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49年,位于大别山麓长江北岸举水河畔。1994年,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新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学校以“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为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学校注重教学教研工作,要求教研工作必须扎实,“不备课不上课”;教学环节求落实,“讲、练、评、考、辅、改、析”环环相扣,步步到位。坚持“周四听评课”的常规活动和集中评比展示的“教学教改活动月”。
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是
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
示范性高中,是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一颗充分展示时代风采的校园明珠,镶嵌在
大别山麓
长江北岸
举水河畔,使历史悠久的小城锦上添花。她就是诞生于共和国成立时的礼炮声中的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属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是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
历史回眸
1994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学校占地面积200亩、投资助2000万元,1993年6月奠基,历时13个月,实现了举校搬迁。她以其宽阔的地理优势。
新校园的美,注入了决策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美学思考与美学要求,体现了设计者的美学素质和建设者的美学智慧,她融校园、花园、乐园于一体,集美观气派于一园。
新校园首先给人地理环境优越和规模宏大的美感,她矗立于一片北高南低的向阳缓坡,三面环绕碧绿田野,东面临近城公园;既避开了喧器闹市,又偎依着新洲城关;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校园中最雄伟的主
建筑科技楼在校园主轴中段,与黄金分割的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区间,从韵律和气质上相互延伸,相互衬托,形成气势磅礴的整体动态,给人以拓展视野、升华境界、开阔胸怀的艺术感觉。
迁建后的一中教育技术装备优良,生活设施设备完善。学校52个
高中教学班,2名特级教师,86名高级教师。学校形成了集优美的园林特色、良好的校风校纪、和谐的
人际关系、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一体的隐性课程体系。新一中继承和发扬过去光辉传统,同时积极开拓创新,在科教兴国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牢固树立“举‘三个面向’之旗,走科研兴教之路,务
素质教育之实,育自主创新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探索和实践“自主--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世纪新容
世纪之交,新洲一中由市级示范性学校一跃而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坚持“三个面向”之旗,走科研兴教之路,务素质教育之实,育
和谐发展之人,积极构建和实验“自主---创新”教育模式,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新洲一中始终以“三个面向”、
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以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尚美、创新的人格为根;以学生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培育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为魂;以开发学生潜能、开启学生自主心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学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
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理想远大、基础深厚、知青意行合一的能适应未来、挑战未来、创造未来的精英。
学校以办学的高水平、高品位、高质量和雄厚的综合实力享誉江城,蜚声荆楚。学校以突出的办学实绩,赢得了
湖北省文明单位、省市
示范性高中、湖北省教科研50强、武汉市对开放学校等17项省级和15项市级殊荣。
邾城校区校貌
校训校歌校徽
校训
博大 方正 尚美 创新
校歌
《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是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办学规模
1994年,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洲一中举校迁建于城关朱文昌,新洲一中邾城校区竣工,占地面积200亩、投资助2000万元,1993年6月奠基,历时13个月,实现了举校搬迁。新校园与校外61亩学农基地,25亩的校办工厂相配套,在整个武汉市乃至
湖北省规模空前,武汉市区的学生对此可能有更深刻的感受。
校园四季常青,花儿争艳,草儿吐芳,
垂柳依依,碧波漾漾,假山喷泉,
曲桥塑像,仿佛人间的瑶池天堂,许多外地参观者竟发出“这哪里是校园,分明是花园、公园”的感叹。
甚至某些录取高等学校的新洲一中毕业生到高校后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认为新洲一中的校园环境远远超过某些大学,慨叹:“新洲一中要是办大学,就不到外地上学”于是每逢大的节假日,他们就常回母校看看,常回母亲看看。
新洲一中的校园环境建设不只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
素质教育和造就“四有”新人的优良基地。
学校现有
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其中5400平方米的科技实验楼装备有演播室、电视台、广播台、展览室、微机室、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室,理、化、生、劳技实验室,实验设备基本达到国家一类标准,3400平方米的图书馆内有可客纳496人的
多媒体阶梯教室,馆藏书籍5万余册,报刊杂志全年560种,计有电子书籍15万册,图书阅览室可容纳500多人。
