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唐口遗址
山东淄博高青县的历史遗迹
陈庄—唐口遗址位于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南,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属西周早中期遗址。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大量陶器及较多的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最为出众的游西周贵族墓葬、九层夯土祭坛、西周刻辞卜甲。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省周代考古的空白,是半个世纪以来山东周代考古特别是齐国历史考古的突破性进展。
建设沿革
高青陈庄-唐口西周城址位于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东南,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目前已经发掘出一座城址。高青陈庄—唐口西周遗址城址近方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约19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
在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建设工程中,自2008年10月~201O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青县陈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掘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及较多的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另有少量的精美玉器及蚌、贝串饰等珍贵文物。遗址内的文化内涵以周代遗存最为丰富,其中发现西周时期的遗迹也最为重要,另外也有少量的唐、宋、金时期的文物。西周城址是目前山东地区所确认的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鲁北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另一重要发现是位于城内中部偏南的夯土台基。由其结构和所处位置,初步判断其与祭祀有关,或为“祭坛”,此为山东省周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在全国这一时期也十分罕见,为研究周代的祭祀礼仪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遗存
西周城址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经考古勘探及对东城墙的解剖,确认城址近方形,城内东西、南北各约180余米,城内面积不足4万平方米。其中东、北两面城墙保存较好,残存高度约0.4~1.2米,城墙顶部宽约6~7米,底部宽约9—10米。西城墙大部分尚存,残高不足0.4米。南墙基本被大水冲掉,局部残存墙体的底部。墙体皆用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约5~8厘米,夯窝圆形圜底,为使用单木棍作为夯具夯筑而成。在南墙中部应有一个城门,城内有宽约20—25米的道路通往南墙中部,但揭露后发现城门已被唐朝的砖窑完全破坏,其余三面城墙经密集勘探后没有发现缺口。城墙四周有壕沟环绕,与城墙间距2~4米。城外西北角有一块低洼地,可能为积水区,城外东北角壕沟向东北方向延伸,可能为城内的排水沟。城壕现存宽度约25~27米,最深约3.5米。从发掘情况判断,壕沟经多次开挖、清淤、拓宽,从内向外可分为4条壕沟。与墙体年代相对应的壕沟绝大部分被春秋时的壕沟破坏,仅存少量的堆积。年代最晚的G1上口残宽16米,沟壁较陡,深2.5米。从出土遗物分析,这几条沟分属西周、春秋与战国时期。
九层夯土祭坛
另一重要发现是位于城内中部偏南的夯土台基。南北残存34.5米,东西残宽19米。其中心部位近圆台形,直径5.5~6米,残存高度o.7-0.8米。从平面观察,由内向外依次为圆圈、方形、长方形及圆圈、椭圆形相套叠的夯筑花土堆积,土色深浅有别。圆台的中心点距东墙96.7米,距西墙90.1米,距南墙21.5米。中心圆台的外围仍有多层水平状的夯土堆积向外延伸,每层堆积厚5—12厘米不等,有的过程可分两期。由于周缘多被东周遗迹打破,唯北边界尚存,呈斜坡状,其余三面外围原始边界不清。根据夯土台基形制和所处位置初步判断,此类台基可能与祭祀有关。
从夯土台基保存的现状看,其周缘部分基本被晚期遗迹破坏,但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却保存完好,且春秋战国时的南北干道绕行圆台的西侧,由此判断,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一直到战国时期仍未被破坏,说明当时的人们对该台基中心仍然存有某种神秘或神圣的信仰色彩。
甲字形大墓
西周墓葬特别是贵族墓葬的发现是这次发掘的又一重要收获。目前已发掘西周墓葬9座,均位于城内东南部,其中6座墓葬随葬有青铜器。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长多在3.5~5米、宽2.5~3.5米之间,深5~8米不等。大多一棺一,有头箱。随葬陶、铜器皆在头箱内。个别棺内有少量玉器或海贝串饰。其中两座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型墓葬。两座“甲”字形大墓位于夯土台基的北侧,分别编号为M35、M36。M35墓道南端距夯土台基的东北边缘约6米,南北通长15.7米,斜坡状墓道向南,南北长10.5米,北端宽3.2、南端宽2.75米。墓道内殉车两辆,其中近墓室的车保存完整,有车衡、辕、舆及车轮,车衡处有殉狗一条,狗颈上系挂铜铃。南端的车拆散殉葬,保存较差。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壁斜直内收,上口南北长5.2米、东西宽4.2米。葬端与椁之间为器物箱,放置鼎、、壶、盘、、戈、矛等青铜器及銮铃、车等车马构件,另有陶鬲一件。棺内出土玉佩及串饰、贝壳等随葬品。人骨架已散乱,头向北。M36位于M35东侧偏南,两墓间距10米,两者方向一致,结构基本相同。
