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镇(Sanyu Town),位于
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是南通市通州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地理坐标位于
长江入海口北岸,东至
黄海滩涂,南与上海隔江相望,西邻
五甲镇、
十总镇,北与
如东县、
大豫镇相邻。镇人民政府距通州区人民政府21千米。三余镇全境面积368.0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
户籍人口为120033人。镇辖6个社区、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人民路86号。 三余镇历史悠久,曾是南通县属镇,1949年为南通县属镇。2007年,原海晏镇、北兴桥镇并入三余镇,部分原五甲苴居委会和东平、新福、苴西、苴北、河东等7个村委会划归东社镇。中国近代实业家、
教育家、佛学家
张謇兄弟曾在此垦牧,使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万亩良田和繁华
集镇。中国近代教育家
江谦晚年在此耕读并安葬于此,荷兰专家特来克曾在此规划建设建闸修桥,改善了三余镇频遭海潮浸蚀的历史。
历史沿革
三余位于
南通市沿海,是南通地区最后成陆,也是最年轻的一个镇,其居民多为
海门区、
启东市、崇明等地移民。
清中后期随着泥沙沉积,海势东移,通州同兴灶、恒新灶、拖灶等垣(盐)商有裕和祥、元亨利;余东场有李灶、王灶、沈灶、隆兴灶和金陵公荡、
瞿姓私荡、盘基墩等,垣(盐)商有积风顺、德长厚,这些盐商、
灶户掌握着盐场的大片土地,用于出产烧盐的草薪,盐是当时国家的重要物资,
盐税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之一,成本高昂的
制盐方法,是老祖宗千百年以来的做法,已经根深蒂固,废灶兴垦谈何容易,但清末状元
张謇先生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能力解决了盐和垦的矛盾。
民国二年(1913年)2月24日,张、
张詧兄弟等人集资10万元,以大有晋的名义价买余东场积风顺、德长厚宝垣于3月正式成立大有晋盐业公司,月余后又收购余西场裕和祥、元亨利宝垣,公司改为股份制,成立大有晋股份有限公司,股金追加到50万元。这是一个以
盐业为导脉从事垦植事业的股份制公司,被有关专家称为北洋政府时期国内主要的股份制公司之一。大有晋公司开办初期,主要从事收购荡地、测量划区、开河筑坝、蓄水浸淡、培植草薪等工作,公司办事处设在垦区的中心位置——贡安(这是后来的地名)。
民国三年(1914年)8月22日,余东场盐民100余人放火烧了大有晋公司办事处,杀死公司职员王贡三、李安甫,当事人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是著名的“火烧公司”事件。事件后,当地命名为“贡安”,当年底,大有晋公司总部选择三余区公司的“野鹅潭”,并在周边划地100亩建三余镇,从1914年底起三余镇以大有晋总公司基础设施为起点到1921年为止,四周环河的三余镇主街区在边建设边招商中基本落成,在此建有大有晋总公司平房48间,后房10间及围墙和表门,市房(门面及落屋)172间、小菜场、警察局、巡房、栈房、小学、盐包场等基础设施。
从民国六年(1917年)6月起由
江苏省财政厅核准三余镇牙户(中间商)开设经营粮食、砖木、棉种等物品。大有晋公司创办之初,十分注重土地的连片与方整,因为这样才有利于规划和水利建设,三余区分公司位于大有晋垦区的最西南角(其范围是今天的一社、永兴、镇东、新南、新民村),是公司收购余东场的“三益乡”和余西场的“余中乡”两个乡的部分荡地而组成,取两乡中的第一字,得名“三余”,大有晋公司因设在“三余”
地盘上,“三余镇”则为大有晋公司所创办。“三余镇”取代了“大有晋公司”,但其范围不含忠义、
北兴桥中的部分区域,大有晋公司中的晋东区、大东区则划入
海门区版图。
地理环境
苏南首家省级卫生镇—三余镇隶属于南通滨海园区,位于
长江东北部,入海口北岸,东临
黄海,南依长江,与
上海市隔江相望,距城区30千米。素有“粮棉故里,江海乐土”之称,是苏中、苏南名镇之一,属
江苏省重点中心镇、
通东重镇,革命老区。
省道掘青公路与金三公路在境内交会,团结河与三余竖河交错。
人口民族
该镇面积368.0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93957人(2017年)。辖:社区居委会(中心、镇北);村委会(一社、镇东、前进、红星、红专、镇西、镇北、大乐、合力、新民、德兴、同盟、育新、新福、东平)。
经济
三余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工业门类齐全,产业特色明显,境内180多家企业,拥有纺织、针织、服装、轻工、化工、电子、机械、冶金、建材等10多个门类,100多个工业产品。特别是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
机械制造业和人造毛皮制造业在国内享有盛誉。
建筑业实力雄厚,建筑大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以
苏北一流的农贸市场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
五十年代,周总理把从美国引进的岱字棉原种放在三余这块土地上繁植育种,勤劳智慧的三余人民精细耕作,盛产原棉,名扬海外,为发展新中国的棉花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已形成瓜果蔬菜、畜禽养殖、特种淡水养殖三大支柱产业。“无抗”优质猪成为上海的生产基地;万亩“双低”油菜被评为省无公害生产基地。
三余镇紧密结合三余镇实际,确立了“翻番、强村、和谐、创新”的工作思路,明确了2007年工作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增长10%。强力推进工业翻番。三余镇注重加快机械制造、人造毛皮两大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
四方集团的塑木项目、轧花剥绒公司的气流纺项目和星维公司的小型柴油机项目等开工建设;三余镇筹建“三余同乡会”、“招商联谊会”,以