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每个教室内设有电视、广播、投影仪等设施,正在兴建的2400平方米高三年级教学楼,建成交园互联网络,
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系统和电子备课系统。体育活动区内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运动场看台可容纳3000余人。学校整个校园布局合理,花团锦簇,逐步形成了集优美的园林特色,良好的校风校纪和谐的人际关系,高雅的建筑艺术风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一体的隐性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
邾城街道和
阳逻两大校区,教职工578人,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师中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人,县专业技术技尖人才5人,18位同志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市优秀班主任”、“省劳动模范”、“市
国际劳动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0人获县重奖。
他们是全区教师的精英,工作负责,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你们的良师益友,更将是你们求学之舟的领航人和护航人。社会上尊称一中教师为“教授”,这是对一中老师的信赖,也是一中老师的骄傲。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继95—97我校夺取“三连冠”后,99届学校高考上省线人数高达518人,又创历史新高,比某些县市的总和还要多,升学率最近几年超过90%,95文科升学率100%,上重点线比率也相当大,97应届理科生高考过600分人数约点全市10%,继87年刘赛游获高考理科省状元后,邱习丹、柳敛沼、商娜同学分获95、98文科和97省市理科第二名。2004年新洲一中高考本科率超98%,有一个班43名学生,全部过本科线,其中39人在600分以上。2005年新洲一中再创辉煌,过一本线419人,位列全市三甲。1996年全国奥林匹克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湖北省复赛中霍春鹏获全省第一名,1998年在同层次的比赛中梅旺生又获全国
一等奖。继87年巴曙松获“市楚才杯”作文竞赛一等奖后,梅丽霞、黄新峰同学又分获97、99市“楚才杯”作文竞赛一等奖,其他同学在文化、体育、艺术、劳技竞赛等方面获奖也不计其数。2012年,新洲一中再创新高,理科李霖同学684分,居全市第三;文科王恩民同学631分,列全市新城区第一;过600分238人,居全市第三;过重点线793人(不含
保送生、体艺飞)。
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慕名前来求学,近者武汉周边的地区,
黄石市、
黄冈市远者北京、
海南省,
西安市、
浙江省可以说是“不远千里,来到新洲一中。”二十世纪的
太阳就要西去,新世纪的太阳就要升起,让我们精诚合作,团结战斗,共同拥抱新世纪的太阳。最后作联一副 三生有幸,共聚新一中 四海有缘,再创新世界。
一中校史
◆◇春,王难初约王、张二姓族长,在辛冲街王氏宗祠创办私立辛溪中学,洪性初为校长
◆◇7月,辛溪中学董事会“为经费来源枯竭呈恳派员接收以维中等教育而利贫苦学生由”,呈文
团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程志远当即批复“准予接收”。
◆◇8月,黄冈行政区专员公署文教科委派洪性初同志来校任校长,并报湖北省教育厅备案。
◆◇9月,黄冈县立新洲初级中学在新洲镇成立。为当时境内定点的第一所公立中学。
◆◇10月,成立校务委员会。
◆◇12月,贯彻黄冈行政区专员公署教字第25号文件精神,第一次为学生评定
助学金。
◆◇12月,朱煜华老师当选黄冈县首届人大代表。
◆◇元月,校教职员教联会成立。
◆◇3月,贯彻执行《共同纲领》中规定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
◆◇5月,校团支部成立。
◆◇6月,师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新洲城关及城关周围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政策宣传活动。
◆◇9月,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学校暂行教育计划(草案)》。
◆◇3月,贯彻执行教育部1951年全国教育工作总方针。
◆◇8月,教职工参加
新洲区举办的讲习会,学习时事政治、教育方针政策,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树立一边倒的思想。
◆◇12月,遵照省教育厅通知精神,配合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宣传工作,抽调部分教师参加土改。
◆◇3月,贯彻教育部颁发的“1952年教育工作方针”:“中小学教育工作,应紧密配合
抗美援朝战争、增产节约、思想改造三大中心任务进行”。
◆◇4月,遵照中南军政委员会(52)通知精神,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开展宣传工作。
◆◇4月,因家庭被划为地主,洪性初同志被免去校长职务。
新洲区代县长陈绍平同志兼任校长,王玉圃同志出任副校长。
◆◇5月,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试行中学暂行规程》。
◆◇7月,教师参加省中学教师思想改造会,批判《双轨制》教育,批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批判
资产阶级雇佣观点,批判资产阶级人生观。
◆◇9月,学校附设短期师资班,学制1年,招收学员102人,新洲县代县长陈绍平任班主任。
◆◇12月,代县长陈绍平调离新洲、其校长职务随之免去。
◆◇10月,党支部副书记陈仲纯同志参加县反右倾斗争,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职去阳逻砂石厂
劳动改造。1960年改正处分,调柳子港中学工作。
◆◇10月,校领导班子调整,熊宗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石永禧同志、汤中亮同志任副校长。
◆◇12月,停课,全校师生到阳逻鱼种场修鱼池,时达两月之久。
◆◇春,学校与城关镇小合并,实行十年一贯制。
◆◇8月,党支部副书记熊宗淼同志调离。聂继安同志调任党支部副书记。 ◆◇秋,首次在作全县招收高一新生100名。
◆◇10月,响应上级党政部门的号召,生产自救,见缝插针,大搞蔬菜代。组织师生到离学校30余里的汪集复兴杨家咀开荒70余亩,种植小麦油菜、水稻、瓜菜等作物,建有200余平方米的教室、宿舍,一直延续到1982年才承包给当地农民耕种。
