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航空学校创办于1922年,由云贵总督
唐继尧创办,旨在适应发展航空业的需要。学校于同年冬在
昆明市、贵阳两地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航校之一。学校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空军飞行员,至1935年4月,已经培养了200多名飞行人员和机械技术人员。学校位于昆明市区以东4公里处,紧靠著名的
巫家坝机场,以该机场为训练基地。桥航校迁入后,学校改名为“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其为“昆明航校”。
学校简介
开创
开创民国十一(1922)年冬。当时
云南省督军兼省长是
唐继尧,雄 才远略,冠盖一时,曾发动护国护法诸役,功在国家。其对于整军经武,不遣余力,深知未来战争,将趋向于立体战争,乃响应国父「航空救国」之号召,积极创建航空学校,开辟机场,于
昆明市南郊四公里之巫家,建造校舍,设置机库及学校,一切设备,即招考国内外优秀青年,及延聘国内外学者、技术人员。云南航空学校之序幕,从此揭开,与当时之东北、
广东省、南苑各航空学校,不分轩。
建校初期,远至
法国聘请曾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作战经验之飞行军官,担任飞行教官及顾问,同时向
越南及海外罗致机务人员,担任飞机修理维护,及机械学理之讲授与实习。同时,在法国订购当时最优良之「贝勒格」轰炸机为高级教练用,「高德隆」机为初级教练用,开始训练。
云南航校在唐氏大力支持下,无论训练器材、训练设备、师资教具,皆?水平,所以在北伐、剿匪战役中,较之先期成立各校之飞行人员,并无逊色。
云南航校开办第一期之后,很快即招收第二期学生。但延至民国十九年及二十一年,才招收三、四期生,以及技术士训练班,为我政府之空军,增加一分力量。
各期学生入学及训练概况
一、第期开办之初,以
云南省护国护法之声誉影响所及,全国热血青年,不远千里,纷纷来滇投考,甚至
韩国爱国志士,亦踊跃前来参加。所以,第一期学生,有韩国、江、浙、粤、川、黔各地男女青年。然经严格之训练后,毕业者仅二十六名,其中飞行科十二名,机械科十四名。第一期毕业后,正值北伐开始时,部分学生前往投?,参加北伐工作。北伐完成后,随即参加讨逆、剿匪各战役,英勇效命,着有勋绩。至于韩籍学生部分投?中央,参加国空军行列,韩国于二次世界大战复国后,均返国任职。
北洋政府迁台后,韩籍女性“
权基玉”衔韩政府之命,来台洽公,尚热诚访问在台云南航校同学。
二、第二期同学于民国十二年冬,继续招生,但正值「
黄埔军校」蓬勃发展,有志心青年,踊跃投考「黄埔军校」,滇中青年亦不例外,因此第二期报考人数,远不如第一期之踊跃。但由于训练器材较前完备充实,师资亦较前加?,故录取人数,反较第一期为多。二期于民国十六年毕业,飞行十五人,机械科二十三人。
当时云南军、政当局,即以云南航校第一、二期毕业学生为骨干,并罗致国内有航空经验人员,编组为云南航空队。施以空中侦察及空中轰炸训练,并担任省内作战之轰炸及侦察工作。时值
唐继尧氏病逝于
昆明市,自民国十六年至十九年内战迭起,龙云执掌云南政局以后,方稍现安定。龙云大力整顿航空学校开始准备续办云南航校三期。
三、第三期于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开始招生,当时报考人数相当踊跃。惟因限于人力物力,录取学生仅五十一人,其中女性十一人。学校教育,已不如一、二期时,具有完备规模,训练用飞机,政用美国制造之双排并座双翼教练机,性能良好,稳定性大,与当时中央航校之初级教练机「弗力特」颇相似。飞行教官由云南航校一期毕业人员担任。至于学科及机械教官,亦以一期机械科毕业人员担任。除入伍及军事训练外,飞行及技术训练共一年半。至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毕业,即编入云南航空处服务。
