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式重型坦克
二战德国陆军研制的重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是德国陆军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重型坦克。它的称呼为:虎II”/“虎王”,德军编号Sd.Kfz.182、Panzerkampfwagen VI Ausf.B“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强大的重型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怪物。
虎王式重型坦克最大功率为515千瓦(700马力),重量70吨,乘员5人,采用倾斜装甲设计,装备一门88毫米口径坦克炮,防护性火力性突出,但机动性稍差。
虎王式重型坦克自1943年开始研制,1943年12月批量生产,至1945年产总共生产489辆。该型坦克仓促研制、急于投入作战暴露出多种技术缺陷,因而战果不佳。
保时捷亨舍尔
“虎王”的设计最终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被责成着手研制新的重型坦克。波尔舍公司提供了两个基于以前的VK4501(P)样车的方案,并定名为VK4502(P)。第一种方案是将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另一种方案则是炮塔置后,发动机置中(与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布置方式相同)。
两个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盘和车体以及其他部件,发动机都采用VK4501(P)样车的汽油发动机(电传动)。两种方案极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区别。不过由于最终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波尔舍这两种设计都只制造了木制模型。亨舍尔公司有两种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算得上是“继承性强,改进处少”。但是由于这种设计要求有铜作为电路传输,当时铜对德国属于稀缺资源,所以被否决。
德国陆军兵器局第6科负责审查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过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进展极快,最终其VK4503(H)方案被选中进入生产。这个方案采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标准化坦克生产,根据1943年2月德国陆军兵器局的命令,亨舍尔的VK4503(H)设计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中型坦克的扩大版。
1943年10月20日,一辆木制的亨舍尔设计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东普鲁士阿亚茨给希特勒做审查。德国准备从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制造三种样车型号的“虎”II重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六号重型坦克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其中,亨舍尔用的是与黑豹相似的VK4503(H)底盘,前装甲150mm还带有50度的倾斜角,侧装甲80mm倾斜角25度,车前右册装有一挺MG-34通用机枪,每边有9个重叠的有边框的轮子,履带宽2英尺1/2英才寸,重2.5吨。这种设计的虎王后来被大量生产。
发展沿革
虎王重型坦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生产的重型坦克,盟军称之为“王虎”或“皇家虎”(Royal Tiger)。它的设计概念沿袭自虎I坦克但采用了倾斜装甲概念。其重型的装甲及强力的火炮使得盟军望尘莫及,而它的底盘也用在猎六号重型坦克坦克歼击车上。
虎王的诞生
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阿道夫·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六号重型坦克和虎王(虎II)。由于虎式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式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
尽管人们认为虎王是虎式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式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
研制背景
1937年,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开始启动,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亨舍尔公司、MAN公司和保时捷
1941年5月26日,阿道夫·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提出。德国军方对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是:具有更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60公里/小时。会议决定发展间两种重型坦克,分别是代号虎式重型坦克(Tiger Ⅰ Heavey Tank)和虎王式重型坦克(Tiger Ⅱ Heavey Tank)。
1942年,德国投产装备的虎式坦克在战场上的获得成功,导致虎王式重型坦克的研发进度放慢    。但1943年苏德战争的交锋,使德军看到了苏联IS-2重型坦克的威力。为对抗苏联红军重型坦克,准备1944年春季攻势,德国军方加快新重型坦克的研制    。
研制历程
方案比较
1943年1月,根据德国军方要求,一种取代虎式坦克的新重型坦克的设计开始。虎王式重型坦克是与虎式坦克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阿道夫·希特勒要求将虎王式重型坦克的首上装甲加厚到150毫米,同时装上火力更强的坦克炮,在六号重型坦克坦克88毫米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身管更长、威力更大的88毫米71倍口径的坦克炮。德国陆军兵器局最初责成保时捷、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设计,最终由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公司来研发竞争。两家公司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保时捷公司的两个方案基于以前的VK4501(P)(P)样车改进,并定名为VK4502(P)。方案一是将炮塔前置,模仿苏联坦克的动力包后置方案;方案二则是炮塔置后,发动机置中(类似于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两个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盘和车体以及其他部件,发动机都采用VK4501(P)样车的汽油发动机(电传动)。保时捷制造了两种方案的木制样车模型,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区别外,两者基本相似。