◆◇秋,遵照县教育局指示,接收由顾岗中学转入初中二年级的插班生约50人。
◆◇贯彻执行《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2月,陶然同志出任副校长。副校长石永禧同志调离。
◆◇5--8月,全校师生310人到汪集复兴校办农场抢收油菜,306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学校改为临时医院,开病房12个,地县抽调医务人员60人,治疗中徐慕英老师去世,其余月余后全部治愈。
◆◇10月,贯彻执行省教育厅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
◆◇春,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掀起比学赶帮超的高潮。
◆◇秋,为配合社教运动,师生排演大型现代剧《夺印》、《年青一代》,演出10余场,观众达23500人次。
◆◇9月,朱煜华老师当选
新洲区第五届人大代表,于1963年9月、1965年3月分别出席县五届人大第一、第二次会议。
◆◇秋,开展小
四清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领导和教师多吃多占的问题,学习解放军三八作风。
◆◇7月,召开大型校友返校会,历时4天,参加校友60人,举办大型展览,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问题。
◆◇秋,向王杰同志学习,以英雄为榜样,进行自我革命,“兴无灭资”。废除五个教学环节,减轻学生负担,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办法。
◆◇5月,高三(2)班团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团支部,其事迹刊载于《
湖北日报》。
◆◇6月,高三(1)班两同学贴出第一第大字报,揭开学校文化大革命序幕。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领导运动,学校全面停课。
◆◇8月,根据中央“十六条”精神,工作组自行撤除,学校成立文革领导小组,教职工文革领导小组。原校领导被打成黑帮,部分教师被批斗。两领导小组于同年11月自行解散。
◆◇10月,成立红卫兵组织,在城关地区破“四旧”,立“四新”。师生外出串联。
◆◇春 遵照上级指示,复课。
◆◇12月,学校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游国顺(学生)任革委会主任。聂继安(干部)邓仲明(教师)、洪金涛(学生)为革委会副主任。
◆◇1月,朱煜华老师被推选为新洲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参加县革委会成立大会。
◆◇3月,批判“十七年教育黑线”,批判“教育中心、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批判“
反动学术权威”,提出“砸烂条条框框,踢开课本闹革命”等口号。
◆◇9月,
六六六八届高初中毕业生全部毕业。农村学生返回家乡生产,城镇学生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
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2月8日,县革委会派出108人的“工宣队”进驻学校,指导员为袁志诚,连长为陶维新。副指导员为吴桂兰,副连长为韩豆山。领导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5月,学校党组织恢复活动。工宣队指导员吴桂兰任书记,主持学校工作。
◆◇8月,县抽调部分教师到徐古,
桃花参加生产救灾。
◆◇10--12月,县抽调部分教师到三店红旗整党。
◆◇春,遵照毛泽东同志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学校由“
三三制”改为“二二制”,课程除保留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外,
物理化学史地停开,增设工基课和农基课。
◆◇9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熊宗淼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万道根同志任副书记,聂继安同志任副主任。
◆◇9月,创办校办工厂,建有铸造、
锻造、
电木、木工、机修等车间,产品有开沟器、电机壳、电机盖、制钉机等,与黄州电机厂、县生资公司签订长期产销合同。
◆◇春,全面落实“五七”指示精神,学生下厂下乡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学工学农学军,聘请工人、
贫下中农作兼职教师。进行考试改革,实行三个民主(民主命题、民主考试、
民主评定)、三个结合(老师命题与学生命题相结合,书面命题与实地操作相结合、老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
◆◇春,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批示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5月,校革委会副主任黄道晶同志到任。
◆◇9月,党支部副书记万道根同志调离。陶然同志出任党支部副书记。
◆◇春,坚持开门办学,把教育同三大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春,坚持面向农村,开门办学,
高中前三学期学习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第四学期开设农用教学班和机电班。
◆◇秋,校办工厂定名为新洲一中
教学仪器厂,成为省教育厅教学仪器站定点生产教学仪器的厂家,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
◆◇冬,揭批“
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抓纲治校,大力拨乱反正。各项规章制度迅速恢复。
◆◇春,遵照教育部《关于在教育战线大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通知》精神,学校把学雷锋的运动认真开展起来,坚持下去。
◆◇秋,初中恢复三年制。改革招生制度,恢复文化考试。
◆◇8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熊宗淼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陶然同志任校长、副书记,黄道晶同志任副校长。
◆◇9月,学校被确定为黄冈地区重点中学。
◆◇12月,朱煜华老师当选新洲县第七届人大代表,出席县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
