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街位于
江门市蓬江区南部中心,西与
环市街道、
杜阮镇相邻,南与
新会区交界,东面沿
西江、江门水道与
江海区隔河相望。辖区面积22.2平方公里,下辖44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经联社。辖区内水陆交通便利,是江门市党、政、军驻地,区域交通优势凸显,投资环境优越。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沙街道常住人口为272043人。
概况
沙仔尾街道位于全国著名侨乡——江门市的中心城区,是江门市区的金融、商业、文化中心。街道于2015年7月由原来的北街、堤东、仓后、白沙4个街道合并成立,实现了城市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空间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了“33墟街”和珠西智谷、滨江新城“三足鼎立”的多元发展局面。
沿革
1952年设沙仔尾街道,1957年羊桥街道并入,1960年改沙仔公社,1961年改西区公社,1963年复称沙仔尾街道,曾撤,1976年复置,1985年属城区,1994年划归
蓬江区。
1996年,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7.6万,办事处驻汲芳里,辖新梅、岭梅、平安、西园、华园南、华园东、华园西、园岭、幸福、花园、龙岭、龙兴、汲芳、羊桥、鹅溪、菱苑、东观、加南、福田、紫云、紫坭、明文、阜康、长安、长寿25个居委会。
2003年,辖区东至胜利路,南至
江门河,北至
天沙河,西、北面与
新会区交界,辖18个社区,人口93073人。2006年,将环市街道白沙社区的行政区域并入
沙仔尾街道,沙仔尾街道更名为白沙街道,辖羊桥、西园等19个社区,面积8.175平方千米,人口9.2万人。
2006年,沙仔尾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并更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白沙街道办事处为
蓬江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江门市党政军机关驻辖区。
2015年,根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蓬江区调整部分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江府函〔2015〕108号),撤销仓后、堤东、
北街街道,将其行政区划(原仓后街道办事处属的
五邑大学校园除外,原北街街道办事处属的港口二路-白石大道—
甘棠路—发展大道—西江边—港口二路围闭区域除外)并入白沙街道。调整后,白沙街道辖54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经联社,总面积22.2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原仓后街道办事处驻地(地址:
江门市蓬江区环市一路68号)。
经济状况
城市商贸发达,形成以地王广场-象溪路商业街为中心,一汇广场、
人人乐百货、益丞百货等商业体多头并发的城市中心商业体系。白沙街大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和专业市场,包括“东仓里文化创意区”、 “珠西创谷科技园”、“东湖文化教育城”、“车行世界汽配城”、“远洋海鲜食街”、“堤西路海味街”、“潮江路花鸟鱼虫街”以及江南水果禽畜批发市场、江门市两水一冻市场、蓬江区批发市场等,城市服务经营产业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
区位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白沙街道区位优势凸显,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环路南北走向贯穿辖区,江中、江肇、
江鹤高速公路公里龙湾出入口位居其中。江会路,江会路复线(会城大道)以及龙湾路与
新会区对接,构成了
蓬江区西大门交通网络,对发展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沙街既是
江门市城区商贸中心,又是典型的文化娱乐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高度集中。区内有紫茶小学、范罗岗小学、农林小学、景贤学校等名校,有东湖公园、蓬莱公园、中山公园等悠闲绿化公园,更有地王广场、人人乐百货、东华路金融商圈等商业娱乐金融中心,名副其实是一个集居住、商业、悠闲、娱乐于一体的宜居街区。
2017年,白沙街将按照“1328”的工作策略和区委“3+2”战略定位,坚决落实市、区两级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优二进三”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方针,优化经济结构,破解土地资源制约的瓶颈,以“三旧改造”、“总部经济”为重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以珠西创谷科技园项目为依托,探索发展创新创意新业态。
主要景点
历史文化街区
白沙街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辖区内有著名的
陈白沙祠、墟顶街、石湾直街、
常安路步行街、长堤风貌街、
中山纪念堂、
北街(新宁火车站)、江门海关旧址等景点。“三十三墟街”项目通过整合辖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一个展现岭南儒学文化、商业文化和华侨文化精髓,记录
蓬江区城市发展印记,同时集文化体验、商贸旅游、生活休闲于一体,在珠西具有广泛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典范。
白沙食街
