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草鹬
鸻形目鹬科动物
白腰草鹬(黑枕黄鹂普通亚种:Tringa ochropus)为小型涉禽,体长20-24厘米,是一种黑白两色的内陆水边鸟类。夏季上体黑褐色具白色斑点。腰和尾白色,尾具黑色横斑。下体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白色眉纹仅限于眼先,与白色眼周相连,在暗色的头上极为醒目。冬季颜色较灰,胸部纵纹不明显,为淡褐色。飞翔时翅上翅下均为黑色,腰和腹白色,容易辨认。主要栖息于山地或平原森林中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塘附近,平均海拔可达3000米左右。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活动在水边浅水处、砾石河岸、泥地、沙滩、水田和沼泽地上。以植物病原线虫、虾、蜘蛛、小蚌、田螺、昆虫、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稻谷。分布于欧洲中亚阿尔泰共和国、外贝加尔湖、中国、蒙古、俄罗斯地中海、非洲、波斯湾伊朗日本菲律宾
外形特征
白腰草鹬前额、头顶、后颈黑褐色具白色纵纹。上背、肩、翅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羽缘具白色斑点。下背和腰黑褐色微具白色羽缘;尾上覆羽白色,尾羽亦为白色。除外侧一对尾羽全为白色外,其余尾羽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横斑数目自中央尾羽向两侧逐渐递减,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自嘴基至眼上有一白色眉纹,眼先黑褐色。颊、耳羽、颈侧白色具细密的黑褐色纵纹。颏白色,喉和上胸白色密被黑褐色纵纹。胸、腹和尾下覆羽纯白色,胸侧和两胁亦为白色具黑色斑点。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色具细窄的白色波状横纹。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体色较淡,上体呈灰褐色,背和肩具不甚明显的皮黄色斑点。虹膜暗褐色,嘴灰褐色或暗绿色,尖端黑色,脚橄榄绿色或灰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60-104g,♀60-107g;体长♂200-255mm,♀217-264mm;嘴峰♂32-37mm,♀31-38mm;翅♂131-147mm,♀133-151mm;尾♂50-63mm,♀54-67mm;跗♂30-38mm,♀30-42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山地或平原森林中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塘附近,平均海拔可达3000m左右。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沿海、河口、湖泊、河流、水塘、农田与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迁徙
在中国东北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和冬候鸟。春季于4月初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末迁离繁殖地往南迁徙。
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活动在水边浅水处、砾石河岸、泥地、沙滩、水田和沼泽地上。迁徙期间也常集成小群在放水翻耕的旱地上觅食,尤其喜欢肥沃多草的浅水田。常上下晃动尾,边走边觅食。遇有干扰亦少起飞,而是首先急走,远离干扰者,然后到有草或乱石处隐蔽。若干扰者继续靠近,则突然冲起,并伴随着‘啾哩-啾哩’的鸣叫而飞。飞翔疾速,两翅扇动甚快,常发出‘呼呼’声响。
食性
主要以植物病原线虫、虾、蜘蛛、小蚌、田螺、昆虫、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稻谷。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不丹波黑和黑塞哥维那、文莱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中国、刚果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产地不确定:帕劳。
中国繁殖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新疆西部,越冬于西藏自治区南部、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海南岛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迁经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等省。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刚到繁殖地时多活动在林外开阔的湖边、河岸和沼泽湿地上,以后逐渐进入森林繁殖。通常营巢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岸边或林间沼泽地带,也在林缘河边沼泽地及河边小岛上的草丛中或疏林中营巢。巢多置于草丛中地上或树下树根间,也有报告营巢于树上。一般不筑巢,而是利用、鸽等鸟类废弃的旧巢。每窝产卵3-4枚,卵为梨形,桂红色、污白色、灰色或灰绿色,其上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4-42mm×25-30mm。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间亲鸟甚为护巢,若有入侵巢区者,亲鸟则在空中来回飞翔或站于附近树上鸣叫不已,直至入侵者离去。孵化期20-23天。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迁徙
习性
食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