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客家山村
梅州市梅县区梅教村位于松口北部。我村辖2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85户;全村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5亩。气候特征热带气候。主要经济作物
长寿沙田柚(
沙田柚)、
琯溪蜜柚,
脐橙等。近年来,我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 1、发展种植沙田柚、脐橙等经济作物; 2、发展养殖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相关事件
2005年7月
泰国总理他信到其母亲曾经居住过的故居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松口镇梅教村寻根问祖,国内外报刊,电台、电视、网站都作了报道,使梅教村一时成为众人关汀的焦点。这重新唤起人们关于叶帅之母陈秀云也是梅教村人的回忆,“叶帅之母和他信之母都是咱梅教村的姑婆”
事件概述
2005年7月2日,泰国总理他信在外祖父的母亲的坟墓前拜祭。当日下午,泰王国总理
他信·西那瓦来到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梅教村探访其母亲的祖籍地。他信总理是第四代
泰国 华裔,中文名字为丘达新。
风景秀丽
松口地处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离梅州市50公里,是个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之一。该镇水陆交通方便,而松口港则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铁路、
省道等贯穿而过。查阅松口各姓族谱,
唐朝,有部分
汉族陆续迁入松口。宋末元初,来自福建
长汀县各县的汉人大量迁入松口,这些汉人来自福建
宁化县石壁的居多。迁居松口的汉人在这块热土上安居乐业繁衍发展得很快,明末清初以后,松口人口暴满又纷纷迁移外地谋生,其中有部分外出
马来群岛谋生。而今
松口镇约7万人,而旅居海外的侨胞有8万多人,是个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由于千百年来的孕育,松口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到处都有着客家文化的芳香,是一个文风极盛教育发达,历代人才辈出的客家山乡。
梅教村离松口镇约5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隆文河(又称龙牙河)发源于萑岭县兰盘村,流经梅教村后汇入
梅江。旧时的隆文河流量大可放运木排,该河从村中流过,村民在沿河的小盆里居住耕作。据村长曾德平介绍该村居住有581户人家,2000多人。村民主要靠种水果,水产养殖(有一个120亩水域的养鳗场),种菜,耕田等为生。而今村里青壮年大部分外出珠江三角州的各个城市打工,留家的人耕田种果。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4300元。生活水平在全镇居中上。
梅教村人重视教育,村中人才辈出,考上大学的人多。有的祖屋厅堂挂有“大夫弟”、“儒林弟”等朝廷赐的功名扁。现代村中任市、区级以上的干部的有多人,有
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更多。村中的华侨多。据查梅教村人的族谱和家谱,200年前村中始有人远涉重洋到异地它乡谋生,而今几乎屋屋都有“南风窗”,户户皆连海外亲,正如梅州客家俗语所言“华侨断家不断屋”。梅教小学的老校建于20世纪20年代,新校建于20世于90年代,建校资金都是由华侨出资。村老人会是一座两层洋楼,里面娱乐设施齐备,是由华侨捐资所建。村委会的办公地方是一幢新建不久的漂亮小洋房,有人在值班。村里的
黄姓聂氏宗祠“千顷堂”有700年的历史,堂联为“千顷家声”、“五经门弟”。村中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客家围龙屋,其中有几座围龙屋都是由华侨建,有几座200年历史的围龙屋至今完好,具有观赏价值。如他信总理母亲的祖屋“儒林弟”建设清
