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沱茶
重庆茶厂生产的茶叶
重庆沱茶是一种上乘紧压茶,由重庆茶厂于1953年开始生产。制作时选用中上等晒青、烘青和炒青鹧鸪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手段,对原料进行搭配、筛分、整形,再进行大拼堆、称料、蒸制、揉袋压形。其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澄黄明亮,叶底较嫩匀,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重庆沱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等多种元素。然而,五十年以来,重庆沱茶经历了盛衰起伏,发展道路艰难,面临着多个发展瓶颈,在困境中缓慢发展。
独特风味
重庆市沱茶,重庆茶厂于1953年开始生产,以重庆、四川省南部地区14个产茶区的优质茶叶为原料,优 质原料与精工制作:制作时选用中上等晒青、烘青和炒青鹧鸪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手段,对原料进行搭配、筛分、整形,再进行大拼堆、称料、蒸制、揉袋压形,属上乘紧压茶
重庆沱茶品质特性:其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澄黄明亮,叶底较嫩匀,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茶中含梗为3%,灰分7%,杂子0.2%。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等多种元素,具有提神益脑,生津止渴,醒酒利尿,去腻消食,防止血管硬化和胆固醇增高之功效。云南沱茶每个净重100毫克,分筒装、六角形和组合形精包装三种,畅销国内。
营养价值
重庆沱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咖啡碱、茶多酚、矿物质等多种元素,具有提神益脑,生津止渴,醒酒 利尿,去腻消食,防止血管硬化和胆固醇增高之功效。还能明目清心,解渴利尿,还有止上消化道出血、止腹胀、止头痛、降低胆固醇含量等疗效。另外,所含天然成份有益于美容健康。
制作方法
沱茶是紧压茶中最好的一种。是以晒青毛茶作原料加工而成的。
制作过程:
1、制坯。
2、蒸压成型。
3、干燥。
产品特点:云南沱茶为碗臼型,色泽暗绿露毫,香气清正,滋味浓厚甘和,汤色黄明,叶底嫩匀。茶中含梗为3%,灰分7%,杂子0.2%。
饮用方法
先将沱茶掰成碎块,也可用蒸汽蒸热后一次性把沱茶解散晾干,每次取3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 用。也有将掰成碎块的沱茶放入小瓦罐中在火膛上烤香后冲进沸水烧胀后饮用,还可在煮烤沱茶的小瓦罐中加入油、盐、糖后饮用。
辉煌历史
重庆沱茶1980年出口
重庆沱茶1980年起出口日本意大利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3年8月在罗马举行的第22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经大会常务组织委员会评定:"峨眉牌沱茶,经实验室分析测验及独立评判委员会对产品有机生化、工艺过程、外观和产品商品的审定证明,本品完全符合有关规定",被授予金质奖章。1985年12月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解放初期
刘邓大军在重庆市组建了西南区茶叶公司,成立不久后,1951年8月改建成重庆茶厂。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其投资达到了1000多万元,职工2000多人,年产量7000多吨。作为全国 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当时的重庆茶厂享尽了计划经济的各种好处。中国西南地区的茶原料云集重庆茶厂,由国家实行统购统销,重庆茶厂从来就不缺茶叶原材料,更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茶叶没有人买,就连自己的职工想买茶叶也得找主管部门批条子。1952年,国家曾用了 4000吨重庆茶叶与苏联换回了136架战斗机,这让他一直觉得很骄傲。据他回忆说,当时的大米才几分钱一斤,而茶叶则可以卖到两三元一斤。这样的价格差距,凸显了茶叶对当时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那个时候,中央号召要建立500个年产量1万担(一担相当于现在的100斤)以上的茶叶基地。”阙成清告诉信报记者说,最初重庆市有茶园10万亩,到上个世纪70年代,茶叶种植面积翻了一番,达到20万亩。
上个世纪50年代初
