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基乡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西南部,距离楚雄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107千米。东临子午镇、
妥甸镇,隔着马龙河相望;南与双柏县独田乡相邻;西与新村镇毗邻;北与大过口乡、东华镇接壤。大地基乡国土面积为3874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大地基乡常住人口为8431人。截至2020年6月,大地基乡辖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设于兴大街1号。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该地属
楚雄县哨区八哨之瓦姑。1987年9月,中邑舍区撤销,划分为大地基乡和
宜茨乡。2005年12月,宜茨乡撤销,其所辖红卫桥村民委员会划归大地基乡。大地基乡总耕地面积为14074亩,其中水田6967亩,旱地7107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1亩。该乡境内最高海拔为2880米,最低海拔为960米,年平均降雨量为801.8毫米,平均气温为16.7℃。
2020年,大地基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2亿元,同比增长5.22%,农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26元,增长5.9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9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3亿元,向上争资达208万元。
2022年,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关于认定2021—2022年度全国“四好”商会的通报》,大地基乡商会荣获全国“四好”商会称号。
历史沿革
大地基乡位于
楚雄市西南部,距市府鹿城90公里,东与
子午镇、
双柏县妥甸镇隔马龙河相望,南与双柏县
独田乡相邻,西与
新村镇毗邻,北与
大过口乡、
东华镇相接壤。全乡辖6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335个自然村,有国土面积387.42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5991亩,其中:水田7270亩,占45.46%;旱地8721亩,占54.54%,人均耕地面积1.46亩。全乡有林地面积51.3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4.2%,境内最高海拔2671米(白竹山),最低海拔702米(
小黑江),立体气候明显。全乡有农户数3279户,总人口10946人;辖区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白5个民族,
汉族人口7957人,占72.7%;少数民族人口2989人,占27.3%。全乡共有党员625名,乡党委下设6个村党总支、6个党支部,6个村党总支下设村民小组党支部21个、“两新”组织联合党支部3个、党小组90个。大地基乡是一个集贫困、边远、民族于一体的山区乡镇。
行政区划
该乡辖大地基、水卷槽、中邑舍、者力、腊脚、
红卫桥6个村民委员会(原
宜茨乡红卫桥村委会于2006年2月25日正式移交大地基乡管辖),134个村民小组,335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大地基乡总户数2557户,总人口11373人,其中农业人口10928人,占总人口的96.5%;辖区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白等5个民族,
汉族人口8519人,占75.3%;少数民族人口2784人,占2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人。
2021年7月,根据
楚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地基乡常住人口为8431人。
经济
2006年,大
地基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两大战略,发展三大产业,取得五个突破,实现一个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乡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472万元,比上年增加214万元,增长3.3%;农村经济总收入4176万元,比上年增加575万元,增长13.77%;完成地方财政自收收入183.87万元,比上年增加5.4万元,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9元,比上年增加190元,增长9.6%;乡镇企业营业收入7261万元,比上年增加780万元,增长10.7%;粮食总产量为574.6万
千克,与上年基本持平。
认真落实好优质稻良种补助、救灾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总产量达574?6万千克,与上年基本持平。大小春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71万亩,粮经比例为73.5∶26.5。
烤烟生产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方针,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全乡共收购烟叶67.22万千克(其中:指令性计划56.7万千克,出口备货10.52万千克),实现产值775万元,实现人均烤烟收入660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打牢基础、稳固粮烟、建立三产”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发展以
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实施黑山羊名特优工程。种植优质牧草800亩,实行草畜配套,扶持发展养殖示范户。加强牲畜疫病防治,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2006年全乡黑山羊存栏达2.14万只,出栏达1.29万只,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大牲畜、生猪等存栏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均比往年有所提高,畜牧业总产值达2235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增长17.8%。发展以核桃种植为主的绿色食品业,新增核桃面积400亩,全乡核桃面积达1.99万亩,2006年全乡共销售核桃14万
千克,实现产值280万元,比上年增加37.81万元,增长15.6%,人均实现核桃收入230多元。发展以本地中草药种植为主的彝药业,发展
青阳参、
滇红花和
附子种植,培育一批中药材籽种,全年共种植中药材240亩,实现产值9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25万元,增长42%。
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全乡个体工商户达456户,从业人员554人,实现产值7261万元。
基础建设
2006年,大地基乡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82万元,完成三面光沟渠16条8.6千米,旱地水池125个,小水窖512个,旱地塑管架设8件10千米,人畜饮水7件,架设管子11千米,改造小坝塘1件,为进一步推动生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进行三年来退耕还林的补植补造,实施天保工程30.9万亩,加强林政管理;加大以沼气池为主的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16口。认真落实护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