亨舍尔公司的两个方案为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该公司量产的虎式重型坦克为基础改进,其继承性强,但改进处少。VK4503(H)方案样车则采用苏联坦克的倾斜装甲外形和德国克虏伯公司的炮塔旋转系统    。
制造过程
1943年12月,德国陆军兵器局审查评估后,确定选用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样车正式投产,定名为虎王式重型坦克(又称:虎2/虎Ⅱ)    。
虎王式重型坦克四视线图
首批的50辆虎王坦克(包括样车在内)装备了保时捷公司设计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后期的则安装了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克虏伯公司制造)。德国军方计划用虎王式重型坦克主要对抗苏联红军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
1944年12月,德国陆军根据前线使用经验和部队意见,又先后对“虎王式重型坦克进行了20多项改进,对发动机冷却系燃油系统和行走部分进行大量改动,改善了发动机散热性能和严寒条件下的启动性能,有效提高了坦克的可靠性。但改良型虎王坦克还没来得及生产,战争就结束了  。
1945年3月,虎王式重型坦克一共制造了489辆(包括三种变型车-V1、V2、V3)。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辆,1944年1~12月制造了377辆,1945年1~3月制造了100辆,生产了四个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比原定的1500辆的生产计划相差甚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盟军轰炸了亨舍尔在卡塞尔地区的工厂以及虎式重型坦克的生产所耗费的原材料和工时相当多  。德国军方后续还研制更重的E-75重型坦克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坦克歼击车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失败后,立即转入战略防御,形势迫使他们大量生产坦克歼击车。德军统帅部认为,坦克歼击车是对付苏联坦克的有效兵器。
1943年2月开始启动研制代号猎虎坦克歼击车,同年10月20日,第一辆猎虎坦克歼击车样车制造出来,德国军方就急不可待订购了150辆,但为时已晚,反法西斯战争的苏联和同盟国军队逐步推进。猎虎坦克歼击车最后生产不到70辆,其中大约有48辆在战争快结束时才装备部队。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1943~1945年间生产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善于利用现成的坦克底盘改装成自行火炮,并且使自行火炮的口径超过原来基型坦克的火炮口径。猎虎坦克歼击车以虎王式重型坦克车体为底盘,火炮口径也由原来的88毫米增大到128毫米,身管长为55倍口径,猎虎坦克歼击车成为二战时德军威力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它所发射的穿甲弹可以击毁二战时期盟军所有重型坦克的主装甲。该车弹药基数38发。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前装甲厚度达到250毫米,是二战时期装甲车辆最厚的装甲,因此该歼击车的战斗全重达到71.7吨,乘员人数为6人。尽管该战车的威力十分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相当差,最大速度只有38千米/小时,越野速度只有17千米/小时,再加上它的生产数量只有70辆,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由圣瓦勒汀的工厂生产,它的测试则是在奥地利的道勒沙姆进行。
猎虎坦克歼击车装备了两支部队,一支是第653重型坦克歼击营,另外一支是第512重型坦克歼击营。第512重坦克歼击营组建于1944年夏季,由两个连组成,该营的指挥官是沙夫少校。第512重坦克歼击营作为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部分参加了德军在匈牙利的战斗,之后被拉回德国参与东西两线的防御作战。而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则是在1945年春天组建的,其兵力不满员。它参与了德军的阿登攻势,然后被使用在西线莱茵河以及卡尔舒赫地区。1945年夏天,美军对缴获的猎虎坦克歼击车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能在2100米的距离上击穿美军M26重型坦克的前部装甲板。猎虎坦克歼击车战后幸存的很少,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有一辆猎虎坦克歼击车,英国的波维顿坦克博物馆有一辆作为展品的“猎虎”坦克歼击车,另外美国的阿伯丁试验场也有一辆。
指挥坦克
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辆虎王式重型坦克改装为指挥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其中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无线电台:FuG8型和FuG7型。首辆指挥坦克在1945年2~3月开始服役。两种指挥坦克的携弹量都为63发(32发穿甲弹和31发高爆弹)。为指挥坦克新增的无线电装置体积增大,需要增加配线、天线和GG400辅助发电机,因此占用了额外的空间。为了解决内部空间需求,德国生产方改动车辆仓内布局,减少弹药携带数量,具体为取消17发88毫米坦克炮弹和10包机关枪炸弹的存储空间。
105火炮坦克
1944年后期,克虏伯公司曾建议为虎王式重型坦克换装105毫米KwK45 105L/68型火炮,但最终没有实现。
装甲回收车
ARV装甲回收车,是德国军方为应对重型履带装甲回收车的严重短缺而改装的专用车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方不得不放弃或摧毁数百辆自己的坦克,以防止它们落入敌人手中。ARV装甲回收车的产量很少,1945年7月,英国曾调查了亨舍尔公司开发的一种多臂式蒸汽机车,只是采用虎王式重型坦克车体改进,但计划进展到什么程度还不清楚,也没有找到图纸、模型或模型。
技术性能
火力
