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攻击机
美国研制的螺旋桨式攻击机
A-1原型机于1945年1月试飞。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基本结束,但A-1由于性能可靠、机体大而有改进余地未被下马。1947年,第一种改型AD-1上舰服役,不久又有AD-2、AD-3相继投产。AD-1的主要型号有:AD-1、AD-2、AD-3、AD-4到AD-5时,美军新型号命名法开始实施AD-5更名为A-1E,后来又发展了 EA-1E预警机、A-1F电战型、A-1G夜间攻击型、A-1H是产量最多的型号,作为全天候强击机使用,直到A-4攻击机服役为止,最后的改型是A-1J。各种A-1共生产了3392架。
攻击机
A-1“空中袭击者”攻击机
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中途岛战役,靠海上机动航空兵力击溃了日本联合舰队,一举扭转了太平洋
战局的攻守地位,此一海空决战的胜利打开了美国军队反攻的契机,依据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当时所拟定的「跃岛作战」构想;自1944年初发动后,势必依赖美国航空母舰的空中支持,展开一连串的两栖作战,海军当局为加强航空打击支持战力,决定开发新型俯冲轰炸/鱼雷攻击机,作为进攻日本本土前的准备。同年7月选定了Douglas道格拉斯飞机厂的新机设计,订造原型机25架,编号XBT2D-1,在1945年3月陆续升空试飞成功。时至1946年11月,代号AD-1的量产机型出厂配属之际,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因此大幅度缩减原订生产计划。该机采用单引擎螺旋桨为动力。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A-1攻击机三视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海军舰载机中队主要装备了两种轰炸机:一种是舰载侦察机(简称VS)和舰载轰炸机(简称VB)中队的双座侦察轰炸机,另一种是舰载鱼雷机(简称VT)中队的三座鱼雷轰炸机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美国军队装备的是道格拉斯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TBD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随着战争的进行,SBD和TBD逐渐从海军一线部队退役,被寇蒂斯SB2C“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和格鲁曼TBF/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所取代。因此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试图通过使用双座的XSB2D-1“毁灭者”(Destroyer)侦察/俯冲轰炸机和三座的XTB2D-1“空贼”(Skypirate)鱼雷轰炸机重新得到军方的认可,美国军方于1943年订购了这两个机型的原型机。其中XSB2D-1是作为SBD“无畏”的后继机研制的,XTB2D-1是作为TBF“复仇者”后继机研制的。
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军队海军计划用一种能同时胜任俯冲轰炸和鱼雷轰炸任务的单座机来取代原先笨重的多座机。为此海军设立一种全新的飞机型号分类:BT含义为轰炸与鱼雷攻击。为了满足美国海军的新需求,道格拉斯将XSB2D-1改装成XBTD-1  单座机。
建造沿革
第二架XBT2D-1在NACA试飞期间
