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初
中国花鸟画家
王炳初,在画上题作王秉初,1943年出生于州石璜镇,1967年毕业于浙江省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中国花鸟画家,担任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嵊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
王炳初在中学阶段曾随浙江省著名画家商敬诚学习花鸟画,1962年王炳初考入浙江省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学习,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画家。1967年毕业后王炳初被分配到天台县文化馆工作,4年后调回嵊县(即今嵊州)在乡间中学任教。文革期间将近11年没有画画。1984年,王炳初在石中学创办了一个工艺美术班,后来他又办了木雕班和服装班,并发展为嵊州工艺美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王炳初被调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并被选为嵊州市政协副主席,兼职10年,直至退休。2000年,王炳初参加绍兴市政府书画代表团访问日本。同年,随商敬诚先生出席海口市的“全国二十个城市画家写生暨展览”活动。
王炳初出版有《王炳初画集》《中国画二十家·王炳初》等专集。作品有《公社新渠道》《墨荷》《山果》等。王炳初曾多次在中国杭州、广州市萧山区、绍兴等地举办画展,凭借《墨梅》《荷花》《金银花》等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国家和省市级的奖励。
王炳初的创作风格初期为传统工笔或大写意花鸟。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素描、色彩、图案、民间艺术后他开始探索创新,既使用传统花鸟画的借喻、移情、寓意及拟人化的手法,又采用了新的形式。2000年后,王炳初画了很多写生作品,改变了他的画法和题材,作品气格硕大,厚重强烈,有震撼力,特具自己的面目。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3年,王炳初出生于嵊州石璜镇。1956年-1962年,王炳初在中学阶段曾随浙江省著名画家商敬诚学习花鸟画,风格上学陈白阳水墨大写意、周之冕勾花点叶。1962年王炳初考入浙江省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学习,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画家。时至大四,遭遇文革,推迟毕业。王炳初生性憨厚,在运动中不善抛头露面,他选择了抄写大字报的任务,又背地里悄悄临摹古帖练书法。他还从同学冯运榆那里借阅罗曼·罗兰的名著巨人三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书,所以受到当时进驻美院的工宣队的严厉批评,成了全校有名的逍遥派。1967年王炳初毕业。
工作经历
毕业后王炳初被分配到天台县文化馆工作,4年后调回嵊州市(即今嵊州)在乡间中学任教。文革期间的乡村中学,教师匮乏,课程删减,美术被其他学科挤压,王炳初教语文、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甚至用钢板刻了两年蜡纸,将近11年没有画画。文革结束后美院恢复招收研究生,专业老师劝王炳初报名,但他考虑到母亲年老,不愿离家,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1984年,王炳初在石璜中学创办了一个工艺美术班,这在省内尚无先例,招生、考试、录取等均由他一手操办。后来他又办了木雕班和服装班,并发展为嵊州工艺美校。王炳初为学生设立素描、色彩和图案课,由于此前他也没有系统研究过这三门课,促使他开始了边学边教。后来嵊州市二三百家根雕企业的专业人员绝大多数出自嵊州工艺美校,嵊州的中学美术教师也多数出于此。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王炳初被调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并被选为嵊州市政协副主席,兼职10年,直至退休。
2000年,王炳初参加绍兴市政府书画代表团访问日本。同年,随商敬诚先生出席海口市的“全国二十个城市画家写生暨展览”活动。
创作经历
1973年,王炳初创作工笔花鸟画《公社新渠道》,画面六只大天鹅,姿态各异地畅饮抽水机泵出的清泉,以动物的欢快表现公社社员的喜悦。该作品后来王炳初又和浙江画院何水法合作重画,发表于《工农兵画报》,送到北京饭店陈列,并在富春江画报发表。
1990年,王炳初和同学徐君陶在广州集雅斋举办国画联展。1994年,王炳初的作品《墨梅》入选中国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同年,《王炳初画集》出版。1995年,浙江画院、浙江省美协、浙江省花鸟画研究会在杭州市主办了“王炳初花鸟画展”。1998年,王炳初的作品《荷花》入选浙江省中国画小品展,并获得金奖。2000年,王炳初的作品《金银花》获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花鸟画展银奖。2007年1月,王炳初在杭州“湖天一碧”画廊举办“王炳初花鸟画展”。同年10月,王炳初在杭州六和文化会所举办“南风——王炳初花鸟画展。”2012年10月,王炳初与同届同学一起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作品。2014年,王炳初在温州博物馆举办“南风·王炳初花鸟画展”。