乾隆,屋内宽敞明亮,旧时曾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豪宅。
改革开放后村中建了很多小洋楼,如今村民大都迁入新房居住,老祖屋放杂物。
由来
梅教村的山口左侧梅教村与下坪村交界处有两座比较大的山头。左边长约1公里的山脉叫“虎山”。右侧梅教村、下坪村、到车村交界处那座比较
矮小症的山脉叫“龙山”,“龙山”从村头到村尾约4公里的山脉叫“龙山”。这两座被山风水先先生编识了神奇的故事。
梅教村是个多姓氏的村庄,村中有黄、陈、梁、徐、童、林、吴、许、温、巫、曾、李、钟、蓝、张15个姓氏,人们称梅教村 为“梅花杂姓地”。在封建社会客家地方经常闹宗族械斗,而梅教村则从所未闻,村民和睦相处共建家园,世代相传至今。
“梅花落地”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云游到此地,看到村口两座大山即“龙山”和“虎山”的后面环抱着一块长形的小盆地,赞叹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预言将来居住在这里的人可安居乐业,会出人才。赐该村为“梅花落地”。故事传出后,引来了众多姓氏的人这里开居。据梅教村的老一辈人说,数百年来村人团结相助,互敬互爱。凡在村中任教的外地教师和外地人在村中做工的人,都颂说梅教村人缘好。上世纪50年代有一批沿海的潮汕人因战备疏散到梅教村当菜农,他们和村中的人相处极好。
梅教村境内的“龙虎相峙”和“云桥夜月”是松口的八个自然风景点之一。
“龙山”和“虎山”的交江处在村口隆文河的两岸,河两岸形成
断层峡谷,人们称为“龙虎相峙”是大自然造化而成的美景。峡谷下有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
石拱桥(云车桥),石拱桥半园形孔倒影在河中恰象一轮园月。每当月园风清之夜,天空挂着一轮明月,桥拱倒影又一轮,水天相影又一轮。这样形成了一幅天上人间三月相映成辉的美景,观看后令人陶醉神往。而今在老桥前百米的地方建有两座新桥,其中一座是公路桥,为此为风景区增添了美景。有一幅有“龙山”、“虎山”和3座新桥联在一起的照片,曾在《梅州画报》刊载。
名人母亲故乡
梅教村的村民非常自然地谈起叶帅母亲陈秀云的娘家:梅教村田背片楼下“德裕楼”。
建造“德裕楼”的
陈秀云的
曾祖父,目前有后人约60人,多在家务农。1980年以后,多离开老屋自建房,如今“德裕楼”已无人居住,成为堆放柴草杂物和放养鸡鸭的地方。据73岁的村民陈勇胜介绍,他的祖父陈荣与陈秀云共曾祖父,陈秀云73岁去世时,就是由陈崧荣为娘家代表去吊唁的。“德裕楼”为
陈秀云的曾祖父所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层采用“翻身逆势”的建筑方法,坐南向北,为土著民居的“一字楼”结构,两层楼,共6个厅,33个房间。陈秀云是1873年在“德裕楼”生的,其父陈玉华在南洋做生意,母范氏务农;陈秀云为长女,没读过书。据
罗英祥著《叶剑英祖源录》所述:陈秀云2岁时为童养媳嫁给雁洋下虎村村民
叶钻祥,叶钻祥19岁陈秀云18岁时,夫妻“圆房”。“圆房”旧时客家地方童养媳的结婚仪式。“圆房”的 时间是在
除夕日这天,晚上夫妻同房睡;这种结婚仪式不用请亲友,年初一全家吃人团圆饭,年初二丈夫与妻子一起回娘家。陈秀云先后生下8个孩子,其中两男两女早夭,叶剑英(家名石伟)出生于1897年,他和一个弟弟两妹妹得以幸存。陈秀云为典型的客家妇女,平时操持繁重的家务,还常打短工补贴家用。
他信的外公黄成 的祖屋“儒林第”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二堂四点金”老屋,60多年前黄铨成为避战乱,曾携10多名家人回来住。据他信的表兄黄先荣说,黄铨成带回4男4女,他信的母亲最小名为黄金鲤,年龄和他相仿。如今,他信的舅母86岁的丘荣秀是黄家最老的人,黄家四世同堂住在儒林第,黄先荣已72岁了,最小的孙女才4岁,家族总共有11人,靠种植
沙田柚为生,一年收入有三四万元。
梅教村这个客家山村出了名人的母亲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前来参观采访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