1944年初,美国海军订购了623架BTD-1机型。道格拉斯在研制BTD项目的同时,自筹资金研制一种全新的BT型机。新BT机型采用一副平直梯形下单翼,在甲母质停放时外翼段可向上折叠;后机身两侧和下方有3片大型俯冲减速板;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翼,同时机轮旋转90度纳入轮舱;后机身布置有可收放尾轮和着舰钩;安装一台莱特18缸星形发动机;单座座舱气泡形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机身和机翼下的挂架可挂载多种进攻性武器。美国海军对该项目表示认同,因此挪用了BTD-1项目的一些资金订购了15架原型机,型号XBT2D-1。
1944年7月21日,XBT2D-1又增加至25架。为了尽快首飞,首批两架XBT2D-1安装了沃特F4U战斗机1的主起落架和尾轮。此外由于R-3350-24W发动机的延误,前4架XBT2D-1安装了R-3350-8发动机,道格拉斯将XBT2D-1暂命名为“无畏Ⅱ”  。
1945年3月18日,第一架XBT2D-1由道格拉斯的试飞员拉文。布朗在加州Mines机场首飞,没有发现明显的缺陷。
1945年5月5日,美国军方与道格拉斯国内公司签署了548架的意向订单。但对日作战胜利后,订单减少到377架,最后进一步消减至277架。
1945年5月8日,第二架XBT2D-1开始试飞,该机用于螺旋桨振动试飞,6月被送至加州莫菲特航空站的NACA风洞进行全尺寸风洞试验。3号机在1945年7月返厂增添全套弹射与着舰设备,1945年8月17日开始试飞。4号机1945年10月6日开始试飞。道格拉斯共生产了25架XBT2D-1,前4架安装莱特R-3350-8发动机,其中一架用于测试大型桨毂整流罩,剩余飞机都安装原定的R-3350-24W发动机。
1948年VA-3B的AD-1
1945年底,两架XBT2D-1被改装成3座夜间攻击原型机。在原座舱后的机身内增加了两个雷达操作员座席,并在机身两侧各增加一个乘员舱门;左派下安装一个雷达吊舱右派下则是探照灯吊舱;取消后机身两侧的俯冲减速板。XBT2D-1被改装成XBT2D-1P照相侦察原型机。最后一架XBT2D-1被改装成XBT2D-1Q双座电子对抗原型机,机身内部增加ECM操作员座位,左翼下方增加雷达吊舱,右翼下方增加了箔条弹布撒吊舱。
1946年2月,XBT2D-1获得正式编号A-1(Skyraider),4月美国海军取消了BT型号分类,用代表强击机的“A”取而代之,于是BT2D也变成了AD  。
1946年春,几架XBT2D-1抵达位于阿拉梅达航空站的美军太平洋舰队总部进行舰载试飞,试飞中发现该机在以大重量和大下降速度着舰时,主起落架和机翼强度不足,该机的机体结构还不足以应付严酷的航母起降。
1946年11月5日,第一种生产型AD-1第一架首飞。
服役历程
1946年12月,美国阿拉梅达航空站装备的AD-1形成作战能力。
法国空军第 22 联队的 AD-4N(2张)
1947年4月,两个美国大西洋舰队中队开始换装AD-1,很快就部署在航母上。
1948年4月,AD-2开始交付,部分AD-1转入预备役。
1949年,美国空军希望购入AD-1,但由于当时军种之间的竞争使得美国空军无法采购。1950年,由于当时航空科技高速发展,美国海军认为AD-1的生产将很快结束,此时海军已经拥有了12支AD-1攻击机中队,外加两个A-1DN夜间攻击机和两个A-1CW预警机中队。
1955年,朝鲜战争停战后,AD-1仍在继续生产,共装备了29个美国海军中队和13个美国海军陆战队中队。
1962年,根据新颁布的美国海空军飞机命名规则,AD-1的型号被改为A-1A  。新型号命名法开始实施AD-5更名为A-1E  ,后来又发展了EA-1E预警机、A-1F电战型、A-1G夜间攻击型,其中A-1H是产量最多的型号,作为全天候强击机使用,直到A-4服役为止,最后的改型是A-1J,各种A-1共生产了3392架(一说3180架)。
1963年4月,美国空军的第一架A-1抵达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的空军特种作战中心,至1965年12月交付完毕。
1964年2月,美国空军第34战术大队首先装备25架A-1E,同年美国空军接手美国海军训练该机飞行员的工作。
1972年11月7日,空军的A-1执行了最后一次救援任务。大多数美国海军的A-1退役后随即被封存,最后一架美国海军A-1在1972年初退役。
