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
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
青龙寺,前身是灵感寺,又名石佛寺,占地120亩。该寺是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
青龙寺的前身是灵感寺。灵感寺建于杨坚(杨坚)开皇二年(582年)。唐朝武德四年(621)废,龙朔二年,复立为“观音寺”。李旦景云二年(711)改称青龙寺。盛唐以后,青龙寺成为佛教密宗的重要道场。李炎会昌五(845)灭佛时,青龙寺亦遭废毁。次年,复立为护国寺李忱大中九年(855)复名青龙寺。寺院在北宋元祐元年至明万历年之间废毁无存。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青龙寺建遗址保管所。1993年,建青龙寺庭院。1996年作为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30日,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现更名为青龙寺遗址景区建成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5月青龙寺遗址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
青龙寺布局的基本单元由一主殿——惠果空海纪念堂及两配殿——文殊殿、普贤殿所构成。另外,青龙寺布局的空间序列也体现了“后院—前院—惠果空海纪念堂”三步递进关系,为密宗三学“戒、定、慧”布局提供了基础。青龙寺作为皇家寺院,在这里举行皇家的佛事活动,它还是文人集会游乐、都人登高祓的重要场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朝的城市生活,是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青龙寺的前身是灵感寺。灵感寺建于杨坚(杨坚)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皇帝,他为了建立万世基业,废弃了残破的汉长安,以新建唐长安城为实现其雄图的开端。隋文帝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是在佛寺里降生的,并且由尼姑抚养到十三岁。
由于杨坚尼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在修建大兴城时,将城中的两周王陵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这些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为灵感寺。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寺废。李治龙朔二年(662年)城阳公主患病,有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病愈后,公主奏请,又立为观音寺。李旦景云二年(711年)改名为青龙寺。盛唐以后,青龙寺成为佛教密宗的重要道场。李豫大历年间(766—779),惠果和尚主持寺务,弘扬密教。他深得密宗大师不空的真传,在青龙寺东塔院设立灌顶道场,广授僧徒,受到朝野尊崇。至李炎会昌五年(845年)禁佛时,寺废灭。当时长安右街仅留西明、庄严二寺,左街仅留慈恩、荐福二寺。青龙寺虽经摧毁,可能并不严重,会昌六年(846年)又改名为护国寺。李忱大中九年(855年)七月,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青龙寺又恢复本名。寺院在北宋元祐元年至明万历年之间废毁无存。
1924年及1925年,日本和尚和田辩瑞和加地哲定先后来西安瞻礼青龙寺。因原寺早已废毁,无从辨认,故将祭台村的石佛守误认为青龙寺旧址,并在殿的南壁题词。和田辩瑞在石佛寺的题词:“当今石佛寺者,唐之青龙寺也。贞元二十一年六月日僧空海上人仰空海仰当时惠果大和尚受学密教。千二百后末资辩诣当寺,无极感恐湮灭,兹书。大正十三年仰八月十八日真官宗末资和田辩瑞志。”加地哲定题词:“大正十四年六月十一日余诣此处,该寺是青龙寺之故址,密教根本道场也。嗟法灯既灭,和尚逝久,感慨无量。所愿法灯再燃,佛日增辉。密乘沙门加地哲定识。”
1930年,朱子桥来陕西省,游石佛寺见日僧题词,大受感动。因朱子桥是学修东密的佛教居士,所以他商同地方官、佛教界和祭台村人,重修寺内大殿,添修了东边僧房,并且自书“唐青龙寺”匾额悬于寺门。
1981年,由日本友人捐款2.3亿日元,在其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和惠果、空海纪念堂。至此,青龙寺香火得以恢复,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尤以日本游客居多,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联络的重要纽带。次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安市青龙寺遗址保管所。
1984年,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应邀根据1973年对青龙寺遗址的发掘资料对遗址4殿堂进行了复原研究。由于遗址4基址为两个文化层的叠压,杨鸿勋为上下两层分别做了复原。同年2月,青龙寺四号殿堂复原成功,是西安市第一座再现历史环境的复原建筑。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寺院。
