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街镇
云南省易门县下辖镇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街镇,地处北纬24°43′~24°54′,东经102°05′~102°17′之间。东与安宁市禄脿、一六街、八街三乡镇接壤,南接龙泉镇,西接铜厂乡、小街乡,北接禄脿镇土官镇,辖区面积221平方公里。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六街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六街镇的历史开化较早,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县治于娘当山(今旧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街镇属易门上定乡,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易门第四区,二十八年(1939年)更名为上定乡,1949年,上定乡解放,同年10月,建兰英区。1950年10月下旬,经易门县禄丰市协商,决定将禄丰县第三区的米川乡(现茶树、二街、柏树)划归易门县管辖,并入兰英区,与此同时,随着行政区划的更改,兰英区改名第四区(辖二街乡、六街乡、柏树乡、旧县乡、铁厂乡、白龙乡、小街乡、甲浦乡、罗尹乡、木冲乡、狮子山乡、普厂乡)。
1958年5月,划定为狮子山、城关两大公社,1959年,另设柏树公社。1963年,柏树、小街、山后三个公社合并为四区。1969年12月,四区又更名为东风公社。1979年12月东风公社再次更名为柏树公社。1983年底,柏树公社分为小街、柏树两个区。1988年初,撤区建镇后成立六街镇,下设茶树、二街、柏树、旧县、铁厂、白邑六个办事处。1999年7月,在二街、铁厂两个办事处开展撤村建委试点工作,于12月底,完成全镇撤村建委工作,将原来六个办事处改名为茶树、二街、柏树、旧县、铁厂、白邑六个村委会,沿用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位于
六街镇镇政府所在地六街集镇,距玉溪市府125公里、易门县城20公里,离省会昆明市72公里。六街镇地处云岭山系易门东、西两支山脉间,中间凹地为柏树、二街坝子,南为起伏不大的丘陵区,多山间小凹地。镇东山脉自安宁禄脿进入,南北走向,有东山、大尖山、大石垭口等山峰,连绵数十里,为易门县与安宁分界山。
气候
西部一支为岔河水库群山,自禄丰温水塘东入境,经罗尹进入本镇,有三尖山、峨罗邑大坡、马鞍山市、红岩子山头、西西洞大山等山峰。最高海拔位于白邑栗窝后山顶,为2487米;最低海拔位于柏树白泥田河面,为1638米。过境河流扒河由西向东流经境内。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雨量817.4毫米。茶树、二街、柏树、旧县四个村委会,属温暖平坝区,海拔在1610~1810米之间,气候温和,光照多,热量资源丰富,“倒春寒”及“八月低温”较少,且易避让,霜期为60天,年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为700~900毫米,水利条件优越,是县内粮食主产区之一。
境西南部峡谷地带的铁厂、白邑两个村委会,海拔在1750~2130米之间,热量不足,夏旱严重,霜期长,农作物易受低温和霜冻影向,年平均气温14~15℃。
人口民族
六街镇辖茶树、二街、柏树、旧县、铁厂、白邑6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25051人,总户数6971户,其中,男12646人,女12405人,少数民族4687人,占总人口的18.7%;农业人口23286人,农业户6402户,农村劳动力14332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有3680人,占总劳动力的21.1%。人口密度114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哈尼族白族等民族,其中:彝族3780人,回族842人,哈尼族42人。
政治
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六街镇坚持试点引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了市级试点村柏树和县级试点村二街、茶树村委会以及市级试点重点村摩所和县级试点重点村二街脿乐、茶树东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以烤烟、规模养殖为产业支撑,着力抓好市、县试点村及重点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成了柏树摩所村庄道路硬化和四旁绿化300米,沟路配套工程382米;二街街道和高庙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完成了市级试点重点村摩所肉鸡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
2007年,六街镇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完善规划、激发热情、强化培训、培育产业、整治环境”五个方面,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完善规划。继续深化对镇情、村情的认识,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柏树等3个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完成旧县、白邑、铁厂三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并按照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抓好规划的落实。
2、激发热情。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思想,激发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3、强化培训。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要求,着力推广农村科技适用技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4、培育产业。以产业为支撑,继续稳固烤烟产业、壮大畜牧产业、努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村生产发展打基础,竭力增加农民收入。
5、整治环境。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村庄主干道硬化、路旁绿化活动,促使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
经济
第一产业
农业