四、第四期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开办,学生三十人,全部由云南讲武学校二十二期考选,因在武校已接受军事教育,进航校后,免除入伍训练,仍以三期时期中之飞行技术学科等教官,继绩施教。在校一年半,至民国二十四年二月毕业。毕业学生计飞行科二十人,机械科十人。第四期训练所用飞机,又改用
法国制法之「波台斯」
单翼座舱式。教育进度、设施,均与三期相同,教官全为一、二期同学,此时已无外籍教官任教。
五、技术士班之训练:为适应各期飞行人员之训练,以及各种飞机之修理维护,有利于航空器之不断增加进步,于民国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各招训术士班一期,每期三十人,负责飞机之修护补给,与机场勤务之工作,并特着重工厂工作;工厂分为飞机与
发动机两部。由于训练认具,学生水平亦高,故成效颇高。在飞机学教官毛克生博士设计及指导之下,曾仿制教练机,架,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试飞,可惜研究中断,如继续努力,当有所成。
归并航空委员会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全面展开对日抗战,
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迁移至昆朋,就云南航空学校校址,继绩训练飞行人员及空军任务,将云南航空处全部改编接收。云南航校教职员及一、二、三、四期同学,部分分发中央航校柳州分校,再训练飞行,参加
作战部队外,地动及行政人员,全部至南京航委会报到,分发各战地场站或修护补给及工厂工作,从此云南航空处及航空学校,即告结束。
全体同学,在救国抗日使命之下,分道扬,各尽所能。其各接受新任务之后,无论在前线、在后方,或服务于教育、站、场、厂库,皆有自得其所之感,竭智尽忠,坚守岗位,克尽保卫国家民族之天职,直至抗战胜利,尚无一败德丧行之行为,殊堪自慰,并足以自勉。
南航校之时代表现
云南航校,地处西南边陲,但因受护国护法之傅统精神,士气极高,富正义感,时时以国家民族之兴亡为己任,故国民革命军北伐战役中,一、二期同学,即纷纷参加中央航空队,献身杀敌,建立不小功绩。及至剿匪、抗战各战役,更是舍身报国。至滇航空处归并中央后,赋与各人之任务,无不以热忱忠实的行为,达成政府交付之任务。
滇航同学,在服务中央航空部队,一、二期同学有特殊表现者如下:
作战方面:如
陈栖霞、
晏玉琮、李怀民、
张有谷,曾任空军方面之作战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方面:如李怀民曾任空军训练司令,及空军馋机械学校校长,担负空军人员培养训练之责。如张有谷曾任
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及创办空军士官学校,对空军飞行,多有建树。
后勤方面:如张丕滋曾任空军「大定
发动机厂」厂长,颇有建树。
其它为国尽忠,壮烈牺牲者有朱嘉鸿、王汝福、牛耀先、张家义、李法融、柏武芳、姚永华、李香高等,或因作战牺牲,或因训练殉职壮烈成仁,无入学之初衷和壮志,当给后人景仰怀念不已。
云南航校历任主持人及同学姓名
第一届主持人刘沛泉
第二届主持人柳希权
第三屈主持人张元养
第四届主持人戴永萃
第五届主持人张汝汉
云南航校同学姓名录
第一期飞行科
陈栖霞、晏玉珠、
张有谷、张汝汉、李嘉明、李法融、陈广福、李英茂、赵济川、刘尧、
权基玉(女、韩国人)。
第一期机械科
陈文华、张丕滋、方敦信、刘丛仁、黎世宣(余不详)。
第二期飞行科
李怀民、杜联华、赵达、陈文彬、王子平、王兴度、陈定川、吴润初、朱嘉鸿、王汝福、牛耀先、张家羲、董端仁。
第二期机械科
刘汉达、王鑫元、柳均权、杨恒发、罗、刘人淑、
李铣、祝国梁、罗照黎。
第三期飞行科
李知弦、徐述仁、张汝敦(原名树仁)、李嘉文、李楠、周立松、魏述谟、李正祥、林扶胥、刘海萍、尚实、李本宽、惠?、林学安、赵奇、颜士琦、马戎、舒德生、童、祈文华、隙宏材(原名材)、万龙麟、谢麟、朱晴波、杜光昭,垠椿轩、吴琼英、李若芝、张竹轩、柏武芳。
第三期机械科
杜炳然、
陈耀祖、李秉玺、陈同、刘汝用、太运和、李肇清、吴正刚、毛文渭、
杨瑞和、周陶、文光福、蓝琪麟、刘家熔、欧阳皓、后鉴洲、柏亚辉、李玉珍、王美兰、赵月松、赵碧芝。
第四期飞行科
杨文华、杜天锡、张世?、林维清、马肇元、