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鼓励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008年培育亿元企业1家、规模企业6家。大力发展本地创业的内生型经济,着力提高百户家庭创业率,三余镇工业经济2~3年实现翻番。大力实施富民强村。三余镇狠抓项目农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棚架蔬菜、
扣蟹养殖、优质果品、畜禽饲养等特色产业,办好
米酒、蚕豆和
番薯加工粉丝等深加工企业,引导农民投身二、三产业,同时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积极推广镇北村集体资产(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做法,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农民公平享受集体资产收益。三余镇在现有10个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再成立3~5个专业经济合作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三余镇在强化普法教育的同时,积极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同时,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倾力提高干部素质。2008年,三余镇将加强镇村干部自身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为民谋利、谋划发展、科学管理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驾驭
市场经济的本领,加快三余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文化
张謇兄弟在此垦牧,使当年杂草丛生的“金陵荡”、“野鹅潭”变成了今日的万亩良田和繁华
集镇;中国近代
教育家、佛学家
江谦晚年在此耕读,并在此安葬;
荷兰专家特来克在这里规划建设建闸修桥,改变了三余频遭海潮浸蚀的历史。三余,人文荟萃,自然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生态环境怡人,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通东中心集镇。
交通
三余镇交通便捷,省222线、金三线、
平海公路穿境而过,是
启东市、
海门区、
南通市、
如东县四县市沿海通道的重要枢纽;团结河、三余竖河与
通吕运河、
长江相连,并在
镇区交汇;周边40公里范围内,分别有南通机场、南通火车站、
南通港、
吕四港、
洋口港、通常汽渡、海太汽渡,构成了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中国第一大桥—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及崇海、
崇启大桥建成后,三余将全面融入1小时
上海市大
都市圈,规划中的
沿海高速公路在该镇工业集中区有一互通,为此,三余镇将成为长江北岸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投资潜力、最宜人居住的首选之地。
社会
项目建设
由香港正汇国际有限公司投资2950万美元的年产12万吨铝合金型材项目,在三余镇工业集中区正式开工。至此,三余镇2008年以来引进的总投资8.5亿元的42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在迎难挺进中取得了喜人成果。2008年年初以来,三余镇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做到多措并举,广引项目。三余镇党政领导带领招商小分队赴
上海市、
广州市、
苏南等地,充分利用三余人文资源,与三余镇联系沟通,通过拜访老朋友、联谊老同学、探访老同乡,诚邀三余镇带朋友、带资金、带项目回乡考察、洽谈、投资兴业,使落地项目一个接一个。南通依福园家具有限公司老板范坚冰,引荐上海同行陈清民将投资5000万元的家具项目引进三余。
社区教育
三余镇以组织全民建设学习型乡镇为目标,以镇成人校为主体,整合了党校、科协、文化站、体育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农村青年务工基地、农科教示范基地等资源,创办了三余镇社区教育中心,成立了镇社区教育管委会。社区教育分学校家庭、健康卫生、科技文化、老年休闲等四个方面。中心创办以来,全面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婚姻教育、老年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受训农民达5.16万人次;农民网站先后为农民发布致富信息200多条、实用技术150多项;电子图书馆与南通、金沙的10家书店实行资源共享,定期交流,常办常新。同时,该中心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艺术团自编自排文艺节目,深入基层演出200多场次。还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棋类、牌类、球类竞赛活动150多场次。2007年,三余镇评选出学习型家庭1600多户、学习型企业36个,通过了通州市级社区教育中心验收。三余镇社区教育中心还发挥镇成人校教育阵地作用,采取自办实习工场和定向型订单培训及实践型校企联姻形式,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助民创业。红星村24岁的姜慧,参加计算机应用培训后,被张家港保税区苏瑞税务师事务所录用;大乐村村民蔡晓霞通过转移培训,创办了金鑫家纺。,三余镇成人校已培训6200多名学员,有五分之一自主创业,其余学员被招收到技能对口的企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