型号
AD-1(A-1A)
“天袭者”第一种生产型是 AD-1,1945 年 4 月 18 日美国海军订购了 548 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消减至 277 架。
1946 年 11 月 5 日第一架 AD-1 首飞。AD-1 部分解决了 XBT2D-1 在试飞中暴露出的机体强度问题,加强了机体结构,为此 AD-1的空重增加了 234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 8,165 千克。AD-1 发动机罩上方的化油器进气口内增加了座舱通风进气口,机翼内安装 2 门 20 毫米航空机炮,除起落架旁边的两个大型挂架外,AD-1 的外翼段下方增加了 12 个 Mk 9 火箭挂架,安装一台 R-3350-24W 发动机。
最后 35 架 AD-1(BuNo 09352~09386)被改装成 AD-1Q 双座电子对抗飞机。座舱之后的机身内部增加了电子战操作员的座位,机身右侧增加了一个带舷窗的进出舱门,左侧增加一个舷窗。 AD-1Q 右翼下增加了一个 AN/APS-4 雷达吊舱左派下则增加了一个 MX-346/A 箔条布撒器吊舱;该机还增加了 AN/APR-1 雷达搜索无线电接收机,AN/APA-11 脉冲分析仪和 AN/APA-38 频谱扫描仪等航电,后机身两侧下方增加了电子战天线鼓包,座舱后增加了航电冷却进气口。
AD-2(A-1B)
AD-2 彻底解决了 AD-1 遗留下来的结构强度问题。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将一架 XBT2D-1 改装为 XAD-2 原型机。该机加强了机翼结构,增加了起落架轮舱盖板,修订了座舱布局,给飞行员安装了一个更舒适的头枕。XAD-2 的机内载油量从 AD-1 的 1,382 升增加到 1,438 升,还改进了发动机排气集气环和排气管。AD-2 的空重进一步增加。
AD-2Q 的电子设备与 AD-1Q 相同,道格拉斯公司生产了 21 架 AD-2Q。
AD-2QU
一架 AD-2Q被改装成 AD-2QU 拖靶机,机身下方增加了一个用于容纳 Mar 22 航空拖靶的容器。
AD-3(A-1C)
AD-3 这个型号最初是分配给“天袭者”涡桨型的,后来美国海军对该项目产生了足够大的兴趣,涡桨“天袭者”型号升级为 XA2D-1,AD-3 留给了 AD-2 的下一个改进型。
AD-3 换装了马力更大的 R-3350-26W发动机,起落架支柱缓冲行程增加了35 厘米,重新设计了尾轮,新尾轮不能完全收入机尾,并在旁边增加一个把手,使航母地勤可以更加容易的在甲板上移动飞机。根据一线部队的建议,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重新调整了座舱仪表布局,去掉了垂尾空速管,改进了螺旋桨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并对机体局部结构进一步加强,AD-3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 8,400 千克
AD-3N 是 AD-3 的三座夜战型,左派下挂载一个AN/APS-4雷达吊舱,机炮口增加消焰器,飞行员座舱后的机身内安排了两名雷达操作员座位,取消了后机身两侧减速板,各增加一个带椭圆形舷窗的进出舱门。道格拉斯公司在1949 年 9 月至 1950 年 5 月间共生产 15 架,其中两架被改装成为 AD-3S 反潜机
AD-3Q
美国海军订购了 23 架 AD-3QU 作为拖靶机来使用,但由于 AD-2QU 与 Mark22 空靶整合良好,该项目被取消,订单上的所有飞机都作为 AD-3Q 电子战飞机交付。AD-3Q 的构型与 AD-2Q 相同,一旦需要时 AD-3Q 也可以迅速安装上 Mark22 空靶组件。
AD-3W 是 3 座预警机,在机身下方增加了大型雷达罩,内装 AN/APS-20 搜索雷达的大型旋转天线。与 AD-3N一样,飞行员座舱后机身内安排了两名雷达操作员座位,取消了后机身两侧减速板,各增加一个带椭圆形舷窗的进出舱门。座舱盖后方增加了脊背延伸段,以容纳 AN/APS-20 雷达系统的汽车传感器,平尾上增加了一对垂直安定面,取消了航空机炮