社会任职
王炳初任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嵊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
主要作品
专集
王炳初出版有《王炳初画集》《中国画二十家·王炳初》等专集。
画作
创作特点
传统国画
王炳初擅长国画花鸟。少年时期学习陈白阳水墨大写意风格,至大学时期已娴熟的掌握了陈白阳花鸟的特点。大学里他接受了更加严格的传统国画教学,后来着迷于吴昌硕的大写意笔法,追求气势雄强,古拙浑厚,书法则攻颜真卿一路。所以这一时期他既有《公社新渠道》一类工笔画,也有入选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墨梅》一类传统大写意花鸟作品。
探索创新
王炳初在嵊州工艺美校教授素描、色彩和图案课的同时,接触了大量民间艺术,这对他创作产生了影响。他思考如何使传统花鸟画有新的面貌,这一阶段他的作品在构图形式和色彩方面开始有了新的感觉,民间木雕、工艺的装饰因素慢慢呈现于画面。他什么都画,甚至借鉴西方当代艺术尝试在墨水中加洗衣粉或洗洁精,然后施以泼墨泼水,让墨韵呈现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这些尝试有新意也有失意,他并未找到满意的风格,变得迷茫。
不满足于传统梅兰竹菊画法的金科玉律,王炳初开始扩展视野,注意审美发现。这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他的荷花系列,用画面记录“藕花深处”之妙。墨写的荷叶枝干纵横交错,大片的黄色、橘红色是荷丛外面的阳光,有日落的斜辉,也有正午的骄阳,还有阴天莲叶蔽日的孔雀石色调以及秋风乍起的通透之感。花亦自有含苞待发者,或正值怒放者,同样还有残秋余馥的低头者。又取了不同的画题:《秋光烂漫》《莲风起》《翠帷半窥》《叶底熏风》《雨润芳姿》《残秋余馥》《闹红一舸》《香韵秋池》《莲塘霞光》等。既使用了传统花鸟画的借喻、移情、寓意及拟人化的手法,又采用了新的形式,章法上四面出枝、层出不穷,笔墨也颇为丰富,色彩也更艳丽了。此类作品不乏形式感、现代感,与传统似曾相识,与西画若即若离,十分巧妙。
形成特色
2000年王炳初出席海口市的“全国二十个城市画家写生暨展览”活动时,立刻被海南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吸引。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努力捕捉热带丛林中的原生态的美感,画了许多写生作品,改变了他的画法和题材。此后他接二连三的南下采风,福建省云南省海南省泰国老挝、缅甸,几乎每年去一次,拍摄了上万帧照片,收集了各时间段,各种不同植物的生长图片和资料。王炳初选择了热带兰榕树木棉等作为新的画材。他开始采用兼工带写的技法进行表现,但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最后还是走大写意的道路。他原本就具吴昌硕以金石书法入画之长,对颜真卿行书笔意也有研究,所以扬长避短,求异求变。他借西画的满构图特点,力求饱满充实而一变传统花鸟的的清灵明豁;取方构图,改变传统中国画的长宽比例;往往取一个局部而不是全景,增加装饰性现代感;并借鉴山水画的技法,还用了花鸟画不经意的许多山石法,有皴有擦,用积墨表现肌理;用色大胆,常常是大块石绿、桃红、藤黄的映衬,绚烂而不艳俗。总体感觉作品气格硕大,厚重强烈,有震撼力,特具自己的面目。2012年10月,王炳初与同届同学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作品时,在众多名画家的优秀作品中他的作品显得特异、鲜明,画风已与学生时代迥然不同。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2011年,王炳初向天台博物馆捐献作品数十件,天台博物馆为之特设“王炳初花鸟画陈列室”常年对外开放。
2014年1月19日,嵊州市文化广场举行爱心义卖活动,共15位书画家参与。其中,王炳初现场作画,在广场进行了无底价义卖。
社会关系
人物评价
“画画,一忌落俗,二忌落套。学画起点不高,难免落俗;缺少感悟,容易落套。炳初的画避免了这两者。这是因为炳初的艺术人生有它的特点:高起点的启蒙和提携,系统的科班训练,以及长期对表现对象独到的观察和感悟。所以炳初的画,无论是笔墨语言的运用,还是自身风格面貌的走向都显得高雅脱俗。看他的画,确实是在欣赏艺术。”——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著名书画家张浩
参考资料
色彩寓秀异 笔墨蕴大气.今日嵊州.2024-03-05
..2024-03-06
嵊州籍美术名家作品(部分).嵊州新闻网.2024-03-05
山果.浙江日报.2024-03-05
自序.王炳初 个人书画网.2024-03-06
嵊州新闻网.爱心书画义卖.2024-03-0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创作经历
社会任职
主要作品
专集
画作
创作特点
传统国画
探索创新
形成特色
荣誉奖项
社会活动
社会关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