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
苏联首次发射了
人造卫星。从那时起,前
苏联红军开始了组建航天部队的进程。为了统一领导航天部队的建设与发展,1965年,在原苏联战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编成内组建了航天器中央局,负责研制、发展和使用航天器。1970年,随着航天科研规模的扩大和
军事卫星的积极作用,航天器中央局升格为航天器总局。
军事航天力量
一、军事航天力量——专司卫星发射与控制的部队
此后,前苏联航天器不断地发展,航天器总局所属的航天部队遂行的任务逐渐增多,并且开始具有跨军种性质。这样,航天器总局隶属战略火箭军的状况就难以适应它所担负的任务。1981年,
苏联国防部决定将航天器总局从战略火箭军编成内划出,直接隶属国防部。1986年,航天器总局改为航天器主任局。
苏联解体后,根据
俄罗斯当时总统
鲍里斯·叶利钦1992年的命令,当年8月10日,航天器主任局正式成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军事航天力量,为国防部直属兵种。1995年12月10日,叶利钦签署命令,确定每年的10月4日,即苏联首次发射
人造卫星的那一天为军事航天力量节。1997年,在俄罗斯第3阶段改革中,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又把军事航天力量编入战略火箭军。
军事航天力量的使命是向
宇宙空间发射包括侦察
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定位卫星在内的各种航天器以及实施
大地测量学和水文气象测量等。其编成内编有发射部队和卫星测控部队以及科研机构、院校和保障部队。
发射部队包括拜科努尔、普列谢茨克和斯沃博德内伊3个航天发射场。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
苏联解体后,该发射场归属哈萨克斯坦,目前
俄罗斯采用租借的方式使用。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现在是
俄罗斯航天兵主要的和最大的发射场。该发射场1966年3月17日首次发射携带“宇宙”-112号
卫星的“东方”-2型
运载火箭,35年来共计发射运载火箭1512枚、卫星1900颗和
洲际弹道导弹500余枚,为战略火箭军试验了11种导弹和10种运载火箭。1994年11月,根据
鲍里斯·叶利钦总统的命令,该发射场改称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第一试验航天发射场。它在
俄罗斯航天事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斯沃博德内伊航天发射场位于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
阿穆尔州,1996年3月建立,同年1 1月首次发射了“起飞”-1号卫星。
卫星测控部队为
航天器试验与控制中心。该中心为军民两用,位于
莫斯科西郊的
红兹纳缅斯克。它于1957年11月建立,当时的代号是“目标413”。现在,航天器试验与控制中心的使命是保障俄罗斯所有轨道卫星的通信与控制。该中心编成内有11个指挥测量站。目前,该中心控制着150多颗
卫星,包括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
太空防御兵
二、导弹-太空防御兵——“雪藏”30年后才公布于众
1967年3月30日,根据当时
苏联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马特维·扎哈罗夫大将的命令,
苏联正式组建了导弹-太空防御兵,将其作为一个兵种。该兵种组建后一直编在
国土防空军(后改为防空军)内。1997年,
导弹太空防御兵从防空军编成内划出,同军事航天力量一起编入了战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导弹-太空防御兵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不仅美国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了解它的情况,就连苏军自己的高级军官也极少知道它。直至30年后,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才正式向外界公开了导弹-太空防御兵的情况。
现在,导弹-太空防御兵的使命是,对可能发射弹道导弹地域的空天和所有的战略空天方向实施不间断的侦察,准确而及时地向最高统帅部报告敌方开始实施导弹核袭击的情况,随时确定敌方航天系统的状况和敌方可能挑起太空作战的情况,对抗敌方航天系统的打击,保护本国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设施免遭敌导弹突击。
导弹-太空防御兵当时编有3个集团军,分别是导弹袭击预警集团军、导弹防御集团军和太空监视与防御集团军。现这3个集团军的建制已撤消,全部改称系统,即:
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其使命是获取和及时向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等指挥机构传送导弹袭击预警的信息,包括敌国导弹核突击开始时间、规模和方向的信息,以便使最高统帅部定下战略核力量实施回击行动的决心。同时,该系统还向
反弹道导弹系统发送预警信息,向太空监视系统发送航天器的信息。该系统包括两个梯队:一是航天器集团,其使命是探测世界上任何地区
导弹发射的情况。二是地面监视站系统,其使命是自动探测对
俄罗斯及其盟国的导弹袭击。航天器集团拥有22颗卫星,其中有可探测
洲际弹道导弹和
潜射导弹发射情况的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地面监视系统包括地面雷达枢纽网和
莫斯科反导系统远程探测雷达、地面雷达枢纽网、超地平线视距探测雷达站和远程早期预警雷达站。
导弹防御系统对于实现俄罗斯的遏制战略具有重要作用。1960年,前
苏联红军生产了B-1000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SH-11型)
反弹道导弹导弹。1961年3月4日,在一次演习中,苏军使用这种导弹的杀伤爆破弹头在25公里高空截击了飞行速度为3000余米/秒的P-12型弹道导弹的
