。民国14年孙中山逝世,朱和中参与治丧活动,负责国外唁电翻译工作,并作一挽联悼念孙中山:“匹夫而帝王之尊,偏薄帝王而不为,倡平等,争自由,殚毕生精力,为国为民,直使尧禅舜让都成狗;一身而系天下之望,竟弃天下而长逝,先觉亡,导师失,合举世群伦,如怨如慕,遂令欧风美雨尽化啼鹃。”
民国时期
民国15—17年(1926—1928)间,朱和中两次被派往欧洲苏联考察。民国29年(1940),朱和中任立法委员,他写道:“劳者无名逸者功,辩逆毕竟是英雄,世人都道河鱼美,不知渔翁骇浪中。”这一条幅挂于他的寓所,以示愤怀。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市。朱和中回到建始花坪,兴建寓所,安顿眷属,吃斋事佛。曾训斥县长孙业震横征暴敛,草菅人命。
病逝北碚
民国29年春,朱和中应国民政府电邀去重庆,甫及3月,鄂西北战败频传,朱和中焦急中风,病逝于重庆北碚。噩耗传到花坪后,乡人无不痛惜,曾有挽文怀念:
创建欧洲同盟,协助孙中山,功在民国;
抨击鄂西弊政,痛斥孙业震,泽及桑梓。
主要作品
朱和中曾著有《欧洲同盟会纪实》。
与孙中山电文
朱和中致孙文函 (一)
(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柏林)
大总统钧鉴:谨禀者,自十年七月二十六日领得毫银六千二百圆,内有半年安家费(即薪金),一千二百元当即汇寄京寓,当支船票费千元,置装费千元, 尚存三千元,由德华银行汇兑马克十万二千,当时每元换马克三十四枚来德,抵德以后头一月, 以各处奔走四出联络,用去一万二千马克,第二月用去七千马克,第三月极力节用去六千马克,以后不能再省,因德国工人每月亦需用三千马克,至今尚存七万五千马克,惟自得辛慈之助,进行愈速,范围愈广,若设公事所则用费将三倍于前,需要所迫、体制所关,除本人饮食日用之需以外,不能苟简,即请自三月一日、八月三十一日饬拨半年安家费(即薪金)一千二百元,由但秘书焘汇寄北京礼士胡同九十一号,朱子英夫人朱陈氏查收,以安家小,饬拨此间用费三千元,换成美金或英镑由广州长兴街德华银行代办处汇来,千万勿再换成马克,以免亏累,此间用费若蒙惠拨,即可度支至年底矣,此间诸事,方得门径,进行方殷,半年期满,绝不能中止回国,因此请款饬拨以后,即请示知,肃此叩请勋安,朱和中叩,十一年一月一日。
(录自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华字)
朱和中致孙文函 (二)
(日期不详)
此件属电报式,由孙中山用陆海军大元帅行营用□转寄与廖仲恺者,原函云:
前驻华德使辛慈熟悉吾国情形,曾充驻俄陆军特使八年,与俄人感情亦洽,精通 英俄法语,且思想新颖,手段敏活,其所主张亦合民治潮流,为德国不可多得之人材,方中未抵柏林以前,辛即主张华德俄三国联盟,与钧旨暗合。近自与中接洽后,决拟不问他政,专办此事,是以决定同组一公事所,以资筹备,现允定两个月筹备完竣。伊即请命其国务总理来华,中愚见拟以辛为总理员,其他合科选定主理员,其余人员材料办法由主理酌定, 总理专备钧座咨询,主理员筹商何项人员先行来华,何项人员陆续前来, 何项材料即日需要,何项材料继续运输,何种办法即日拟定、即日实行,何种办法继续拟定,随后推行,均由钧座与总理员核夺,如此则东西声气互通,纲举目张,进行自速。惟辛慈名望颇重,须用假名,虽一般德人亦不可使知,届时当电报所船名,即请于该船抵港时,派轮密迎入幕为祷。至来华以后,是否受聘,另是一事,兹不赘,来电辛以X代,肃请钧裁,中叩东。
[附注] 按此函与附录22函系朱和中寄与孙文之两函,由孙转寄廖仲恺同阅者。
孙中山致朱和中(子英)的复函
子英兄鉴:
今日已接到一月一日函。现在大军已开始由桂出发,会师武汉市。此信到时,想战事已开,如武汉可得手,则立开办兄十一月十五日密函所陈之十二项事业;万一武汉不能得手,亦急欲就西南已有之六省地盘,而开办其一部分。广东省四川省固有已成之工厂,而云贵高原则煤铁遍地,若能先成一炼钢厂,以为制造事业之基本,其他则易举矣;若必待统一之后,则恐旷日持久,非计之得也。未知前途肯即从事经始否?如有其意,请兄偕彼速来。又除此十二项事业之外,更有一印刷事业为吾人所急需者也。现在中国金融多属之事物皆不必假手于人,求财于外为原则,望兄就此原则,与彼他种之印刷事业,如地图、书画皆包括在内。印刷物为当今文明之利器,与兵工利器实为齐驱。幸为物识其最,上手而速带之归国,以从事于建设事业可也。兄之此行,于所陈之十二项事业及印刷机关如能办妥,则目的可谓完满达到。目的之一达之时,则盼兄速归勿延为幸。
此致即候
旅安!
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概览
人物生平
留学德国
武昌首义
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
病逝北碚
主要作品
与孙中山电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