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坦乡位于
祁门县东北部,东与
柏溪乡相连,南与
祁山镇毗邻,西与古溪交界,北、西北与
黟县、
安凌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为78.8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9%。截至2019年末,大坦乡
户籍人口为4179人。全乡辖6个村、30个组,1235户4271人,其中农业人口4141人,全乡劳动力2718个。境内最高峰为大洪岭望江尖,海拔1126米。
水系以大洪河为主,是
阊江的源头。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福广乡善和下里。
元代时期,隶七都。
明、清时期,从元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建立大坦乡。
1952年8月,成立大中、湘源、复兴3乡。
1956年春,3乡合并设立大坦乡。
1958年10月,为城关公社大坦管理区。
1961年10月,成立大坦公社。
1983年,撤销公社恢复大坦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坦乡辖6个行政村:官田、辉煌、大中、枫林、大洪、光华,下设3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坦乡辖4个行政村:大中村、光华村、复兴村、联枫村,乡人民政府驻大中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坦乡地处
祁门县东北部,东与
柏溪乡相连,南与
祁山镇毗邻,西与古溪交界,北、西北与
黟县、
安凌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78.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坦乡地处祁门县县境东北部
丘陵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脉有皮坑坞头、吊视坑头、拜祭堂、湘源山等,境内最高峰大洪岭望江尖位于大洪村,海拔1126米。
水文
大坦乡境内河道属
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大洪水(
阊江)和大坦河。大洪水为
长江上游,发源于大洪岭南麓境内总长20.5千米;大坦河境内总长10.2千米。大洪水为阊江上游,发源于大洪岭南麓,向南流入
祁山镇。大坦河也发源于大洪岭,向东流入
黟县境。
自然灾害
大坦乡主要自然灾害有
洪灾、风灾、水雹、
霜冻、雷击、
泥石流等。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87年7月24日,造成
山洪暴发,冲毁堤坝近9千米,毁坏农田30余亩,冲毁道路11千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320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大坦乡有耕地面积3003.95亩。
人口
2011年末,大坦乡总人口428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0人,城镇化率14.5%。另有流动人口31人。总人口中,男性2176人,占50.8%;女性2110人,占49.2%;14岁以下573人,占13.4%;15—64岁3344人,占78.0%;65岁以上369人,占8.6%。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4278人,占99.8%;其他少数民族8人,占0.2%。2011年,
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7.4‰,
人口自然增长率4.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坦乡完成财政总收入5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2019年,大坦乡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大坦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492.79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635.78吨。
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2011年,茶园6498亩。
大坦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090头,年末存栏2798头。
截至2011年末,大坦乡有山场面积11.1万亩,木材蓄积量287464立方米,木材销售量2600立方米。
工业
2011年,大坦乡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大坦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63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坦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8人,小学12所,在校生230人;初中1所,在校生102人,专任教师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2011年,预算内教育经费222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1.5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坦乡有文化站,村文件活动中心6个,藏书5万多册。2011年末,乡广播电视站信号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680户,入户率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坦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乡卫院1所,村级医疗室5个;病床18张。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
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坦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6户,人数21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农村五保供养18人。敬老院1所,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3926人,参保率96%。
交通运输
2011年,大坦乡已形成由公路构成的交通网络。祁大公路境内长度14千米。另有大坦至县红星公路。2011年末,全乡6个村完成公路硬化和黑色化。
历史文化
大坦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大中村大坦自然村而得名。
风景名胜
安阜桥亭位于
祁门县大坦乡大坦村头公路边,南北走向,单孔,青石砌筑而成,桥全长(含西侧亭)27.5米,宽6.3米,桥高6米,跨度9米。
大洪岭本名大共山,以
山洪奔泻改名。明
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郑孀妇曾捐金修筑。
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祁、黟两县士绅劝捐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