杨育才、王湘、张炘、邵健康、李定华、饶正明、孙伟英、朱治、
赵维民、施法祖、段幼先、杨国璋、郑梧、李香高。
第四期机械科
张明经、司良弼、田嘉祥、王璨章、聂光远、杨南熏、孟朝兴、周光昭、戴新民、俞振华。
编者按:「云南空军」撰述署张汝敦原名张树仁,?部任官时改名张汝敦,曾于民国二十年考入云南航空学校第三期学习飞行,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十路航空队飞行员。于民国二十三年,由
云南省当局选送「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接受完整统一之空军教育。民二十五年十月毕业,分发空军第六大队第十五队担任剿匪工作,二十六年进驻南京,参加抗战行列,京沪、汉口沦陷后,调空军官校任飞行教官,至三十五年调
北平市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飞行安全科兼办空运业务,直至军区转进来台,任空军行政部门工作,至1965年,以空军
上校限龄退役。其一生尽空军,碧空扬威,迭创战绩,教育后进至为辛劳。
感谢柳作民先生所提供下面文章和相片,介绍其
伯父和姑爹就读于云南航校之经过:
柳希权系我的二伯。字法唐,籍贯
云南省蒙化县(今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国初年毕业于设在
昆明市的云南方言学校,之后被云南省政府选派到法国巴黎博技大学(亦称诸艺大学)攻读航空制造专业。同时出国留学、后来有所成就的同学有
熊庆来、段纬、何瑶、
张邦翰、
缪嘉铭等人。柳希权大学毕业后留
法国工作。八年后被云南督军
唐继尧召回昆明。从此担任过云南模范工艺厂厂长、
东陆大学(
云南大学)教授、云南航空处处长(少将军衔)、云南航校校长、云南河口边防督办、南京交通部技监、
叙昆铁路工程师等职。主要功绩是主持云南航空学校一、二两期学生毕业。着有《
飞机飞行原理》一书。云南航校一期学生起初由刘沛权先生主管教学,在不能如期毕业的情况下才被撤换由柳希权接任。柳希权先生首先把校本部从讲武堂搬迁到巫家坝飞机场,每天清晨骑马上班亲自督促
法国教官训练学生。这批学生多成为民国空军骨干,我经常听父亲谈到的有
张有谷、宴玉宗、李怀民(李宝),其中唯一女生朝鲜人荃基玉就是后来的“
韩国空军之父”。那时在
昆明市的这批
朝鲜人实际上都是革命党人,
日本人曾经多次来
云南省调查(当时的朝鲜是日本统治下的殖民地),云南当局声称“他们系上海人”加以掩护。柳希权六十年代在落寞中于昆明去世。他的女儿柳达民系解放军艺术学院著名
声乐教授,二OO四年在北京去世。
柳均权系我的四伯。他幼年徒步离开家乡云南省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今巍山县)经过十二天来到昆明,一路上他能吃苦耐劳坚持
不坐滑竿。在昆明读了几年书后决心报考云南航校。不巧那一年错过航校招生考试,时任航空处长的我二伯柳希权即去请示云南督军
唐继尧,经唐批准保送他免试入学,他是全班同学年龄最小的学生。当时学校设飞行和机械两个专业。那时的飞机尚没有降落伞或任何救生设备,飞行很危险,云南人很少报飞行专业,该专业多为贵州人报考。柳均权遂学机械专业。云南航校二期毕业后在
巫家坝飞机场工作。云南空军和南京中央空军合并后调职九江、
衡阳市。抗战期间在成都国军空军军士学校担任教官,空军上尉军衔。柳均权为人宽厚善良,一生信奉佛教。一九四八年随校撤退台湾台南,空军机校教官,空军
少校军衔。一生未婚。(图左我的 四伯柳均权先生)
退役后在
冈山县居住,八十年代去世。柳均权自一九四八年以后与家乡亲人失去任何联系,实际上成了永别。直到九十年代才辗转知道他的一丁点后事。我们希望了解他的人能向我们提供详细情况,本人感激不尽。
祝国梁系我的三姑爹。籍贯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今巍山县)。云南航校二期毕业后一直在
巫家坝机场工作,空军少校军衔。一九五O年留用巫家坝机场。五十年代患
肝硬化病逝于昆明昆华医院。无子女。
云南航空学校 - 云南航空学校创办始末
云南航空学校为什么后来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航空学校?它究竟做出了哪些成绩?它的成绩体现在五个方面,或者说它有五大特点支撑着它被认同为中国早期重要的航空学校。