◆◇春,继续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遵照《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0月,由地县投资新建的15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大楼落成,并交付使用,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11月,副校长黄道晶同志调离。
◆◇12月,学校党支部书记熊宗淼同志调任新洲县文化教育局局长。
◆◇1月,龙旭初老师当选
新洲区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于1981年1月、1982年1月、1983年3月、1984年1月分别出席县八届人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会议。
◆◇8月,根据中学学制由五年向六年过渡的精神,学校
高中在全县率先改为三年制。
◆◇8月,初中停止招生。高中实行“择优录取”,单独提前在全县范围内招收新生。
◆◇8月,县委、县政府调整学校领导班子,陶然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黄昌明同志任校长,王柏青同志任副校长。
◆◇5月,学校工会于文革后恢复活动,王柏青同志兼任工会主席。
◆◇春,学校教代会成立。
◆◇3月,晏洪至、王中庸两老师当选
新洲区首届政协委员,出席县政协会议。
◆◇11月,新洲划归武汉市后,原属地区重点中学的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被确定为武汉市重点高中。
◆◇元月,学校召开第一届教代会。
◆◇3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黄昌明同志任新洲一中党支部书记,吕承溪同志任校长,王柏青同志任副书记,晏洪至同志任副校长,陶然同志任调研员。学校全面实施岗位责任制。
◆◇3月,朱煜华老师当选武汉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于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的3月,分别参加市人大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会议。
◆◇4月,由县教局投资40万元新建的3200平方米的一中教师宿舍楼落成交付使用(五层四单元),暑期40户教职工喜迁新居。学校领导以教师身份参与分房。
◆◇学校工厂、厨房共安排半边户教师家属19人,解除部分半边户教师的后顾之忧。
◆◇12月,郭隆道老师当选
新洲区第二届政协副主席、王竹筠老师当选第二届政协委员,出席政协会议。龙旭初老师当选新洲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于1984年12月、1985年6月分别出席县九届人大第一、第二次会议。
◆◇8月,学校中教六级以上教师家属子女全部“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9月10日,首届
教师节,学校隆重举行庆祝大会。
◆◇10月,经市教委,县委、县政府批准,占地3000m2的教学及办公大楼破土动工。县委副书记陈和润,县教育局局长戴儒林等出席奠基仪式。
◆◇10月,校教仪厂产品在武汉展览馆举办的全国勤工俭学产品第五次展销会上展出,有15个省、市、自治区订货。
◆◇3月,武汉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来校专项检查,充分肯定了学校相关工作。
◆◇8月,由市县共同投资80万元兴建的一中女生宿舍大楼(3500平方米)破土动工,市教委主任李珠、县委副书记陈和润参加了奠基典礼。
◆◇8月,经中共新洲县委批准(86新组5号文),新洲一中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黄昌明同志任总支书记。
◆◇9月,副校长刘和炳同志、陈杰同志到任。
◆◇10月,占地300m2,高四层,主楼高五层的教学办公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12月,党总支书记黄昌明同志当选中共
新洲区第六届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县党代会。
◆◇2月,郭隆道老师当选新洲县第三届政协副主席,出席政协会议。龙旭初老师当选新洲县第十届人大常委,于1987年2月、1988年元月、1989年2月出席县八届人大第一、第二、第三次会议。
◆◇8月,首次评定
教师职称,按文件规定的条件,教师积极申报相应职称,学校组织评审,并送上级复评审批。
◆◇8月,试行招生改革,对高一新生实行面试。
◆◇11月,经县委批准,学校教师子女43人“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县公安局长程志坤,副局长孙顺生亲自来校办理审批手续。
◆◇3月,朱煜华老师当选武汉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于1988年、1991年、1992年的三月份分别出席市人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会议。
◆◇7月,副校长陈杰同志离职休养。
◆◇8月,首次教师职称评定批复, 35位老师经武汉市评审定为中学高级教师。
◆◇7月,副校长陈杰同志离职休养。
◆◇8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王干林同志、曾远东同志出任副校长,刘和炳同志任校总支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王柏青同志任副校级调研员。
◆◇9月,副校长晏洪至同志调出。
◆◇11月25日,吕承溪校长因患
肝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吕校长的去世是
新洲区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全校师生无比悲恸。27日,吕承溪同志追悼大会隆重举行,县委副书记冯一发、副县长李鸿等县领导出席
追悼会。县教会主任金道炎致悼词。县委、县政府、部分科局、县教委、县属学校、乡镇教委及吕校长生前友好献了花圈。追悼会后全校师生一千多人列队为吕校长送行,送行的队伍沿新洲大道排列,长约2公里。殡仪车缓缓而行,至殡葬馆将遗体
火化。
◆◇12月,王干林同志任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代理校长。
◆◇1月,党总书记黄昌明同志当选中共
新洲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新洲县出席武汉市党的第七次大会代表,先后出席两级党代会。
◆◇2月,郭隆道老师当选新洲县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参加政协会议。龙旭初老师当选新洲县第十届人大常委,出席县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4月27日,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王干林同志任新洲一中校长、张有德同志任副校长。
◆◇8月,于文期同志任副校级调研员。