青龙寺在1997年前作为文物遗产而存在。1997年11月17日(浴佛节),西安市人民政府将青龙寺移交佛教管理,从此恢复宗教活动。从2005年起,西安市政府通过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保护)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青龙寺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利用的力度,从2009年开始,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将其建设成了集遗址保护、生态改善、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市民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2011年12月30日,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现更名为青龙寺遗址景区建成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5月,青龙寺遗址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东接雁翔路;南临铁炉庙村,近临西影路;西临王家村;北接青龙路,近临南二环。
气候/地貌
青龙寺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地貌类型为高岗原地。
景区布局
青龙寺布局的基本单元由一主殿——惠果空海纪念堂及两配殿——文殊殿、普贤殿所构成。惠果空海纪念堂内供祖师及大日如来,是寺院的最高精神体现,属“佛部”;普贤殿供奉普贤萨,即密宗创始人之一金刚萨锤,属“金刚部”;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四大菩萨之首,在密宗属“莲华部”。所以青龙寺的殿堂布局达到了汉传密宗三部的完善形制。另外,青龙寺布局的空间序列也体现了“后院—前院—惠果空海纪念堂”三步递进关系,为密宗三学“戒、定、慧”布局提供了基础。青龙寺布局形式和空间序列处处透露出佛家理念,为雁塔区的宗教文化增添了色彩。
文物遗存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根据1963年勘察的线索,对青龙寺遗址的位置,又进行了复查和发掘。首先钻探了新昌坊的街道,肯定了青龙寺位置。寺占新昌坊的四分之一,在坊内十宁街东南部。在十字街的东南方向,探得了有夯土建筑遗址七处。据《唐青龙寺遗址发掘简报》介绍,遗址一的南侧已暴露在断崖上,从断面上露出部分,可以看出是一门址,中间为通道,看来应为“中门”遗址;遗址三,规模较大,呈长方形,为一殿堂遗址。遗址五与遗址六,因这两处破坏比较严重,夯土基址的周边很不规整。遗址七,为南北向夯土基三段,在夯土遗址的附近有砖瓦堆积,可能是廊庑和僧房一类的建筑遗址。
发掘的遗址有两处,即塔址(遗址二)与殿堂遗址(遗址四)。
塔址,位于青龙寺的西部,所处地势平坦。由于塔址破坏比较严重,现存塔踏面略与唐朝地面平。塔基夯筑较坚实,土质较纯。塔基平面呈方形。在塔基中部有一南北4.4米的直壁方坑,坑四壁整齐。这一方坑居塔基正中,从其位置来看,当是塔心的所谓“地宫”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
殿址:殿址位于塔址东侧50余米处,地势较高。在农耕土下即是殿址的台基。台基平面呈长方形,台基面已被破坏,柱础石一无所存。但在放柱础石的部他,所筑的夯土与周围台基的夯土不同,夯筑的比较紧密,土质也比较纯。大体都成方形,成为埋在夯土内的夯土墩。这些夯土墩纵横成排,原来承柱的础石当是放在这些夯土墩之上。分土墩东西成五排,南北成六排,中间缺少两墩。根据夯土墩形成的柱网来看,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格局,中心减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种特殊设置。在台基的两侧发现有略呈坡状的夯土遗迹,东侧对称部位也有此类夯土迹象,看来两侧夯土应为慢道。台基北面中部有向北去的慢道(或踏道)遗迹,慢道两侧铺有散水。在台基南面中间向南出一小月台,月台的南边有露道。
出土的遗物有:长方砖和莲花方砖、板瓦笛瓦、莲花纹和兽面纹瓦当、尾残片、垂兽、铁门钉、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三彩佛像残片(为黄绿兰三色)、石刻残片、经幢残片、小红陶塔、壁画残片、铜钱(开元通宝)、瓷片等。这些出土的遗物,除部分为建筑材料外,其它都是佛寺常见之物。
主要景点
空海纪念碑
纪念碑由碑座、碑身、碑顶、栏板及周围四个圆形石灯组成。碑高10m,通体采用汉白玉而制。碑身以大慈恩寺塔为楷模,以空海坐像的形态为基础,青砖出檐,分为三层。碑顶是密宗所特有的法器造型“五轮塔”,自下而上依次代表地、水、火、风、空。外围栏板上刻有的波浪纹图案,表示空海随遣唐使船乘风破浪的艰辛,同时“五轮塔”最上端的“空”与栏板上的“海”上下呼应,寓意着空海的名字,也是后人对空海的追思。四周的四个圆球,代表着空海的家乡四国四县,也是四国四县人民为空海奉献的石灯。
青龙寺遗址景区仿唐庭院种植的樱花
樱花是在中日正常邦交化后,由日本四国四县地区中日友好协会为纪念青龙寺遗址作为从古至今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而赠送的。日方在日本国搜集名品樱花11个品种于1985年赠与青龙寺遗址景区进行栽植,以代表中日友好文化渊源交流的鉴证。
隋唐青龙寺遗址保护区