“虎王”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 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 9d型观瞄镜。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M4中型坦克的主装甲,不仅是“谢尔曼”坦克,还有“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Kwk43坦克炮使用弹种为Pzgr39-1和Pzgr40/43,另外还使用HE-T榴弹。使用Pzgr39-1的穿甲性能为射程1000米时165毫米,2000米时132毫米;使用Pzgr40/43 1000米为193毫米,2000米为153毫米。(全取30度的入射角)。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
装甲
“虎王”正面装甲厚达150mm,而炮塔正面也有180mm厚的装甲防护,并且车体与炮塔均有转轴倾角,防护性能极其优异,当时盟军普遍装备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在零距离方能将其击穿。苏联于1944年将缴获的102号虎II在库宾卡进行了测试,称苏制122炮和100炮能在500米打穿首上的焊缝,然后在1500米打穿炮塔正面,并把测试中的虎王的装甲质量问题归因于缺少,然而事实上这只是射击装甲上固有的观察孔、机关枪孔及反复射击同一部位的结果,不足以作为虎II装甲劣化的证明,同样苏联人也从未证明俄罗斯坦克如IS-2被同类火炮射击时不会出现焊缝开裂。
虎王的装甲质量明显高于同时期盟军生产的坦克的装甲,更因为其更加厚重,二战中西方盟军和苏联红军任何一种火炮都无法在正常交战距离击穿虎王的正面装甲。
炮塔
首批的50辆“虎”Ⅱ重型坦克(包括样车在内)装备了波尔舍公司设计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晚期的则安装了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克虏伯公司制造)。两种炮塔都安装在车体中央。波尔舍炮塔是从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于VK4501(P)(P)样车的设计)上发展来的。尽管这个设计本身没有被接受,不过炮塔的设计却被接受了并安装在亨舍尔设计的“虎王”重型坦克上。
克虏伯公司也设计一种炮塔来装在亨舍尔公司和保时捷公司的两种不同的坦克底盘上,克虏伯公司的这种炮塔设计编号为:P-2 Turm。P-2 Turm炮塔的前装甲为100毫米厚,具有60度的倾斜角度,顶装甲为40毫米,炮塔内有宽敞的空间,能携带16发炮弹。一种新的设计为混合型的设计,混合性设计的虎王乃是一种过度的型号。克虏伯公司大约生产了50个这样的炮塔。50个P-2 Turm型炮塔安装在保时捷公司生产的底盘上。这种新的炮塔被命名为:Serien Turm。不过最后定型的是亨舍尔炮塔,因为德国军方认为保时捷炮塔虽然防弹外形不错,但圆滑过度,很容易造成跳弹自伤。
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前装甲厚度为180毫米,81度倾斜角,侧面装甲的倾斜角度被修改为69度,修改倾斜角度后的炮塔能够多携带22发炮弹波尔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弯曲状,车长指挥塔位于炮塔左侧。由于火炮防盾弯曲形状会导致一些机械问题,1943年12月,亨舍尔公司受命设计一个新炮塔作为以后的标准炮塔。亨舍尔型炮塔的车长指挥塔比较平,不象波尔舍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头式”。亨舍尔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虎王”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8°-17°。装有保时节炮塔的虎王重68.5吨,而装亨舍尔的炮塔重69.8吨。
炮塔装甲厚度列表(毫米/倾斜角度)=前装甲=侧装甲=后装甲=顶装甲
保时捷公司的炮塔=100毫米/曲面设计=80毫米/30度=80毫米/30度=40毫米/77度或40毫米/90度
亨舍尔公司的炮塔=180毫米/9度=80毫米/21度=80毫米/21度=40毫米/78度或40毫米/90度
混合型的炮塔=150毫米/50度=80毫米/25度=不详=40毫米/90度
Hull型炮塔=100毫米/50度=80毫米/0度=80毫米/0度=25—40毫米/90度
发动机与机动性
“虎王”为缩短开发时间而使用与“黑豹”、”虎“式相同的的发动机,为迈巴赫公司生产的HL 230 P45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515千瓦(700马力),该发动机虽然可靠,但却因“虎王”的重量而出现了的问题。“黑豹”是45吨,六号重型坦克57吨,“虎王”达到创纪录的70吨,这样一来其单位功率降到10马力/吨,机动力严重不足。其最大公路速度为38千米/小时(实战中只能达到30千米/小时),越野速度15千米/小时(没有骑自行车快)。而且履带的单位压强大,造成通过能力也很低。动力不足和车体超重也导致了发动机超负荷运转。“虎王”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上都刻着“到目前为止绝对值得信赖”的字样,说明该车在这种“超负荷”条件下是不“值得信赖”的。由于“虎王”的发动机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在战场常常导致致命的危险。其每次刹车开炮(当时的坦克不能行进间射击)都有可能损坏机械,而且维修起来也很麻烦(也许因为德国坦克太精密复杂,且容易产生故障,所以德国的修理人员都很优秀)。
虎王采用的传动装置为迈巴赫公司的“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此外,还安装了亨舍尔公司的L801型机械操纵系统。行动装置包括双扭杆独立式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9个直径800mm的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条履带有92块履带板组成。这一套装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转动作。“虎王”重型坦克装备两种履带,用于铁路运输的660mm窄履带以及更宽的800mm战斗履带,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虎王式重型坦克的采用炮塔中置、动力舱后置的总体布局,乘员舱在车体前中部。该坦克车体和炮塔为倾斜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式坦克有较大提高,坦克前部150毫米呈40°倾斜的首上装甲等效厚度超过220毫米,当时盟军坦克炮均无法正面击穿其装甲,因而提高了该坦克的防护性能。坦克装备了新型加长88毫米坦克炮,增强了火力。同时该坦克采用了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坦克的部分组件,便于快速转产保证战车需求,但同时坦克也具有许多新的技术特征    。
虎王式重型坦克乘员为5人,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通讯员兼机枪手。各个坦克之间通过电台联络,该坦克主要安装了FuG5型无线电台,有一些则安装了FuG2无线电台  。
防护系统
整车装甲
虎王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受到重视,采用倾斜式车体和轧制钢装甲板制造,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50毫米,前下装甲板厚100毫米,侧上、侧下装甲板厚80毫米,后装甲板厚80毫米,顶装甲板后40毫米,底装甲板厚25~40毫米;炮塔前装甲厚130毫米,侧面和后面装甲板厚80毫米,顶装甲40毫米    。虎王式重型坦克有一部分车型,涂上水泥防磁装甲。水泥防磁装甲(德文:Zimmerit),用于防御磁性反坦克手雷或磁性反坦克炸药包。但对防御穿甲弹(APCBC/APCR)、高爆穿甲弹(HEAT)没有作用      。