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乡有121个小组通电,通电率达97.9%;通讯建设在开通光缆和电信宽带网的基础上,126个村民小组开通电话,用户增至1386户。全年共依法出让国有土地11宗,出让面积2028?25平方米,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10.02万元。继续完善“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会计监管,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努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2006年,大地基乡财政总收入达349.6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自收收入183.87万元,比上年的178.47万元增加5.4万元,增长3%。
社会
社会创新管理
一、长期坚持依法治乡,保证社会稳定。为体现社会公义,给全乡群众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人人平等的良好社会环境,乡党委、政府坚持一切工作和事务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处理解决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领导和干部绝不徇私枉法。而对违纪违法的干部和群众,乡党委、政府要求乡纪委、司法所、派出所严格执法,依法处理,绝不让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遭到挑畔和破坏。
二、平安建设保稳定,全力维护和谐安定局面,继续开展严打专治活动。全年立
刑事案件12件,破案11件,破案率达92%;受理治安案件85件,查处81件,查处率达97%;共受理民事纠纷136件,已调处124件,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
二是积极创建无邪教乡村。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邪教,揭批邪教,远离邪教。
三是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安全生产定期检查、督促整改制度,对工矿企业、民爆物品、水上交通等重点行业部门实行重点监控,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注重疏导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协调会议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建立“党政挂帅、综治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使综治、信访、民调、司法等部门充分参与进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从而使各类社会矛盾得以及时化解。同时,大
地基派出所每年都利用“五五”普法的时期,在全乡范围内大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全乡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得到很大提高,违法违纪行为大大减少,连续3年不发生犯罪行为和重大案件,社会稳定性得到极大增强。
如,联合市交警大队在大地基中学举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文艺晚会”,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联合市卫生局向群众发放饮用水消毒药,防止群体性饮水中毒;组织领导干部下乡指导群众正确处理死亡家禽家畜,防止群体性中毒和疫病传染;组织森林防火巡视队对林区进行火情防控,防止、控制火灾的发生;组织交通治理联队,上路认真检查、治理客车及货车的超载、超长和无证无牌等情况。
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依法治乡结硕果。多年来,全乡无重大治安
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上访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实施依法治乡,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已初见成效。全乡呈现出了一幅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
社会生活
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抓好农村
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乡村计生队伍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红、黄牌警告制和一票否决制。根据《
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的规定》,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全年共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8户,兑现教育三免费69人。2006年,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低于8‰的控制目标。
2006年共发放救灾救济款1.8万元,救灾大米1950
千克,解决250户820人的生活困难。认真落实优待、优抚政策,发放优抚金5.09万元,优待金2.78万元。投资30万元完成腊脚村委会2个村民小组的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发放贴息小额信贷资金100万元,扶持农户477户。
教科文卫
实施
科学教育兴乡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06年
高中上线46人。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村”活动及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依托专业协会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运用、示范和推广。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6期,培训总人数达1800人次,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大地基村委会箐头村民小组被列为
楚雄彝族自治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建设成效明显。
大地基村委会、水卷槽村委会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
文明村。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对文化中心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阅览室和娱乐室的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开发,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民族
民俗音乐、民风民俗整理和编撰,积极发展民族文化。
继续巩固乡村一体化办医成果。2006年新型合作医疗共有1.38万人次得到就诊减免,减免金额达30.6万元,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6%,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