◆◇12月,副校长曾远东同志调离。
◆◇3月,商幼康同志出任副校长。
◆◇3月,县成立“共建文明学校”领导小组,18日“共建新洲一中”领导小组成员副县长任天健、教委主任金道炎、县财政局长朱世斌等同志来校调研,与学校领导研讨共建方案和措施,对学校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6月24日,组织全校师生参观本校历时四个月,精心筹办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图片展览”。展览史料丰富,内容翔实,再现了我党的辉煌历程,观后师生深受教育。
◆◇7月7--9日,
新洲区暴雨成灾,农田一片汪洋,举水河洪峰汹涌,水位接近堤面,随时都有
决堤危险,人民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学校奉命组成突击队,加入防汛大军,昼夜坚守在大堤上,奋力抢险。与此同时,接县委、县政府命令,作好抢险部队驻扎学校的一切准备,学校立即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负责安排住宿、膳食、起暖、安全等各项工作。10日凌晨,
舟桥部队抵达城关进驻学校,受到师生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11日晚,市县领导来校慰问抗洪抢险官兵。经军民连续奋战,终于战胜洪峰,保住了大堤。此次抗洪抢险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血浓于水的赞歌。
◆◇8月,试行招生改革,对高一新生实行面试。
◆◇7月,副校长陈杰同志离职休养。
◆◇7月,副校长陈杰同志离职休养。
◆◇9月,副校长晏洪至同志调出。
◆◇12月,王干林同志任新洲一中代理校长。
◆◇8月,于文期同志任副校级调研员。
◆◇12月,副校长曾远东同志调离。
◆◇3月,商幼康同志出任副校长。
◆◇元月28日,新洲一中离退休工作协会成立,校长王干林任理事长,退休老教师朱煜华同志任副理事长,李继良同志任秘书长。县教委休干科刘校华科长到会祝贺并讲话。
◆◇2月,副校长商幼康同志调任县教委副主任。
◆◇3月8日,学校团委、政教处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雷锋奉献日”活动。地点:邾城市场。活动内容:“家电维修”“自修考试疑难解答”“家庭教育咨询”等。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教师达40余人。
◆◇4月,肖庆春同志出任副校长。
◆◇7月,黄况南同志出任副校长。
◆◇8月18日,新洲一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班”成立,此举开辟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新途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希望研讨班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探索,锤炼自我,争当教育教学的排头兵,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11月,党总支书记黄昌明同志当选中共
新洲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新洲县委委员,同时被选为出席
武汉市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2月,县长汪厚川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宣布县委、县政府作出迁建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的重大决策。全校师生欢欣鼓舞。
◆◇2月,郭隆道老师当选新洲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
◆◇3月,县成立新洲一中迁建领导小组,李鸿同志任组长。
◆◇6月8日,迁建新洲一中工程在新址朱文昌奠基,并举行奠基典礼大会。
县委书记陈和润、县长汪厚川等领导出席,武汉大学、武汉市教委、外县兄弟学校等单位负责人到会祝贺,县教委负责人、县属乡镇场党委书记和乡镇教委主任及学校师生参加了大会。会后,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为学校题词:“作育英才,服务四化”。
◆◇9月8日,时值
教师节前夕,县长汪厚川率有关领导来校慰问全体教职工,并祝贺学校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10月22日,学校召开第四届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校长王干林同志所作题为“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暨1993??1995年学校工作要点”的工作报告,大会认为这个报告为新洲一中改革和发展绘制出了宏伟蓝图。
◆◇2月,龙旭初老师当选
新洲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于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月,分别出席
县人民代表大会十二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会议。
◆◇4月,沈顺庚老师在工作中有卓越贡献,获县委、县政府重奖。此后,沈老师将全部奖金捐给学校用于校舍建设。
◆◇5月8日,为推动教育教学改深入发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由县教委组织的“
魏书生同志整体改革经验交流会”。与会教师认真聆听了魏书生同志的报告,会后各学科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广大教师对魏书生同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开拓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纷纷表示要象魏书生同志那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再立新功。会后,魏书生同志为学校题词??“严谨求实,进取创新”。
◆◇8月上旬,学校召开第四届五次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了《新洲一中教职工评聘方案》。《方案》规定,学校对教职工实两级(校级、年级)行聘任制。这一改革方案有效地形成了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
◆◇8月22日,学校召开校友会,邀请历届老领导,老校友三百多人参加会议。与会者畅谈了当前发展教育的大好形势,积极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