国内生产总值6041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完成5686万元,比上年增12%;第二产业完
成4911万元,比上年增21%;第三产业完成4627万元,比上年增6%。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4:45:21。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26万元,比上年增23%,财政支出513万元,比上年减1%。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3981万元,比上年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2997元,比上年增265元,增长10%。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461亩,单产333公斤,总产882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其中:水稻种植4421亩,总产236万公斤;玉米种植5865亩,总产270万公斤;小麦种植6974亩,总产159万公斤,大麦种植6844亩,总产166万公斤。推广小春作物生物多样性栽培5200亩,优质油菜样板100亩,优质大麦机播样板100亩,良种率达97.2%,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58:42。实现农业产值2998万元。
林业
六街镇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30.3万亩,其中列入生态公益林管护160627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2594.27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9.7%。六街镇有易门县最大的翠柏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40012.5亩。2006年,实现林业产值460万元。
畜牧业
畜牧业是六街镇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244万元,比上
年增731万元,增长20.8%,农民人均从畜牧业上获得收入290元。全年,生猪出栏31200头,比上年增6%;生产仔猪64000头,减少5%;家禽出栏662100只,比上年增33%。年末,全镇有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1户,肥猪规模养殖户12户,优质母猪规模养殖户43户,肉鸡规模养殖户37户,种草养牛示范户1户。畜牧产业成为了我镇农民增收的亮点。
第二产业
2006年,六街镇以“红塔区导向示范项目”和省油烟示范样板的实施为契机,狠抓漂浮育苗、机耕机耙、科学施肥、化学抑芽剂和除草剂等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烟叶烘焙等各项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加大科技试验示范和烤烟收购协调力度。完成移栽面积13485亩;完成收购总量150.29万公斤,实现交售金额1593万元,总均价10.6元,上等烟比例占51.13%,中等烟比例达34.7%,上中等烟比例达85.83%。收购适销对路烟叶130.29万公斤,完成任务数的100%,均价11.66元。与上年相比,实现了适销对路烟叶收购量、交售总金额、总均价、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上等烟数量、中上等烟数量七项指标的新突破。
文化
民风民俗
六街镇多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以彝、回、哈尼族苗族为主,是易门县最大的回族聚居地,有回族842人,少数民族有4687人,占总人口的15%,具有较深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
1、祭龙节:
祭龙节是我镇彝族的传统节日,我镇的白邑、铁厂、二街大小芦柴冲等地,在每年农历二月二,村民放下农活,家家户户杀鸡宰猪,供奉神灵,举行祭龙活动,祈求上苍保佑
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晚上,村民集聚在村寨稻场或公房,燃起篝火,伴随着欢快的彝族舞曲,手拉手跳起优美的左脚舞,整个场面洋溢在欢乐的海洋之中。在香气飘起的地方,你可以和当地的彝族老表平起平坐,一起品尝当地土生土长的猪肉,同饮彝族的米酒
2、圣诞节:圣诞节亦称“圣纪节”,是回族每年一次隆重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圣人穆罕默德诞辰的节日。穆罕默德生于公元571年,逝于公元632年,相传他生卒都在“希吉来历”(伊斯兰历)的三月二十日。而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不一定按时举行。我镇的回族主要居住在柏树、摩所两地,庆祝活动分别定在公历的11月或12月,举行时间一般为三天。节前,回族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清扫街巷,将清真寺用彩旗、饰花、标语、穆圣语录装饰一新,并发出请柬邀请昆明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盘溪镇通海县等市县清真寺主教长、阿訇和亲友以及有关单位参加庆祝活动。届时大家淋浴净身,身着节日盛装聚集于清真寺内,捐献功德,相互祝福,聆听诵读《伊斯兰教圣经》,赞颂、讲述穆罕默德的圣行以示典范。最后,宰牛、羊举行丰盛的节宴庆祝。
3、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二街芦柴冲的彝族农家备办美味佳肴,兴高采烈地迎接火把节的到来,天黑,围着雄雄燃起的火堆成群游耍、嬉戏起舞,欢度火把节之夜。
4、过小年(颂火神):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白邑的彝族村民举行颂火神活动,祈求上苍保佑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社会
教育
2006年末,六街镇全镇有各类学校17所,其中幼儿园、托儿所8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6所,初级中学1所,镇党职校1所。有在校学生3475人,教职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20人。2006年中学高中上线人数达196人,上线率达52%,20名学生被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录取(居全县第二),45名学生被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和市民中录取,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9.95%,小学升初中入学率达97%。中小学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素质教育得到加强。
