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渡湖之酒,
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西渡湖之酒古称酒,又名
醽醁酒。是古老的传统名酒。在
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湖之酒选料精细,工艺严谨,采用当地传统“贡米”、“麻矮糯”为原料,用金鸟井涌出的矿泉水经淘洗,浸泡,蒸煮,冷却,糖化,陶瓷小缸多次发酵、过滤、密封,精制而成。酒体金黄透明,浓郁香甜,人称三香,即闻着清香,喝着甜香,斟后余香。
湖之酒采用糙糯米、传统工艺酿造,富含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和多种
维生素、
有机酸、
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
多酚、
类黑精、谷胱甘肽、
低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
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病、抗衰老等功能,具备“低度、营养、保健”的特点。
2014年04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渡湖之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西渡湖之酒属
甜黄酒,古称酃湖酒、酃酒、酃酒、衡酒,名称的来历源于
衡阳酃湖。
衡阳市产酒历史悠久,以酃湖西岸产酒最为出名,其制酒技术被
北魏贾思勰所撰《
齐民要术》记载并称之为“酃酒法”,形成了
中原地区糜儿酒独具魅力的“色泽鲜明,醇厚绵香,浓而不腻,圆润浑厚,
清明节爽快,不
笄礼”的“酃湖”风格,成为自
西汉到
清代历时二千余年的皇宫贡酒,历久不衰。
西渡湖之酒是选用当地特有的麻矮糯为原料加自制饼药(酒曲),在西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精心打造,独具特色,酒体晶莹透亮,光泽鲜明,清香四溢,馥郁醇香浓郁,口感鲜甜、浓而不腻、圆润浑厚、清明爽快、具有不上头的风格。西渡湖之酒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钙、铁、锌、等
微量元素。
营养价值
2007年1月,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历时两年多研究通过的省级鉴定项目表明,
黄米酒有近10项保健功能。研究表明,丰富的氨基酸含量,使黄酒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黄酒中的
低聚异麦芽糖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三代功能因子,能有效促进肠道
双歧杆菌繁殖,改善肠道
生态环境;黄酒中丰富的
维生素含量使其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工艺特色
西渡湖之酒采用糙糯米酿造,含有
米皮、
小麦胚芽等丰富的营养,这是湖之酒与浙江黄酒的区别之一,浙江黄酒采用精米酿造。装入蒸桶的糯米,传统的木蒸桶
吸水性强,蒸熟的米饭均匀一致,发酵效果好控制,比
不锈钢的
不锈钢蒸锅效果好,而且环保。
西渡湖之酒用传统中草药
小曲酒酿造,加曲量比
浙江省黄米酒要少得多,这是湖之酒与浙江黄酒有区别的根本原因,浙江黄酒要加入
麦曲、
糖化酶等现代生物产品促进发酵。湖之酒新鲜的和陈酿的都可以喝,而浙江黄酒新鲜的一般不喝。湖之酒以香甜见长、苦涩味比浙江黄酒要淡很多。
西渡湖之酒拌好酒药,装入荷叶缸,开始发酵。间搭窝是很有讲究的,起透气作用,不能大、不能小,没经验的人是很难搭好的。湖之酒除了
粢饭过程中带入的水分,发酵过程中不再加水,而浙江黄酒发酵过程中要加水,一斤米可以产出3斤左右的酒,而湖之酒一斤米只能产出0.5—0.8斤酒。
产地环境
综述
湖南省衡阳县境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之称,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丰富的原料资源,为酿造西渡湖之酒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位置境域
衡阳县地处
衡阳市西北部,
湘江中游。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东与
南岳区、
衡山县交界,南毗
蒸湘区、
石鼓区、
衡南县,西邻
祁东县、
邵东市,北与
双峰县接壤。东西宽74千米,南北长55千米。
地形地貌
衡阳县地处
五岭上升和
洞庭湖下陷的过渡地带,即“
衡阳盆地”北沿。在盆地中心部位沉积着第三系红岩层,厚约3000米。东、北、西三面一系列穹窿带均以中南部
四川盆地为轴心,环绕排列,构造体态各异。
水文特征
衡阳县境内有湘江及其支流
蒸水等。湘江是
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称
湘江,主源海洋河,源出广西
临桂区海洋坪的龙门界,于
全州县附近汇灌江和
罗江,
北流市入