“白沙食街”在西区大道尾白沙桥两边沿白沙河向北延伸,直到二合山工业区。这条食街有“胜记”、“肥仔勤”、“双飞马”、“旺角”、“林记”、“荣华”、“嘉彬”、“趣味阁”、“肥伦”、“食得福”、“新城阁”、“金刚山烤肉馆”、“金米粥”、“新记”、“纬记”、“汉记”、“潮荣”、“丽城”、“和畅”、“景腾”、“洋苑”等餐厅、饮食店二、三十家。
“白沙食街”各店铺的美食,特色、口味各不相同,南北兼容,中西荟萃,以显著的招牌突出各自的特点,招徕食客:“肥仔勤”号称“
咸猪骨粥”是他的首创,因此招牌分外醒目;“胜记”以“
恩平市特色菜”为卖点,“
簕菜”、“鱼仔白粥”、“
山坑螺”、“石蛤饭”等山区
农家菜引人驻足;“双飞马”则是“台山黄蟮饭”;“食得福”以“
川菜火锅”招揽生意,光顾者自然是外省人士居多;“新城阁”是“
潮汕地区特色火锅”;“金刚山”专营
韩国风味的“烤肉”;“和畅大酒楼”以高档食品招客,出品“珍禽
鱼翅”;“纬记”亮出“阳江闸坡港海鲜直销”的口号,以平价海鲜诱发顾客的食欲,“濑尿虾”每斤 8 元,“
远海梭子蟹”每斤 25 元,还有“长尾螺”等特产贝类,五彩斑斓,平价而沽;“景腾”的“
湛江市风味”吸引的是粤西老乡,“安铺白斩狗”原只摆在案板上,狗头向你张开大嘴,露出尖锐的牙齿,品尝它要有相当的勇气;……不同口味的顾客,在这里都可以寻找到他们心仪的美味。
“白沙食街”也是晚饭宵夜才旺市的,餐桌也是沿河摆开,连绵 1 公里,灯光灿烂,食客如云,车龙成队,甚为壮观。吃宵夜的人一般以粥粉面为主,很少点大鱼大肉,食物比较实惠,一个例牌
炒粉只需 6 元,一个盐水青菜 6 — 8 元,再加上粥或者一两瓶啤酒,两三个人的消费一般都是十几、二十元。午夜时分人气最旺,喧嚣到凌晨一、两点才席撤人散,有的店铺连场地也未及清理,等到第二天上午才收拾。
陈白沙纪念馆
陈献章原名陈献章,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明宣德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428年11月27日)出生于
新会区县城北圭峰山下的都会村,童年时举家迁居白沙乡。陈白沙专治理学,其成就上承程朱理学,下启明儒
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生前被尊为“真儒”、“圣人”、“活
孟子”,死后从祀
孔子庙,赐谥文恭。
广东省仅陈白沙得此殊荣,故有“岭南一人”之誉。他创制的茅龙笔及茅
龙书法,在广东书坛独创一派,在中国书法史上亦占有重要位置。
陈白沙纪念馆坐落在江门市区白沙乡仁贤里(白沙大道44号),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馆内以
陈白沙祠及贞节牌坊为中心,前面是白沙铜像广场,广场两侧是书画廊,是游客休闲品茗的场所。白沙祠的东侧是“小卢山书院”,现设为“
陈献章先生事迹陈列馆”,陈列展示陈白沙先生的生平资料及墨宝拓片;白沙祠的西侧是旧民居,称为“白沙故里”;白沙祠的后面是小卢山花园,保留了陈白沙先生父母合葬墓。
陈白沙祠其前身是陈白沙家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曾任
南京市礼部尚书何维柏、新会县知县袁奎等人为纪念陈献章,倡议捐资建造。白沙祠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排列在纵轴线上,共四进深,由祠门进依次为:春阳堂、
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均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山墙搁檀、硬山顶、绿琉璃剪边,前后之间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庑廊相连接。
春阳堂是为纪念
陈献章以其生前读书和讲学的处所“春阳台”而命名的。堂宽15.46米,深7.28米,建筑面积为112.55平方米。屋梁上刻有人物、花果、龙凤等多种图案。整个檐廊结构严谨,布局和谐,装饰精细,风格庄重,艺术优雅,为
江门市绝无仅有的古建筑。堂的大门宽4.1米,高3米,共4扇平板门。门上有匾额,书“圣代真儒”4字。
贞节堂以纪念陈献章母亲的贞节而命名,为祭祀陈献章父母之所。屋正脊饰有仰连状承托火焰形宝珠的陶塑,两端饰有
鳌鱼陶塑的吻兽。堂面宽13.83米,进深9.27米,建筑面积为128.20平方米。该堂次间后有两侧卷顶门:左门曰“主静”,右门曰“致虚”。明间后有6扇抹头造型组成的后中门。贞节堂的柱础、
金柱保存明代的造型,其余架构为
清代维修时的建筑装修。“贞节堂”木匾为
陈献章的老师吴康斋所书。
崇正堂为祭祀陈献章之所。堂的总体结构与
贞节堂基本相同。该堂所有的柱均为木质,梁架为双步梁结构。该堂明间后设置神,为木质结构,前面雕有花卉图案。神龛有须弥座,为砖石结构。龛内置有陈献章泥塑坐像,坐像高1.5米;像前置灵牌,刻阳文。“明徵授翰林院检讨理学名臣从祀
孔子庙讳献章谥文恭
黄道周陈公位”。坐像两旁各有一灵牌,皆刻阳文,左灵牌为“明儒文恭公元配
张姓夫人位”,右灵牌为“明儒文恭公继配罗氏夫人位”。堂的正门悬挂“崇正堂”匾额,该匾为何维柏所书。堂内有木刻对联:“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均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朝廷的赐额。
碧玉楼原为
陈献章的故居,因当年重获祖传碧玉而建楼志庆,是陈献章珍藏祖传碧玉及奉养母亲之所。陈献章逝世后,因年久失修,于明
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修扩建,并在楼前建
陈白沙祠,与之成为一体。楼高二层,通面宽14.34米,进深12.24米,占地面积为1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1.04平方米。楼首层的柱及柱础均为
花岗石石。楼门由6扇六抹头造型的单门组成。明间置有神龛,龛前面镂雕花卉图案;龛内置有陈献章的祖先及其长兄的灵牌。二层楼面、檐廊和楼梯原为木板结构,1983年维修时改为混凝土。楼的结构除二楼的金柱柱础保留明代的特征外,其余为
清代维修后的建筑装修。“碧玉楼”牌匾据传为
陈献章衣钵传人
湛若水所书。
白沙祠内存有陈白沙手书的木刻、碑刻,以及其他与白沙祠有关的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