两型炮塔
虎王式重型坦克的炮塔分保时捷型和亨舍尔型,其中保时捷型炮塔装备一门88毫米火炮,携弹80发。保时捷型炮塔装甲:正面100毫米厚,最大倾斜60°的弧形结构,炮塔正前方有一小段是0°垂直装甲,顶装甲为40毫米。搭载保时捷炮塔的虎王坦克主要装备给了西线各重装甲营。该炮塔装甲厚度较薄,在实战中很不可靠,在西线1944年8月塞纳河战役中一次有记录的作战,被M18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坦克歼击车或“萤火虫”坦克正面击穿炮塔,也是极少数有记载的被正面击穿的虎王。
亨舍尔型炮塔装甲:正面185毫米,10°倾斜角,侧面装甲的倾斜角度被修改为21°,修改倾斜角度后的炮塔能够携带60发炮弹。亨舍尔型炮塔的防盾呈弯曲状,不像保时捷型炮塔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头式”。亨舍尔型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
虎王式重型坦克的车体重量由于使用的炮塔不同而略有差异,其保时捷型炮塔的生产型号为战斗全重为68.5吨,亨舍尔型炮塔的生产型号为69.8吨  。
武器系统
虎王式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装有炮口制退器的88毫米口径KwK43 88L/71型坦克炮。该炮由德国高射炮发展而来,并加长了炮管,最大有效射程10千米,威力更加强大。火炮身管长6.248米,71倍径,发射的炮弹有43式穿甲弹和43式杀伤爆破弹。炮弹重为10.4千克,穿甲弹的初速为1000~1130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2~152毫米。杀伤爆破弹的初速为950米/秒,在射角为15度时、最大射程可达10000米。辅助武器有3挺MG-34通用机枪型7.92毫米车体、同轴机关枪。车内携带78~84发炮弹和5850发机枪弹    。
最初虎王式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9d型观瞄镜。火炮射界为+23度~-15度。该坦克的88毫米火炮对苏联T-34中型坦克和美国谢尔曼M4中型坦克(包括M4A3E2谢尔曼)都构成致命打击,优于同时期的美国、苏联同级火炮  。
动力系统
虎王式重型坦克初期批量生产型的发动机采用迈巴赫公司的HL230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600马力。后期批量生产型坦克采用了新的迈巴赫HL230P45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提高到700马力。坦克传动装置为迈巴赫公司的“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此外,该坦克还安装了亨舍尔公司的L801型机械操纵系统。虎王重型坦克装备两种履带,用于铁路运输的660毫米窄履带以及更宽的800毫米战斗履带,使用极为不便。
虎王式重型坦克由于发动机耗油量大,所以机动持续性相对其他德军坦克要差。该坦克最大公路速度为41.5千米/小时,越野最大速度则只有10~20千米/小时  。
缺陷
“虎王”坦克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转向控制系统由于过大车重带来的压力,经常突然报废;而且衬垫容易漏油。
另外,坦克的发动机不仅油耗惊人,还很容易过热甚至熄火。这是因为虎王坦克并没有采用为其专门开发的发动机,而是直接采用现成的700匹马力迈巴赫HL230 P45,该型发动机原本配用于较轻量级的黑豹(46吨)和虎式(57吨),使其驱动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是一种“小马拉大车”的行为,发动机必须时刻保持全速运转才能带动坦克,这必然会极大程度的减损发动机寿命并降低其可靠性。
行程方面“虎王”也较差,在公路上1升油只能走162米,为此即使装满864升的油箱,其公路行程也不过140千米,野外时还要减少一半。这对大战末期燃料不足的德军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当时,不少“虎王”在没有受到任何损坏的情况下,因燃料用光而经常被遗弃在荒凉的路旁。
设计厂家亨谢尔的员工,虎王的总工程师埃尔温·阿德勒战后解释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频出,主要归因于未经测试验证便仓促投入量产。”动力系统的过度负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本来,已经有一款专门为虎王坦克定制改良的迈巴赫HL 234 P45发动机被设计出来,准备为虎王坦克换装。该机采用机械注油技术(燃料直喷)取代HL 230系列的化油器结构,提高了燃烧效率,新款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预计在850-1000匹马力左右,甚至还有增压方案能让发动机输出更多的动力。但是,由于第三帝国末期战事吃紧,资源匮乏,加之工厂和研究机构时刻受到空袭威胁,这些动力升级方案直到战争结束,都还只能停留在图纸阶段,连一台工程样品都没能制造出来。
战斗中的虎王
“虎王”重型坦克被配属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重装甲营。大多数是配属给国防军部队,大约150辆配属于党卫军部队。1944年2月,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重装甲营都接受到了“虎王”重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在两线都参与作战,在有经验的乘员操纵下,它是一件令敌人害怕的大威力武器。
最早制造的5辆“虎王”重型坦克被隶属在德军130装甲教导师下(第316无线电技术装甲连),不过没有用于战斗。“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接着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装甲营在1944年7月波兰桑多米亚兹地区作战。
第503重装甲营在诺曼底登陆中有两个连装备了“虎王”重型坦克(波尔舍型炮塔),但在1944年8月底,严重的机械问题导致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损毁。而1944年,第506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阿纳姆战役(“市场。花园”行动)。据资料记载,有150辆左右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阿登战役,党卫军第501重装甲营(隶属于“佩普”战斗群)就有一些。
在东线,“虎王”重型坦克参与了在匈牙利以及波兰中部的战斗。对它的防护最有发言权的是前线官兵,武装党卫军102重装甲营的鲁道夫-维斯特(Rudolf Wuester)军士长回忆在柏林之战中“装甲板被打得哐哐直响……我们被三枚炮弹同时击中,虎王坦克被炸得就象婴儿车一样前后摇晃……我们确认坦克前部有6个巨大得象月球坑一样的炮弹坑,但都没有击穿,虎王万岁!”