重庆茶厂开始研制生产重庆沱茶,这款茶叶以川东、川南地区14个产茶区的优质茶叶为原料,经精制加工而成,属于上乘紧压茶。当时的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茶叶生产基本上属于半作坊式。直至上世纪70年代,重庆茶厂才拥有了一条立体生产线, “这条立体生产线是从意大利进口,当时的价值约为700万元左右。”据了解,在那一时期,全国只有两条立体生产线,除重庆市茶厂外,另一条生产线也落户在重庆。获得立体生产线对于重庆茶厂而言意义重大,这使得重庆茶厂在当时快速超越了其他茶叶生产企业。当时大多数茶叶生产企业仍然是手工作坊生产,相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重庆茶厂的立体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而且标准化程度更高:“每一包成品茶叶的大小、重量以及口味都差不多,这是手工作坊难以做到的。”阙成清说。这条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重庆沱茶的质量,技术改造使重庆沱茶将其他茶叶远远落在了后面。到上世纪70年代末,重庆茶厂的云南沱茶年销售量已达8000 多吨,数倍于云南省“下关”沱茶产量。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重庆沱茶声名远扬。1983年8月23日,在罗马举办的第22届世界优质食 品评选大会上,重庆茶厂生产的“峨眉牌重庆沱茶”获得金质奖,这是建国后中国获得的第一块茶叶类世界金奖。获奖后,重庆沱茶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其他各种奖项也纷至沓来,其口碑声名,再一次远超“下关”沱茶。与此同时,重庆沱茶的生产能力也达到一个顶峰,最高时年产量达到2000吨,其营业额若以如今的市值计算,已经达到了近1亿元。而且,随着国际声誉的建立,重庆沱茶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到欧洲日本等30多个国家,出口金额每年达到了600万美元。
国际金奖
重庆沱茶获得这枚国际金奖,对重庆茶厂并无意外可言,阙成清对当时的重庆沱茶充满信心:“这款积聚了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宠爱的茶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远远超过了其他茶叶。”那一时期,对重庆市市民而言,外形酷似圆面包、底下看似厚壁碗的重庆沱茶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当时,火车、轮船到达重庆时,广播里最先介绍的特产就是重庆沱茶”。
惨淡经营
重庆沱茶的好运,伴随着计划经济背影的远去,逐渐走到了尽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经济体制开始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茶叶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大量兴起,一口一口地抢食重庆沱茶的市场。阙成清说回忆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重庆茶厂迎来了最为猛烈的一场暴风雨:不但要面临满地开花的私营茶厂的竞争,而且它长期享受的统购统销待遇也突然被取消了。
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的利税全部上缴给了国家。所以转制之后的重庆茶厂拥有资金很少,更让经营管理层焦心的是,这个企业还遗留了大量老职工。 “在我们的职工队伍中,小学及中学学历的职工居多;而在文革前显赫一时的中国首条立体生产线,在此时也已显得格外寒陈旧。”
就在这个时候,重庆茶厂在原料采购上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茶厂以前的原料来自全国各地,在国家取消统购政策后,原料采购成本急剧上升。“一些私营企业比较灵活,马上就提高了收购价抢夺茶叶原材料。”重庆茶厂一位老职工告诉信报记者,“重庆茶厂属于国有企业,在采购上一直采用国家规定的价格,因此马上就丧失了大量茶源。当时我们的茶叶仍然很受欢迎,但是由于缺少原材料,造成了生产上的严重脱节。”
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重庆市茶厂连续下滑的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具有茶叶产地优势的“下关”沱茶趁势冲击重庆市场,其来势凶猛。据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末,重庆茶厂生产的“山城”沱茶的年销售量已不足100吨,而“下关”沱茶在重庆市场的年销售量则超过了2000吨!同时,从2000年开始,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门槛不断加高,出口配额巨减,严重阻碍了我国茶叶的对欧出口,重庆沱茶地出口也受到冲击。
2001年,位于南岸区弹子石街道的重庆茶厂被迫关门。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企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发展瓶颈
今天,40岁以下的重庆市市民,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重庆沱茶这个一度红遍大江南北的品牌了;而留在老茶客唇齿之间的那一点与重庆沱茶有关的美好记忆,也正被风吹雨打去……
2002年,为了拯救重庆沱茶,重庆茶厂部分老员工集资50万元成立了新公司———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这家新公司的职员仅数十人。阙成清说,当时大家成立这个公司时,就是想背水一战,重拾旧山河,恢复重庆沱茶昔日的辉煌。这群背水一战的人是否能重新拯救重庆沱茶?市场上还有重庆沱茶的发展空间吗?
