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老树皮厚达13毫米。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黑褐色,有纵向细条纹,略被短柔毛,当年生枝条多少四棱形,黄褐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灰黄色短绒毛。顶芽小,长约3毫米,芽鳞宽卵形,先端渐尖,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
披针形,长8-16(34)厘米,宽4-5.5(9.5)厘米,先端稍急尖,基部急尖,革质,边缘软骨质,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晦暗,疏被黄色短绒毛,离基三出脉,侧脉近对生,自叶基5-10毫米处生出,稍弯向上伸至叶端之下方渐消失,与中脉在上面明显凹陷,下面十分凸起,向
叶缘一侧有多数支脉,支脉在叶缘之内拱形连结,横脉波状,近平行,相距3-4毫米,上面不明显,下面凸起,其间由小脉连接,小脉在下面明显可见;叶柄粗壮,长1.2-2厘米,腹面平坦或下部略具槽,被黄色短绒毛。
复总状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厘米,三级分枝,分枝末端为3花的
聚伞花序,总梗长约为花序长之半,与各级序轴被黄色绒毛。花白色,长约4.5毫米;
花梗长3-6毫米,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内外两面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毫米,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近等大,长约2.5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或近锐尖。能育
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2.3毫米,花丝扁平,长约1.4毫米,上方1/3处变宽大,
花药卵圆状长圆形,长约0.9毫米,先端截平,药室4,室均内向,上2室小得多,第三轮雄蕊长约2.7毫米,花丝扁平,长约1.9毫米,上方1/3处有一对圆状肾形腺体,花药卵圆状长圆形,药室4,上2 室较小,外侧向,下2室较大,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连柄长约2毫米,柄纤细,扁平,长1.3毫米,被柔毛,先端
态射状
等边三角形。子房卵球形,长约1.7毫米,无毛,
花柱纤细,与子房等长,
柱头小,不明显。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7-8(9)毫米,成熟时黑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长4毫米,顶端宽达7毫米,边缘截平或略具齿裂。花期6-8 月,果期10-12月。
原产我国,现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建省、
台湾省、
云南省等省区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
印度、
老挝、
越南至
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但大都为人工栽培。
肉桂的树皮、叶及“桂花”(初结的果)均有强烈的肉桂味,其中以桂花最浓,依次为
花梗、树皮及叶。枝、叶、果实、花梗可提制桂油,桂油为合成
桂酸等重要香料的原料,用作
化妆品原料,亦供
蛋白巧克力及香烟配料,药用作矫臭剂、驱风剂、刺激性芳香剂等,并有防腐作用。入药因部位不同,药材名称不同,树皮称肉桂,枝条横切后称
肉桂,嫩枝称桂尖,叶柄称桂芋,果托称桂盅,果实称
桂子,初结的果称桂花或桂芽。
肉桂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
体寒胃痛,慢性
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桂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功能,治外感、风寒、肩臂肢节酸痛,桂枝煎剂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道沙门氏菌和人型
结核分枝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
桂丁可治虚寒胃痛。
肉桂的药用品质因产地和品种而异,如
越南北部所产的
企边桂,品质较佳,其
肉桂嚼之有先辣后甜的感觉,而我国所产的大多数桂皮嚼之有先甜后辣的感觉,这可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