两架 AD-3W(BuNo 122906/122907)和两架的 AD-3N(BuNos 122901/122911)分别被改装成 AD-3E(搜索)和 AD-3S(攻击)反潜机。这是一个实验性的项目以验证猎/歼反潜编队战术的可行性。根据该战术 AD-3E 和 AD-3S 组成编队作战,AD-3E 发现目标后AD-3S 予以攻击。
AD-4(A-1D)
AD-4 是“天袭者”家族中产量最大的型号。 AD-4 采用了 2,700 马力的 R-3350-26WA发动机,增强了风挡的防弹性能,机翼内安装的航空机炮增加到 4 门,增加 P-1 自动驾驶仪,改进了着舰钩,垂尾上方恢复安装空速管。1962年该机编号改为 A-1D。
AD-4N 是 AD-4 的三座夜战型,道格拉斯共生产 307 架。该机左派挂载探照灯吊舱,右翼挂架挂载雷达吊舱,多数的 AD-4N 都升级成为 AD-4S,增加了猎潜能力。此外有 100 架AD-4N 被改装成 AD-4NA(BuNo 125742~125764,136876~126883,126903~126925,126947~126969,126988~127010),该机拆掉了所有的夜战设备,以便于在朝鲜战场上作战时增加外挂武器。道格拉斯在 AD-4N(BuNo 124153)试验了机翼前缘防冰和除冰设备,随后有 36 架 AD-4N 和 63 架 AD-4 安装了除冰设备,经过上述改装的 AD-4N 被称为 AD-4NL,AD-4 为 AD-4L。
AD-4W 是 AD-4 的三座预警型,总数量 158 架。两名雷达操作员的位置安排在座舱后的机身内部,他们通过机翼后缘处机身两侧的舱门进入战位。AD-4W安装了 S 波段 AN/APS-20A 雷达,最大输出功率 1 兆瓦,机身下方的球状玻璃钢雷达罩中安装雷达的椭圆形碟状天线;该机在外翼段前缘增加了缝翼。大型球状雷达罩产生大量结构问题,并且经常引发严重振动,影响了成功执行预警任务。
AD-4Q 是 AD-4 的双座电子对抗型,共生产 39 架。
AD-4B
AD-4B 是 AD-4 的核轰炸型。该机加强了机体以便使用甩投战术投掷核弹。道格拉斯共将 28 架 AD-4 改装成 AD-4B,另新制造了 165 架。第一架 AD-4B 首飞时挂载了一枚原子弹模型,事实上在服役期间该机从未挂过原子弹。AD-4B 是美国海军用来与空军 B-36轰炸机对抗的政治工具,该机缓慢的速度显然不适合用于执行核轰炸任务。
AD-5(A-1E)
AD-5 这个型号最初是预留给 1948 年底提出的涡轮复合动力“天袭者”的,该机预订采用 R-3350 涡轮复合发动机,B-36 和 B-50超级堡垒轰炸机 也考虑使用该发动机。但是涡轮复合发动机体积庞大也很沉重,需要对机身进行大的改动,并且美国海军当时认为“天袭者”的生产已经是接近尾声,所以取消了该项目。
AD-5N(A-1G)
AD-5N 是 AD-5 的夜战型,机翼下增加了搜索雷达和探照灯吊舱。AD-5N(BuNo 132479)安装了磁异常探测器并在佛罗里达基韦斯特航空站进行了试飞,型号也相应改为 AD-5S。1962 年 9 月 AD-5N 更名为 A-1G。
AD-5Q(EA-1F)
AD-5N(BuNo 135054)被改装成 4 座电子对抗机。随后又照此改装了 53 架 AD-5N,型号改为 AD-5Q。
AD-5Q 另外两名乘员坐在驾驶舱后的空间内,后座舱全封闭,新开了两侧的小舷窗,后机腹和机尾新增了天线,机腹中线挂架挂载电子干扰吊舱。1962 年 9 月 AD-5Q 更名为 EA-1F。
AD-5W(EA-1E)
AD-5W 是 AD-5 的预警型,机腹下有大型雷达罩,后座舱全封闭,共生产 239 架。AD-5W 机身下方巨大的天线罩使该机飞起来很笨重,机动性弱于其他型号的“天袭者”,并且更容易失速。1962 年 9 月 AD-5W 更名为 EA-1E。
AD-6(A-1H)
AD-6 是 AD-4B 单座强击机的改进型,安装了特殊的低空攻击/轰炸设备,并引入了 AD-5 型上的改进型挂架,另外的改进还有可抛射座舱盖,液压操纵尾钩,并加厚了座舱装甲。