2004年,重庆益丰茶叶公司生产的重庆沱茶正式恢复生产。据重庆市唯一一家经营高档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联益公司称,该公司这两年出口的高档重庆沱茶,出口量保持在30-40吨,占全公司高档茶叶出口的90%以上。不过由于本地茶叶多属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因等内含物质不及大叶种的云南省茶丰富,用来生产云南沱茶的本地茶叶先天不足,加上茶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超标,无法闯过国外条件苛刻的环保关,所以用于出口的重庆沱茶,其原料茶叶绝大多数采购自云南,这肯定就增加了生产成本———没有茶叶基地的支撑,成为本土茶叶品牌发展的一大障碍。
此外,在出口价格上,由于重庆沱茶多是传统的“半成品包装”(大坨盒装),其出口价格仅为云南沱茶的1/4———仅仅因为云南沱茶多为袋泡茶包装。
阙成清介绍说,你看看如今在市面上销售的下关沱茶,早就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断开发新品,演变出了多种造型的外观与包装,其中一些产品的精致程度,堪比工艺品。阙成清无奈地说,如果重庆沱茶要生产小袋装茶,必须引进相应机器设备,建设恒温车间,设备加厂房至少要投入500万元。而这笔资金,对公司来讲并不是小数目。“其实这两年我也在思考制作些新品种,或对原有云南沱茶进行重新包装,只是囊中羞涩。”同时,茶叶原材料价格也在这两年急剧上升。据阙成清介绍,2006年,公司沱茶经营额在500万元左右,虽然每年出口量大约在100吨左右,也无法与当年相比。“出口造成的资金滞压比较大,而贷款困难,则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
新的机遇
沉寂了20多年的“重庆南川茶叶”再次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日前,南川区正式同法国签订了7 年、每年至少提供35吨茶叶的出口合同,这是该市继上个世纪出口红茶后第一次出口绿茶。据南川市农业局提供的数字表明,该市今年茶叶总产量达到2200吨,实现茶叶总产值525万元,茶农人平增收35元以上。
“南川茶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南川炒青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被定为四川省绿茶炒青收购标准;1985年,南川被正式命名为全国优质红碎茶基地,同年南川红碎茶被评为第25届日内瓦食品博览会金质奖章。但上世纪90年代初,南川茶叶开始滞销,到2000年该市茶叶总产量不足1000吨,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2002年,南川区市迈出了重振南川茶叶雄风的第一步:对本市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今年,经过改造后的大观茶园亩产鲜叶达到1250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近1000公斤。如今,南川市已累计改造低产茶园两万余亩,明年5万亩低产茶园将全部改造完毕。
与此同时,南川把零星分散、荒芜的低产茶园集中连片承包给有实力的业主。南城办事处3000亩茶园被种茶能手周华全部承包后进行统一管理,今年产鲜叶120万公斤,比1999年增加60万公斤。从2002年开始,南川区还引进了福鼎大白茶等优质品种,加速老茶园品种的更新。并且每年恢复发展无性良种茶园5000亩,到2007年该市5万亩茶园将全部实现良种化。今年该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已初尝甜头,比江浙、福建茶提早20至30天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
此外,该市还投入500余万元更新茶叶加工设备。大观益川茶叶有限公司更新设备后,采用最新茶叶加工技术生产的云南沱茶,达到了国际市场对茶叶的143 项指标要求。9月27日,该公司生产的18吨“重庆沱茶”正式装箱出口法国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独特风味
营养价值
制作方法
饮用方法
辉煌历史
惨淡经营
发展瓶颈
新的机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