东线“虎王”的首战为第501独立装甲营参与的争夺苏联维斯图拉河上巴拉诺夫桥头堡之战。在奥格莱德的战斗中几辆虎王曾被数辆T-34/85伏击击毁,其中一辆被送往库宾卡博物馆展出。在德布勒森战役中503重坦营于匈牙利奋战,取得了121辆坦克,244门反坦克炮5架飞机和一列火车的战果。并损失了25辆虎王,其中10辆被苏联红军击毁,2辆被送回维也纳大修,13辆因机械故障、缺乏燃料被乘员自行炸毁。
在1945年1月,接受抵抗苏联进攻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任务,此后参加德国对匈牙利的进攻。1945年4月,在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坦克与苏军在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直到战争最后一刻,若干辆虎王还在柏林市中心顽抗。103SS重坦营(原503重坦营)在45年号称共取得了500个战果而只损失了45辆虎王。在1945年5月10日,一辆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被其乘员自毁,这也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一辆被摧毁的坦克(注:德国是在5月9日正式投降的)。
著名车组
库尔特肯斯佩尔
它极可能是真正的德国装甲兵第一尖子,和他的坦克在一起时是不折不扣的"陆地之王"。他曾经担任过坦克上的装填手、炮手和车长,摧毁第50辆敌坦克后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在参加了100多场坦克战后获得银质坦克突击章,消灭了126辆敌军坦克(另外还有20辆没有得到确认)后荣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
他是唯一在战争日志上留下名字的德军装甲部队非军官成员。他作为一个虎I和虎II坦克的指挥官时还干掉了另外42辆敌军坦克,使其个人得到确认的总战绩上升到168辆敌军坦克。他在东线和西线一直战斗到1945年4月29日阵亡为止,曾经四次被提名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始终没有得到这一应得的荣誉。
1944年5月第503重坦克营回到德国本土进行整编。1944年5月14日该营接收了第一辆虎王(虎II)坦克,肯斯佩尔被调到第一连担任虎王坦克的炮手。诺曼底登陆开始后,该营被调往西线迎击盟军,当时共编有12辆虎王坦克(全部在第1连)和33辆虎I坦克,也是诺曼底战役中唯一的虎王坦克单位。7月11日肯斯佩尔敲掉了两辆英军坦克,8月20日德军大势已去时他被派去指挥一辆虎王坦克,这也成了他直到战死时一直所在的岗位。
在回到本土进行再次整编后,第503重坦克营于1944年10月前往匈牙利战场。在这之后的大小战斗中肯斯佩尔的战绩不断增长。1945年4月29日在沃斯提兹(WOSTITZ)地域的战斗中他击毁了第168辆敌军坦克,之后更多的苏联红军坦克向他和他的同伴们扑来-炮弹击中了他的虎王坦克,终结了陆地之王肯斯佩尔的传奇。
许多战史学家坚信他的战绩应该超过195辆敌军坦克,比米歇尔·魏特曼、奥托·卡利欧斯、恩斯特·巴克曼等大名鼎鼎的装甲英雄们战绩更高,可名气却远不及他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似乎有一种躲藏在光环背后的天性,永远默默无闻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的一位指挥官阿尔伯特·鲁贝少尉这样评价他:"库特·肯斯佩尔是个毫不犹豫地帮助别人的人。他会与他的同志们一起分享自己的食物和饮水,如果需要的话,甚至拿出自己的最后一件衬衫。他是个真诚而豪爽的人,每个认识他的人都会感到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时,只要他出现在前线,自己就是安全的,因为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抛弃自己的战友"。
除了鲁贝和冯-罗森在战后合著的503营战史中提到肯斯佩尔以外,很少有资料记载他的事迹。
卡尔布罗曼
卡尔·布罗曼的虎王坦克于1945年1月从铁路运送到东普鲁士的格但斯克地区(现格但斯克)协助疏散难民以及阻击苏联红军的行动。1945年1月31日,鲍曼作为SS第503重坦克营第1连的一名车长在连长利瓦特中尉的带领下,和一些空降部队一起对雷格兰地区展开突击,全连共摧毁了80门苏军反坦克炮。在森林中迪纳斯堡SS上士在车外进行联络时被苏军子弹击中头部,而布罗曼的虎王坦克则由于遭到数枚反坦克炮弹命中而抛锚,因此他并未参加对雷格兰防线最后的总攻击。
1945年2月3日,鲍曼率领4辆虎王坦克前往被苏军围困的昂斯瓦德执行解围任务。结果4辆坦克无法通过厚达5公里的包围圈,反而在击毁了2辆敌坦克后全部抛锚。乘员弃车后又找到4辆新的虎王布下防御线,他们在霍亨瓦德和萨林丁地区抵挡了苏军的数次突击。在战斗中鲍曼的坦克主动轮被打坏无法动弹,夜里其余3辆虎王将它拖到了破败的昂斯瓦德圣母堂进行修理。一个月后,布罗曼和SS上尉贝克的2辆虎王在1辆IV号坦克、1辆突击炮和1门88毫米高射炮的支援下顶住了苏军80辆坦克大集群冲击并摧毁了其中57辆(各单位共同战果).之后布罗曼指挥他那辆孤独的虎王猛冲赫尔曼斯霍夫农场的苏联红军包围圈,终于将困在那里的第23军野战司令部拯救出来。
卡尔·鲍曼于1945年2月2日到3月18日期间在格登哈根地区共取得了击毁敌坦克66辆(包括部分波兰第1装甲旅的T-34坦克)、火炮44门和15个车辆单位的惊人战绩。他因此殊勋而于4月29日获颁骑士勋章,但是他并没有出席授勋典礼。在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后,503营的残部撤回至Swinemunde (Swinoujscie)地区并参加了Stettin (Szczecin)地区的战斗。在第三帝国的最后日子里,六辆503重型坦克营的“虎王”坦克配属给武装党卫队第11装甲掷弹兵师(诺德兰师)并参加了柏林会战。布罗曼幸运地活到了战后,并在德国一所大学的齿科研究室担任技术员。
卡尔克纳
1945年4月19日,苏联红军已经开始进攻柏林市郊结合部。SS第503营的缪勒中尉率领第2连的5辆虎王坦克在格尔诺高地布阵并对袭来的苏军坦克集群进行阻击,但是德军由于开炮过早而陷入弹药不足的窘境。SS中尉立即呼叫后方待机部队,SS上士卡尔·克纳带领3辆虎王赶来。在他的配合下战斗群共摧毁了70辆苏军坦克,但是缪勒在下车后遭到苏军冲天炮射击身亡。