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的青龙寺前身,在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遭到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成果颇丰。
乐游原历史文化体验区
乐游原是古代风景胜地,汉宣帝曾多次出游至此乐不思归,后又吸引着长安的达官贵族、市井百姓来此踏青游玩,登高赏景。如今的遗址公园是在青龙寺遗址的基础上,于2012年建成,成为西安市又一处遗址类文化景观。
古原楼
古原楼为仿唐式建筑,由主楼、东西配楼组成,并作为博物馆使用。
惠果空海纪念堂
惠果、空海纪念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四号殿堂遗址以北六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的大方殿。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朝建筑风格,是西安第一座复原建筑。
价值与影响
佛教文化价值
青龙寺在盛唐之后逐渐发展繁荣达到极盛,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政治震荡,使得唐王朝统治者亟需稳定国家秩序,恢复中兴;同时,巨大的社会动荡使得民不聊生,百姓渴求永离病苦,免除业障恶因产生的果报。这时,密教一方面以其宣传正法护国的思想适应了唐帝国中兴君主复兴王室的需要,另一方面因其所长的真言咒术,满足人们现世利益的需求,遂在王室贵族与士人百姓中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在唐灭后在中国本土法无后继,自此失传。然其法脉却经空海在日本得以发展壮大。因此青龙寺在密教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青龙寺的盛衰,反映着中国密宗教派的发展与衰微的全过程,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密宗的根本道场
青龙寺是佛教密宗的根本道场,以弘传密法、广度僧众而闻名。这其中,惠果法师在青龙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密法,一生弘传密法,门徒甚众,育英化度,教化甚广,上至朝廷权贵,下及庶民百姓,纷纷从他受法,培养了众多密教僧徒。据《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载 :“贞元五年……奉于右卫 ( 卫应为街之误 ),龙迎真身入内”,说明他还参与李纯时从法门寺迎奉佛骨的重大宗教活动。弘传密法的传统还被惠果的弟子义操及义操弟子法全继承,使青龙寺成为中晚唐时期密教传播的中心之一。
俗讲活动
青龙寺除了作为宗教场所教化育人,还是长安中重要的戏场。据唐朝文学家苏颋《奏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载:“乐游光地选,饮庆天从。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容。”曹松《青龙寺赠云法师》:“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南部新书》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青龙寺的俗讲活动,使得节日宗教祈福游憩活动既具备宗教信仰的功能,也有参与宗教文化和节庆活动的作用。
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唐朝寺院是城市生活的舞台。青龙寺作为皇家寺院,在这里举行皇家的佛事活动,它还是文人集会游乐、都人登高祓禊的重要场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的城市生活,是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登高游赏
青龙寺由于地处“万树鸣蝉隔岸虹”的乐游原上,南对终南,北望皇城,寺因借古原的地势,更加凸显皇家的雍容气派。寺内既有“十亩苍苔绕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的园林风景,又有“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的氛围,引得不少文人雅士或登高远眺,遥寄对友人与家乡的思念之情,如王维的“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或独自游赏,拜访佛寺,如顾况的“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唐代节日游宿寺院和佛寺宿会风气盛行,不少文人士子游宿青龙寺,在幽寂的寺院里,感怀往事、倾吐心声,如司空曙的“年深宫院在,闲客自在逢。闭户临寒竹,无人有夜钟……坐见繁星小,凄凉识旧峰。”
祓禊
祓禊本是一种驱邪避凶的风俗,“祓”是祈消灾,“禊”是修洁。古人在水边洗濯,清除污秽,祛邪祈福,在修禊祓灾之余祈福求愿。青龙寺所在的乐游原因地势高敞,不仅作为游赏拜佛之地,还因位于隋唐长安东南的曲江一带,也是都人上巳节行祓禊之礼,驱邪除灾、祈求福泽之所。据《白氏六帖》卷七《池》载:“(太平)公主作观池乐游原以为盛集。既败,赐宁、申、岐、薛四王,都人岁祓禊其池。”
社交生活