中国第一所招中外男女学员的航校
在当时云南乃至
中原地区封建思想十分浓厚的情况下,
唐继尧不仅选送了夏文华、尹月娟两位
昆明市女学生进入航校学习,而且特批了几名华侨学生和朝鲜籍学员李英茂、李春、张志田以及女生
权基玉来校学习。这样,在
云南省航空学员第一期学员中,不仅有云南学员,而且有外省学员;不仅有归侨学员,而且有外国学员;不仅有男生,而且有女生,尤其是有外国女学生,成了中国第一所打破男女界限跨国招生的航空学校。这说明这所航校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云南当时的对外开放程度是了不起的,唐继尧也是非常开明的。
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航空学校
云南航空学校创办后,就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内,两校校址紧紧连在一起,都在
翠湖公园西岸的同一块地盘上。
航校第一期新生入学后,一律编为讲武堂第十七期学员。学员必须先到讲武堂接受半年严格的步兵科入伍训练,军事科由讲武堂教官讲授。航校的监督(即教育长)也由讲武堂监督胡昭功担任。而且云南航空处的办事机构就在讲武堂校本部。云南航空学校可以说是讲武堂的延伸,是它的一个分支机构。航校学生毕业时拿到的是讲武堂的毕业证书,两校实际上就是一所学校,因此航校的毕业生也是讲武堂的学生。这样,云南航空学校在当时被视为“讲武堂内的飞机学校”,由此成了全国第一所在陆军军事学校内开办的航空学校。
中国第一架直升机
早在1922年,当时的云贵总督
唐继尧就在
昆明市创办了
中原地区“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1939年,南迁的
军工企业在昆明制造出中国第一架直升机“蜂鸟”号。
云南航校与东陆大学同年诞生
1922年,在唐继尧的努力下,
云南大学的前身、中国西南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诞生。在东陆大学首任校长
董泽的强烈建议下,唐继尧同年创办了“云南航空学校”,期以填补西南空军的空白。航校的理论教学在讲武堂进行,实践课程在
巫家坝机场开展。有专家称,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此前
袁世凯在北京办过航空学校)。当年冬天,
云南省航空学校就在云南和
贵州省两地招收学员,此后又招收了
浙江省、
广东省的学员以及来自
朝鲜的国外学员。
航校第一期设置了飞行、机械两个科,飞行科招收学员为15名(其中有一名来自朝鲜的女学员
权基玉),机械科学员5名。
法国教练机训练学员
为了进行实践课程,
唐继尧专门从法国购进了“布列格”和“高德隆”共12架教练机,作为学员们的学习用机。这是中国的第一代教练机,只需要200米左右的跑道就可以升空。
讲武堂的教官担任航校主讲,重点教授地面基础科目和空中作战指挥,同时邀请了法籍空军
大尉阿尔彼得为空军顾问,并担任飞行教官,
法国空军少尉佛朗塞士和马尔丹为飞行教官,负责空中驾机的飞行训练课。
当年,由于训练器材的简陋和不足,在进行地面动作的统一配合时,航校一度使用自行车作为训练器材,并成为飞行员地面训练要领的必修课程。自行车地面训练科目主要包括车技、编队、造型,不仅要求有高超的骑车技能,还要有统一的团队协调精神。
刘沛泉为云南航校首任校长,1927年他调任
广东省后,留法学生柳希权继任校长。
培养了200多名空军人才
史料中可见,云南航校首批学员
张有谷曾回忆,当时的飞行训练是非常危险的。首期培训班曾经有两架编队为第四、第五号的训练机,飞机升空后,由于学员不熟悉飞行要领,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在今小西门附近的空旷处坠毁,幸亏没有伤及地面人员和房屋,也没有引起火灾。此事在当时曾引起了很大恐慌。
1926年7月,第一期学员毕业,成为
云南省乃至中国首批掌握飞行知识的空军人才。
1927年5月