在随后的侦察行动中,克纳在波拉斯多夫地区发现了一个整编的苏军坦克旅在加装油料,共密集着100辆以上的T34/85坦克,另外在通往斯特拉斯堡的公路上停着1个连的IS-2重型坦克,克纳立即通知旁边的哈勒SS军士长和另一辆僚车。3辆虎王坦克突然出现在毫无防备的苏联人面前!汉斯·克纳佩兹布什抢先开炮摧毁了苏联红军重坦克连编队的头1辆和最后1辆IS2坦克,这个IS重型坦克连的指挥官肯定是一个蠢货,他将坦克全部横在林荫道中间,而克纳是从他们背后发起攻击,结果苏军坦克火炮被树木阻挡而无法将炮塔转向后方。虎王们大开杀戒,整条公路成为了苏联坦克的坟场,克纳打出了所有的穿甲弹后退出战场。在这场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中,克纳共击毁了39辆苏军坦克,哈勒包办了另外25辆。
他们立即赶往主防御区背后补充弹药,这时其余的虎王已经全部开往维尔诺伊辛地区。中午刚过,恼羞成怒的苏联红军派出超过30辆T34坦克向这3辆虎王坦克扑来。谢法SS少尉的第4辆虎王正巧赶到进行支援,此战苏联坦克再次全军覆没,接下来虎王又使用带延迟引信高爆弹击溃了苏军步兵的进攻。日落后,苏军至少1个连的IS2重型坦克发起第2波攻击,但是也被全部击毁。克纳随后率领战斗群退到施特劳斯堡驻防。4月19日正好是克纳的25岁生日,在这一天他的击毁坦克记录激增至76辆。
克纳战斗群在施特劳斯堡附近摧毁了若干辆苏军坦克(数量不详),在拖延了苏联红军的行进后他们退至奥特朗斯堡,克纳的坦克严重受损而被送进多根缪勒工厂紧急维修,他于是将谢法的虎王坦克“据为己有”。
克纳带领虎王集群由利希登堡出发经比斯多夫向柏林市区进发,途中再次遭遇苏联坦克集群。克纳和菲克SS下士的2辆虎王迅速转入反击,他们共摧毁了15辆敌坦克,但这也是菲克的最后一场战斗:他的坦克指挥塔被击中,大口径子弹穿过观察口打断了他的脖子,SS下士的脑袋滚落在战斗室的地板上。
早晨,克纳击毁了1辆IS-2坦克,但是他没有注意到还有另一辆隐藏在视线之外。第2辆IS2突然出现并从正面发起攻击,这次精确的射击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的:122毫米炮弹正好打进了虎王的88毫米炮膛,猛烈的爆炸将克纳的装填手打成了碎片!克纳赶紧命令向修理部队集结地撤退。将坦克交给修理工后,克纳又把原属于菲克的虎王抢来自己用。
已经晋升为SS军士长的卡尔·克纳与施雷特SS少尉的2辆虎王在柏林市区的科尔福斯滕施特塞地区和哈林泽火车站附近伏击并摧毁了2辆苏军坦克。就在这一天苏军基本控制了柏林,战争实际上已经以德国的全面失败而结束。
德军已经被压缩在帝国总理府附近的很小一块区域内,另外在哈林泽火车站还有一部分SS“诺德兰”师的士兵据守。SS第503重坦克营营长赫尔茨克SS少校、克纳SS军士长和谢法SS少尉被召集到纳粹党务办公厅接受了一番毫无意义的表扬和最后的指令,在那里他们见到了纳粹德国最高执政者之一的党务办公厅主任马丁·鲍曼,他也正准备搭乘虎王坦克逃走。卡尔·克纳获颁骑士勋章。
第503营仅剩的几辆虎王坦克收到了戈培尔直接下达的指令:“贵部必须在弗里德里希车站集结,经过魏登当玛桥向奥拉宁堡突围!在接触到施坦因纳战斗群后,和他们一起向施勒苏益格-霍尔斯泰因进攻!”官兵们哪会听他的屁话,现在最重要的是活着离开这里。戈培尔大概觉得还不过瘾,在克纳战斗群出发前听到了这个瘸腿博士最荒谬的命令:“向西方突破后,你们要尽量和那里的加拿大军队一起继续打击东边的苏联人!”同一天晚上21:00时,克纳在魏登当玛桥前方的弗里德里希大街击毁了4辆苏联红军坦克,他在街角发现了一辆无人使用的完整“黑豹”坦克,里面油料弹药充足。克纳以其一贯作风将这件礼物照单全收,并调拨了几名士兵驾驶这辆“黑豹”与自己同行。
克纳的小战斗群开始了逃离柏林的突破行动。他们从施特根出发向迪贝利茨前进,并在5号帝国大街击毁了执行封锁任务的1辆IS-2重型坦克,之后又端掉了2辆苏军自行火炮。夜幕,随着第三帝国的末日降临。“黑豹”坦克由于发电机故障而被自行炸毁。克纳最终突破了包围圈向巴雷堡南方前进,他的虎王坦克在行进途中陷入一片松软的草地。卡尔·克纳放弃了坦克并向西方走去,他的下落不明。
SS军士长卡尔·克纳短暂而辉煌的战斗结束了,他最终的战绩是击毁了100辆以上的敌军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就是说SS第103/503重坦克营总战绩的20%以上是由他取得的。
注:武装党卫队军士长卡尔·克纳和武装党卫队少尉卡尔·鲍曼都是“虎王”坦克上的尖子,他们的作战经历几乎全在“虎王”坦克上渡过。他们都在第三党卫队装甲师(日耳曼尼亚)著名的503(103)重型坦克营服役。党卫队第503重型坦克营的前身是党卫队第三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的第8连,1943年7月到1944年3月装备“六号重型坦克”坦克。
猎虎
“虎王”重型坦克的变型车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猎虎”坦克歼击车、Grille 17/21/30/42自行火炮(样车)、280mm重型火炮运输车(样车)。这里主要介绍“猎虎”坦克歼击车。
德国于1943年2月开始研制“猎虎”坦克歼击车,同年10月20日,便造出木制模型给希特勒审查。“猎虎”坦克歼击车设计的目的是远距离支援步兵和装甲战斗车辆。1944年2月一共制造了两种原型车,一个是波尔舍悬挂装置,由8个负重轮组成,另一种是亨舍尔悬挂装置,由9个负重轮组成。其第一次命名为JagdpanzerVI,后来改成Jagdtiger,其设计编号为Sd.Kfz.186。德国人原计划于1943年12月开始生产,不过最后改成在1944年7月开始,又由于需要优先生产PzKpfwV“黑豹”坦克而推迟。到了1945年1月决定优先生产“猎虎”坦克歼击车的时候,德国形势已经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基于虎II坦克的底盘以及部件,它安装了一门128mm的PaK44L/55型火炮(取自“鼠”式超重型坦克)以及两挺用于防空和自身保护的MG-34通用机枪/MG42机枪。其火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力最强大的反坦克炮,它可以轻易地在盟军绝大多数火炮的范围以外击毁盟军的坦克。火炮被固定在重装甲防护的车体上部中央。其上部舱室侧面是由单片斜角装甲连接在车体侧面的。火炮可以左右各转动10度,俯仰角为-7到+15度。使用的穿甲弹威力相当大,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命中法线角为30度时,可击穿230mm厚的钢装甲,在3000m的距离上,可穿甲170mm。弹种有两种:穿甲弹和破甲弹(均为分装式弹药)。这种128mm反坦克炮本来有炮口制退器,装车时,为了减少射击时炮口焰,以免暴露自身,取消了炮口制退器。
