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鑫复,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长期从事天然有机化学及有机合成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天然产物合成方面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关注。
人物成就
70年代以后,潘鑫复作为“三尖杉类生物碱合成研究”最早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参与并实现了五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合成,当时处于国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而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并完成了“油菜
固醇内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
激勃素的化学研究”, “美丽
红豆杉A及B的全合成研究”, “多氧芳香型三环二的全合成”, “黄
木脂素的全合成”, “1,4-
苯并[a]芘1,4-二恶烷木脂素的不对称合成”,“具有生理活性黄酮木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鬼臼毒素类手性
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等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不对称催化[3 2]成环反应在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和“六氢
二苯并吡喃类天然产物Machaeriol A-D, Machaerdiol A-C的合成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0余篇。主要成果曾获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
三等奖,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2001年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长经历
潘鑫复,1937年3月生于
洛阳市,1958年毕业于
兰州大学化学系,1963年从新疆调到兰州大学任职。1982年至1984年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化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曾任兰州大学化学系主任兼分析测试中心主任(1992-1995),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5-1992),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兼职研究员,第八届
甘肃省人大代表,兰州大学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化学专业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鑫复教学
人才培养
在抓紧科研工作的同时,潘鑫复教授极为重视人才培养,曾主讲过《
有机化学》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为了提高组内学术水平,他坚持每周一次的学术报告,就科研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活跃学术气氛,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自1985年以来独立指导并获相应学位的硕士生43人,博士生36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著名教学及科研单位的领导或学术带头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9人,在读硕士2人。
激励与监督
潘鑫复教授担任化学系主任期间,他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学术骨干的智慧和积极性,完善一套科学有效,公开透明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措施,使化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名列学校前茅,他关心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办事力求公正。他在任期间,化学院的科研论文无论是质量和数量都是学校最好的院系之一,教职工的福利也是最好的。这与潘鑫复教授付出的心血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分不开。
国内外交流
近年来,先后十次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国际华人有机化学讨论会、全国天然有机化学讨论会和全国有机合成化学讨论会等大型会议上被邀请做大会报告。先后应邀出访
法国、
瑞士、
澳大利亚、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与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化学研究院、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或科研协作关系。
主要成就
国人的骄傲
植物生长激素研究
率先在国内开展了
激勃素化学合成研究,完成了GA5
甲酯及GA23甲酯的合成,发现了一种新的赤霉素
烯丙基内酯选择性断裂方法。
完成了光学活性长孺孢酸两种对映体的全合成,得到国际同行重视,被1987年《自然科学年鉴》(上海翻译出版社)化学进展专栏有机化学分项收录,为当年该年鉴有机化学分项唯一提及的中国学者。
成功解决了赤霉素GA3水溶性问题,制备出水溶性赤霉素片,质量达到
日本、
德国同类产品标准,得到生产厂家认可,已应用于生产。
九十年代成就
九十年代,潘鑫复教授对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天然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十多年研究中先后完成了二十多个木脂素类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不论研究范围及深度上均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建立了一条简洁而有效的新路线完成了对称与不对称
芳基取代的喃木脂素的合成。
改良并创新了具有
双环汽车[3,2,1]
辛烷型与
氢化苯并呋喃性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合成方法。
建立了两条立体选择性合成
苯并[a]芘1,4-二恶烷类新
木脂素及
黄酮木脂素的全合成路线,并首次完成了
香豆素木脂素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
以Sharpless双羟化反应和Mitsunobu反应为关键步骤,建立了一条立体选择性合成8-O-4’新木脂素的全合成路线。
八十年代成就
八十年代末,潘鑫复教授对三环二萜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从合成策略、构环方式的新思路,构建了两条合成多氧芳香型三环二萜的新方法。完成了十多种此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该方法亦适合[6,7,6]三环二萜的合成,具有原料价廉,操作简便,收率较高,通用性好等特点。
发现一个新的
烷基重排反应;建立了一条手性合成三环二萜化合物的方法。
近年来成就
一些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其相关方法学研究
近年来,潘鑫复教授除利用环氧化继而开环的方法完成了一些吡喃酮类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性合成;实现了Daphneticin、( )-Isoaltholactone、( )-Bisasnmol等 十余个倍半萜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外,还广泛涉猎当前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如绿色化学,碳碳键的形成和导向性多样性合成等领域。研究了在离子液中碳碳键形成反应;在超声波的促进下,用DDQ可以选择氧化烯丙位(位)
羟基,而另一个羟基构型保持不变,从而合成出在许多天然产物存在的α-羟基酮的结构单元;合成了手性
氨基醇、C2-对称轴双氨基醇、(S)-3,3’-BINOL、
吡啶醇等四种新型手性
配体并考察了他们的手性
催化性能;开展了
乙烯基环氧体系下MIRC及SN2’反应研究,均取得较理想的研究成果。
几十年如一日
作为一名有机化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他热爱的祖国,热爱的
兰州大学。
潘鑫复近期论文
近期发表代表性论文目录:
1.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ribenzohexadehydroannulen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Ionic Liquid
Yang Li, Jiyong Zhang, Wenkuan Wang, Qiang Miao, Xuegong She, Xinfu
panJ. Org. Chem. 2005, 70, 3285-3287
2.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Formation of 1,2,3-Trisubstituted Cyclopropane Derivatives
Xingang Xie, Guoren Yue, Shouchu Tang, Xing Huo, Qiren Liang, Xuegong She, Xinfu
panOrganic Letter 2005, 7, 4057-4059
3. Concise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Obolactone
Jiyong Zhang, Yang Li, Wenkuan Wang, Xuegong She, and Xinfu Pan
J. Org. Chem. 2006, 71, 2918-2921
4. A Facile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1 H-Inden-1-one
Bo Chen, Xingang Xie, Jiangping Lu, Qiaoling Wang, Jiyong Zhang, Shouchu Tang, Xuegong She, Xinfu
panSynlett2006, (2), 259-262
5. Total Synthesis of ( )-Machaeriol D with a Key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SN2’ Reaction
Qiaoling Wang, Qinggang Huang, Bo Chen, Jiangping Lu, Hui Wang, Xuegong She and Xinfu
panAngew. Chem.2006, 118, 3733 –3735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