AD-6共生产了 713 架,没有出现在朝鲜战场上,1962 年 9 月更名为 A-1H。
AD-7(A-1J)
AD-7 是天袭者的最后一个型号,使用 R-3350-26WB 发动机取代了 AD-6 的 R-3350-26WA,并且加强了起落架、发动机托架以及机翼蒙皮,除此之外与 AD-6 相同。
道格拉斯共生产 72 架 AD-7,军方取消了后两批每批 84 架的 AD-7 生产计划,1957 年 02 月 18 日最后一架下线,这也标志着“天袭者”的停产。“天袭者”总产量 3,180 架。1962 年 9 月 AD-7 更名为 A-1J。
作战历史
朝鲜战争
1950年东北亚的朝鲜战争爆发后,空中袭击者系列随同其它喷射机种纷纷进入朝鲜战场,连
续创下辉煌的战果,也赢得高达3180架以上的最后生产数字。60年代美国军队介入中南半岛战事后,此机充分发挥对付所谓「限度战争(LimitedWar)」的特殊战力,美军至少先后投入1000架以上的空中袭击者机。自1946年至70年代中期为止;空中袭击者系列乃以螺旋桨机种在美国海、空、陆战队等军种内渡过了近30年的漫长役龄,除美国外;其它使用国家尚包括英国皇家海军法国空军及越南,1965年法国又将空中袭击者式强击机转卖给柬埔寨、乍德、中非等国空军。
越南战争
空中袭击者系列各机型在1962年前旧有编号为AD-1至AD-7,随后改为「A-1」统一前缀的新编号,此机出自(EdwardH.Heinemann)海因曼博士的精心设计,海因曼博士是美国航空界的怪杰,素以「攻击机先生」称誉全球,自1926年出任道格拉斯工厂的工程师以来,纵横世界航空科技近40年,其间美国海空军之著名攻击机泰半出自门下。
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的设计要求上特别要求防弹装甲与攻击武力的发挥,壮硕的机身内装有R-3350-24或26W型18汽缸双重辐射空冷式引擎一具,各具2500-2700匹马力。下低式平直单翼、主翼左右前缘共装有20毫米翼炮4门,机身及翼下有15个武器装置点,一般武器搭载量为3630公斤以上,最高创有6355公斤的纪录,此重量已超过机体本身重量。高度的作战残存率及强轫性,往往遭受地面炮火击至弹痕累累,依然能够安全返航,此等奇迹在越南战争中屡见不鲜。高达10小时的滞空力,仅及树梢高度的低空扫射攻击,近似垂直达85°急降俯冲而下的投弹攻击角度。诸如此类优越的性能决非一般喷射引擎攻击机所能及。
虽然A-1螺旋桨飞机和后来的A-4喷气式飞机的表现令美国军队基本满意,但它们毕竟是只能在简单气象下使用的飞机。在漆黑的夜晚,雨天或烟雾弥漫的战场上,仅靠飞行员自身的观察能力很难捕捉目标。到1960年下半年,A-6A(原编号为A-2F)完成首次试飞。两年后,即1963年2月,海军第42强击机中队装备了首批生产的“入侵者”式飞机,于是有了绰号为“新兵”的A-6A训练中队。1966年,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军提出了研制新型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以取代老旧的螺旋桨式攻击机A-1的计划,即A-X计划。1967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招标,1970年3月选定诺斯罗普公司和费柴尔德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诺斯罗普公司的原型机称A-9,费尔柴尔德公司的称A-10攻击机。72年5月10日A-10首次试飞。1972年10~12月,经过284个飞行小时的全面对比鉴定试飞,1973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A-10获胜。
A-1参与了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的各场大小战斗。
1964年8月4日晚,在北部湾海区执行挑衅任务的“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