猎虎”坦克歼击车的防护性能相当不错,战斗室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250mm,不仅超过了“虎王”坦克炮塔最厚部位的装甲厚度,也超过了“鼠”式超重型坦克的最厚部位的装甲厚度,堪称是二战期间最厚的装甲了。“猎虎”坦克歼击车从总体布局上看,和“虎王”坦克相同,但是由于取消了旋转炮塔,侧装甲板一直延伸到车体顶部,再加上乘员增至6人,使得舱门位置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固定炮塔的后部开了一个较大的双扇舱门,便于乘员上下车和补充弹药,但对防护有一定影响。
从外观看,“猎虎”坦克歼击车和“虎王”坦克区别很大。“猎虎”坦克歼击车个头要大,火炮口径也大,侧装甲板一直延伸到车体顶部构成其炮塔体的一部分,火炮的防盾也显得硕大无比。车体两侧各安放2排2列共4组8块履带板,既是备份履带板,又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不过它那糟糕的机动性使强大火力和坚固的装甲防护性大打折扣。
“猎虎”坦克歼击车需要6名乘员操纵,车体前部为驾驶员和机电员,战斗室中有车长、炮手和两名装填员,可见其弹药装填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内部空间可以携带38至40发炮弹。它也如同虎II坦克一样过重,耗油量也很大,这些原因导致“猎虎”坦克歼击车速度很慢。它的这些致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乘员经常抛弃整车或者将其炸毁以免落入盟军手中。
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猎虎”坦克歼击车安装更长身管的128mmKwKL/66型火炮,不过这个方案没有被接受。之后他们又设计用88mm的KwK43L/71型火炮取代原来的128mmPak44L/55型炮。1945年4月,有4辆被安装了88mmPak43L/71型火炮,取名为“安装88mmPak43/3的虎式坦克歼击车”,设计编号为Sd.Kfz.185,而装备128mmPak44L/55火炮的设计编号则为Sd.Kfz.186。“猎虎”坦克歼击车安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运转齿轮,亨舍尔型(74型)以及波尔舍型(11型,这个型号是从1944年2月至9月生产的),这两种行动装置不仅扭力轴的布置形式不同,负重轮尺寸也不一样,亨舍尔公司制造的负重轮直径为800mm,而波尔舍公司制造的则为670mm,形状也不同,这给部队的维修保养和备件供应带来不便。波尔舍型的比亨舍尔型便宜一半价格,制造更节约时间。“猎虎”坦克歼击车是由圣瓦勒汀的工厂生产,它的测试则是在奥地利的道勒沙姆进行。阿道夫·希特勒自己的想法是把“猎虎”坦克歼击车改成火焰喷射坦克,不过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从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一共只生产了85辆“猎虎”坦克歼击车,而原计划是生产150辆。其中从1944年7月到12月生产了49辆,1945年1月到1945年4月生产了36辆。
生产
从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辆“虎”II重型坦克(三种样车-V1、V2、V3),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辆,1944年1月到12月制造了377辆,1945年1月到3月制造了100辆,生产了四个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底盘编号为28000到280489),比原定的1500辆的生产计划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因为盟军轰炸了亨舍尔在卡塞尔地区的工厂以及“虎”II重型坦克生产一辆所耗费的原材料和工时相当多。
总结
“虎王”重型坦克防御力和火力远优于T-34/85、M4、克伦威尔等盟军中型坦克,但是机动性太差(曾经有一辆T-34/85连续击毁3辆虎王坦克),故障率太高,很多虎王坦克由于故障被放弃。”总的来说,“虎王”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象式重型驱逐战车一样,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致命弱点都是机动性太差。而且“虎王”重型坦克生产的数量很少,其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更无法去挽救纳粹德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提升战斗性能,采取直线式的放大设计思路,导致车重节节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的动力系统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并在纸面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就有虎王重型坦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但随着德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阿道夫·希特勒将希望寄托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新式武器,留给虎王的研发资源并不多。最后,由于盟军的大举进攻,第三帝国最终垮台,虎王等大多数稀奇古怪的军事物资都被盟军缴获,沦为军事爱好者们的谈资。