青龙寺在唐朝士僧之间的社交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寺内僧人很多有以文学得诸文士赠诗者,如昙上人等;也有知识渊博、德高望重,与士人相交甚密者,如僧昙壁(璧)、操禅师等。王昌龄在《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云:“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王缙在《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共同记录了此次诗人们结伴出游的盛况,两人诗中皆与青龙寺僧昙壁(璧)兄弟相称,足可见他们关系亲密。
历史遗址考古价值
青龙寺遗址是隋大兴城规划思想的实物见证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杨坚欲另立新都,开皇二年(582),任命左仆射高颎为营新都大监,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营新都副监。宇文恺根据《周易》乾卦六爻,将新址内由渭河冲刷形成的六条高坡与乾卦六爻进行对位,在“九五贵位”为营建新都迁葬的亡灵祈求冥福而修建青龙寺。宇文恺将城内六条高坡与《周易》象数相结合,将周易礼制与政通人和的寄望体现在首都的规划设计中,利用自然地势建城,与卦象对应,体现皇帝的至高无上。青龙寺遗址是隋大兴城以周易礼制作为都城规划指导思想的实物见证。
青龙寺遗址的发掘
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卢兆荫等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青龙寺的位置进行考古勘察。根据《长安志》《游城南记》等文献资料及唐诗中对青龙寺地势的描写和参考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年发表的《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之后,确定青龙寺的位置在唐长安城新昌坊东南、延兴门南,现铁炉庙村北的高地乐游原上。1973年至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唐城考古工作队对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进行了数次发掘,发现了青龙寺的门址、殿址、塔址及廊庑等遗址共八处,烧制砖瓦的窑址三处。为研究隋大兴唐长安城规划的空间关系、隋唐佛寺的建筑形制演变、唐代佛教及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遗址在发掘后进行了复原保护展示。
青龙寺遗址公园的建立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12年,在遗址上共建有“空海纪念碑”及仿唐庭院、“惠果·空海纪念堂”“青龙寺庭院”“古原楼”“正果堂”等建筑。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占地120亩的青龙寺遗址公园作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正式落成,青龙寺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青龙寺遗址得到进一步保护。2019年,“空海纪念碑院”被评为第四批“二十世纪建筑遗产”。
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青龙寺作为日本密宗的祖庭,历来受到日本友好人士的关注。由日本友人向青龙寺遗址赠送的千余株樱花,包括“八重红枝垂”“御衣皇”“杨贵妃”等珍贵品种,使得青龙寺成为西安市内一处赏樱胜地。遗址公园内的园林景观以日本国花樱花和在中国牡丹为主,二者交相辉映,每年阳春三月樱花与牡丹渐次盛开。青龙寺遗址公园也在每年举办“樱花(牡丹)观赏节”,观赏节期间,短短一个月,游览人数可达70万之多。该活动已发展为西安市雁塔区文化旅游项目“雁塔国际樱花节”,并且通过发挥自身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带动区内文旅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城市景观
青龙寺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一部分,是西安市主城区内进行考古发掘的唐朝佛寺遗址之一,同时以该遗址为核心建立遗址公园。它在地理位置上与大雁塔、曲江池相近,构成稳固的唐文化三角区,与城内其他唐代遗址、遗迹共同构成西安市唐代历史的见证物。青龙寺遗址公园的仿唐建筑虽为现代修建,但其空海纪念碑庭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并被评为“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园区主体建筑——青龙寺遗址博物馆即古原楼的外观与箫默先生在《敦煌建筑研究》中提到的莫高窟初唐第205窟壁画中的佛寺极为相近。
开发与保护
开发
在倡导文化复兴、文化强国并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下,青龙寺遗址有过两次保护性规划,它们所处时代不同,侧重点也不同。1982年5月,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之际,由日方提议,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在保护区内修建了由中国建筑大师张锦秋负责总体规划设计的纪念性院落(东院)的仿唐式陈列室、房舍、环廊建筑设计等。两年后,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对遗址四号殿堂进行复原研究,并根据复原方案修建了“惠果空海纪念堂”(西院)。次年日本各界友人赠送十余品种约千株樱花栽植于保护区内。