墓葬南北通长21.95米。其中墓道长15.7米,北端宽3.6米、南端宽2.2米。墓道内随葬车两辆,均拆散随葬,其中靠近墓室的车黑漆,车舆保存尚好,车轮则分别竖直倚靠于两侧墓道壁。车旁随葬狗一条。墓室上口南北长6.2米、东西宽5米。葬具为一棺一椁,棺椁结构与M35基本相同。在北部的器物箱内随葬有、方壶、圈足盘、戈等铜器和陶鬲一件。棺内人骨架已散乱,头向北。两座大型墓葬随葬铜器中,在两件铜簋上均有长达70余字的铭文,部分铭文被碱式碳酸铜覆盖,还有待于清理保护和释读。 M18、M17和M27三座墓葬也是这次发掘中较为重要的墓葬。其中M27,墓圹长6.O米、宽3.7米,深8.2米,出土铜器10余件,器形有鼎、簋、、爵、、尊、、、盘等,陶器有鬲、罐。M18出土青铜器有鼎、簋、、甗、卣、觚、爵等,其中簋、觥、觑、卣等器物之上皆有铭文,还有部分精美玉器及贝、蚌串饰。铜器铭文清晰可辨,内容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等。
两座“甲”字形大墓与圆形夯土台基之间,集中发现了5座马坑和一座长方形的车马坑。马坑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形制,仅有马骨架,无马具或马饰。两座坑内葬8匹马,头向南,面朝南或东南,后腿弯曲伸向西北,骨架分南北两排依序并列摆放,每排4匹,前排四匹马的后腿分别压于后排马的颈部,这两座马坑位于M36墓道的东西两侧。两座马坑各葬6匹马,头亦向南,其中一座坑内骨架分南北两排摆放整齐,前排2匹,后排4匹,由西向东依序摆放。另一座坑内马骨架摆放方式较特殊,六匹马两两成对放置,头向不一。在马坑的中间还放置角箱鲀一个。另一座马坑内埋马2匹,头向北。
夯土台基的西北部有南北向车马坑一座,坑南北长14米,东西宽3.4米。从暴露的情况看,内置车3辆,车腐朽严重,仅存灰痕。从情理情况看,南部两辆车皆由四匹马驾车,马头上均佩戴精美的青铜和串贝马饰。北部一辆车两匹马驾车。车马坑正拟整体起取至室内再做进一步的清理工作。
西周刻辞卜甲
另外,该遗址还出土周代卜甲、卜骨,其中一残片上残存有刻辞,这是山东地区发现的首例西周刻辞卜甲。
目前,整个陈庄-唐口西周遗址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和高青县委、县政府正在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将陈庄-唐口西周遗址进行原址整体保护,并规划建设遗址博物馆、西周生活体验馆等景点,打造集遗址保护、文物展示研究、体验参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功能区。项目建成后,不仅完整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也向世人呈现出一条齐文明的探幽之路。
文物价值
这次发现的一 批大中型墓葬,其中两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属于西周时期高规格的贵族墓,对解读该城址的地位与属性可能具有重大意义。墓葬出土铜器上的铭文内容也表明其与齐国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铭文中的“齐盖”字样,为金文资料中首次发现,对研究早期齐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此次发掘还发现了山东地区首例西周刻辞卜甲。在大墓发掘中,出土了100多件有极高价值的文物,其中含有70多字铭文的铜簋及“齐公”铭文最令人关注。而陈庄唐口西周遗址的发现及“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的发掘,说明了齐国初都营丘及姜子牙可能真实存在。
祭坛台基是圆形夯土建筑,中心是一个圆圈,周围有正方形的夯土墙相环绕,依次是长方形、圆圈、椭圆形等环环相套,并由多层土色深浅有别的花土夯筑而成。夯土台基的祭坛,是山东省周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为研究周代的祭祀礼仪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9层堆积主要功能是祭天,这或许是中原地区最早甚至是唯一的天坛遗址。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的意识形态,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陈庄西周遗址发掘的直立跪伏殉马、牛角东周殉马坑等均属国内首次发现,对于研究齐国祭祀文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天坛、天书、直立跪伏车马坑等重要文物的出土,为早期齐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从目前发掘所取得的成果看,山东省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已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空白,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由城址所在地域位于齐国近之地,出土铜器上的铭文又表明其与齐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早期齐国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空白,是半个世纪以来山东周代考古特别是齐国历史考古的突破性进展
文物保护
为了充分、科学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高青县紧紧抓住 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温泉养生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黄河水资源、温泉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黄河楼博物馆、大芦湖温泉度假村和陈庄遗址公园、青城古商业街恢复等项目。
该古城遗址分别被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科院评为“2009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和“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2013年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建设沿革
文物遗存
九层夯土祭坛
甲字形大墓
西周刻辞卜甲
文物价值
文物保护
参考资料