唐继尧去世后,龙云逐步执掌云南军政大权,航校继续开办。1930年到1933年,陆续招收了两批学员续办了第三、第四期航校班,期间又从美国购买了“箭牌”教练机,把1929年向美国购买的两架“莱因”四座
客机命名为“昆明”号和“金马”号。同年“金马”号飞机还到
杭州市参加了“
西湖博览会”。
后来“金马”号被
广东省方面借用损坏,对方赔偿了一架法制“波特士”六座客机,命名为“碧鸡”号。
至1935年,云南航空学校培养了200多名飞行技术人才。
招收女学员鼓舞人心
空军向来被认为是勇敢者的游戏,只适合男人,而云南航空学校却勇敢地打破了这种成见。1930年以后,
云南省航校已开始特招培养女子学员,在飞行科的29名学员中,有6名女性;机械科21名学员中,女生有5人。这些女性学员与男生一样,头发剃光,穿同样的军服,打绑腿、出操站岗、体能训练、自行车特技训练、高空练习、野外练习、夜间紧急集合等项目都不亚于男生。
其中一位名叫吴琼英的女学员,训练吃苦耐劳,各科成绩优异,经过艰苦的磨炼,成为第一个单飞上蓝天的女中豪杰,为早期的云南空军增添了英姿飒爽的蓝天佼佼者,创下中国女子飞行员最早翱翔蓝天的纪录。
造出中国最早直升机
1939年,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中央机器厂等
军工企业相继南迁
昆明市,经过精心研制,制造出我国第一架同轴反旋转式直升机“蜂鸟”号,其顺利升上蓝天填补了我国直升机制造业的空白,创下中国飞机制造史之最。“
蜂鸟科”号的升空,是中国直升机制造业的起点。这架“蜂鸟”直升机,外形酷似一只
蜜蜂属,头部是驾驶舱明亮的挡风玻璃窗,两侧有大大的“眼睛”,支架犹似蜜蜂的肢足。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升级,
云南省航空学校的学员们,大多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牺牲或失事死亡,国产直升机研制一度停滞,飞机主要依靠外国进口。但是无论如何,这架“蜂鸟”直升机,仍然可以认为是中国直升机事业的开端。
中国第一位驾机单飞女遨游飞翔员97岁病逝
20世纪30年代云南航空学校结业生、中国第一名驾机单飞的空中女杰吴琼英女士2010年11月7日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病逝,享年97岁。
吴琼英女士是云南易门人,她于1932年12月毕业于设在云南讲武堂大院内的云南航空舍第三期,是中国最早驾机单飞的女飞行员之一。和她一起成功驾机上天的还包括来自滇西的女遨游飞翔员杜光昭等,至此,云南走出了中国最早的女飞行员,鼓舞了当时云南女生和男生学习遨游飞翔的勇气。
吴琼英女士曾被龙云任命为云南讨逆军第十路军
少尉遨游飞翔员,1935年在
日本进修音乐时,和聂耳是好同伙,并于1935年护送聂耳骨灰返回云南家乡,至今在西山聂耳留念馆仍有吴琼英女士当时的照片。
吴琼英密斯因
肺炎入院,住院26天后,2010年10月23日病危,于11月7日早6点30分病逝,享年97岁。吴琼英女士的儿子给本报记者打德律风时称,母亲这是喜寿。他语气平静,并表示将告知云南的支属,其母亲将叶落归根,骨灰将回到家乡
云南省埋葬。
云南航校和云大航空系
梳理
中航集团教育史,无法回避设在
昆明市的两所高校——曾经的云南航空学校和现在的云南大学。
1922年成立的云南航空学校和在抗日战争中设置的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承载中国近代航空教育的起步之势,一批最早和最优秀的中国航空专业人才从这里走出。除了众所周知的
唐继尧外,
董泽、王昭曾、郭佩珊3人也对云南航空事业功不可没。
董泽
董泽,云南大学首任校长,云南首批留美学生,1916年毕业于
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教育硕士学位,1920年获伊利诺大学经济硕士学位。此前,董泽19岁时考取了清廷选派留学
日本的公费生,1907年东渡扶桑,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董泽抑制不住革命激情,弃学回国。
正是长期留学海外,董泽深感要富国强兵,必须培养航空技术人才。1917年12月21日,
董泽从美国给
云南省政权掌权者