,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鱼雷快艇又一次发生遭遇战。据“马多克斯”号的指挥官称发现了5个高速小目标。当晚天气十分恶劣,海面一片漆黑,两支兵力交替进行着无效的攻击。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差点命中驱逐舰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起飞了两架A-1“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对驱逐舰编队进行支援。但是,午夜时分,鱼雷艇从驱逐舰的雷达荧光屏上消失了(在美国人小隆?阿?诺迪安所着的《导弹时代的空中战争》一书中,认为在这次战斗中,美国驱逐舰击沉越南鱼雷艇2艘,击伤鱼雷艇2艘)。
“天袭者”在越南战争中还击落了两架米格战斗机。1965 年 6 月 20日查尔斯。哈特曼和克林顿. 约翰逊上尉驾驶 A-1H(BuNo 137523 和 139786)分享了用航空机炮击落一架米格-17战斗机的战
果。当天 VA-25 的 4 架 A-1H 原本担任掩护救援直升机的任务。突然得到友舰警告有两架米格迫近。四架 A-1H 立刻降低高度,维持队形互相掩护。577 号的克林顿. 约翰逊上尉向一架正在攻击长机组的米格-17 射击。这架米格-17立刻掉头迎面冲过来。577 号和僚机迎头用 20mm 航炮射击。结果炮弹直接射入米格-17 的进气孔和击中翼根。米格机掠过后翻转摔入丛林。约翰逊和僚机分别得到“合力击落敌机一架”的纪录。1966 年 10 月 9日,VA-176 的 威廉.T.巴顿上尉驾驶 A-1H(BuNo 137543)在河内附近击落另一架米格-17战斗机
1968年2月14日10时34分,2架美海军A-1H攻击机在万宁市正东方向侵入中国领空,我海航6师18团在发现美军战机接近我国领空前于10时19分起飞2架歼五战斗机升空拦截,10时38分,我方飞行员发现入侵美军战机,并随即展开攻击,美国军队僚机被击落,长机被重创并最终坠落于岘港近海海域。
设计特点
机身
A-1 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铝合金结构机身。
机翼
A-1 采用全金属悬臂式下单翼,机翼为梯形平直翼。机翼上反角 6 度,安装角 4 度。外翼段可以依靠液压机构向上折叠。主翼内翼段后缘布置有全翼展大型襟翼,外翼段后缘是全翼展大型副翼,在后机身两侧和机翼后方的机腹下有三片液压操纵的大型俯冲减速板。
尾翼
尾翼布局为常规倒“T”形布局,平尾无上下反角,垂尾和平尾后缘有全翼展方向舵升降舵
起落架
A-1“空中袭击者”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每个起落架都是单机轮构型,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翼的同时,机轮旋转 90 度平放入轮舱。尾轮向上收入机尾,从 AD-3 开始的后期型号尾轮不能完全收入机尾,露了一半在外。
动力装置
A-1 绝大多数型号都安装莱特 R-3350“双旋风”(Duplex Cyclone)双排气冷 18 缸星形发动机,具有水-甲醇喷射加力系统,可以减少空气入口温度。AD-1 采用的 R-3350-24W 发动机功率为 2,500 马力(1,839kW),到 AD-7 采用 R-3350-26W,功率增加到 2,700 马力(1,986kW)。另外该发动机还配备了单机双速机械增压器,驱动一副 4 叶液压变距恒速螺旋桨。螺旋桨由航空产品公司(Aeroproducts)出品,直径 4.12 米。发动机安装角下偏 4.5 度,以降低螺旋桨致偏效应。A-1 的发动机圆形整流罩后上方是化油器和座舱通风设备的扁平进气口,后下方是机油冷却器的进气口。座舱后方安装一个机内自封闭油箱,容量 1,438 升(380 加仑)。
座舱
A-1 采用了气泡形座舱盖,飞行员视界良好,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飞行员有座舱装甲保护,但是没有配备弹射座椅,因为当时的弹射座椅无法避过巨大的垂尾。
航电
