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溪乡
江西抚州市黎川县下辖镇
潭溪乡是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黎川县城郊,武夷山脉中段西麓,东邻福建光泽,南靠建宁县,西与本省南城,南丰接壤,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从高速路一小时到抚州市,2小时到省会南昌市,约3小时到福建省福州市。辖口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05亩,辖三都、幸福、大芸、河溪、长洋、团村、文青、河塘、新庄、五星、芦陂等11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涂家林。现有总人口2.2万,均为汉族江右民系。
区划人口
设有三都、幸福、大芸、河溪、长洋、团村、文青、河塘、新庄、五星、芦陂等11个村委会,现有总人口19963人。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灌溉便利,主要种植水稻,是本县主要产粮区。
经济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建立了“五大基 地”1。万亩优质稻生成基地;2。无公害蔬菜基地;3。烤烟基地;4。苗木,花卉基地;5。食用菌生产基地。据统计绿化苗木500亩,花卉200亩,烟叶5000亩,无公害蔬菜2000亩,药材500亩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鳖科,鳗鱼等特色养殖面积逐步加大,柱状田头菇,香菇等食用菌产量连年攀升,农业产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6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9500万元,全乡财政收入259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平均纯收入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5元。
2008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500万元(其中国税30万元,地税433万元,财政37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同比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同比上年增长10%;劳务输出总数为4120人,同比上年增长8.76%。
招商引资风生水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今2013年来通过全乡干部共同努力,先后发展金明矿业,顶美陶瓷花纸,武夷山米业,黎鸿木业,岭石业,陶函墙艺等工业项目,实际进资2290万元,今2013年已新发展吹塑制品厂,达华农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实际进资460万元,进年来发展企业解决富裕劳力400余人。
“十一五”期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95元;财政收支情况逐年好转,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实现,为乡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一)突出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良好势头
一是农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经济总量总体上升。2006年至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0989万元升至12968万元,年增长11.3%,农民人均收入3359由元增至5795元。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凸显工业经济比重。我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潭溪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多层次招商路子,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大力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五年中,引进恒昌盛洋伞业、益农实业、沁峰服装、天源建材等企业,其中福州赛宝塑革和博宇服饰正在洽谈。
三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骨干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着力发展我乡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商品蔬菜、食用菌、烤烟等产业,特别是烤烟由2007年之初的1600亩发展到当今的5700亩,发展速度、规模均居全县前列,创造烤烟发展史上的“潭溪速度”。年创税收万元;在原有传统红砖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墙体建筑材料已成为我乡的一大特色产业。随着商品蔬菜、食用菌、烤烟、新型墙体建筑四大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乡经济结构、产业格局正与市场经济要求接轨,农民现金收入年年增加,生活不断殷实。
(二)突出民生工程建设 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乡党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民生工程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2010年来,完成了长洋村、五星烟水配套工程;投入60余万完成了文青、河塘、五星村饮水工程,新建了9条农村公路,里程达23公里;争取上级项目资金800万兴建江西省第二批重点县小农水建设、修复修建6座桥梁等等。二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面广。2010年来,共投入300万元建设了21个新农村建设点,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造田增粮项目200亩、通道绿化700亩、山上绿化4000多亩;新建了乡卫生院,五星、芦陂、团村、大芸等四所小学;新建了幸福、河溪、五星、芦陂、新庄、团村六个村的村委会大楼;完善了乡敬老院设施,提高了五保户集中供养能力等。
(三)突出党建为本 党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狠抓了党委自身建设。坚持把学习和经济建设相结合,认真开展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规定每周一晚为全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日”,并要求班子每月写学习心得3篇,干部2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村、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完善了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干部队伍管理日趋规范。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及“三包为民”活动,有效地整治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软、懒、散、满、奢、浮”等不良现象,党员宗旨观念明显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
二是完善党群服务机制。围绕建设“富民、务实、和谐”新潭溪的战略目标,通过开展“创建五型党组织、争当五强好党员”活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0年来,在原有机制的基础上,乡党委本着“以人为本、党群连心”的宗旨,深入推行了“党员干部四必访活动”,成立了党群服务各专项小分队,及时为民解忧,为民解困,进一步拉近了党群距离,平和了干群关系。
财政收入
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00万元,占任务数110%,同比增长38%,全县排名第三(其中国税完成42万元,地税完成595万元,财政完成63万元),地税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11月底超额完成全年财政任务。
2011年,全乡财政总收入1645万元,其中地税完成1365万元,国税完成150万元,财政完成130万元。
2013年,全乡实现财政总收入2702.5万元,占计划的102.9%,其中地税完成2297.3万元,国税完成46.6万元,财政完成 358.6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较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71元,较上年增加 200元。
工业
当地陆续建设红砖厂6家,各厂年产红砖4000万块左右。先后引进黎鸿木业、金明矿业、长洋水电站、水漪林水电站、陶瓷墙艺、幸福塑料粒子厂、刚强水泥砖厂等八家规模较大企业,工业总产值约2000万元。
农业
除粮食生产外,大宗经济作物主要以蔬菜为主,约有2000亩,主要分布在幸福、芦陂、河塘、大芸等村。逐步推广食用菌生产,2006年全乡约生产2000万筒左右,主要分布在五星、文青;反季节蔬菜1000亩,主要分布在芦陂、幸福村;各村烤烟发展迅速,2007年烤烟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农业招商项目有2005年引进三元杂交良种猪基地——隆兴旺畜牧有限公司,座落在河溪村;鳗鱼养殖150亩,座落在文青村。
第三产业
由于地处县城近郊,全乡约有200多人从事运输行业,在县城从事建筑农民工约有1000多人,同时,乡政府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为农民进城、外出务工牵线。
特色产业
全面主攻烤烟、有机蔬菜、建材、劳务等四大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主导产业烤烟生产方面,我乡秉承“一户烟农就是一位客商,一座烤房就是一个企业”的理念,为烟农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烤烟种植面积由“十一五”之初的1600亩发展到5000余亩,年产值1500余万元。发展速度、规模均居全县前列,并创建了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新庄现代烤烟生产示范点,区域内烟农年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推行烤烟种植,服务烟农,加大土地流转、农资贷款、烤房建设等相关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的要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产烟产业作为该乡支柱产业继续发酵,正带动该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促进当地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我县以产业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新庄烤烟合作社吸纳了潭溪新庄、三都、五星、河塘、河溪、长洋、大芸、芦陂、文青等9个村的274户686名贫困人口,采取资金、土地、劳务等方式入股,进行年终投资分红。2016年,我乡新庄烤烟合作社扶贫示范基地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重点精准扶贫项目,为促进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构建产业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加快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合作社正着力打造“百千万”扶贫工程项目:即每年种植两百亩果、三千亩烟、100万筒食用菌(黑木耳),以达到合作社产业增效,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历史文化
著名的“团村战役”曾在潭溪乡境内发生,工农中国工农红军在战役中击溃中国国民党12个军团,当年红军在团村附近山头所挖的战壕,依稀可见。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李觏等先人的牌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区划人口
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
工业
农业
第三产业
特色产业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