唐继尧写信,建议开办云南航空学校,培育航空技术人才,并提议向海外华侨募集资金,聘请爱国华侨和航空领域的专家协办。
信中写道:“……观此次欧战飞艇奏效甚大。此种军备滇中尚缺如此。吾滇留美航空生二名,现尚在预备时代,学成归滇,尚待时日,而时局之危急,需才之孔殷,非速兴办此项学堂,培养此项人才不可。是以生观,有提倡向华侨捐款,设立云南航空学校之计划。此事刻已着手进行。幸得各大商家如关镜宇、雷维创、伍学金、胡心泉辈之热心协助,并飞行家陈炎长辈之竭力帮助,及各同志之奔走鼓吹。观察前途,大有成功希望。现拟募捐美金二万五千元,以九千元作买飞艇三架费用(每架美金三千元,已调查清楚。此项飞艇可为军事应用,亦可为学生实习应用)。其余一万六千元作购买他项器具及开办学校费用。此系现在大略计划也,至进行情形,当随时续报……”
唐继尧读罢此信,对这位青年俊杰极为钦佩,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着手筹办此事。
与此同时,在美的
董泽也投身募捐活动,在《设立航空学校募捐启事》中,他写道:“
云南省,大陆军省也,人民朴实,富于忠勇。是以出师振旅,所向克捷。谅山之役,杀彼法将,败彼法兵,
滇军也;辛亥之役,援川援黔,转战数省,滇军也;三次革命,克胜劲旅,恢复共和,滇军也……维恨最新军械,尚未完备,如飞艇一项缺如也。观此次欧战,飞艇效用之巨,奏效之宏,大有无之不能行军之势。是以
李渊于此一事,尤加注意……”
在与董泽的不断接触中,
唐继尧发现这位俊杰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胸怀大志,甚为赏识喜爱,于是将自己心爱的妹妹唐蕙赓嫁与董泽。
王绍曾
王绍曾(1912-1997),河北高阳人。1935年夏,于
中法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学
里昂中法大学,攻读理学硕士学位。在
里昂,每当看到法国飞机在空中翱翔,金属机身闪着白光,渐渐形成一个白点,王就想起1935年
北平市上空的日本飞机。1938年获得学位后,王毅然放弃攻读理学博士学位的机会,改学航空工程。
1941年,王绍曾从法国国立高等航空工程学院毕业,获得航空工程师学位。后进入法国席格玛航空发动机厂任工程师,从事发动机设计和实验,在“双流式”喷气发动机的研究中获专利权。
1945年在日本签订投降书的第二天,王同几十名海外学子,带着胜利的喜悦,乘
美国军队飞机返回祖国,准备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王到达
重庆市后,因不是
中国国民党党员而不予安排工作。王在愤怒之时,想起了回国途经
巫家坝机场时
云南大学校长
熊庆来的邀请,于是折回
昆明市来到云大。
1945年9月,
王绍曾到云大航空系后,先被聘为教授,随即任命为系主任。他一面教学,教授内燃机和特种航空推进器方面课程,一面谋划发展,制订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还多方联系延聘教师,充实图书和教学设备,使航空系在短期内有了长足的发展。
抗战结束,原驻昆
美国军队奉调回国,遗留下大批航空器材,在云南各机场的250架飞机要作报废处理。云大立即与
重庆航空委员会联系,经熊庆来、王绍曾等多方交涉,得到了气冷发动机、活叶螺旋桨、机身等一大批航空器件。
抗战结束,
清华大学返回北平。1946年9月,清华航空研究所所长
庄前鼎与
王绍曾代表双方办理移交手续,将建在
昆明市北郊白龙潭的清华航空研究所的房屋、
地基及不便运走的航空器械等移交给云大航空系使用。其中有5英尺风洞一座,其风速每秒可达130英尺,对学生实习大有益处。
1948年8月17日,欲迁往
杭州市的昆明空军第十飞机修理厂将其中直升飞机001和002号两架拨给
云南大学作研究之用。飞机运到学校,不能整天置于露天,王绍曾建议学校盖一个停放飞机的大棚。1947年9月3日,在云大校本部四合院以北现
化学楼处开工,12月20日完工。
为了扩充航空系的图书资料,王绍曾多次写信给在法国留学、后到云大任教的
卫念祖,请他代购一批航空方面的最新书籍。
王绍曾四处联络航空专业人才,到1947年时,云大航空系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