湖南省,经17县市,在湘阴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至芦林潭又汇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千米,
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
潇水、
舂陵水、
耒水、
洣水、蒸水、
涟水县等。
气候条件
衡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年降水量1452毫米,年平均气温17.9℃左右,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30.3℃。
历史渊源
“湖之酒”古称“酃酒”,因产于衡阳市郊的酃湖而得名,是酃湖之酒的民间简称,是
中原地区“贡品历史最悠久、闻名时间持续最长、诗赋记载最早、赞誉诗文最多”的传统美酒。
西渡湖之酒始于
西汉,盛于三国,历代均作为贡酒,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后汉书》有记:“酃湖周回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
晋朝咸宁六年(280年),
司马炎建立西晋,举行
开国大典,他把出产于酃县的酃酒荐于太庙,作为
白酒来祭祀祖先,犒劳功臣。
北魏,贾思撰的《
齐民要术》可谓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学著作,书中对衡阳酃酒的制法述说就十分详备,并称其为“酃酒法”;北魏
郦道元在《
水经注》中提到的
中原地区最早的名酒,也是
衡阳市的酃酒。
唐朝,
李世民曾以酃酒赏赐
丞相魏徵,并赠诗一首:“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宋代,
欧阳修《送刘学士知衡州》诗曰:“湘酒自古醇,酃水闻名久”等,古人赞颂酃酒的诗文达三百多篇,为国酒之最。
酃酒在世界上也得到了认同,20世纪80年代,
美国的《世界日报》在《中国酒香三千年》一文中,还专笔提到酃酒是世界上的上等美酒。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上海市版《中国实业杂志》载:清末民初,衡阳城内有酿酒作坊179家,每年产酒达3.26万担。故城衡阳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赞。《中国实业志湖南省卷》称:“湖南酒以
衡阳市产者为最著,自来有酃湖名酒,古称酃醁酒,晋代用以祀太庙,
清代作为贡品,名曰衡酒,其质洌,其味醇,为湖南省其他各县酒产所不及。”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受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湖之酒生产规模一直很小,多为民间自产自销为主,少量作坊式生产。
20世纪50年代初,
衡阳县治迁驻
西渡镇后,湖之酒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1951年,正式创办了第一家国营酒厂——西渡酒厂(后称湘南酒厂),专业生产湖之酒,并以“西渡湖之酒”冠名,生产规模、产销量及产品质量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生产情况
1998年,西渡湖之酒年产量达到800余吨,销售额达到1800万元。
2018年8月12日上午,湖南酃酒业黄酒产业园项目在衡阳县西渡高新区举行启动仪式,年产3万吨西渡湖之酒生产基地在此诞生。
产品荣誉
西渡湖之酒共获得奖项30余项之多,连续多年获得
湖南省国际农博会金奖。
1988年,西渡湖之酒获全国首届
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1989年,西渡湖之酒获中国第三届酒类评比银爵奖和法国巴黎包装“世界之星”奖。
2014年04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渡湖之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西渡湖之酒产地范围为湖南省
衡阳县西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糯米:选用麻矮糯。
二、工艺
1.工艺流程:原料→浸泡→淘洗→
粢饭→晾饭→淘洗→入缸发酵→出缸装坛再发酵→提取酒液→杀菌→贮存→配制过滤。
2.关键工艺要求:
(1)淘洗:两次淘洗。
(2)施曲:产地范围内传统酒曲(饼药)。
(3)酿造:鲜酿和陈酿。
(4)封坛:当年干荷叶封坛。榨汁型酒封坛时间1个月至6个月,陈酿型酒封坛时间3年至5年。
3.酿造要求:严格遵守“五不加”原则,不加水、不加糖、不调香、不着色、不加添加剂。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西渡湖之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
湖南省衡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西渡湖之酒的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