◆◇9月1日至10日,学校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展军训活动,副省长
韩南鹏同志高度评价了这次军训成绩。
◆◇9月15日,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由学校组织实施的“
新洲区迁建一中竣工典礼大会”在新校举行,副省长韩南鹏、副市长
李昌禄等省市领导出席会议,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来自武汉、
黄冈市、
鄂州市等地兄弟区县的领导到会祝贺,
县委书记陈和润、县长汪厚川出席了会议。会后,副省长韩南鹏为学校题词??今日桃李芬芳,明天社会栋梁??为进入省重点中学行列而努力。
◆◇10月20至23日,县委、县政府主办“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开放、报恩寺落成庆典暨招商洽谈会” 。根据安排,学校师生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宾客计800余人。22日晚,在学校运动场举办了大型娱乐晚会,舞狮、高跷等具有地方民间色彩的优秀传统节目异彩纷呈,观众达万余人。这次活动为
新洲区开放开发,
招商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扩大了新洲的影响,整个接待工作安全、有序、热情、周到。在接待工作中新洲一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单位。
◆◇12月中旬,市教委来校进行督导大检查。通过听课、座谈、查看资料,检查组领导对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元月7日,第五届教代会召开,总支书记黄昌明同志致开幕词,校长王干林同志作工作报告,副校长黄况南同志作提案解答报告。大会讨论通过了《新洲一中津贴浮动制实行办法》和《新洲一中奖励暂行规定》两个改革方案。两个改革方案出台,预示着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的教育将实现新的突破。
◆◇2月中旬,学校一青年教师的女儿患脑瘤。全校教职工倾注兄弟情,献爱心送温暖,为这位青年教师捐资8750元人民币,供其为身患脑瘤的女儿赴洛阳部队医院治疗,解决了其所需经费的燃眉之急。
◆◇5月28日上午9时,学校科技大楼奠基,时值天下小雨,县教委党委书记舒子松、主任朱怀清、县建总及学校有关领导冒雨挥锹,参加了奠基活动。
◆◇8月,黄俭同志、汪光华同志出任副校长。
◆◇5月25日,“罗郑帮困奖学基金”签字仪式在学校三楼会议室举行。出席签字仪式的有武汉市委副秘书长、原
县委书记陈和润,副县长夏清芬,一中老校友罗泽生及夫人郭桂兰和学校党政负责人。“罗郑帮困奖学基金”由罗泽生、郭桂兰夫妇之子罗锐忍及其好友郑春海给新洲一中捐赠4万元人民币作为基金存入银行,每年利息奖励六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
高中学业。罗、郑的义举体现了社会的爱心,深受一中师生钦佩。
◆◇9月,学校自筹经费修建的科技楼竣工启用,图书馆建筑群,学生公寓动工兴建。
◆◇10月,学校第五届第二次教代会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洲一中(1996?2000年)发展目标规划》。与会代表发扬主人翁精神,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积极中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认真讨论。审议通过了《新洲一中1996??2000年发展目标规划》。“规划”提出了总体办学目标??立足
武汉市,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立足武汉,把学校建成武汉市对外开放的双文明建设窗口,面向全省,形成高质量,有特色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走向全国,把学校办成全国实验性,示范性
高中。这次会议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11月14日,青年教师黄俭、赵继咏、
王吉良、李新华、黄世坤、姚文革六位同志首批参加
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研究生班学习。他们将通过学习,达到硕士研究生专业水平。这是学校为加速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采取的一项新举措。
◆◇12月20日,我校教职工发扬救死扶伤和革命
人道主义精神,80多人报名参加义务献血。24日,经体检合格的13名教职工前往卫校义务献血。这一行动体现了教职工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
◆◇3月,青年教师集资楼动工兴建。
◆◇8月16日,经县委批准,中共新洲一中总支委员会升格为“中国共产党
新洲区第一学委员会”。王干林同志任党委书记、黄俭同志任副书记、黄况南、张有德、熊新福三同志任委员。
◆◇8月20日,县人民政府任命黄俭同志为新洲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8月,78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吴宏忠先生的诗集《晚睛集》正式出版,诗集共收集了150余首诗作。
◆◇8月,汪光华同志被免去副校长职务。
◆◇9月,图书馆建筑群、学生公寓楼投入使用。
◆◇11月,在中共新洲县委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王干林同志当选为中共新洲县委委员。同时被选为
新洲区出席武汉市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12月,副校长肖庆春同志当选新洲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1997年12月、1999年3月分别出席县十三届人大第一、第二次会议。
◆◇1月,胡秋兰老师当选武汉市第十届人大代表,于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1月,分别出席市十届人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会议。
◆◇4月,学校开展“拜师学艺”“老带新”活动。青年教师与老(中)年教师结对开展开“传帮带”,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6--8月,遵照县委、县政府指示,学校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日夜防守在堤防险段,有的干部患病十几天,仍坚持不下火线,竭尽全力,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抗洪抢险工作结束后,学校受到县委、县政府、市教育工委、市教委的表彰。
◆◇8月,青年教师集资楼投入使用。
◆◇9月,购置63台电脑,装备微机室。
◆◇10月,学校开展教学大比武。