性能诸元
类型:重型坦克
制造商: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
样车:VK4503(H)
产量: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包括各种类型在内485辆
人员编制:5人
重量:68.5吨(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重量:69.8吨(亨舍尔公司)
车高:3.09米
车长:7.62米(不含炮管)
车长:10.28米(含炮管)
车宽:3.66米(不带裙板)
车宽:3.76米(带裙板)
装甲:
车身:首上装甲:150mm/50°
首下装甲:100mm/50°,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21°,底部和顶部装甲28mm
炮塔(亨舍尔):前装甲180mm/9°,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顶部装甲42mm
炮塔(保时捷):前装甲100mm/弧形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顶部装甲42mm
发动机迈巴赫 V12 HL 230 P45 (700hp)
变速箱:迈巴赫 OLVAR EG 40 12 16 B(8个前进档、4个倒档)
公路最大速度:35—38公里/小时
越野最大速度:17公里/小时
公路最大行程:110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80公里
无线电台:FuG 5型
坦克主炮:88毫米 KwK 43 L71倍口径坦克炮
辅助武器:3挺机关枪,分别是1挺炮塔外部的 MG 7.92毫米机枪、1挺同轴MG 7.92毫米机枪、1挺指挥仓盖上的MG 7.92毫米机枪
弹药:88毫米炮弹80发(保时捷公司的炮塔)
弹药:88毫米炮弹86发(亨舍尔公司的炮塔)
弹药:7.92毫米机枪弹5850发
观瞄具:TZF 9b,后期型号为TZF 9d
服役动态
投入实战
1944年2月,德国国防军党卫军部队重装甲营都接收了虎王式重型坦克。该坦克在有经验的乘员操纵下,成为强有力的装甲战车。
1944年5月,虎王式重型坦克首次参加了在明斯克附近战斗,接着参加了同年7月在波兰桑多米亚兹地区作战。
1944年6~8月,在诺曼底登陆中德国第503重装甲营有两个连装备了虎王式重型坦克(保时捷型炮塔)并投入战斗。但1944年8月底,严重的机械问题导致虎王式重型坦克全部损毁。
1944年9月,德军第506重装甲营的虎王式重型坦克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阿纳姆战役市场花园行动)。
1944年10月,在城堡山的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式重型坦克,这个营在10月14日从德国调往布达佩斯,并在15日参加了德军袭击布达王宫的行动。
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德军有150辆左右虎王式重型坦克参加了阿登战役
1945年4月,在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式重型坦克与苏联红军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直到战争最后一刻,若干辆虎王还在柏林市中心顽抗。在1945年5月10日,一辆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式重型坦克被其乘员自毁,成为德国在战争中最后一辆被摧毁的坦克(注:德国是在5月9日正式投降的)。503重坦克营在布达佩斯战役中被全歼。
被歼战例
1944年8月,在波兰东部桑多梅日市作战中,苏联军队近卫第6坦克军用相对落后的T-34坦克,采用灵活战术,伏击并击败德国第501重型坦克营的虎王式重型坦克,击毁和缴获了德国大部分虎王式重型坦克。仅在苏联近卫第53坦克旅当面,德军在战场上遗弃的被击毁、击伤或完好无损的虎王坦克就有12辆。而近卫第6坦克军却无一辆坦克战毁或受伤,创造了苏联红军对德国虎王式重型坦克的首战胜利。
总体评价
德军使用虎王式重型坦克作战以失败告终,首先是“虎王”式坦克性能上的缺陷。战斗全重近70吨且行驶中故障不断的虎王坦克根本不适合在丘陵河谷地区作战,不是机动性好的T-34坦克的对手。其次是作战指挥方面的错误。德军指挥官未进行周密的战前侦察准备,就将虎王式坦克在不利的地形上仓促投入作战,而且对苏军可能的伏击毫无提防,结果招致惨败。战后,第501重型坦克营营长冯·勒加特少校被撤职。
虎王式重型坦克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最突出的是转向控制系统因车重过大导致经常突然报废。另外,坦克发动机不仅油耗高,还很容易过热甚至熄火。因为虎王坦克并没有采用为其专门开发的发动机,而是直接安装已有700马力迈巴赫HL230/P45汽油机,该型发动机原本配用于较轻黑豹坦克(45吨)和虎式重型坦克(60吨),而对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发动机必须持续保持全速运转才能驱动坦克,极大的减损发动机寿命并降低其可靠性。
虎王式重型坦克近70吨的重量也成为致命弱点,因为大多数的桥梁及道路皆无法承受其巨大的压力,一旦出现差错,只得将其废弃。而过度复杂的机械也成为一大问题。以上种种的缺陷,导致虎王坦克,因燃油不足、机械故障而被迫由组员自行摧毁损失的数量,远高于直接在战场上被击毁的数量。(Militaryfactory、《兵器》、环球网评)
目录
概述
保时捷亨舍尔
发展沿革
虎王的诞生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坦克歼击车
指挥坦克
105火炮坦克
装甲回收车
技术性能
火力
装甲
炮塔
发动机与机动性
技术特点
缺陷
战斗中的虎王
著名车组
库尔特肯斯佩尔
卡尔布罗曼
卡尔克纳
猎虎
生产
总结
性能诸元
服役动态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