战斗部,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美国直至1984年才取得这一结果。1971年,B-1000型反导导弹投入试验使用,1977年正式装备
莫斯科防空区,用于莫斯科地区的防空。1978年,导弹防御系统开始装备新型的A-35型(北约称之为SH-08型)反导系统,可先敌展开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能够在19 72年《反导条约》限制的范围内截击和消灭非战略性(射程3500公里以内)弹道导弹的突击。目前,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装备有B-1000型
反弹道导弹导弹发射装置36部、A-35型反导系统64部。
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其基本使命是反卫星作战,对于保障
俄罗斯的战略稳定占有重要地位。该系统可探测太空军事行动、太空对地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开始的情况,并能降低敌方太空军事行动的效果,从而制止敌战略性进攻武器和
航空兵集团的行动。该系统拥有雷达、光电器材、光学器材和无线电技术器材,可观察
近地轨道和高空轨道的航天目标,及时发现近地轨道太空情况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
普希金诺的“顿河”-2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该雷达为厘米波雷达,半球型电子视界,可对大气层外和大气层的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目标,并可为反导系统指示目标。太空监视系统配备有高速
计算机,可自动处理40公里高空的太空信息,确定航天目标的体积和参数,查明外国航天器的作用和能力。
三、军事航天力量与
导弹太空防御兵合编——
俄罗斯军事航天活动的新篇
此次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将军事航天力量与导弹-太空防御兵合编为新的航天兵,其基本构想是,航天兵力与器材和导弹—太空防御兵的兵力兵器是在相同的领域——太空遂行任务的,而且为其研制武器装备的工业企业合作密切,因此,将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太空防御兵合编为新的航天兵,将会有助于这一兵种获得更大的发展,特别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目前相对落后的
航天信息技术,提高航天器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军事航天活动的统一指挥,有助于统一为各军种提供航天信息。
在
俄罗斯航天兵重新组建之际,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强调,未来航天器对军队行动效果的影响将会不断提高,因此俄航天兵将会不间断地监视太空,确定航天集团对保障地面战斗行动的准备程度,更加准确和及时地向国家和武装力量领导提供有关太空战斗行动(未来还包括从太空向地面实施战斗行动)准备与开始的情报。
为了能够适应未来军事航天活动的需要,俄航天兵拟定了2002~2010年航天兵改革计划。其基本内容是裁减人员,提高对军事航天活动的指挥效率,进一步优化轨道设备和地面航天基础设施。
战略火箭兵
苏联解体之后,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及俄对外政策的调整,俄战略核力量的损失几近半数,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仅剩下大约490枚,而且其中很多主战型的洲际导弹严重超期服役。2006年2月3日,俄战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代表公开透露,其装备有三种型号的洲际
导弹,其中包括80枚SS-18型导弹,130枚SS-19导弹,270枚“白杨”型导弹,拥有1788枚核弹头。
由于导弹老化趋势明显,出于保持现有作战导弹基数的考虑,俄战略导弹部队实弹训练的次数曾大大降低。不过,随着俄经济恢复以及
北约东扩带给俄越来越大压力,2006年5月,俄时任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会议上明确指出,“核威慑以及军事战略平衡”依然是俄核政策核心。因此,作为战略威慑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俄战略火箭兵也再次成为了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重点关注对象。
俄军在对现有
导弹进行改装以求尽量延长其服役期限的同时,开始部署全面更新其
陆基战略导弹组成,“白杨-M”这一具备很强突防和摧毁能力的新型
洲际弹道导弹的列装速度被大幅提升。“
毛白杨-М”是“白杨”的改进型,射程为10050公里,命中精度误差小于90米,发射方式为公路机动发射和地下井发射。据
俄罗斯媒体报道,今年年底前,俄计划将“白杨 -М”导弹机动发射装置增加到15具,井式发射装置增加到50具。还有一种说法称,在2010年前,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将装配35具机动发射装置,65具井式发射装置。
10月22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索洛夫佐夫向媒体表示,俄战略火箭兵2009年将装备RS-24型多弹头
洲际弹道导弹。在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俄战略火箭兵必须有效完成遏制大规模侵略的任务。2050年以后,RS-24将取代SS-18、SS-19,它与“白杨-M”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一起,成为21世纪中期之前保障俄安全的主要战略核打击武器。同日,
俄罗斯战略火箭兵新闻和公共关系局局长沃夫克宣布,俄罗斯当天成功发射了一枚SS-19型洲际弹道
导弹,这表明,该型导弹的基本飞行技术性能没有变化,可以继续超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