◆◇11月,学校在多年摸索、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研操作机制,形成“五为主”(即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以重点突破为主;以
行动研究为主)群众性的科研特色。确定以“
高中学科素质的研究”为学校中心课题,下设
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决策和评价体系等13个子课题,再进一步分解为165个亚子课题,构建成完整的课题网络体系。
◆◇3月,副校长肖庆春同志当选
新洲区首届人大代表,出席区人大会议。 ◆◇3月,胡秋兰老师当选新洲区首届政协委员,出席区政协会议。
◆◇24日?27日,
武汉市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团来我校督导评估,其内容有:听取校长作自评报告,观看制作的反映学校多方面工作的电视片,查看校容校貌和反映多项指标的资料,观看文艺汇报演出等多项展示活动,广泛听课。
◆◇在反馈意见会议上,评估团对我校举“三个面向”之旗,走科研兴教之路,务
素质教育之实,育自主创新之人的办学思想,“自主??创新”的教育模式,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花园式的校容校貌等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获得了92.53分的高分。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区四大家领导桂流贵、黄开峰、任天健、余文祥、吴梅英来校欢迎督导评估团。区委副书记桂流贵、区教委主任朱怀清听取了反馈意见。
◆◇14日,区委反腐倡廉工作大检查,学校获得99分。
◆◇8月,安装调试双向教学系统。
◆◇10月20日--28日新洲一中校庆50周年即将举行。区成立新洲一中校庆50周年领导小组,黄开峰副区长多次来校召开会议,部署筹备事宜,督办有关工作。此前学校派员分别赴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
武汉市等地联络校友,成立校友分会,在《
湖北日报》刊登校庆启事,向省内外校友及有关兄弟学校发邀请函。各项准备工作卓有成效。校庆将如期举行。
◆◇29日,上午,全校师生兴高采烈,隆重庆祝新洲一中五十华诞,出席庆祝大会的有市、区领导,学校历届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被邀请参加的兄弟学校贵宾及在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大会由区委书记万勇主持,区长李上玉致祝辞,武汉市教委主任罗友松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学校文艺宣传队表演了精心排练的歌舞节目。
武汉市著名表演艺术家
张明智、
田克兢,
沈丹萍等作了精彩演出。大会期间,新洲一中校友会美国分会发来贺电,对母校五十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下午,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武汉等地校友分会的代表及历届老校友代表参加座谈会。校友重逢,备感亲切,往事、趣事历历在目。他们感谢母校、感谢老师的关怀和培养。为母校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而自豪,同时表示,要为母校未来的发展倾心尽力,并向母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阳逻校区
2007年,新洲一中阳逻校区竣工。该校区位于阳逻新城的中心万山脚下,依山傍水,如诗如画,是求学进修、砥砺品性的理想圣地。占地250亩,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按照国家一类办学标准配备教学装备。学校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3000人。依据发展规划,
阳逻将发展成为6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的建成,弥补了该地区优质
高中教育资源的不足,也为阳逻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邾城校区和阳逻校区同属公办学校,两者为“一校两区,一体两翼”;两校教育资源共享:财力上统一调配,师资上统一分配,教学上统一指挥。
新洲一中2014年高考过600分196人,居武汉市前三强,过重点线人数首破810大关,位居武汉市第一。
两校区总面积450亩,教学班过百个,在校学生7000多人,是武汉及湖北高中教育的航母。
所授荣誉
湖北省文明单位(1998年12月)
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1995年12月)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
湖北省教科研50强
湖北省学校教代会工作优秀单位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范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实验学校(2004年)
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2月)
武汉市示范示范学校
武汉市文明单位
武汉市德育建设先进集体
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
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武汉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
武汉市“八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研究》实验学校(2005年)
武汉市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学科基地(2006年)
武汉市普通高级中学优秀物理教研组(2006年10月)
特色
人文化环境
学校景点纷布,异彩纷呈。每一处景点都因创业者独到新颖的创意和精心施工而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一个角落都成为
美育和德育资源,使学生得到美的体悟、情的陶冶,智的启迪。校园被全国美育研究会的教授专家黄济先生誉为“集美之大成的典范”。
主体性德育
着力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人格的主体性德育是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实施自主--创新教育的关键要素。学校的文化、体育、卫生、综合实践、班团活动等德育实践,处处都体现着学校主体性德育的一些重要理念: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发展;德育的有效形式是生活化活动并让每个学生参与一切德育活动过程;德育管理的灵魂是创新;......为了使主体性德育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