A-1 单座攻击型的航电非常简单,主要包括无线电、敌我识别(IFF)设备,以及简易无线电导航设备。飞行员通过反射式瞄准具投放武器。
武器
内翼段靠近机翼折叠部分内部安装有两门 M3 20 毫米航空机炮,每门备弹 200 发。AD-5 双座型内置 4 门 20 毫米机炮。在 A-1 的机腹中线和两侧内翼段下方有 3 个大型主挂架,机腹挂架可挂载 1,633 千克(3,600 磅)外挂物,内翼挂架可挂载 1,361 千克(3,000 磅)外挂物。此外在每侧外翼段下方还有 6 个小型挂架,每个可挂载 227 千克(500 磅)外挂物,但是限于结构强度,每侧外翼段小型挂架外挂物总重不能超过 1,134 千克(2,500 磅)。这样全机共有 15 个挂架,理论上总挂载能力 6,622 千克(14,600 磅),但是由于外翼段挂架排列紧密,只能挂载小型武器,所以达不到极限挂载能力。
机腹和内翼挂架是“湿”挂架,可用于挂载副油箱。机腹挂架可挂载 568 升(150 加仑)可抛副油箱,内翼挂架可挂载 1,136 升(300 加仑)可抛副油箱。外翼段小型挂架被设计用来挂载诸如 127 毫米(5 英寸)高速空射火箭(HVAR)以及 113 千克(250 磅)航空炸弹这类的小直径武器。
出于航母起飞的考虑,A-1 的总外挂物载荷被限制在 3,629 千克(8,000 磅)。典型外挂配置有 12 枚 113 千克(250 磅)航空炸弹和 3 枚 227 千克(500 磅)航空炸弹,总外挂武器重量 2,041 千克(4,500 磅);12 枚 HVAR 火箭,每枚重量 68 千克(150 磅)和 3 枚 454 千克(1,000)磅航空炸弹,外挂武器总重 2,177 千克。实际使用时 A-1 的外挂物重量一般限制在 2,700 千克(6000磅)以内。除了 HVAR 火箭和航空炸弹外,A-1“空中袭击者”还可以挂载凝固汽油弹,“小蒂姆”(“ Tiny Tim”是一种直径 300 毫米的重型无控火箭,设计用于攻击地面及海上的大型目标)大型火箭,以及空射鱼雷。
技术数据
使用国家
美国
1946 年 12 月阿拉梅达航空站的装备 AD-1 的 VA-19 中队宣布形成作战能力。1947 年 4 月开始美国大西洋舰队的 VA-3B 和 VA-4B 开始换装AD-1,这两个中队在“西西里”号航空母舰上取得了上舰资格,很快就部署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上。
1968 年 2 月 20 日珊瑚海号航空母舰航母 VA-25 中队的“天袭者”执行了单座型在越南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任
务。但多座电子对抗型“天袭者”在越南一直作战到 1968 年 12 月,1968 年 12 月 27 日 VAQ-33 的 EA-1F执行了最后一次电子对抗任务。大多数美国海军的“天袭者”退役后随即被封存,最后一架美国海军“天袭者”在 1972 年初退役。
美国空军早在 1949 年就表露出对“天袭者”的兴趣,但由于当时军种之间的竞争使得美国空军无法采购“天袭者”。
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美国空军发现缺乏一种越南战场上需要频繁使用的近距作战飞机。1963 年 4
月美国空军的第一架“天袭者”抵达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的空军特种作战中心,1965 年 12 月交付完毕。1964 年 2 月第 34 战术大队首先装备 25 架 A-1E,该大队很快就被第一航空突击队中队接替。后者驻扎在边和空军基地。1964 年美国空军接手美国海军训练“天袭者”飞行员的工作。
美国空军的“天袭者”几乎从头到尾打完了越南战争全场。1972 年 11 月 7 日空军的 A-1 执行了最后一次救援任务。
英国
1951 年 11 月开始,英国接收了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援助计划(MDAP)援助的 50 架的 AD-4W“天
袭者”预警机。1956 年 11月苏伊士运河争端中,英国的A-1参与军事行动。一些“天袭者”仍被用于支持和训练任务一直到 1962 年。