六街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党员活动室6个,村、组文化活动室91个。2006年,投资1.2万元进行文化站规范化建设,新增图书1000余册,藏书达5000余册,并实行对外开放,构建起群众求知,学习科技知识的平台;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镇共有农村业余文艺队9支,累计演出130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累计放映电影8场次;文化市场繁荣活跃、健康有序发展。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解决了14个自然村377户农户看电视难、191户农户无电视看的问题,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
医疗卫生
六街镇有中心卫生院一所,病床75张,医生37人;有村级卫生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6人。抓好村级卫生所建设,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农村卫生保健水平逐年提高。
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入推进“奖优免补”,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农业人口家庭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53户。
全镇共有54户8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776元,人均月领取58元;共有45户92困难群众符合享受农村居民低保政策,全年发放低保资金2.066万元,人均月领取18.7元;有敬老院1个,在院供养老人28人;共有2033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6年,我镇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立六街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全镇参合户数达5959户,参合人数21898人,参合率达96.64%,减免参合农民医疗费用9.6万元。
基础建设
六街镇全镇累计建设小水窖2398口,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7座,小塘坝43座,总库容4181万方。新建人蓄饮水工程1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件,沼气池130口,累计完成4884口。水利化程度87%,公路通达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7%,行政村固定电话通机率达100%,移动电话通讯覆盖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全镇全部完成国家电网改造,实行城乡同网同价。
六街集镇建有综合集贸市场1个,建于1999年,占地18.6亩,有商铺3500平方米,交易摊位620个;有公厕6个,500余平方米;垃圾桶30余个,垃圾处理池8个,垃圾填埋场1个。新建项目:2006年,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7个共1388平方米;投资30万元,完成了铁厂村委会拉沙坝村和二街村委会徐得箐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投资991万余元的茶树、二街6049亩土地治理项目如期进行,预计2007年2月底完工;投资2000万余元的集镇客运站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07年年底竣工。投资70余万元的集镇二期修复工程顺利实施,部分街道的修复和绿化、亮化工程如期竣工。
招商引资
六街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素有易门县北大门之称。境内安易二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是全县通往省城昆明市和滇西北的主干道,镇内安易公路沿线平坝区地势开阔,东西两面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南北两边一线相连。镇内碳酸钙、粘土、铁矿等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其位置毗邻昆明安宁市,具有承接新昆明建设经济圈工业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理想的投资开发热土。
近年来,易门县委、县政府把六街列入全县工业发展“一园四片区”的发展规划中,将把六街镇建为易门的核心经济区,配套了相应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镇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服务于广大投资者,六街2.5万人民竭诚欢迎广大投资者到六街来实现您伟大的财富理想!
1、六街镇低硫低磷赤铁矿储量约1971万吨,在徐家箐、浑水塘、平山顶、葛根箐等地有黑色、彩霞大理石,储量约5000万立方米以上,优质石灰岩、粘土资源丰富,取之不尽,采冶、加工历史悠久。目前,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集团已进驻我镇就碳酸钙资源开发项目正进行勘测,镇内也有大小石厂10多家,是工业建材及附属产品开发的首选地。
2、六街镇是易门县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回族干巴、清真食品等历来深受大众欢迎,是民族特色食品深加工的良好选择。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六街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参考资料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2021-05-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位于
气候
人口民族
政治
新农村建设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文化
民风民俗
社会
教育
医疗卫生
基础建设
招商引资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