云大航空系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同心协力,也离不开王绍曾积极忘我的工作。1952年,王绍曾调任北京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又一次接受了筹办组建航空学院的任务。
郭佩珊
郭佩珊是云大航空系的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郭佩珊(1912-1985),河北定县人。1933年在北洋大学念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毕业于国民党成都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被派往
昆明市参加中共云南地下党的工作。1946年3月兼任
云南大学航空系副教授,1948年9月从第十飞机修理厂离职,被云南大学航空系聘为专职教授。
1942年4月,
美国空军16架B-25D中型
轰炸机,从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咆哮着向日本东京、
横滨市、
长崎市等城市上空飞去。这些轰炸机在完成任务后,大多飞到了国民党统治区,随即又飞到昆明休整,并参加袭击了由缅甸入侵云南龙陵、
腾冲市一带的
日寇。
郭佩珊在维修B-25D轰炸机时,熟研了其性能之后,发现此型号轰炸机存在一定缺陷,可以进一步改进。他觉得,飞机机身上不仅装配了12挺12.7毫米口径的
机关枪,机身中部还有上下两个枪塔,太笨重;轰炸机的炸弹仓内只可挂一个1吨重的炸弹,这虽利于摧毁敌人防御工事,但若以暴露性目标为轰炸对象,其效果则不如多枚小炸弹同放。
于是,郭佩珊大胆为B-25D型
轰炸机进行了三次“手术”。其一,把小型炸弹像
蜂王胎一样排放在圆筒里,弹头朝下,尾部挂在支架上。这种炸弹5个一排,5排结成一夹,每个炸弹仓可挂两夹,即50枚小型炸弹,一次可投放1枚、5枚或25枚。这种新型炸弹架后来被命名为“蜂窝式”炸弹架。这样,炸弹仓的容弹量成倍增加,且可挂多枚炸弹,投掷方便,比单一重磅炸弹效果大大提高。
其二,卸去枪塔,装上简易活动
机关枪架,减轻飞机总重量和飞行阻力,不改变动力,使飞行速度每小时增加20英里,也加大了续航能力和作战半径;同时,机枪操作便捷,减轻了射手运作强度。
其三,改装了B-25D轰炸机尾部机枪架,增大了其射击范围。
郭佩珊的大胆革新,使一架飞机发挥了以往三、四架的威力,
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深表钦佩,“飞虎队”盟友赞扬不已。郭因此连升三级,从尉官晋升为校官,并奖励现金1000元。同时,他的技术职务也被提升为航修厂的总工程师。
昨日的云大航空系 今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23年4月20日清晨。会泽院,地上人头攒动,天上飞机盘旋,隆隆震响。片刻,天空中飘撒下了片片纸张,人们纷纷俯身拾起,仔细端详……
此值
东陆大学开学典礼,云南航空学校教员亲自驾机在典礼上空盘旋致贺,并散发
唐继尧亲笔题写的贺词:“大哉东陆,为国之珍,群英济美,善学莘莘。学基始奠,文质彬彬,猗休哉,中华主人。”
同为唐继尧创办的学校,从一开始,二者就亲密无间。
东陆大学那时并未开设航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在
熊庆来先生的主持下,东陆大学身于全国著名高校之列,改名为
云南大学。1944年,云南大学工学院奉重庆教育部令设置航空工程学系,以适应航空技术人才之急需。云南大学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招收航空技术学员的大学。
1951年,全国航空系进行调整迁并,云大航空系先是并入
四川大学,后又迁到北京,专门成立一所大学,即今天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时的云南大学航空系已培养了四届毕业生,是师资阵容整齐,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