法国
1959 年法国空军获得美国海军剩余的 40 架 AD-4NA 和 53 架 AD-4N,计划使用在镇压阿尔及利亚起义的行动中。这些飞机由波尔多梅里尼亚克的 SFERNA 公司进行了组装和翻修,AD-4N 按AD-4NA 的标准进行了改装。1960 年 2 月起这些飞机装备了第 20 联队的 II/20 中队,后来又陆续装备了 I/20 和 III/20 中队,这些飞机使用在了打击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行动中。
阿尔及利亚独立后,1963 年 I/20 中队改组为 I/21中队,部署在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随后 III/20 中队也改组为 III/21中队,部署在马拉加共和国,II/20 中队被撤销。
“天袭者”在法国空军中一直服役到 1970 年代初。1960 年 8 月11日,中部非洲国家乍得脱离法国宣布独立,在独立后的最初几年乍得发生数起叛乱,法军向乍得政府提供了广泛和有效的援助以镇压叛乱,其中就有一些“天袭者”参与了战斗。
柬埔寨
1965 年柬埔寨获得了 10 架法军的“天袭者”,后来又补充了 5 架法军的 AD-4NA。柬埔寨的天袭者很少使用,1970 年 3 月 18 日诺罗敦·西哈努克被军事政变推翻,朗诺担任首相并实际控制了政府,新的柬埔寨政府更加亲西方,西哈努克亲王进入中国流亡。
推翻西哈努克亲王的政变导致柬埔寨完全卷入越南战争。随着西哈努克港的流亡,越南民主共和国对亲西方的柬埔寨政府有可能使美国在北越西部侧翼建立军事存在的前景感到震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
生,北越开始将边境地区的军事设施转移到柬埔寨境内更深的地点。1970年 4 月 29日南越美国军队入侵柬埔寨打击北越的军事存在,北越军队开始向朗诺政府军进攻,柬埔寨的“天袭者”参与了攻击北越游击队和北越军队的行动。由于地勤人员和飞行员训练不足,“天袭者”损失惨重。有些未经证实的报告称柬埔寨的一些“天袭者”被交还给美国,并封存在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MASDC 图森
南越政府
1960 年年底开始,相当数量封存在亚利桑那州利奇菲尔德航空站的美国海军退役的 A-1E、A-1G 和 A-1H 被移交给南越用于扫荡北越游击队。很快“天袭者”成南越空军最重要的作战飞机,在高峰期有多达 8 个天袭者中队服役。南越空军的“天袭者”一直服役到 1975 年 4 月西贡陷落。
胡志明市陷落后,几架南越空军“天袭者”落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手中,但并没有再次服役。
总体评价
A-1攻击机参加了侵朝战争,战后随着喷气式战机的大量问世而倍受冷落,但美国侵越争又给A-1带来了生机,为了丛林作战、对地攻击的需要,A-1攻击机的低空性能好,有装甲保护,载弹量大,航程远的特点受到美国军队的重视。(全球防务评)
20世纪60年代美军插手中南半岛战事后,防弹装甲与攻击武力“双强”的A-1强击机再获新生。它长达10小时之久的滞空时间、树梢高度的低空扫射攻击和近似垂直的85°俯冲而下的投弹攻击角度,竟让喷气式攻击机“小弟”难望项背。而其较高的作战生还率更是难能可贵:往往是被地面炮火打成弹痕累累后,依然能安全返航。(网易网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攻击机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建造沿革
服役历程
型号
作战历史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设计特点
机身
机翼
尾翼
起落架
动力装置
座舱
航电
武器
技术数据
使用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柬埔寨
南越政府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