1993年11月,市政府与日本政府及民众捐资共同修建青龙寺庭院(中院),将纪念碑和纪念堂东西两院连接起来,使纪念碑、纪念堂、云峰阁、诗碑画廊等主体建筑连为一体,形成错落有致的三个院落。1995年11月市政府与日方共建了钟楼。
1997年,市政府将惠果空海纪念堂院落(西院)移交西安市宗教局管理使用。2000年4月共建了中日友好牡丹园。建成区共占地41亩,成为西安第一例仿唐建筑群。2019年“空海纪念碑院”被评为第四批“二十世纪建筑遗产”。
自2008年始,西安市委、市政府为保护乐游原和青龙寺遗址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启动实施了《乐游原历史文化(青龙寺遗址)保护项目》。其面积由上述建成区的41亩扩大到219亩。实施完成了青龙寺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古原楼(遗址博物馆)、东大门、北大门等建设工程以及水系湖景、仿唐石桥、绿化美化、参观游览等配套工程。扩建工程于2011年底完成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保护
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35号文件划定为陕西省135处省级重点古遗址之一,1996年作为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5年起,西安市人民政府通过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保护)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青龙寺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利用的力度。
相关文化
赏樱文化
青龙寺始建于唐朝日本高僧空海曾在这里研习佛法,回国后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这里成为了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征。为深度挖掘樱花文化,打造高辨识度的品牌文化符号,树立雁塔国际樱花节IP品牌形象,西安市有关部门已组织开展雁塔国际樱花节文创产品及主题IP形象设计大赛,以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佛教文化
青龙寺最为人称道的宗教文化,莫过于中日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了。在9世纪初至中叶,即日本的平安时代,大批日本“学问僧”“请益僧”入唐求法。其中有八人最为著名,被称为“入唐八家”。而其中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六家到长安后,即在青龙寺受法,又以空海影响最大。
乐游原文化
乐游原因地处隋唐长安城内的第五条高坡的最高处,是唐朝都人登高赏景、集会游乐的休闲场所。唐诗中更有“乐游原上望,望尽帝都春”“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迤逦峰列,参差闾井分”“乐游形胜地,表里望郊宫。北阙连天顶,南山对掌中。”的动人诗句,来描述在这里观赏到的壮丽的景色。
交通指南
公交:31路、33路、252路、612路,到铁一中东校区或青龙路东口/青龙北路东口下车;19路、25路、41路、45路、48路、118路、237路、242路、400路、521路、525路、526路、606路,到青龙寺下车,沿雁翔路步行500米。
地铁:乘坐西安地铁3号线在“青龙寺”地铁站A出口沿雁翔路向北300米即到青龙寺东门。
自驾路线:市区走经九路、二环南路、兴庆路,转入雁翔路/青龙路即可。
参考资料
青龙寺历史沿革.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2-23
西安市青龙寺遗址保管所.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2024-02-23
人文历史.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2024-02-23
西安市A级旅游景区名单.西安市人民政府.2024-02-23
青龙寺遗址.西安市青龙寺遗址官方微信公众号.2024-02-23
青龙寺——考古发掘.陕西省地方志.2024-02-23
青龙寺乐游原上看夕阳.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地貌
景区布局
文物遗存
主要景点
空海纪念碑
青龙寺遗址景区仿唐庭院种植的樱花
隋唐青龙寺遗址保护区
乐游原历史文化体验区
古原楼
惠果空海纪念堂
价值与影响
佛教文化价值
密宗的根本道场
俗讲活动
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登高游赏
祓禊
社交生活
历史遗址考古价值
青龙寺遗址是隋大兴城规划思想的实物见证
青龙寺遗址的发掘
青龙寺遗址公园的建立
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城市景观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相关文化
赏樱文化
佛教文化
乐游原文化
交通指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