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并将其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为了研究和解决德育中的新问题,学校成立了“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不断推出德育研究成果。
开放式教学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实施以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教学。其要点:教育思想的开放:在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现代化
教育学观念;教学研究的开放:初步实现了教研活动的多元化,实现了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度研究,扩大了教研的空间。近几年,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别与美、法等国进行教育交流,实现了研究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开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新科技、贴近新时代;教学空间的开放:由常规课堂扩大到图书馆、实验室乃至社会;学生思维间的开放:在课堂引入研究性学习,在注重求同思维的同时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激发创造精神;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投巨资将每个教室变成
多媒体教室,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课堂教学面貌因多媒体教学的实施焕然一新。
群众性科研
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策略,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校已形成“五为主”的科研特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行,以应用研究为主;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同步,以微观研究为主;全面研究与重点突破结合,以重点突破为生;骨干先行与全员参与结合,以全员参与为主;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
行动研究为主。
“九五”“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多项课题研究任务,推出一大批课题成果和论文论著。群众性科研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教师队伍向研究型、创新型转变。
人本位管理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为核心的民主、科学、高效的人本位管理模式是新洲一中各项工作充满活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积极变革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大胆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改革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深入推进评价体系、评估方式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各项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对新洲一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多年来,新洲一中积极实施
素质教育,全方位推进内部管理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大幅上升。
学生在国家、省级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奖800余人次。高考上线率99%,指令性计划内学生高考
重点大学上线率达75%以上。《
中国教育报》《瞭望周刊》先后分别以“璀璨的校园明珠”和“自主创新,追求卓越”为题报道了新洲一中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改革的成果。学校搬迁以来,20多个省市的有关领导和兄弟学校前来参观访问。学校接待港台同胞和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新西兰、
马来西亚等国客人100多人次,并与美国、法国、新西兰等国家共4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新的世纪,一中人正在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中创造新的业绩,在争创全国千强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这颗“璀璨的校园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成果
国防科技大学的军事专家库桂生
少将(省部级)是新洲一中培养的佼佼者。刘赛游,八七届高考省状元被誉为“
山窝里的金凤凰”也是该校学生。
“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项,其中已有2项结题。领导、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交流和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学生素质全面,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均有大批学生获奖。
1990年以来,由于教育教学管理成绩突出,学校获得“
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校园管理优良学校”、 “湖北省园林式学校”、“
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武汉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称号;学校党委多次被评为“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